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为什么ICU里有病人被“绑起来”了?

“我被绑起来了!”深夜的ICU里传来患者的呼喊。这一幕常让家属揪心,但它有一个温暖的专业名词: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专业工具适当限制患者冲动、自伤、伤人、紊乱、治疗不合作等行为,以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它像一道“安全绳”,在患者意识模糊或躁动时,防止意外发生。适用人群包括:病情危重或麻醉后尚未完全清醒、伴随意识障碍的患者;精神科疾病患者;过度躁动及行为紊乱的不配合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ECMO等生命支持类的患者;有严重消极自杀行为及犯罪行为者。

为什么要“绑”?关键原因是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防止患者无意识拔掉救命导管(如呼吸机插管),避免坠床、大出血等致命风险;也为了护人,保护患者不伤害自己或他人;还为了助疗,确保医护人员能高效完成治疗操作,如换药、检查等。

 “保护性约束”并不是将患者“绑起来”就行,而是充满细节关怀的“温柔捆绑”。工具选择要精准匹配患者需求。比如约束手套是针对有抓伤、拔管行为的患者,防止手指乱动;四肢约束带是用于躁动或攻击性较强的患者,限制肢体活动;约束衣是用来保护使用生命支持设备的患者。但禁止约束头颈部,要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每个护士在操作时都必须注意规范,安全与人性化并重。松紧度以能伸入1到2指为宜;每2小时松解一次,每次5到10分钟;病床需制动并降至最低位,约束带固定在患者不可触及处,配合床档以防坠床。并且做到全程守护,绝不“一绑了之”。护士全程监测患者约束部位皮肤状况,包括颜色、温度、感觉、末梢血液循环等;调整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及时沟通,关注患者需求;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约束方式。毕竟约束不等于惩罚,一切需以患者安全和尊严为前提。

护士会每天评估,绝不滥用约束。当患者意识恢复,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深度镇静状态、昏迷或肌无力;生命支持设备已撤离;已采取约束替代措施等情况出现时,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解除约束。

ICU里的每一根约束带,都系着医护的谨慎与善意。它短暂限制自由,只为换回生命的希望。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温柔的捆绑”,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少一份误解与恐慌。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主播...
小R-Mor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