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事件爆发后,人们不仅对幼儿教育市场深入讨论,也对资本市场展开热议。 在红黄蓝涉嫌“虐童”事件爆发以前,截至11月22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为26.71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超过44%。事件爆发后,因为感恩节休市躲过一天后,股价直接腰斩,跌幅一度超过40%。可是,在经过下跌后,这家公司的股票居然在美东时间11月28日以超过23%的涨幅收盘。 这让关注“虐童”事件的公众内心痛苦,而且北京黄红蓝涉嫌“虐童”事件尚未平息,河北沧州一家红黄兰幼儿园又爆出涉嫌“虐童”。在关注者看来,如果一系列事件属实而影响又如此重大,这家公司的股价值得往跌跌不休的道路上狂奔而去,一些公众甚至希望有机构可以去“做空”它。然而在大幅下跌后,红黄蓝的股价如坐了过山车,大幅反弹,并没有按照公众情绪的导向走向“跌跌不休”。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仍然有大量的资本以及散户看好红黄蓝及时补仓。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犹豫的,虽痛恨虐童行为,但也知道红黄蓝教学资质并未被取缔,此时进入可以赚一笔。那这样的钱到底该不该赚呢?赚这样的钱是不是不道德呢?因此有了这一期的话题。 事实上,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是不具备道德属性的,然而,因为金钱发生相关行为是具有道德属性的。 最近在看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在只言片语里可以感受到商业竞争的无所不用其极,也可以感受到金钱至上、人性沦丧,这样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不然也不会有贩卖黑奴,带血的钻石。虽然我们不太有这样考验内心的选择,也可能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但我们仍然可以设想下违背道德程度多少的钱我们是可以“勉强”去赚的呢? 经过讨论,我只知道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判断结果,却没能找到一个标准或者一个计算公式,来判断什么样的钱我会去赚以及什么样的不会。也发现了译泽主播和娜娜主播是更有道德感的人,至少他们对于是否做一件事的衡量指标并不是money,具体是什么,就请好好听听这期吧。 补充一下红黄蓝最新的股价,让有道德感的人稍微安慰了下,然而,事件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影响,等待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
Hello,大家好,这一期顾主播终于回归,但是娜娜主播却远在有钱任性的迪拜有钱任性着。 我是顾主播的。。。咳咳。。。 上两期顾主播缺席,是因为我们一起去考察了最近火热的海外置业,但是我们不去美国不去日本,我们要去希腊,买个岛!!! 一说起希腊,会想到打翻了蓝色颜料、充满爱情的浪漫气息,会想到古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的厚重历史感,会想到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也会想到圣斗士星矢中的雅典娜小姐。 怀揣着这些想象,来到这个弥漫着咱祖上曾经阔过气息的国家,由于有希腊国宝级厨师瓦西里的招待,我们对希腊有了一个相对深度的体验。 虽然第一大支柱产业海运被中国人买走,有可能就是张主播他爸,但这里的人们依然过着懒散、舒适的生活,周六日不上班,周一、周三提早下班,请问你们是找了个假工作吗? 不适合农耕,牧业成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人餐桌常客羊肉、奶酪(特别是菲达芝士)和酸奶文明世界,海鲜、葡萄酒也自有其独特风味,但是合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呢?呵呵。 虽然祖上有过私生活极其混乱的奥林匹亚神,但也被基督、穆斯林轮番洗劫过,在帕特农神庙里能看到浓缩的欧洲宗教斗争史,但最后还是万能上帝占了上风,不过有些奇特的宗教习惯还是让顾主播瞪大了他的小眼睛。 更多惊喜和槽点,请好好听这一期的电台节目吧。 至于我们有没有买成岛呢,如果不是廉价航空坑了顾主播的一大笔钱,没准周六一回国的房地产新政对内心的冲击没有这么大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吃饭已不仅是解决温饱这一生理需求,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特别在中国,“饭局社交”仍是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 既然是一种社交方式,必然会有社交的规则,而不同的饭局中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如何学会在不同的饭局中“正确”的吃饭,是每个社会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门技能俗称“餐桌礼仪”。 事实上,在文艺复兴前,西方与中国一样,人们采用的是不分你我的合餐制,而到17世纪的欧洲,分餐制开始流行。这不仅是卫生方面的提升,而更是一种追求品质,尊重他人的一种思想的改变。 尊重他人,给他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是“餐桌礼仪”中的最根本的要求,那这就涵盖了用餐的方方面面,从约请,入座,点餐,进食,喝酒……无一不体现了你的餐桌礼仪,更体现出你为人处世之道。本期节目三位主播就从这几个方面分享了对于餐桌礼仪的观点,顾主播少有的开启了吐槽模式,没准你就躺枪了哦~
为周杰伦打榜事件已过去半周,为周杰伦超话贡献了36积分的娜娜带领着我们又来蹭热度了。 我们认为这里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这是一场群体参与的行为艺术,是对以数据衡量一切的“大数据时代”一次醍醐灌顶般的嘲讽。 数据收集、计算、分析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习惯用数据来作为评判标准。数据成为了评价“好坏”的尺度后,人们就需要出让自己对某个事物评价的权利:你只可以说你“个人”不喜欢蔡徐坤,你不能说蔡徐坤是差的。因为所有的数据榜单都在告诉你:他的热度是第一。这个热度第一,又可以被翻译为:他是现在娱乐业明星中的王者。 直到上个周末,一场集体行为戳破了这个幻象。一群超话的新群众,只用一个周末就击溃式地夺取了ikun群体依赖长时间经营才获得的“王者地位”。进而向整个社会宣告:那些被珍视的数据指标,荒唐可笑。 曾经的我常常想不明白,热度如此之高的那些明星,为何我问变身边的所有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却很少见到议论他们的人。现在明白了。 但,评判事物的权利,会因为这场集体行为,而重新转移到群众手里吗?做了十年数据相关工作的顾哥和译泽都表示悲观。数据作为对人类语言和感性部分缺陷的补充,是必然的演进方向。进入信息时代后,无数难以获取和计算的数据第一次在应用中成为可能,巨大地提升了社会效率。人们无一不承认数据所带来的优势。这是时代的滚滚洪流,不可阻挡。人类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会毫不犹豫地出让自对好坏评价的权力。就像人们为了便利对隐私权所做的一样。 这次群体行动,会被历史记录为一次出色的行为艺术。它利用“参与”,去表达一种“反抗”,拆解了这个时代的核心要义。但它又仅仅是一次提醒:时代彻底变了。评价权力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转移。这个时代的所有好坏,都将由那些制定数据指标的人来解释。
从2010年开始,芥末章鱼的三位主播就纷纷投身到了创业型公司工作。这9年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圈创业的最大一波热潮,9年来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过程,更见证了很多身边的创业者的沉浮经历。这些人做的公司里边当然有牛逼的,有惨淡的,也有很多仍然在奋力挣扎的。今天顾主播不在,我和黄主播一起聊了聊这些年来我们熟悉的那些创业者如今都咋样了。录完节目回家的路上我还一直在想这个话题,其实又想到了很多节目里没有谈到的人。同时我也在想节目里提出的一个观点:成的到底是事儿还是人。
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它们或者平凡,或者精彩。 你有没有记得,小的时候有哪些事情,在发生时并没觉得如何的特别。而现在却认为它对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一期谈这个话题,原本以为对于我这个没有童年又记忆奇差的人来说,又会是旁听的一期。但是万万没想到,在两位主播的讲述中,让自己谈起了很多的重要时刻。 很多时候影响一个人决策的是他的性格,这与长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偶尔的一件事情也会导致对人生有重大的影响。一般我们常说的因为什么事情留下的阴影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期我们分享了各自经历的事情,各有不同。很奇妙的,有的时候就只是那一句话,改变了很多东西。
这期感觉聊得很零碎,因为不停地换话题。本来的话题是:你有什么处理自己情绪的习惯?有的人靠吃,有的人靠酒,有的人靠游戏…在这些习惯里,有哪些是有负罪感的? 然后我们从喝酒说起,说到译泽主播喜欢发呆,顾哥喜欢睡觉…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我想听的啊!我本来是想帮听众们挖八卦的,谁知道主播的生活如此无趣。 于是我们开始天马行空。在这里面我们提了几个蛮有意思的问题: 1. 有的人(比如我)长期习惯用逃避来处理情绪,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 单纯的情绪发泄,带来的是什么?发泄了和消解了等价吗? 3. 在最近的几年中,是否有过害怕的情绪?我们发现似乎很少。那,是为什么? 4. 译泽主播常常会处在多年不变的环境中,这为他面对情绪是否提供了一些支撑? 5. 顾哥觉得自己很少有情绪,是否是因为对自己的观察太少?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但我真的记不住了。听众们就去节目里找吧。
在今天有两个比较默认的情况,一个是社会分工细化,另外一个是普遍的各种规模的协作。这两个情况使得如今在很多领域想要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都变得非常困难,这紧接着带来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负责建立和维护协作关系的人似乎比某个细化分工的专业人士更被社会推崇,再比如针对一个项目的成就想要归因给无论建立和维护协作关系的人还是在某个环节贡献了杰出专业能力的人都变得异常的困难。 这是这期节目聊的话题,也是我个人最近在招聘工作中遇到进而想到的实际问题。 录完节目之后的这些天里,关于这个话题我又产生了一些引申的想法,我在想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还应不应该试图去评价个体,人类文明的习惯到底能不能接受和适应没有对个体的评价(这个疑问来自我认为我们的基因里写死了类似偶像崇拜的内容),诸如此类。以往我提出类似的话题总会聊的不那么顺畅,确切的说总是难以准确的表达问题,但这期还行。
这一期的话题,是从西塘开始的。两位主播分别在2007年和2019年感受了西塘古镇,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他们甚至怀疑去的不是一个地方。 旅行是很多人选择的放松身体的娱乐方式。或是为了远离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感受不同的文化,或者为了看看那些没有见过的人和事,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享受美食。 然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那些个热门旅游景点,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城隍庙、成都宽窄巷子、南京的夫子庙……丽江古城、西塘古镇、平遥古城、凤凰古镇、古北水镇…… 很多旅游景点商业化得很俗气、很急功近利。它们丢了原有的特点,丢掉了当地的风俗和文化。清一色的小吃店和小商品店,它们卖着毫无特色的食品和廉价地址的纪念品。 跟着拥挤的人流走在这样的景点街道上,看着这些毫无兴趣的商业,不禁会问自己,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的梦想或者是财务自由之后的打算,都是“环游世界”。还好还有很多的商业化不是这么严重,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去探索的地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是我们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最好的方式。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新奇和那么多可能,我们都没有见过。所以要暂时远离朝九晚五的生活,放空自我,去寻找我们期待的那些可能。 在一个地方呆腻了,本来就应该去别人待腻的地方看一看的。
6月已到。高考、端午、高温,一系列的符号都标志着:夏天来了。 我们觉得夏天似乎是有别于其他三个季节的存在。它更多地出现在青春电影和青年男女的文字中。夏天似乎总与某些充满了暧昧与荷尔蒙的东西有关联。黏糊糊的午后、汗淋淋的傍晚,以及夏夜的晚风,伴随着宽松的T恤、花哨的沙滩裤和人字拖,构成一种亮绿色的生活。 虽然顾哥回忆起夏天,大多和干活有关,译泽的夏天记忆则是充满了野趣。我记忆最深刻的则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夏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的离家,夏天变得特征越来越少。因钢筋水泥而消失的小动物、因空调而消失的难耐酷热、因太过宽阔的马路而消失的傍晚散步,都成了我们这期里美好的细节。 不知道你们都有什么关于夏天的美好记忆呢?期待留言分享。
大家好,我是沛公,一个目前混迹于艺术圈的小美工。很开心在见证芥末章鱼近三年的节目录制后,在今天的第142期参与了一次现场录制。 这一期我们聊的是关于人工智能和艺术的话题,或者说是科技与艺术的话题。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顶尖的计算机技术、新兴的数字媒介,为新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人工智能艺术表现的探索不仅利于我们对当今科技的思考和理解,也为当代艺术传播提供新载体、新启示。所以,这期两个学计算机的人和我这个学设计的人一起讨论了艺术的话题。 临摹和创作的界限在哪里?设计和艺术的界限在哪里?一个艺术系的毕设是如何评价好坏的?人工智能的创作给人带来的体验有和特别?本期节目也部分回应了芥末章鱼43期《机器人包饺子》里的一些问题。
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聊了一部电影,《调音师》。 之所以推荐另外两位主播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这部电影从头至尾毫无尿点,是我至今为止看过反转最多的电影。并且看完之后,我非常少有的又回头翻看了几处细节。 这部电影改编于2010年的一部13分钟的短片《调音师》,保留了“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意外成为一个凶案的目击证人”核心冲突,又丰富了因此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剧情。 虽然影片有一些反转比较刻意,有一些情节过于巧合,但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多看几遍的电影。 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推敲和回味,当然也遗留了让观众思考的问题,比如男主都有哪些细节暴露了自己装瞎?比如男主是什么时间恢复了视力的?男主最后对苏菲是什么态度? 节目中有剧透,看过的同学可以从第22分钟开始听。 推荐没有观看的同学看一看,给我们留言一起讨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