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娜娜主播在群里说“我觉得我最近进步特别快”,这让翛飏主播发现一直在他心里存在的疑惑。 最开始翛飏提出的问题是:“是不是只要活着一天,就是进步了?” 我们进行了一番大拆解,不断提问、举例、剖析。这个问题要求先定义什么是进步,于是我们列出了几种可以判断是否进步的思路。那又活过了一天,是不是一种进步?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先定义人生目标,才能判断。 挖到“需要目标”这一点,翛飏主播才明白自己心里的疑惑是什么:“我是否需要给自己设定目标?”我们三个人的目标感其实很不同,于是碰撞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录完节目,我们开始好奇一个新问题:大家是否都有人生目标?是否在刻意感受进步?欢迎留言分享给我们。
这是一期和隔壁FM联合录制的节目,是芥末章鱼第一次串台,我和叨崔聊了聊一档播客节目背后的故事。 过去3年我们说是做播客,其实一直在播客圈子之外自娱自乐,唯二接触过的其他播客一个是闲白儿电台的小明,一个就是通过一条朋友圈trigger我们重新讨论目标的晚风说。自从今年春节登陆喜马拉雅平台,加上建立了跟播客公社的联络,才算有机会去了解播客这个圈子,也接触了一些其他播客的朋友,进行一些围绕播客创作和运营的交流,也促成了这次串台。 在这些交流里边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有人给中文播客来了个南北派之说,也有人把中文播客划分成三个代际。而在与几家所谓第三代播客的主理人聊天时,我发现大家受着同样几家前两代播客的影响,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起点,却在要去向哪里这个问题上各有各的想法。 对我来说,这里边的意义不在于比较,甚至不在于互相的学习和启发,而在于更清楚的认识芥末章鱼自己以更肯定的往前走——这是作为播客独立自主的好处,也是保持懈怠的绝佳理由。
最近这一个月,中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大型的远程办公实验。全国无数的公司为了防疫,开启了纯线上模式。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三位主播自然也不例外。 记得在开始远程办公的第三天,我发朋友圈说:“这是一次对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证伪的实验。” 到了第九天,我发朋友圈说:“心态变了,请问哪里有一直远程办公的公司?” 而在录制这期节目时,是远程办公的第二十五天,顾哥说:”我非常认真地在考虑关掉一个办公室,让一部分同事以后都在家办公,这样既高效又省成本。“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转变?远程办公和现场办公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为了远程办公,我们还需要哪些方法和工具?强制的居家办公后,你收获了什么新习惯和新思考?这期节目的后半段,算是有些干货。 好了,开始听吧。
这是最普通的疫情经历系列第4期。这期我们连线了三位嘉宾,他们平时都生活在海外。 牛姐侨居柏林,今年带着男友回国探亲,没想到赶上疫情。赶在大面积取消航班前送走了男友,没想到自己却滞留在家了。疫情阻碍最大的就是她的回国美食计划,这下得等饭店营业后吃够了再走了。 S住在西雅图。因为疫情重新打开了微博。因为时差,她是第一时间听到了武汉的消息,于是狂刷微博。人在国外,最担心的是父母身边没有年轻人,于是分享信息和采购成为了她的重任。 老朋友老贾离线参与后不过瘾,线上又录了一次。圣迭戈是美国撤侨隔离点的所在地之一,给那几天咳嗽的老贾带来了些额外的心理负担。加上科比逝世离他平时滑雪的地点不远,多条坏消息叠加引起了老贾的日常抑郁。 这期节目录于10天前。10天后的现在国内的疫情陆续有了些有消息,而一些海外国家却出现了一些规模性爆发。在这样一个节点重听这期节目,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好了,开始听吧。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佳俊——子寅的粉丝。 福橘在上一期说,没有过不去的寒冬,没有不到来的春天。今天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恰逢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人们常说风雨送春归,我相信,春天马上就会来了。 在2020并不那么懈怠的三位主播的“努力”下,最普通的疫情经历仍然在继续着。这一期分别来了加班狗、发热病人、新晋爸爸和一位离线嘉宾石总。 加班狗老季,是这次疫情下嘉宾中最忙碌的一位。他没有对疫情来临特别的恐惧,也没有机会体验各类严格的防疫措施。甚至,他都没有时间去特别的关注这次疫情。并不是他不在意,只是因为这次疫情背景下,他太忙了。 发热病人(偶像)子寅,是我们唯一实地体验了一把疫情下发热门诊的嘉宾。他的门诊经历确实太过普通,但正是如此普通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节目里一叙,轻松之下折射的是帝都防疫医院里的井然有序。 离线嘉宾石总,是一位让我感觉热情、真诚而又敏感的可爱女生。她用一段非常朴实无华而又情真意切的访谈问答,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普通女孩对这个社会所经历的不安、担忧甚至是恐惧,以及这情绪下对这方土地的热爱与关怀。 而我是新晋爸爸佳俊。在这次疫情里,我在广州时刻关注着武汉。我没有太多想说,就引用作家方方的一段文字,来表达我对武汉的在意,对在那方土地上与疫情斗争的老师、同学、朋友和所有不曾相识的人们的在意。不管当下武汉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你依旧是我记忆里的绿林成荫、樱花满天。 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跟世界上许多城市相比,武汉并不是一个宜人之地,尤其气候令人讨厌。那么我到底会喜欢它的什么呢?是它的历史文化?还是它的风土人情?更或是它的湖光山色?其实,这些都不是,我喜欢它的理由只源于我自己的熟悉。因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 好了,我们开始听节目吧。
这期节目代表了居家隔离十几天之后,一个相聚的时刻。我们节目的几个忠实听众,夜里用微信群聊云录音,回顾各自的疫情经历。 一个共创真人秀录出了电话会议的感觉。 孕期妈妈,给眼镜包上保鲜膜才敢去产检,却在外面吃了四顿饭。中日友好医院所有科室都关了,但唯独产科开着为这些准妈妈们服务。 单身独居女性取消旅游屯水屯粮,甚至准备了绿豆准备没蔬菜的时候发豆芽吃,然后满朋友圈找测温仪想做点什么有帮助的事。 身处银川的通信服务从业者隔天就需要去值班,原本100人的工位坐了5个人。我们都怀疑他们要用唱山歌的方式交流。 还有离线回答问题的圣地亚哥老朋友老贾告诉我们,如果想赶在边境关闭前入境ameinican,可以飞夏威夷比较快。 这个状况可能更符合离武汉稍远的城市: 普通人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保护自己和家人,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害怕,但也有一点心安。 没有过不去的寒冬,没有不到来的春天。 好了,开始听吧。
在经过了前两期十分严肃的KPI review讨论后,我们一致决定今年要积极努力地对待电台节目。在表完决心后,我们先录了一期懈怠歌单… 这一期懈怠歌单可以说是非常懈怠。本来计划是挑2019听的最多的歌,但除了顾哥外大家似乎也都懒得统计了。于是出来的歌曲组合有点诡异。有因为孩子而听得多的,也有因为漫威而听的,还有因为是闽南语而听的多的。我刚自己听了一遍,发现似乎还有点好听。 另外,我们最近组建了个“共创”微信群,邀请所有听过我们70%以上节目的听众加入。欢迎听众们自己统计下,符合入群标准的后台私信我们,我们拉进群。
这是芥末章鱼三位主播认识的第15个年头,并且是持续保持频繁联系的第15年,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可能算是朋友间彼此了解最丰富的样子了,更何况最近3年多的时间里每周都会找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聊了那么多,总结和设定目标是一个挺难的事儿,但我们还是很快确定了坚持拿出时间录芥末章鱼,不是为了讨好谁,坚持做我们自己。 上一期我们反思了自己,分析各自认为的“好”节目以及自己都不喜欢的节目,这一期我们还尝试寻找市场上有什么其他好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的,希望做自己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我们。 讨论中也在不断的寻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听起来三个人挺不一致的…… 我们会有几个尝试,首先呢,打算做一起酒醉实验,尝试回归到我们录芥末章鱼之前的样子;然后,打算对一些行业背后的故事以及具体的时间做深入的挖掘和解读;第三,打算尝试缩短一下节目时间,用20分钟节目前讨论,再用40分钟录制内容。 当然,还有一个大概率做不到的,打算尝试去找到某一个领域或者类别,形成系列的讨论。 同时,我们给自己定义了几个KPI:第一,除了网易云之外,开始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节目章鱼节目;第二,总播放数超过10000次;第三,超过16期邀请嘉宾节目;(ps:个人认为芥末章鱼定KPI的过程是这期最有趣的部分) 非常感谢支持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或者现实中就是我们的朋友,或者网络中认识的我们的新朋友,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继续支持我们,三位主播也会努力聊出更有价值的节目~
芥末章鱼电台自2016年9月12日创刊以来,已经经历了1200多天,周更。包括本期在内,录制并在网易云音乐的平台上发布了174期,吸引了221个订阅听众,累计18757次播放。 以上是3年多以来电台的数据,播放数是我一期一期数的。 惨淡么?在我眼里一半一半。 希望更好么?当然。 希望哪些数据变好?为什么?过去不够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改变?做这些改变是否与我们的初衷有冲突?具体要做哪些动作? 这是我们这两期节目要聊的话题。 在聊的过程中,我不同意节目质量有很大的问题,但听完这期节目我去认真反思了。过去让我选出不喜欢的节目,我可能会选那些“不值得聊”的话题,比如送礼、吃饭一类的。而今天我会选那些我认为特别言之无物的,没有故事、没有观点、没有情绪,简单的道理对道理,或者空洞的感受对感受,比如这一期。现在回头看,没什么不值得聊的话题,有的只是聊天的人没思路。 没什么思路,简单的道理对道理,空洞的感受对感受,又没有任何结构和话术的打磨,就像裸奔的罗振宇一样让人厌烦。 所以如果问我对于芥末章鱼改进的想法,我觉得还是几位主播多学习、多思考、多体验,多讲讲故事、多表达观点、多分享情绪。至于我们还有什么关于这3年录电台的体验和未来的想法,包括我们给2020年设定了哪些小目标,大家等等下周更part2吧。 总之,认真聊天。
继《2019你在想什么》节目后,我们又推出了《2019你在干什么》系列。然后依照节目里的预告,可能还会有《2019你的工作方法需要review》系列。在2020的开头,芥末章鱼似乎用一个十分务实的面貌开始了。 当然,上面算半个玩笑话。这期节目我们主要关注在三位主播的日常工作内容。我们三位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一样的角色:PM。经过了近10年的时间,我们似乎离彼此的职业角色越来越远,以至于不太了解彼此日常工作都在做啥。其实芥末章鱼节目的前身就是我们三个人每月一次的喝酒闲聊,核心就是同步工作和生活状态,并互相批判。而如今因为三人角色的转变,竟然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任何投入,实在不应该。 好在这期节目我们都很快进入角色,高质量地了解了彼此现在都在干嘛。如今三位PM已变成一位大PM、一位董秘+投资经理、一位业务。用这样的角色再来描述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推荐一听。
与前三年一样的是,我们在新年伊始又例行录了20xx年你在想什么系列的节目,不一样的是,这次的跨年,跨入了一个新年代。 21世纪20年代,这多么神奇。 在写这篇推送之前,我听了一遍一年前的那期节目,饶有兴致的听我们说了很多重复的话。谴责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还在谴责,看好医疗服务行业的还在看好,有人还是觉得进入了新的状态、遇到新的挑战有些不得章法,有人还是觉得经历了很多变化收获了一些感悟,有人一年过去了还在感谢录节目这个行为,也有人一年过去了还在吐槽偶尔被家庭生活所困扰。 但谁也不能因此说我们这一年下来没有变化。比如我们今年没聊任何和娱乐、爱好相关的总结,没聊任何对电台的具体期望,甚至临近结尾时都没像去年一样象征性的问问彼此有没有什么想立的flag[大号捂脸]。 2018你在想什么那期节目下边,芥末章鱼的热心听众石总留言说:“对比了去年同期的节目,感觉去年特别欢乐,生活的狰狞面目还没露出来”。看起来,生活的面目之狰狞似乎就收不回去了。 但无论如何,新年也来了,这多么神奇
录这期节目的时间,刚好是19年考研的日子。恰好我们的某位主播这次参加了,裸考的北大,不太在意的样子。 突然发现考试离我们已经隔了近十年了,所以我们一起回想那些年考试的感受。 考试大家都经历过,记得很久以前,考试还是一件有点儿神圣的事情,很多同学拒绝在考试前吃鸭蛋、拒绝吃挂面,有同学早晨拒绝洗头发,有同学会到处贴逢考必过,还有拜孔子拜春哥拜超越的。 而我们采访了裸考的主播,他在复习阶段,通过各种逻辑说服了自己,不用复习考试就能过。而这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要停车,差点迟到…… 我们都认为考试是一项技能,会考试和会知识大概是两回事,谈及上学期间考试的时候充满了优越感,我理解这是学渣的自我骄傲。 最后祝福主播和同学们都考出好成绩,听了这一期会得高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