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如果内心很稳定,只有难过但不痛苦,这是修行达到的“觉”。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我出家的目的是学习修心的理论和方法,为了明心见性和自觉觉他,对寺院的法事活动无论如何提不起兴趣,更不想参与寺院的管理和营运。 我那个时候就体会到,以前古人讲,“宁带一团兵,不带一名僧。”因为僧人没有什么贪嗔痴。你没有办法用贪心、用钱、用名誉来勾引他工作;你也不能利用他们互相之间的比较竞争之心去激发他们;他没犯错的时候,你更没理由逼他,也不能以赶他走来威胁他。 所以我发现在寺院里,你不以身作则,根本没有人理你,做事特别特别不容易。它跟以前做企业很不一样,在企业里可以威胁利诱,给奖金,你不行我炒你鱿鱼。在寺院里,人不犯重大戒律或错误,是不能赶人家走的,一定得用“心”才能领众。" #相关书籍:《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 → 视频号“宇廷觉学”橱窗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闭关禅修充电后精力满满 然而,回到世俗中又是劳累又是困,精力不够用 如此重复十分困扰人。 宇廷老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精力管理办法:禅睡。 如对禅睡相关课程有兴趣,请私信客服咨询。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我总觉得这些道理不是用来讲的,也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用来练习实用的,因为这些道理,其实一听就懂,佛陀根本不需要花这么多功夫细细地讲,肯定是用来修行的。” “一个汉传佛法归类为小乘佛法的基本见解,称为“四念处”,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观身不净”是用几种方法观察身体,逐渐体会到身体是不清净的,借以放下对身体执着。“观受是苦”是观察心里的各种感受,逐渐体会到世间没有真实的快乐。“观心无常”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逐渐体会到心念是一直变化的,是无常的。“观法无我”,法是指万事万物,不是佛法的法;观法无我会帮助修行人体会到一切事物中,并没一个长存不变的自我。” “路上我一直问他,在生活中我到底该如何修行,他坐在我的右边,举起双手像是握住方向盘的样子说,就是这样修。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怎么问他都是这句话,就是这样修。 我现在才懂,并不一定要出家或是到寺院里面去做义工、捐款、打坐才是修行,才有功德,完全可以不离开日常生活,吃饭、走路、开车、上班、开会、看电影、谈恋爱、听音乐、打球,随时都可以禅修。但是必须要把一些基本方法学会,而且一定要先体会到“觉性”,或是说有了初步的“悟境”才行。老和尚常说的“悟后起修,才是真修”,指的就是这个。没有悟之前,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如果没体会到“觉性”,容易成了口头禅,自欺欺人。” #相关书籍: 《教观纲宗》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 → 视频号“宇廷觉学”橱窗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在禅修中,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过往?除了在地球上,我们也在其他星球上生存过吗?我们是不是以前也像蚂蚁小虫子那样的生命? #相关书籍:《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 → 视频号“宇廷觉学”橱窗 《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作者: 布莱恩·魏斯 ( BRIAN L. WEISS, M.D.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通过修行和禅修真正了解了生命,我们才能从财富和爱情那里得到快乐 #时间段 00:00 #财神 一种是能量,发了心愿让众生有财 一种是自己修行,自己内心能达到的状态,愿天下人不匮乏,众生满足,离苦得乐 财富到你这里来,但不是积聚到你一个人这里让你暴富 你就像一个临时的财神,左手进,右手出,帮助了大家,自己也不匮乏,内心还很丰满 3:40 #爱神 古代婚姻父母决定婚姻,不是因为爱情结合,所以离婚不多 现代人宁可要宝马也不要爱,那人人都在防备对方 婚姻不是交易 现代婚姻男人为了欲望,女人为了安全 自己的苦与乐不要建立在别人的身上 否则,不清楚得进去婚姻,自然会不清楚得出来 找到有共同理想得人在一起,亲情,友谊,婚姻,才能开开心心长长久久 8:33 #我自己婚姻生活的一点个人体会 太忙了,偶尔有时候拥抱一下,觉得很好 也会是生活琐事,但那个场景很幸福 我们的爱情还是受到有机体的影响,但完全受荷尔蒙影响的婚姻还是会有问题 只要爱情的人苦,只要钱财的人也苦 身心结合才是好。 #联系我们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视频号“宇廷觉学”
“我和老和尚周旋了很久,经过很多次讨论,我拿出了在麦肯锡公司学到的本事,画出了一个叫“三环一体”的修行制度。当时我觉得可以把修行想成三个环环相扣的圆圈。 第一个圆圈是修“功德”,对出家众而言,就是参加管理寺院和精舍;对信徒而言,就是行善和捐钱。 第二个是“教理”,也就是把佛法修行的道理学清楚。对出家众而言就是读佛学院;对信徒而言就是向出家众学习。 第三个是“禅修”,对信徒而言是参加一日禅、三日禅、禅七等等;对出家众而言就是带领禅修。 循环做这三件事情,是对出家人和信徒的证悟都有帮助的方法。” #相关书籍:《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 → 视频号“宇廷觉学”橱窗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过度自律会不会让生命显得不自在,导致平庸或者失去创造力? 刻意的强求可能会扼杀一些创意。 艺术家体验不同的人生,带着这种角度去持戒或者说自律的时候,创意可能会更多。 从修行来看,活得自在,比如大师修行人活得自在,并不是为了持戒而非要怎么样。 那种自在需要禅修稳定甚至经历了人生百态才可能达到。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父母在的时候,把握每一次见面的机会 没有话讲,就不讲话 孝顺的真谛:顺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出家时对自己内心境界的体会,比禅七的时候更深。在社会上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蛮好的人,努力读书工作,没有作奸犯科,对亲人朋友也不错,但是出家之后完全静下来,今生和过去的各种习性和业力会一直不断地浮出来,会发现自己真的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各式各样的念头都会出现,好的会很好,坏的会很坏。 我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各种强烈的情绪,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有个佛学院,把修行的理论和次第弄清楚,我出家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的生命问题,生死问题,可不能开玩笑。” #相关书籍:《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 → 视频号“宇廷觉学”橱窗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演员郭晓冬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就妻子说有情绪会找他时回应了几句话,大意为:我不接住她的情绪,那她应该找谁去?她有情绪当然应该对着我撒。 我们当然知道,这种情绪不是乱撒,而是,有时候确实有情绪的时候,不能自己消化掉是否可以借助亲密关系的另一半消化掉呢? 本集宇廷老师将分享禅修后如果遇到极端状况爆发情绪时该如何处理为佳。 联系我们: # 公众号“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 # 视频号“宇廷觉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