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身份政治|导语:让极化的世界重新流动

电影巨辩

这是电影巨辩继「为了华语电影」之后的第二个付费专辑,主题是关于身份政治、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正确」、「觉醒文化」、DEI……怎么说都行,这些名词和电影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21世纪世界电影产业,经历了非常重要的三个变化。 一是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崛起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以及这个崛起它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已经在「为了华语电影」专辑中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 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内容生产IP化,发行流媒体化。 三就是身份政治、「觉醒文化」对电影界的冲击,这也是全球性的。美国是这场运动的核心战场,但欧洲、亚洲同样深受波及。 我们构思这个选题,还在「为了华语电影」之前,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电影和文化娱乐的范畴,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思想生活。 但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我们去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就先放了一放。 没想到今年是更好的时机,特朗普二次上台,美国社会和电影产业都经历了肉眼可见的DEI退潮,我们可以把退潮也纳入讨论。 还有几句话想说在前面:政治极化和情感极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这次讨论,确实不想简单的站队,选择立场,宣布自己是属于什么派别。不是为了给这场文化战争的某一方提供弹药,也不是为了宣判哪一方赢了,哪一方更有道理。 对某些事我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一切都需要回归到就事论事本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不是每个问题都能简单地用站左或者站右来回答。我们相信世界是复杂的,更是流动的。 中间地带并不是无人区,但相比两极,中间地带似乎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我们觉得,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面孔,一个价值观,它当然很恐怖,但如果这个世界分裂成无数个互相不来往,互相敌视的部落,同样很恐怖。 不管目前身处哪个部落,我们都可以付出一点努力,尽可能去参与搭建一个更加具有复杂性和流动感的世界。 这个专辑目前初步计划是包含五到六集的体量,内容尽可能涵盖「电影与身份政治」这个大话题的方方面面,从思想理论,到电影实践,从种族到性别到性取向题材的电影,还有跨性别、阶级等维度,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日韩,我们都尽量覆盖。 本月之内肯定可以上线。 有一个初步的话题提纲,列在下面—— * 多元文化主义的行动源头,从60年代平权运动、反殖民浪潮说起 * 冷战结束的意识形态真空 *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国家政策,始于魁北克分离主义 * 马赛克模式和大熔炉模式 * 马尔库塞、福柯等人提供的思想武器 * 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 * 金里卡的关键论证 * 克伦肖的交叉性理论 * 帕雷克反对自由主义 * 施莱辛格谈美国的分裂 * 艾伦·布鲁姆论美国精神的封闭 * 马克·里拉的传统左翼政治观 * 齐泽克怎么批判身份政治 * 电影界的「洗白」历史 * 非传统选角和色盲选角 * 80年代之前的种族电影和黑人猎奇片 * 「新好莱坞」的女性题材 * 90年代「新酷儿电影」和今天完全不同 * 社交媒体和流媒体作为催化剂 * 「觉醒」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商业选择 * 《贱民》和交叉性理论 * 加州的税收抵免计划,和多元化目标绑定 * 《勇敢传说》是迪士尼公主的转向 * 《塞尔玛》开辟黑人冲奥新模式 * 「奥斯卡太白」和「A2020倡议」 * 《橘色》是重要里程碑 * 艾玛·斯通陷「洗白」争议 * 《月光男孩》的几个重要突破 * 《隐藏人物》的破圈 * 《捉鬼敢死队》重启的激烈战争 * 韦恩斯坦和#Metoo * 《神奇女侠》被阵营内部指责 * 《逃出绝命镇》批判自由派种族主义 * 斯嘉丽·约翰逊陷「洗白」争议 * Time's Up组织草草收场 * 《黑豹》的激进和保守 * 《黑色党徒》是激进还是保守? * 《摘金奇缘》和《别告诉她》 * 《米纳里》和《过往人生》 * 《丛林奇航》直男有资格演酷儿吗? * 《绿皮书》是倒退? * 《惊奇队长》遇「水军」 * 《小妇人》该提名吗? * 从《寄生虫》看两种左派的嫁接 * 自上而下的DEI政策 * 赵婷和阎羽茜 * 《瞬息全宇宙》颠覆刻板印象的方法很独特 * 《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的争议不止是选角 * 《芭比》对父权制的两场战争 * 《美国小说》对「政治正确」的内部讽刺 * 罗琳和艾玛·沃森事件 * 取消文化和它的理论来源 * 取消文化和封杀 * 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身份政治的核心战场? * 好莱坞是否存在右翼力量,和身份政治抗衡? * 几家右翼电影公司和《自由之声》 * 彼得·蒂尔的野心 * 英国的多元文化运动 * 法国的共和普遍主义和色盲理念过时了吗? * 2020年凯撒奖地震 * 艺术家的人品问题 * 法国的「郊区电影」 * 印度的性别和种姓制度题材 * 韩国的父权制和激进女权运动 * 现象级引爆点《82年生的金智英》 * 日本的物化女性问题 * 中国大陆的「市场化女性主义电影」 * 中国大陆的地下酷儿电影 * 从《杜拉拉升职记》、李玉、《嘉年华》,到《消失的她》和《出走的决心》 * 台湾和香港电影里独特的身份认同问题 * 2025年DEI的退潮 * 全面盘点身份政治运动为电影带来的利弊 * 世界的极化还能逆转吗?

16分钟
99+
4小时前

14.国产喜剧片二十年:贾玲、宁浩、陈思诚、开心麻花……

电影巨辩

祝各位电影巨辩的听友,龙年春节好。 欢迎收听我们这期龙年春节特别节目,来谈谈当代国产喜剧片。这期并非专门谈今年的春节档,不过也有所涉及。 喜剧片,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屡次发挥突围作用。但它也是一种长期被警惕、被轻视的电影类型。 本期具体内容详见下方时间轴。 勘误:节目中提到冯小刚用拍三部贺岁喜剧换来的电影应是《一声叹息》,感谢听友提醒纠正。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1:05 缺少重工业大片的2024年春节档 * 分线发行的闹剧 * 主旋律电影从此淡出春节档? * 谈《第二十条》 07:16 喜剧片的几次突围 * 冯小刚和《甲方乙方》 * 宁浩和《疯狂的石头》 * 徐峥和《泰囧》 * 开心麻花和《夏洛特烦恼》 * 陈思诚和《唐人街探案》 * 贾玲和《你好,李焕英》 24:01 喜剧片与重工业大片 * 好莱坞的喜剧片票房天花板有限 * 当代好莱坞喜剧片衰落 * 韩国的喜剧片票房也有限 * 法国、意大利的喜剧片是产业支柱 * 中国的重工业电影,一路跌跌撞撞 33:23 警惕喜剧片 * 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喜剧片? * 歌颂喜剧有意义吗? * 《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核心问题是啥? * 从业人员轻视喜剧片 * 《大话西游》是文化垃圾吗? 44:45 喜剧片的一些规律 * 优越论 * 不和谐 * 解脱感 * 窘境设计 * 错位法则 50:15 冯氏喜剧 * 冯小刚和陈佩斯的竞争 * 对王朔和大院文艺袪魅 * 大院文艺的政治调侃是因为有特权 * 冯小刚电视剧作品的排名 * 冯氏喜剧的一些内核 * 对《手机》的分歧意见 * 《非诚勿扰》的善意温情 * 《非诚勿扰》的落后观念 80:57 喜剧导演姜文 * 第四条道路 * 「北洋三部曲」:在政治寓言里过家家 * 对国民性的反思够深入吗 * 大院子弟的异数:崔健 * 北平是张北海的吗? * 大院文艺该落幕了 101:45 宁浩 * 《疯狂的石头》是对国产喜剧的全方位升级 * 山寨精神 * 《疯狂的赛车》的技术挑战 * 《心花路放》和网络粗俗文化 * 《疯狂的外星人》里有对酱缸文化的自省吗? * 鲁迅、柏杨和刘慈欣 * 《红毯先生》的讽刺无关痛痒,解构失败 127:02 囧系列,可惜了 * 对中产焦虑的表现,具有记录时代的意义 * 但喜剧技术需要升级 * 「徐王」是最好搭档 * 冯小刚和宁徐一代的比较 139:43 开心麻花的喜剧工厂 * 高效率的喜剧流水线 * 先意淫,再劝诫,就是麻花喜剧的内核 * 麻花的各种喜剧技巧 * 含腾量 * 魏翔能行吗? * 核心创意缺乏 * 意识形态保守 * 性别观念落后 * 《驴得水》《半个喜剧》:麻花应向外援学习 158:29 屌丝喜剧 * 屌丝概念的文化内涵 * 大鹏的崛起 * 网感很重要,但网感不是一切 169:17 贾玲 * 女性喜剧演员的现状与突破 * 减肥或令贾玲走出一条更宽的路 * 《你好,李焕英》的喜剧设计和哭片反转 * 综艺和电影表演的区别 * 《热辣滚烫》和贾玲的电影方法论 * 用自己作为题材 * 日本同类题材是怎么拍的? * 贾玲第三部电影《转念花开》 190:23 混搭喜剧和陈思诚 * 吐槽《捉妖记》系列 * 《唐人街探案》的优缺点 * 针对春节档定制喜剧,有何利弊? 200:22 香港喜剧片的没落 * 周星驰失去了再演底层人物的信念感 * 成龙在好莱坞和中国内地之间,选择了后者 * 彭浩翔、张家辉、郑中基 209:45 聊聊几位喜剧明星 * 葛优是演反派出身 * 王宝强的淳朴人设 * 徐峥和黄渤 * 沈腾和贾玲之后,电影演员还需要神秘感吗? 218:25 低欲望时代的喜剧 * 制约国产喜剧片的的不是技巧,不是人才 * 三十年高歌猛进的高欲望时代结束了,喜剧即将转向 * 低欲望时代的喜剧,前景光明(狗头) 片尾曲: 我要你(电影《驴得水》主题曲) 推荐关注: 电影巨辩的轻量版:电影巨辩5min 联系: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合作:dyjb1895(添加微信说明来意)

226分钟
15w+
11小时前

15.奥斯卡与百年美国

电影巨辩

这期奥斯卡专题节目,我们尽可能在短短的 6 小时内,谈了对 2024 年刚刚结束的这届奥斯卡的看法,并回顾了奥斯卡的近百年历史,奥斯卡与美国电影和美国政治、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也许你认为奥斯卡从评奖的角度来说,是乏味的。我们也万分同意你这个看法。 不过,我们主要不是关心那个结果,我们更想关心它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产生的逻辑。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1:55 今年是奥斯卡提名扩容以来最兴旺的一年 * 《音乐大师》和《美国小说》的不同套路 * 《奥本海默》和《坠楼的审判》参见单期专题节目 * 《芭比》和《可怜的东西》的争议性质不同 * 《利益区域》如何再现大屠杀 * 老马最爱《过往人生》 * 阿吴最爱《留校联盟》 * 胶片电影的复兴 * 老态龙钟的《花月杀手》 * 年度最佳演员——桑德拉·惠勒 * 奥斯卡的国际化趋势与人员革命 *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47:54 创办奥斯卡的初衷,是为了扑灭劳工运动 * 学院除了评奥斯卡,还有什么其他功能 * 路易·B.梅耶的别墅预算太高了 * 好莱坞的纽约-洛杉矶双线模式 * 创意和非创意人员,对待工会的不同态度 * 办奥斯卡可以提升电影行业杀人放火的龌龊形象 * 两个奇葩的审查故事 * 帮南加大办电影专业 * 工会抵制奥斯卡 * 长袖善舞的弗兰克·卡普拉 * 学院迈向中立 * 最高法院一锤定音 * 卡普拉终于想通了,站到了导演这边 94:11 早期的奥斯卡奖,评奖质量不高 * 《翼》《西线无战事》经受住了历史考验 * 歌舞片泛滥,《红伶秘史》是一个糟糕的代表 * 巴斯比·伯克利影响过张艺谋? * 《壮志千秋》《大饭店》都是乏味的选择 * 《气壮山河》《歌舞大王齐格飞》一个比一个无聊 * 《一夜风流》是第一个大满贯得主 * 《左拉传》的示范效应 * 卡普拉为何称雄三十年代 104:0 奥斯卡的人情 * 贝蒂·戴维斯开创补偿奖的先河 * 雪莉·麦克雷恩输给气管切开术 * 亨利·方达、保罗·纽曼与谢贤 * 塞德里克·吉本斯挂名1000多部电影 * 威廉·赫斯特居然没能让情妇获奖 * 萨尔伯格得罪赫斯特 * 嘉宝输的不是演技 * 时代图腾:克拉克·盖博和贝蒂·戴维斯 109:02 奥斯卡与二战 * 二战救了好莱坞 * 贝蒂·戴维斯当了几个月学院主席就下台 * 《公民凯恩》输掉奥斯卡是因为临时工投票? * 奥斯卡不反对创新,但…… * 《忠勇之家》和《龙种》 * 《卡萨布兰卡》证明大片厂拥有集体创作力 * 半独立制片人哈尔·沃利斯 * 亨弗莱·鲍嘉的道德模糊感 * 《与我同行》是最成功的天主教电影 * 《失去的周末》不仅仅是反酗酒 * 《黄金时代》《君子协定》和《当代奸雄》 * 英国导演冲击奥斯卡 * 时代图腾: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 137:10 奥斯卡与黑名单 * 道尔顿·特朗勃怎么上的黑名单? * 《罗马假日》背后的假话 * 《桂河大桥》的剧本到底谁写的? * 幸灾乐祸的特朗勃 * 柯克·道格拉斯和奥托·普雷明格,谁是真正踢爆黑名单的人? * 《彗星美人》赢《日落大道》是错误的 * 《社会中坚》《兰闺艳血》《正午》《荒漠怪客》 * 阿瑟·弗里德——米高梅歌舞片的真正作者 * 《乱世忠魂》和《码头风云》 * 《西区故事》和《音乐之声》 * 时代图腾:马龙·白兰度和奥黛丽·赫本 169:16 奥斯卡与反文化运动 * 1968年的提名,震撼好莱坞 * 西德尼·波蒂埃的困境 * 选《雾都孤儿》咋想的? * 约翰·韦恩的疯狂吐槽 * 好莱坞的邵逸夫干到 90 岁 * 新院长格里高利·派克的三把火 * 比利·怀尔德看不懂《纳什维尔》 * 《午夜牛郎》再次震撼好莱坞 194:49 新好莱坞的上下半场 * 《巴顿将军》到底是反战还是挺战? * 尼克松看完《巴顿将军》就做了一个决定 * 《法国贩毒网》贵在开创 * 好莱坞的「阳刚革命」 * 《大白鲨》和《纳什维尔》的灾难隐喻 * 《飞越疯人院》还不够反抗 * 正能量选手《洛奇》 * 《安妮·霍尔》获得奥斯卡的奇葩原因 * 《猎鹿人》的两个战场 * 比较科波拉和斯科塞斯 * 时代图腾:杰克·尼科尔森和简·方达 224:38 奥斯卡与里根时代 * 家庭的修复和重建 * 《普通人》《金色池塘》《母女情深》《雨人》 * 《烈火战车》是《洛奇》翻版 * 大卫·普特南反好莱坞,怎么当了哥伦比亚高管? * 《第一滴血》是最能代表里根时代的电影 * 阳刚之气的过剩 * 还好有个奥利弗·斯通 * 《末代皇帝》与改开高光 * 西德尼·波拉克和文化冲突 * 《为黛西小姐开车》暴露了学院的弱点 * 时代图腾: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 249:45 「历史的终结」与世纪末盘点 * 《与狼共舞》是白人内疚感的产物吗? * 《不可饶恕》和宪法第二修正案 * 《沉默的羔羊》是叙事教科书 * 《阿甘正传》是否真的超越了党派政治? * 《泰坦尼克号》就像新时代的《十诫》 * 时代图腾:汤姆·汉克斯和茱莉亚·罗伯茨 268:40 韦恩斯坦与奥斯卡营销 * 回顾奥斯卡的营销史 * 玛丽·璧克馥请客吃饭 * 诺玛·希勒的人情攻势 * 琼·克劳馥的口碑营销 * 鲍嘉的悲情营销 * 《君子好逑》的跨界营销 * 《罗丹的情人》开了邮寄录像带的先河 * 死缠烂打的韦恩斯坦 * 《莎翁情史》和《拯救大兵瑞恩》的对决 * 韦恩斯坦的负面营销,受害者太多 288:28 千禧年后的奥斯卡 * 《角斗士》和大片周期律 * 《美丽心灵》的同情分 * 《芝加哥》要感谢《红磨坊》 * 《撞车》赢《断背山》,赢在议题 * 《老无所依》和《血色将至》的西部大战 * 西部片的历史地位 * 《拆弹部队》是斯通和库布里克的继承人 * 诺兰引发了「黑暗骑士法则」 318:16 奥斯卡与身份政治运动 * 多元化时代,电影是撕裂还是凝聚社会? * 黑人主席艾萨克斯,发动学院会员革命 * 老年人惹谁了? * 华人主席杨燕子的背景 * 《被解救的姜戈》《林肯》的历史叙事 * 《为奴十二年》和「黑人的命也是命」 * 《猎杀本·拉登》《逃离德黑兰》的中东叙事 * 《艺术家》vs《雨果》——对待电影遗产的不同态度 * 《鸟人》vs《少年时代》——两种不同的现实主义路径 * 从《冬天的骨头》到《坠落的审判》,女性电影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 老当益壮的斯科塞斯 * 时代图腾: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詹妮弗·劳伦斯 352:38 各人评选奥斯卡五佳 * 阿吴的五佳,不出所料有《末代皇帝》 * 老马选了六部 355:04 奥斯卡就是美国梦 推荐关注: 电影巨辩的轻量版:电影巨辩5min 联系: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合作:dyjb1895(添加微信说明来意)

362分钟
18w+
11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