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好社会?这是我思考过最久的问题之一。当然,我幻想过乌托邦,也曾为主义的描绘而感到兴奋。现实也给了我无数的打击,让我一度不再去细想这个问题。 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发现对人、社会、生产力的理解逐渐产生了变化。现实世界中,是否已经出现了接近了理想社会的地区?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提问”北欧某国工程师和清洁工收入相近,它是怎么让人们接受这种情况,又是如何解决社会进步的激励问题呢?“这让我十分好奇。是否这样的收入相近,可能是理想社会的情况之一呢?假设是,现实里要达到这样的情况,又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呢?…这一期我们的确碰撞了不少的观点。 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在某次浴室沉思时十分兴奋,感觉像找到了一些人类美丽未来的希望。当然,我们还需要看看现实。 道阻且长。
看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一期分享歌曲的节目,不仅是一期节目,我们还把它计划成了一个专题,并取了一个我认为无比贴切的名字。本期的歌单主题是熟悉的歌手不熟悉的歌。 提议录这个主题,是因为有一天无意间听了一张世纪交替时大陆流行乐坛做的的大合集专辑,产生了“对,他还唱过这首歌”的感受。于是我想,有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手,在拥有大量脍炙人口的热歌的同时,也有一些很少被人们提及的却同样出色的“小众”作品,如果我们恰好知道一些的话那就放几首。 难得的是,为了这期节目我们的三位主播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讨论,并且一如既往严谨的约定了关于“熟悉的歌手”和“不熟悉的歌”的几条定义,节目中黄主播有介绍。至于聊到的6位歌手和6首作品,你们看封面和听节目就好了。 题外话,我其实挺喜欢录分享类的节目,分享内容和发表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维度和形式上又有区别,尽管我个人是个没什么分享精神的人,但录这种节目在我心里还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你还记得十年前的今天你在干什么吗? 你还记得“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 的歌词么? 你还记得北京中轴线上空“一步一个脚印”的炫丽烟火吗? 你还记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吗? 十年前的那一年,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有幸经历了参与了。 十年过后,因为我们可能在怀念着什么,所以又重温了那一年的故事。 那一年,我们有幸参与到了奥运会当中,我们做为奥运志愿者,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趣事,也有都自己的职责。我们代表着中国同胞,用笑容,热情和专业的服务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开放与自信。 那一年,我们有幸见证了奥运会的各个奇迹,从奥运圣火克服重重阻力,实现最长时间最长距离最多人数火炬传递;到开幕式其气壮山河的表演,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再到奥运健儿们洒下汗水与泪水的荣光时刻,我们为此欢呼,为此自豪。 当然,那一年,地震、雪灾也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坚强的挺过这些灾难。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感觉再也不会有机会,去感受这样的激情、自豪、热泪盈眶的时刻了。 这十年,过得好快,如果能回去,真想再来一次。
首先,这是第100期了!不知不觉,就到了三位数这个很大的门槛。犹记得刚开始筹备节目的时候,译泽主播说如果节目录到了100期,他就要打破不发朋友圈的原则,把第100期节目转发出来。然而他现在竟然否认了这个事情,让我一度怀疑有一个如此不守承诺的主播,我们节目到底还能走多远。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给他压力。 其次,本期节目我们聊了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浪漫。这期节目和如何追到了现在的太太、恋爱期间有什么浪漫的事情、哪些异性为你做过的事情让你觉得十分浪漫这些猛料 ————完全没有关系。大概是主播们年轻的时候可能都太呆了吧。 浪漫,是一个我很喜欢的词。在我心里,它和理想这样的词是排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浪漫,生活大概会索然无味,让人没有任何想要继续的冲动。关于浪漫的种种感受、定义、还有一些思考,都在这期节目里了。
最近两个月以来,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会感受到压力的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我通常会在面对一个我没什么兴趣,又被赋予了很多期待和责任的事情时,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在思考关于决心的问题,以及关于决心所需要的勇敢和坚持。这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品质,也是一些朴素的词汇,但在想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它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人们心里有些不一样的位置和不一样的重量。当然我也发现,围绕这些原本朴素的词汇,充斥着太多肤浅或者包含了其他动力的解读。 于是我和黄主播录了这么一期节目,在我最近的观点里,决心和伴随决心的勇敢与坚持,是人类可贵的品质,也是面对不确定问题的最核心武器。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期充满正能量和好歌(两个人录导致几首歌基本都放完了)的节目,尽管还是充满了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
这期节目是我们两周前录的,是一期关于“田园女权”的节目。那天晚上我们三个约好了要喝一场大酒。在喝酒的过程中,借着酒劲录了这个我们想录很久的话题。 说实话在今天这样的时间点把这期节目发出来,我是有点害怕的。毕竟在某女性运动引起热议的状态下,跳出来讨论另一个关于女性的问题,怎么想都有点“危险”。可是具体危险是什么呢?我又说不太上来。这种感受很像在面对我们口中“田园女权”时候的状态:我常常限于一种害怕之中,害怕不知道是不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踩进了“女权雷区”。因为在了解了不少关于男女平权的言论之后,我完全无法判断”雷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所以我常常试着去学习了解别人尤其女性眼里的”男女平等“的进步应该发生在哪些领域形成哪些结果?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但说实话获得的疑惑比收获多很多很多。 我们试着在这期节目里表达和讨论了这些疑惑。 最后需要强调下,这期节目里只讨论引起我们对平权产生诸多疑惑的那部分言论和人。”田园女权“只是个不太准确的简化标签。同时我们知道这部分言论肯定不代表多数女性,也不代表平权运动。
大家好,我是子寅,我又来了。 芥末章鱼上次聊世界杯的时候邀请了我,可惜我有家事未能赴约,于是他们又安排了一期,我很感动,所以,我又来了。 据说上次节目中三位主播进行了一些预测,这期节目我们来还个愿。 我们聊了挺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比如什么来着?哦,日本队打扫卫生与足球踢得好之间的关系啦,本届杯赛传统强队为何纷纷落马啊,如何看待主动让出控球权的战术思想呀,好像还谈到了常委、换届啥的,blablabla~~~ 抱歉我实在想不清楚都聊啥了,因为聊完我就一直看他们打刺激战场,断片了。 所以,我就说点我想说的吧。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喜欢听,但既然都看到这了,就接着看看吧,不是朋友圈,不用点开全文。 我记忆里看的第一场球赛是北京国安对阵深圳飞亚达,1995年,甲A联赛。 97年的时候看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家人一起看乒乓球直播的时候,解说员突然说同时进行的中国男子足球队与土库曼斯坦队的比赛中,彭伟国打进一球!后来十强赛,1:4伊朗,1:1卡塔尔,1:0沙特张恩华头球,2:0科威特认识了跑的贼快的高峰,然后2:4伊朗,主场2:3卡塔尔,在上小学的我下午放学知道的这个消息,看到范志毅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比完赛大脑一片空白,我第一次了解了感同身受这个词的温度,1:1沙特,1:0科威特。我看着足球报上的积分榜,认真计算发现只要任何一场比赛结果好于实际,我们都能出线。似乎是一步之遥,这一步,是4年。 98年看法国世界杯,吃干脆面,集球星卡,看罗纳尔多,看达沃苏克。决赛比完,暑假兴趣班的同学跟我说法国3:0赢巴西得冠军了,我说哦。 01年上初中了,几乎看了每一场国足的预选赛,十强赛第一场之后,班里从不看球的女生跟我说她认识了李霄鹏,我说我也刚认识。1:0阿曼,当时还在的五里河体育场,范大将军身披国旗红着眼圈低头沉默,大头李玮锋亲吻着国旗队徽“中国,中国牛逼!”。当时的我还不懂喜极而泣,后来无数次回顾这些镜头,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有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未曾拥有,不谈失去,可原来,我们真的曾经拥有。那些画面那么真实,真实得让我不敢相信。我们,还配得上那些拥有么? 02年世界杯,在学校礼堂看打哥斯达黎加;在家里跟爸妈看打巴西,可能是我记忆里唯一一次跟他们一起看足球赛;在课堂上听打土耳其,收音机放怀里,用校服档上,耳机线从袖子里伸到手掌,手掌托住耳朵假装在思考。最终一个球都没进,没事吧,等4年还有呢。 05年没进十强赛,邵佳一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到现在我都很恶心的话,“这就是足球”。 06年高中毕业,看左后卫小将拉姆打进首球,看杰拉德第一次的世界杯,看黄健翔发疯,看齐祖顶人。 09年预选赛,邵佳一罚丢点球。好吧,这就是足球。 10年大学毕业,女朋友跟我一起看球,我看杰队,她看卡西。 13年,我忘了。 14年,我开始做足球游戏,晚上边玩边看球。也差不多忘了。 17年,国足史诗般续命,后来赢了韩国,再后来被淘汰。 18年,我好像又快忘了。至此,等了4年,4年,4年,4年。 节目里的最后一个话题是,你认为国足何时再进世界杯,你们觉得呢?我随意。
你有想过你为什么在做你目前就职的这份工作吗? 因为自己擅长,还是个人兴趣,还是因为待遇高,或者只是为了离家近,因为同事关系融洽? 娜娜主播又一次炒了老板,成为待业青年了。羡慕这样勇敢果断的人,发现自己不喜欢的时候就可以放飞自我,重新寻找自己的目标。 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觉得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看起来有些技术含量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经验不能去要求那么高。工作几年到成家有娃之后,面临更大生活的压力,不少人也会重新考虑,是不是去换个薪水高的工作?最终生活工作都稳定了,没什么可以发愁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份工作? 不知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遇到这几个阶段。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工作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就是开头的问题,快乐,钱,成就,自有?每周工作5天,假期2天,若是5天悲催的工作换来的薪水只能给2天带来些许快乐?那么是否应该更直接了当的,换一个开心的工作好了? 这一期聊的很散乱,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已。我们都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如果现在过的不如意或有所怀疑了,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下,找到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勇敢去改变呢?
最近有两个新闻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全球前三的科技股IPO了。同时,币圈大佬李笑来喊出“币圈都是傻逼!但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 本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但后来听到了一些信息,发现其实这些事情都是一个大逻辑下的,不禁感叹自己竟如此幼稚。与译泽主播深夜稍聊了一下,诞生了这期节目的话题,那就是:是否有一个标准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骗子? 说起这个话题时,顾哥本是信心满满觉得十分简单。但我向他阐述了那个晚上我想到的例子后,他就懵逼了。例子如下: 我们都知道,一个产品要销量需要大量的销售渠道,渠道费用常常是公司的成本大头。一个产品成本50,期待毛利10元,如果渠道成本40,那么售价就得是100元。如果我能做到只给渠道5元,渠道就愿意和我一起玩,那么我售价只需定在65元就能获得10元的毛利。因为售价大幅低于竞品,我将获得规模上的碾压优势。 那么肯定有人问:渠道为什么同意卖你的产品而不去卖别人给40的产品呢?其实是这么干的:5块是现金付款,同时每卖一个产品我还会给渠道授予1股我的股票,同时我让渠道相信了我这个股票上市的时候,会值50元,这样渠道预期将获得55元的收入,而我用更低的售价也获得了10元的收入还扩大了规模。大家都挣到了更多的钱,其乐融融。 然后,做完这些,我将获得一个市场规模更大、利润规模更大、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估值是否应该大幅高于竞品公司?那个时候,我的股价可能会达到100元。每个人的财富都将更上一层楼,皆大欢喜。 听完这个,我们不禁想问,都皆大欢喜,那么谁亏了呢?亏了的那个人算不算被骗了? 我要告诉大家的事情是,上面这个例子在现实里是真实在发生的。同时我想到,如果不仅仅是向渠道商发股票,如果我还和员工、供应商、合作方等所有人完全用股票结算,甚至用上“使用我产品的用户会获得股票奖励”这种市场营销手段,那我岂不是不用一分钱就能做出一家股价100元的公司了? 这个模式是如此眼熟,我不禁想到了天天都在发空投糖果的币圈。那个时候,我突然理解了“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不过,我后来又想出一个新例子,供大家对比探讨: 我们都知道,一个产品要销量需要大量的销售渠道,渠道费用常常是公司的成本大头。一个产品成本50,期待毛利10元,如果渠道成本40,那么售价就得是100元。但我做完产品研发后,剩余的现金只能做到给渠道5元费用,所以渠道不愿意和我玩。于是我向渠道发售价格35元1股的1亿股票来进行融资,并承诺他们我公司2年内一定上市,届时价格将是50元1股。我用发售股票融来的35亿和账上的钱支付了渠道成本,卖出了1亿个产品。 靠着卖出1亿台产品的业绩,公司成功上市,100元1股。渠道卖掉了股票,核算下来,每卖一个产品挣到了105元。每个人的财富都更上一层楼,皆大欢喜。 这个行为,就是我们常说通过融资(在这个例子里是向渠道商进行股权融资),帮助公司发展的行为。这样一讲,是不是就不像有人被骗了呢? 不过,本来嘛, 企业家的事,能算骗吗?这…只是一种共识而已。
这期聊的是世界杯,之所以叫上,是因为过两周我们还打算再聊一期世界杯。 世界杯四年一届,而足球是永恒的。其实我和顾、黄两位主播之间很少聊足球(主要他们不懂),这也正体现了世界杯的与众不同——无论你是不是球迷,你总能有一种方式参与到世界杯里,并从中获得快乐。 然而我们又跳票了,录这期节目时是在淘汰赛第一轮的第一个比赛日,在法国队对阵阿根廷的比赛,和乌拉圭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之间。到发节目的今天,本届世界杯的八强已经完全产生,巧的是对决的双方,正是那天胜出的两支球队:法国和乌拉圭。不知道让人(特别是我们)因年轻和活力而赞叹不已的这只法国队,在面对成熟和强悍的乌拉圭时,会拿出怎样的表现。 嗯,这实在是一期适合听,却没什么可写的节目。
这一期话题因为一个日常思考的问题而开始:一个企业因为过去的经验发现,招聘一个已婚未育的员工,如果在职期间ta有生育行为,这里面的工作效率降低、产假、休假前后的团队重新组织等事情,会给企业不少额外成本。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倾向于不招聘此类员工,是否涉嫌歧视?如果我们指责它为歧视,指责的点本源是什么? 然后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大化,在有的岗位上公司倾向于招聘单身且无恋爱意愿的员工(可以长时间工作),有的岗位上公司倾向于招聘已婚已育家庭负担重的员工(稳定性强),这是否涉嫌歧视?如果再扩大这个问题:某些岗位/企业不招聘某些地区的人,某些岗位明确要求“只限某专业学生应聘”,是否涉嫌歧视?这个我们似乎更倾向说前面一个肯定是歧视,而后面一个很正常。 也就是说随着这个招聘限定条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招聘限制的确存在歧视,而有一些不是,但也有很多限制不好判定是否是歧视。我猜想这里面可能有一些边界。这个边界在哪里?这是我们这一期讨论的问题。
这期又是蹭蹭热点但是不讨论热点的话题。 不过在译泽主播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会这么大。我们卡在了责任划分这个问题上,和我们上一次聊自杀责任界定的话题时候类似。 我们在聊的过程中,陷入了某种互相不理解对方的逻辑死结中。在我眼里,译泽要求一个十分理想的环境以及十分苛刻的条件,才能认定艺术作品通过影射伤害了某个人。以及提到,对艺术作品随意联想的观众也得为这种伤害负责。 而我从内心完全地不认可这个逻辑,甚至一度激烈地认为他这是诡辩(当然他也把同样的话扔给了我)在我看来这些事情的确界限模糊,但不应该在完全否定一些常识性的因果理解的同时,用某个极端模型来把所有事情演绎一番,并推出这个事情责任完全没法界定的结论。 当然,这种辩论基本是不会有结论了。不过在这期激烈的录制过程中,我有几点感受: 1. 人与人的差异如此之大,哪怕彼此熟悉如我们三位,一旦互相进入对方的逻辑/知识/经验盲点,也是会导致完全无法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2. 因果责任认定这种问题,是许多现实问题的核心难点。或许某一天基于大量数据的社科研究能帮助我们挨个领域解决这些难点。 3. 我们三位的社科知识真的是太缺乏了。这类问题从古至今一定有很多人讨论过,或许还有过一些系统化的讨论方法。而我们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