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6分钟
播放:
1,017
发布:
8小时前
简介...
这是电影巨辩继「为了华语电影」之后的第二个付费专辑,主题是关于身份政治、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正确」、「觉醒文化」、DEI……怎么说都行,这些名词和电影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21世纪世界电影产业,经历了非常重要的三个变化。
一是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崛起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以及这个崛起它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已经在「为了华语电影」专辑中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
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内容生产IP化,发行流媒体化。
三就是身份政治、「觉醒文化」对电影界的冲击,这也是全球性的。美国是这场运动的核心战场,但欧洲、亚洲同样深受波及。
我们构思这个选题,还在「为了华语电影」之前,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电影和文化娱乐的范畴,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思想生活。
但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我们去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就先放了一放。
没想到今年是更好的时机,特朗普二次上台,美国社会和电影产业都经历了肉眼可见的DEI退潮,我们可以把退潮也纳入讨论。
还有几句话想说在前面:政治极化和情感极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这次讨论,确实不想简单的站队,选择立场,宣布自己是属于什么派别。不是为了给这场文化战争的某一方提供弹药,也不是为了宣判哪一方赢了,哪一方更有道理。
对某些事我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一切都需要回归到就事论事本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不是每个问题都能简单地用站左或者站右来回答。我们相信世界是复杂的,更是流动的。
中间地带并不是无人区,但相比两极,中间地带似乎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我们觉得,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面孔,一个价值观,它当然很恐怖,但如果这个世界分裂成无数个互相不来往,互相敌视的部落,同样很恐怖。
不管目前身处哪个部落,我们都可以付出一点努力,尽可能去参与搭建一个更加具有复杂性和流动感的世界。
这个专辑目前初步计划是包含五到六集的体量,内容尽可能涵盖「电影与身份政治」这个大话题的方方面面,从思想理论,到电影实践,从种族到性别到性取向题材的电影,还有跨性别、阶级等维度,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日韩,我们都尽量覆盖。
本月之内肯定可以上线。
有一个初步的话题提纲,列在下面——
* 多元文化主义的行动源头,从60年代平权运动、反殖民浪潮说起
* 冷战结束的意识形态真空
*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国家政策,始于魁北克分离主义
* 马赛克模式和大熔炉模式
* 马尔库塞、福柯等人提供的思想武器
* 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
* 金里卡的关键论证
* 克伦肖的交叉性理论
* 帕雷克反对自由主义
* 施莱辛格谈美国的分裂
* 艾伦·布鲁姆论美国精神的封闭
* 马克·里拉的传统左翼政治观
* 齐泽克怎么批判身份政治
* 电影界的「洗白」历史
* 非传统选角和色盲选角
* 80年代之前的种族电影和黑人猎奇片
* 「新好莱坞」的女性题材
* 90年代「新酷儿电影」和今天完全不同
* 社交媒体和流媒体作为催化剂
* 「觉醒」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商业选择
* 《贱民》和交叉性理论
* 加州的税收抵免计划,和多元化目标绑定
* 《勇敢传说》是迪士尼公主的转向
* 《塞尔玛》开辟黑人冲奥新模式
* 「奥斯卡太白」和「A2020倡议」
* 《橘色》是重要里程碑
* 艾玛·斯通陷「洗白」争议
* 《月光男孩》的几个重要突破
* 《隐藏人物》的破圈
* 《捉鬼敢死队》重启的激烈战争
* 韦恩斯坦和#Metoo
* 《神奇女侠》被阵营内部指责
* 《逃出绝命镇》批判自由派种族主义
* 斯嘉丽·约翰逊陷「洗白」争议
* Time's Up组织草草收场
* 《黑豹》的激进和保守
* 《黑色党徒》是激进还是保守?
* 《摘金奇缘》和《别告诉她》
* 《米纳里》和《过往人生》
* 《丛林奇航》直男有资格演酷儿吗?
* 《绿皮书》是倒退?
* 《惊奇队长》遇「水军」
* 《小妇人》该提名吗?
* 从《寄生虫》看两种左派的嫁接
* 自上而下的DEI政策
* 赵婷和阎羽茜
* 《瞬息全宇宙》颠覆刻板印象的方法很独特
* 《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的争议不止是选角
* 《芭比》对父权制的两场战争
* 《美国小说》对「政治正确」的内部讽刺
* 罗琳和艾玛·沃森事件
* 取消文化和它的理论来源
* 取消文化和封杀
* 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身份政治的核心战场?
* 好莱坞是否存在右翼力量,和身份政治抗衡?
* 几家右翼电影公司和《自由之声》
* 彼得·蒂尔的野心
* 英国的多元文化运动
* 法国的共和普遍主义和色盲理念过时了吗?
* 2020年凯撒奖地震
* 艺术家的人品问题
* 法国的「郊区电影」
* 印度的性别和种姓制度题材
* 韩国的父权制和激进女权运动
* 现象级引爆点《82年生的金智英》
* 日本的物化女性问题
* 中国大陆的「市场化女性主义电影」
* 中国大陆的地下酷儿电影
* 从《杜拉拉升职记》、李玉、《嘉年华》,到《消失的她》和《出走的决心》
* 台湾和香港电影里独特的身份认同问题
* 2025年DEI的退潮
* 全面盘点身份政治运动为电影带来的利弊
* 世界的极化还能逆转吗?
我们认为21世纪世界电影产业,经历了非常重要的三个变化。
一是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崛起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以及这个崛起它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已经在「为了华语电影」专辑中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
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内容生产IP化,发行流媒体化。
三就是身份政治、「觉醒文化」对电影界的冲击,这也是全球性的。美国是这场运动的核心战场,但欧洲、亚洲同样深受波及。
我们构思这个选题,还在「为了华语电影」之前,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电影和文化娱乐的范畴,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思想生活。
但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我们去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就先放了一放。
没想到今年是更好的时机,特朗普二次上台,美国社会和电影产业都经历了肉眼可见的DEI退潮,我们可以把退潮也纳入讨论。
还有几句话想说在前面:政治极化和情感极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这次讨论,确实不想简单的站队,选择立场,宣布自己是属于什么派别。不是为了给这场文化战争的某一方提供弹药,也不是为了宣判哪一方赢了,哪一方更有道理。
对某些事我们当然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一切都需要回归到就事论事本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不是每个问题都能简单地用站左或者站右来回答。我们相信世界是复杂的,更是流动的。
中间地带并不是无人区,但相比两极,中间地带似乎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我们觉得,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面孔,一个价值观,它当然很恐怖,但如果这个世界分裂成无数个互相不来往,互相敌视的部落,同样很恐怖。
不管目前身处哪个部落,我们都可以付出一点努力,尽可能去参与搭建一个更加具有复杂性和流动感的世界。
这个专辑目前初步计划是包含五到六集的体量,内容尽可能涵盖「电影与身份政治」这个大话题的方方面面,从思想理论,到电影实践,从种族到性别到性取向题材的电影,还有跨性别、阶级等维度,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日韩,我们都尽量覆盖。
本月之内肯定可以上线。
有一个初步的话题提纲,列在下面——
* 多元文化主义的行动源头,从60年代平权运动、反殖民浪潮说起
* 冷战结束的意识形态真空
*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国家政策,始于魁北克分离主义
* 马赛克模式和大熔炉模式
* 马尔库塞、福柯等人提供的思想武器
* 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
* 金里卡的关键论证
* 克伦肖的交叉性理论
* 帕雷克反对自由主义
* 施莱辛格谈美国的分裂
* 艾伦·布鲁姆论美国精神的封闭
* 马克·里拉的传统左翼政治观
* 齐泽克怎么批判身份政治
* 电影界的「洗白」历史
* 非传统选角和色盲选角
* 80年代之前的种族电影和黑人猎奇片
* 「新好莱坞」的女性题材
* 90年代「新酷儿电影」和今天完全不同
* 社交媒体和流媒体作为催化剂
* 「觉醒」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商业选择
* 《贱民》和交叉性理论
* 加州的税收抵免计划,和多元化目标绑定
* 《勇敢传说》是迪士尼公主的转向
* 《塞尔玛》开辟黑人冲奥新模式
* 「奥斯卡太白」和「A2020倡议」
* 《橘色》是重要里程碑
* 艾玛·斯通陷「洗白」争议
* 《月光男孩》的几个重要突破
* 《隐藏人物》的破圈
* 《捉鬼敢死队》重启的激烈战争
* 韦恩斯坦和#Metoo
* 《神奇女侠》被阵营内部指责
* 《逃出绝命镇》批判自由派种族主义
* 斯嘉丽·约翰逊陷「洗白」争议
* Time's Up组织草草收场
* 《黑豹》的激进和保守
* 《黑色党徒》是激进还是保守?
* 《摘金奇缘》和《别告诉她》
* 《米纳里》和《过往人生》
* 《丛林奇航》直男有资格演酷儿吗?
* 《绿皮书》是倒退?
* 《惊奇队长》遇「水军」
* 《小妇人》该提名吗?
* 从《寄生虫》看两种左派的嫁接
* 自上而下的DEI政策
* 赵婷和阎羽茜
* 《瞬息全宇宙》颠覆刻板印象的方法很独特
* 《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的争议不止是选角
* 《芭比》对父权制的两场战争
* 《美国小说》对「政治正确」的内部讽刺
* 罗琳和艾玛·沃森事件
* 取消文化和它的理论来源
* 取消文化和封杀
* 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身份政治的核心战场?
* 好莱坞是否存在右翼力量,和身份政治抗衡?
* 几家右翼电影公司和《自由之声》
* 彼得·蒂尔的野心
* 英国的多元文化运动
* 法国的共和普遍主义和色盲理念过时了吗?
* 2020年凯撒奖地震
* 艺术家的人品问题
* 法国的「郊区电影」
* 印度的性别和种姓制度题材
* 韩国的父权制和激进女权运动
* 现象级引爆点《82年生的金智英》
* 日本的物化女性问题
* 中国大陆的「市场化女性主义电影」
* 中国大陆的地下酷儿电影
* 从《杜拉拉升职记》、李玉、《嘉年华》,到《消失的她》和《出走的决心》
* 台湾和香港电影里独特的身份认同问题
* 2025年DEI的退潮
* 全面盘点身份政治运动为电影带来的利弊
* 世界的极化还能逆转吗?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