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席有一篇关于通勤、外卖、手机如何让我们和日常体验隔离的演讲,哲学果然是能给我们那难以名状的焦灼、倦怠、无意义感准确命名,并给我们一种理解和观察的视角
命名是理解的第一步,这一切的感受都被囊括在哲学对现代化的反思,对技术和科技如何改变人性的探讨中
存在主义危机、远离自然人性、主体性丧失、新自由主义的假性承诺......
我们从这些命名开始,理解了自己的感受,这种理解能帮我们接纳,帮我们审视
然而又正如这篇演讲所说的,哲学能提供观察的眼睛,但无法提供改造现实的臂膀,从这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度劳动中解救出来自己,还是要靠勇气和咱们的街头智慧了
前些年正是被王教授所说的日常性失控所困扰,于是尝试了无数的办法来夺回主动性,夺回日常,包括营养的小目标、运动、记录、不再执念于根本性解法等......
Highlight:
1、人就是需要效能感、掌控感
但工作、追求成就等进程,在当下的环境,已经很难给我们“效能感”、“实现感”了
运动、吃得干净这两件事不一样,我们稍微用点心,塑造一下习惯,就可以得到身体的实在好处,也可以得到达成目标的正反馈
运动和营养的目标不需要定得严苛,那是自由职业者的可行范围,却太难融入朝九晚五打工人的日常了——就按照每周120分钟运动,每天吃够100g蛋白质来定目标,身体一样得到好处了
2、秩序感
追赶deadline是不会给我们秩序感和自由的
朝九还要打卡的话,那还是早起一点吧,虽然少睡一会儿很吃亏,但我们赢得了松散自在不追赶的自由呼吸
3、通勤可以干什么?
演员式的观察练习——真听真看真感受
画家的观察练习——比例、构图、颜色、形状

4、想点办法吃得开心和健康,是挽救我于打工的工具人感的最低成本选项了
把自己当个人,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满足自己的眼睛,才让我不仅仅是作为硅基生物活了一天——是的,我不是一通电就可以不停干活儿的硅基生物
5、记录的意义
记录感受,让我能不断排除开那些不重要还令我不开心的人和事,更让我能做深度的自我探索
记录时间利用,能让我看到自己的状态,并不断找到自己状态好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尽量复刻
记录我对一件事的推荐进度,能不断让我看到真实的反馈,而不是在情绪化的动机下忽略正反馈,从而过早放弃正确的事
记录时间开销,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活动配比才是真的开心一天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展业公众号《Yixuan茶水间》,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延伸阅读: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