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和金钱相处,梳理的不是钱,是人生
都是投资,为什么有的人安于自己选择的路线,动作丝毫不变形,任他涨涨跌跌,来来去去,而有的人就是执行不了投资纪律,甚至建立不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呢?
都是花钱,为什么有的人既不被消费主义捆绑,又有高配得感,能自然平静地更新物品,保持良好的断舍离习惯,有的人要么频繁冲动消费,要么严苛地过苦行僧生活呢?
跟钱有关的每个话题,都是在处理自己的人生
你选择的投资方式与能力圈、价值观有关,最终能赚钱,且能被好好执行的投资策略,一定要跟你的性格、生活方式是融入的,跟你的能力长处是匹配的
你的消费,处理的是你和自己的物质欲望的关系,当你无法驾驭物质欲望,而是被广告轻易刺激时,自然进退失据,不消费吧,冲动难耐,消费吧,又会后悔,而当你能驾驭自己的欲望时,就能跟物品和谐相处了
本期,有关存钱、花钱、要不要买房的思考,以及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
Highlight
02:44 1、先存后花 vs 先花后存
人到中年,越发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精力
不再杂乱的大脑背景音、合适安排下的财务打底,可以一并构筑安全感和专注力
我们做预算管理,做储蓄计划,除了实现“节流”的目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节省精力,减少决策的次数,减少需要纠结的场景
从而创造可以在平时 全力投入于自己追求的事业/热爱的爱好的清净
因此,我在几年探索后选择了先存后花——不再需要纠结一个东西买不买,不再用信用卡和花呗,专款专用,结余的随便花,存起来的就是我的底气
14:59 2、即刻满足 or 解决问题?
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好像只愿意花能购买到即时体验的钱了?
但是,是不是没有即刻体验的钱,就是不该花的呢?
比如,保险不是一场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即时的体验——没有谁希望自己立刻马上就发生什么意外吧
而是一种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明晰自己为何而买,明晰“保障”的本质,便不会再犹犹豫豫,含混不清,保险的体验不是“用”它,而是“安心”,稳稳地知道财务漏洞是被弥补的
19:46 3、要不要买房?
房=50年自住功能+上学功能+投资功能
以上功能下,房子都有对应的成本,当你发现房价远超解决上述问题的成本,那理性的决策就是不买
当理性计算告诉你不需要买,而你被“混了这么年还没买房”和残余的一部分“丈母娘经济”所影响,那说明你还没有自己清晰的价值标尺,外界的评价对你的影响还非常大
当理性计算告诉你不要买,但你总觉得追从大众的选择能给自己安全感,那可能是混淆了熟悉感和安全感,以为盲目从众带来的熟悉感就是安全
当你发现你计算不了以上问题,比如不知道是否知道“上学”价值是几何,那你需要花更多心力识别“我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资源,我将以怎样的手段给孩子托底”——当你觉得学区房是实现你目标的最低成本手段时,去选择它,当学区房不是最佳手段时,不用选择它即可
30:15 4、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背后,是“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东西,在给定限制下求可行的最优解”的坦然心态
面临大病开支,除了“轻轻松松拿出来上百万治病”的方法,还有配置医疗险、学习怎样与医生高效沟通、积累就医资源、学习健康知识保护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等等方法
当你放弃了“赚200万来解决医疗开支”的hard模式,也不再追求一步到位,但也积极解决问题时,就会发现,手段是很多的——前提是你得愿意花一定的时间、精力
最后,关于“花钱、消费、物质欲望、配得感”,23期播客讨论过
Vo1.23 匮乏感、物质过剩、购物冲动,人与物如何和谐相处?30+的删繁就简
如果没有感知过购买回来的物品使用频率如何,哪些是融入了生活的,哪些是冲动的产物,哪些是“别人告诉你你该拥有的”,哪些是“我以为我需要的”,那不如进行一场断舍离,审视下自己拥有的物品
当你感知地到哪些物品真的给了你体验感,哪些物品根本就融入不了自己的生活,物质欲望自然会降低,那时,有约束地购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再是跟冲动的一场搏斗了——这个东西很美,但我可以欣赏而不必拥有它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小红书:开始挥发吧Skye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分享生活公众号《Sky糯叽叽》,宏观经济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都是投资,为什么有的人安于自己选择的路线,动作丝毫不变形,任他涨涨跌跌,来来去去,而有的人就是执行不了投资纪律,甚至建立不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呢?
都是花钱,为什么有的人既不被消费主义捆绑,又有高配得感,能自然平静地更新物品,保持良好的断舍离习惯,有的人要么频繁冲动消费,要么严苛地过苦行僧生活呢?
跟钱有关的每个话题,都是在处理自己的人生
你选择的投资方式与能力圈、价值观有关,最终能赚钱,且能被好好执行的投资策略,一定要跟你的性格、生活方式是融入的,跟你的能力长处是匹配的
你的消费,处理的是你和自己的物质欲望的关系,当你无法驾驭物质欲望,而是被广告轻易刺激时,自然进退失据,不消费吧,冲动难耐,消费吧,又会后悔,而当你能驾驭自己的欲望时,就能跟物品和谐相处了
本期,有关存钱、花钱、要不要买房的思考,以及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
Highlight
02:44 1、先存后花 vs 先花后存
人到中年,越发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精力
不再杂乱的大脑背景音、合适安排下的财务打底,可以一并构筑安全感和专注力
我们做预算管理,做储蓄计划,除了实现“节流”的目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节省精力,减少决策的次数,减少需要纠结的场景
从而创造可以在平时 全力投入于自己追求的事业/热爱的爱好的清净
因此,我在几年探索后选择了先存后花——不再需要纠结一个东西买不买,不再用信用卡和花呗,专款专用,结余的随便花,存起来的就是我的底气
14:59 2、即刻满足 or 解决问题?
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好像只愿意花能购买到即时体验的钱了?
但是,是不是没有即刻体验的钱,就是不该花的呢?
比如,保险不是一场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即时的体验——没有谁希望自己立刻马上就发生什么意外吧
而是一种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明晰自己为何而买,明晰“保障”的本质,便不会再犹犹豫豫,含混不清,保险的体验不是“用”它,而是“安心”,稳稳地知道财务漏洞是被弥补的
19:46 3、要不要买房?
房=50年自住功能+上学功能+投资功能
以上功能下,房子都有对应的成本,当你发现房价远超解决上述问题的成本,那理性的决策就是不买
当理性计算告诉你不需要买,而你被“混了这么年还没买房”和残余的一部分“丈母娘经济”所影响,那说明你还没有自己清晰的价值标尺,外界的评价对你的影响还非常大
当理性计算告诉你不要买,但你总觉得追从大众的选择能给自己安全感,那可能是混淆了熟悉感和安全感,以为盲目从众带来的熟悉感就是安全
当你发现你计算不了以上问题,比如不知道是否知道“上学”价值是几何,那你需要花更多心力识别“我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资源,我将以怎样的手段给孩子托底”——当你觉得学区房是实现你目标的最低成本手段时,去选择它,当学区房不是最佳手段时,不用选择它即可
30:15 4、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背后,是“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东西,在给定限制下求可行的最优解”的坦然心态
面临大病开支,除了“轻轻松松拿出来上百万治病”的方法,还有配置医疗险、学习怎样与医生高效沟通、积累就医资源、学习健康知识保护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等等方法
当你放弃了“赚200万来解决医疗开支”的hard模式,也不再追求一步到位,但也积极解决问题时,就会发现,手段是很多的——前提是你得愿意花一定的时间、精力
最后,关于“花钱、消费、物质欲望、配得感”,23期播客讨论过
Vo1.23 匮乏感、物质过剩、购物冲动,人与物如何和谐相处?30+的删繁就简
如果没有感知过购买回来的物品使用频率如何,哪些是融入了生活的,哪些是冲动的产物,哪些是“别人告诉你你该拥有的”,哪些是“我以为我需要的”,那不如进行一场断舍离,审视下自己拥有的物品
当你感知地到哪些物品真的给了你体验感,哪些物品根本就融入不了自己的生活,物质欲望自然会降低,那时,有约束地购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再是跟冲动的一场搏斗了——这个东西很美,但我可以欣赏而不必拥有它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小红书:开始挥发吧Skye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分享生活公众号《Sky糯叽叽》,宏观经济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主播...
巴啦啦树洞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