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1分钟
播放:
306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讲述青年项羽和刘邦的前半生;刘邦斩蛇起义的真相;名将章邯。


部分文稿:


项羽,名籍,字羽。这个名和字在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因为他是老牌贵族,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是。


项羽身高1米84,力能扛鼎,剑术兵法都是第一流的,至于说胆气,更是大得吓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路过吴中时,项羽和他叔叔在人群中看热闹,本来就是吃瓜群众,他却突然来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意思就是这人没啥了不起,是可以被取代的,吓得旁边的项梁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武力值惊人的项羽,横剑站在项梁的身后,吴中地区所有的势力立马都规规矩矩的。项梁随后招募了精兵几千名,和项羽横渡长江,来到江西,开始反秦事业,这几千人就是后来著名的八千江东子弟。


随后,23岁的项羽和叔叔项梁开始招兵买马,意气风发,很快就有了几万人,在这些投奔他们的人中,有一个一脸沧桑的大叔带着一个小队伍也加入了,当时绝对没有人能想到,最后竟然是他,扫平了天下所有造反势力,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此人就是当时已经48岁的刘邦。


一、早年的刘邦


刘邦,原名刘季,公元前256年11月24日出生在今天的徐州市丰县。前面我们说过,他当年没有名,也没有字,这个“邦”是他称帝之后起的。


如果细究的话,“刘季”不算是一个名字,从中国古代起,一直到民国,家里成年兄弟的排行都是按“伯仲叔季”的顺序。伯,或者说“孟”,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季指的是最小的那一个。如果家里孩子生得多,那么在老二和最小的一个之间,无论多少个,都叫某叔,或者叔某,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周武王几个弟弟反叛作乱,那些家伙的名字就是管叔,蔡叔,霍叔,从名字上就知道,他们既不是老大老二,也不是最小的弟弟。


按史书记载,刘邦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排行最小,所以叫刘季,相当于刘老幺。


其实,刘邦还有一个弟弟,叫刘交,只不过这个刘交是他爹和其他女人生的,不是嫡出,而且很可能还是私生子,所以,本着尊重刘大娘,也尊重刘大叔给自己儿子起名字的方式,我们还是称呼刘邦为刘季,刘老幺。


估计刘家人比较疼爱他这个最小的嫡出儿子,虽然不富裕,还是让他在一个叫马公书院的私塾里读过几天书。


成年之后刘季的德行,如果概括地说,那就是“不爱劳动”“好酒及色”“大度豁达”,这三条都来自《史记》。


司马迁毫不讳言高祖皇帝年轻时候的好酒及色,看来刘邦确实是寡人有疾,喜欢美女和酒,不喜欢下地做农活。他爹刘大叔曾经训斥他,说你小子能不能让你老子省点心,学学你二哥,多干活置下一点产业,将来也好娶个媳妇安个家。


刘邦虽然不以为然,但是心里面还是记住了这句话,后来当上皇帝了,给他老爹过生日时,就举着酒杯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仲指的就是他二哥,翻译一下就是,您老人家当年说我无赖,不如我二哥能持家,现在您说说,我和我二哥谁的产业多?


史书上说,刘邦这句话说完,刘大叔一句话也说出不出,群臣齐呼万岁,君臣相对,哈哈大笑,可谓是志得意满。


前面说过,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的时候,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这句话记载在《史记》里,同样地,司马迁也记载了,刘老幺看到秦始皇的时侯也“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其实,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司马迁对他们遇到秦始皇的描写,很大可能都是讲故事,因为我们并没有从其他史料上找到类似的描写,并且这样私密的感慨,知道的人应该不多。


不过就算是虚构的,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司马迁,因为他的这个故事讲得太好了,非常符合两个人的身份。这就好像是今天有两个人看见了马化腾,一个是中年下岗男,另一个是曾经家境豪富的年轻官三代,中年下岗男叹息说,我如果像他那么有钱就好了,而年轻人说,马化腾也没啥了不起,我以后可能也会达到那个高度。基础不一样,心态绝对不一样


言归正传,年轻时的刘老幺游手好闲,还贪酒好色,可还是被他的老丈人,一位来自山东的吕大爷看中了。


据说此人是吕不韦的侄重孙,那时候为了躲避仇人跑到了沛县,和当地县令关系很好。刘邦当时是沛县下面泗水亭的亭长,大概相当于现在街道办事处主任,只能算小吏。但是你也别瞧不起这个小吏,虽然不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但也要家里有一定的产业或者德高望重的推荐才能当上,另一个秦汉之际的重要人物韩信,屡次想当个亭长当不上,这才跑去项梁那里造反的。


刘邦是如何当上亭长的,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脸皮很厚是真的。那位吕大爷来到沛县之后请客吃饭,他居然不请自到。


当时负责接待的是沛县县政府的“秘书长”萧何,后来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萧秘书长替吕大爷立下的规矩是贺礼钱不到1000钱的,都要在堂下吃饭。刘邦到了门口,对看门人说,禀报一声,我的贺礼是10000钱,实际上,他的口袋比他的脸都干净,一分钱都没有。


吕大爷在屋里听说有人给他送这么多钱,赶紧跑出来迎接,结果一看见刘邦,就觉得他有帝王之相。


尽管跟在他后面的萧何小声说,这个刘季我认识,除了吹牛没啥本事,“固能大言,少成事”,但吕大爷还是把他请到上座,吃完了饭直接留下,非要把闺女许配给刘邦。


那时候的刘邦已经3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除了逛妓院,喝花酒,欠了一堆赌债之外,还在外面和一个姓曹的女人生了儿子刘肥,就算是身在农村,他还是亭长,正经人家都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他。


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吕大爷疯了,他老婆哭哭啼啼地说,县令派人求亲你不干,说咱闺女要嫁给贵人,现在居然要许配给刘季这个无赖。吕大爷当时的回答是,你懂什么, “此非女子所知也”。


吕大爷的闺女就是吕雉,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后来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司马迁给她做传的时候用的是本纪。本纪是专门为帝王做传的体裁,说明吕后在司马迁心里,就是皇帝,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讲她。


该如何评价吕大爷嫁女这事儿呢?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刘老幺当时虽然又穷又懒,但肯定也是县里一个名人,而且也有一群人愿意和他一起混,人缘不错,这个从后来县里的萧何、曹参、樊哙都跟着他造反就可以佐证。吕大爷既然是躲避仇人来到沛县的,那刘邦这种人应该就是他想结交的对象。


其次,吕大爷运气实在是好,赌对了,否则我们今天也不会说到他。如果是我们自己嫁闺女,还是不要这样赌,因为一千万个无赖里面,也出不了一个刘邦。


二、所谓斩蛇起义


刘邦一生的转折点,应该是秦始皇死的那一年,公元前210年。就在那一年,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押着一些徭役去骊山干活,路上不停地有人开小差逃跑。刘邦一算计,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估计就剩他一个了,所以到了芒砀山的时候,他晚上把剩下的所有人都叫来喝酒,然后说:“公等皆去。”你们都走吧,我也跑了,没啥大不了的。


……


樊哙在芒砀山转悠了几圈,找到刘邦之后,两个兴高采烈回沛县。就在这个时候,县令反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他控制不了,还打算杀了萧何和曹参,吓得两个日后的宰相赶紧跑出了县城,和刘邦樊哙会合在一起,准备攻打县城。


一位后来的开国皇帝,两位大宰相,一位大将军合力攻打一座小小的县城,那实在是太给沛县面子了。城里老百姓直接杀了县令,迎接四位大人物入城,此时是公元前209年10月,48岁的刘邦正式起兵造反,名号是沛公,当时手上只有沛县的3000子弟。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去投奔项梁呢?事情也不复杂,他手下有一个人叫雍齿,是沛县的名流望族,虽然跟了刘邦,却一直有点瞧不起他。有一次刘邦去外面打仗,叫雍齿守卫丰县,结果雍齿投降了魏国,刘邦气得要死,带兵回来打雍齿,岂料这家伙属乌龟的,攻击不行,但是防守简直就是固若金汤。


刘邦打了两次没打下来,只好让手下人继续围困丰县,自己带着几十个人去找项梁借兵,项梁还真就借给他了。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兵也不是白借的,刘邦表示臣服于项梁,两人就这样结成了抗秦统一战线,不过项梁是老大。


这次借兵回来,雍齿的乌龟壳终于被敲碎了,他本人逃出丰县。顺便说一句,雍齿后来又回到了刘邦的阵营,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了一辈子,连刘邦登基之后的大清洗都没有伤到他,后面我们会说。


三、并肩战斗的岁月


陈胜死后,项梁召集所有能召集的反秦势力到薛地议事,包括刘邦。学过春秋历史就知道,召集人相当于是霸主,不过项梁自己没称王,他听从谋士范增的话,找到了战国时楚怀王的一个正在给别人放羊的孙子,立他为新的楚怀王。


楚怀王的谥号被他的孙子拿来做王号了,楚国也相当于正式复国,不过为了区分,我们把这个新的楚怀王称为楚后怀王。


接下来,项梁项羽刘邦等秦末大混战的主角们一起率楚军北上,救援齐国的田荣,打退了秦将章邯。


在这之后,项梁让刘邦和项羽带一部分楚军去追击秦军。所以,刘邦项羽这一对死对头是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两个人一路追赶秦军到陈留时,项梁忽然死了。


项梁好端端一个大活人,为什么突然死了呢?借用一个心理学名词,叫成功者效应,项梁成功地打败了章邯几次之后,从心里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为自己比章邯高明,而忽略了所有其他因素,比如运气、天气,比如对手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动挨打等等。这导致他完全轻视对手,觉得自己就是绑住一只手,想干死对方那也是轻松加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当章邯从秦二世胡亥那里得到了大批兵员补充,项梁都完全无视,结果章邯说就像一条眼镜蛇一样,突然发难,率大军突袭定陶,结果楚军大败,项梁被杀。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邦项羽震惊之余,决定从陈留撤兵。两人东归之后,项羽驻扎在彭城,刘邦驻扎在砀郡。从这件事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项羽那时候绝对不是一个冲动的莽夫,他当时在楚军里的位置并不高,能调动的兵力也不多,所以,给叔叔项梁报仇这事,他选择了暂时隐忍不发,等有实力的时候再说。


章邯杀掉项梁之后,犯了一个致命的,但是可以原谅的错误。他放弃了楚军的残余部队,认为剩下的这群造反派都是一群小喽啰,像蝼蚁一样,随时可以碾死,于是决定先去攻打北方看似强大的赵国。


说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原因很简单,后来打趴下章邯,并且灭了秦朝的两个重要人物,项羽和刘邦,现在都在楚军的残余部队里面,实力也很弱小,是他章邯最好的除掉隐患的时机,他放弃了。可是这个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先打那个复立的赵国,章邯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自古燕赵地区多慷慨激昂的斗士,几百年来,赵国历来就是秦国最难啃的骨头,不迅速把这个灯塔打掉,那还真不知道有多少六国“余孽”会聚集在赵国的大旗之下。


况且,谁知道老天爷这么调皮,把项羽、刘邦、英布、韩信、萧何这么多牛掰人物都隐藏在看似不起眼的楚军“余孽”里?只能说天欲灭秦。


这个时候,最早建立赵国的那个武臣已经被下属杀了,原来陈胜手下的张耳和陈余又立了一位赵国的贵族赵歇为新的赵王。为了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秦王朝下了血本,把正在北方防御匈奴的王离军团全部调回,和章邯一共40万大军,南北夹击。


在这样雷霆万钧的攻势之下,赵国都城邯郸被迅速攻破,赵歇和张耳被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赵王赵歇只能一天几次地派出使者,向各路造反派求救。楚后怀王这边,很自然地,也接到了赵国的求救信,那么,这群人是如何决定的?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