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女拳,网络巴别塔的一种表现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这一期我们聊“女拳”。准确地说,聊的是微博上那些满嘴“蝈蝻”、“男蛆”、“母驴”范围内的“女拳”。这个话题提过好几次,都没敢碰。就如节目里提到的,毕竟我们三位主播都不是女性,没法共情女性的生存环境,也就不好对这些言论发表些什么评价。这次因为“清华学姐让学弟社死”事件,忍不住要聊一聊。 本着要喷就尽情喷的角度,大部分情绪都在节目里了,就不赘述了。说点录完节目后自己感受深的: 我们之所以常常觉得网络上与人讨论难,有些是这里面夹杂这太多不负责任的、只为赚钱的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挑起争议、制造流量,然后用群体对立化的言论圈住一群人,进而收割。收割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个人的情绪满足。但这不是最核心的。 更核心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均。一些地区已经是发达水平,一些地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经济的不均衡与各地不同的文化再交叉,形成了无数种不同的生存状况、文化认知和个人诉求。那些只能依赖婚姻得到经济基础的女性,和一线城市完全经济独立的女性,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中。让他们作为同一个群体来提出诉求,是不现实的。但在网络上讨论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全国人民的大多数都生活在和自己一样的环境中。这种误解,让大多数的与自己不同频的言论都没有办法被理解,于是只能争吵。 写到这里,感觉网络就仿佛是新时代的“巴别塔”。我们能期待有一天大家真的悲欢相通吗?除非脑机技术有什么大突破,否则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人需要的也不是什么事实、对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情绪。

73分钟
99+
4年前

217.中年男评文艺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217.中年男评文艺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本期响应共创群里的建议,我们聊的是文艺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虽然近几年所谓的大女主剧盛行,但是我们主播们都没有关注过,所以就只能聊一聊各种文艺作品中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们,姑且认为我们还能想的起来的角色都算印象深刻。 我们从柔弱寡言的日向雏田聊到古灵精怪的赵敏,又从敢爱敢恨的米莱聊到倔强任性的玛蒂尔达。能让我们记住的女性角色都有非常独特的性格特点,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些片段值得回味。 我们尽可能把想到的角色都聊了一遍,我们发现回忆起来很难。好像那么多作品中能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很少。或许是在创作者的视角中还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更多一些。很多的女性角色形象单一、符号化,起到的是功能性的作用。而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需要有自己的性格魅力的,比如我们提到的《李米的猜想》中的李米。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类型的、真实的、对女性有不同观察角度的角色出现。 让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我们没有聊到傻白甜一类的女性角色……那些充满着装傻弱智的行为且不断重复,感觉实在对观众智商的的一种侮辱,我想哪怕曾经记住过也会选择性遗忘。 感觉这还是一个非常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说不定可以发一篇paper叫《中年男人对文艺作品中不同类型女性角色印象的研究》。我们粗浅的讨论与分享是否跟你们相似呢,欢迎听完之后留言分享。

78分钟
99+
5年前

213.一座烤鸡头的普通的东北城市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锦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东北城市 这期节目,你将听到 某位主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某位主播的好奇心如何破碎? 实用主义思维在东北人民身上如何体现? 我是本期嘉宾拾贰。 对于译泽主播,锦州是一个十几年来都披着神秘面纱的城市,名字听了无数遍,但对城市本身完全不了解。作为热情的东北人,今天这期节目,我和我的老乡翛飏主播,向一直生活在省会城市的译泽主播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家乡——锦州。随着介绍的深入,我们似乎听到了译泽主播好奇心破碎的声音,因为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似乎就是“锦州,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东北城市了,没有什么特点,真的没什么特点。” 据百度讲: 锦州,是辽宁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总面积1030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4.96万人。 海岸线124千米,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锦州有着2100余年的历史,始定名于辽代。1949年,东北解放后成立辽西省,锦州为辽西省省会城市,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锦州形成空港、海港、铁路、公路、输油气管线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2015年12月,新建锦州湾机场成功通航,是辽宁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和辽西地区物资集散地及商贸中心,批发零售贸易额居辽西之首。 这些冰冷的信息并传达不出,(原)锦州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在他们眼里,这里有烧烤、干豆腐、烀饼,有笔架山、闾山、黑山,有辽沈战役关键一战的历史和铁路拉来城市的头衔。但是不是只有这些了呢? 可能是的..... 因为作为一个东北再普通不过的城市,人民群众追求简单,娱乐文化活动单一,真的很难再有更丰富的描述了。比如,据我们所知,锦州只有一处蹦迪的地方,叫做“中国城”。 但是为什么要中国城?具有实用主义思维的我和翛飏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类似这样的对话很多,我们似乎并不关心很多的“为什么”。这也显得我们对这个“普通城市”的介绍更加普通了。 这样一个普通的城市,确实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如果你不是锦州人,欢迎你有一天去一趟锦州体会一下。如果你是锦州人,也可以留言说说我们没有说到的锦州。 总之,锦州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城市

72分钟
99+
5年前

212.人人不说人话的时候我该说点啥?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大家好,我是子寅,本期嘉宾。 这期我们的主题是。。。嗯。。。我们用半期节目的时间讨论本期的主题到底是啥,也并没有得出一个具象化的说法。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么一种情况,一个人,嘴里说的都是中文,每个字在字典里都有明确的定义,但组合在一起我们就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或者他就不想让别人听懂他在说什么。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说的话特别对,特别有力量,特别慷慨激昂催人尿下,但就是不知道说完该干什么,说的事情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这期的话题就是打着“如何说人话”的旗号吐槽不说人话的人。 这些事情确实很让人头疼,除了让人心情烦闷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占用了很多的时间,ROI过低(这词可能就不太像人话了)。我们听不懂这些话的时候该如何做?我们不认可这些行为的时候是继续抗拒还是尝试融入?(这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具体不太好解释反正大概就那意思) 我们呼吁在生活特别是职场中尽量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但有些环境我们无力改变,如何在坚持自己和适应环境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请听听我们的节目吧,反正节目里也没聊明白,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收音机前的您,明白了吗? 就在刚才YZ主播发信息让我写推送稿,我正在看儿子在游乐场里玩沙子,一个3岁的孩子,用铲子把沙子盛进一辆翻斗车里,然后倒掉,再铲,再倒,如此往复,乐此不疲。这件事情虽然小,但有明确目标,有逻辑闭环,有可执行的落地方案。所以即使一个孩子都能一遍又一遍得做下去。可我们在工作、生活里面对的情况,往往复杂得多,目标不清晰,所以每个人都能造一个目标来扯淡;逻辑没闭环,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去质疑;落地方案不可执行,所以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里没有互文) 越长大,人话越难说,人事越难做;越长大,做个人,越难。

76分钟
99+
5年前

210.外卖骑手刷屏半月后,我更支持佛系了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外卖骑手的文章刷屏半个月后,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新的相关的文章出现,芥末章鱼还想再聊一聊。 在文章刷屏之前,相信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外卖骑手们的安全现状,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特别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给外卖骑手们争取到一些安全保障。 看到文章时,原本预期着两家外卖公司会讲出很多的已经在实施安全保障措施的,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产品经理,我很难接受这俩家企业对于其员工的关怀投入竟然做得这么少,也没想到大数据的派单系统竟然做的这么没有人情味。 在我们看来,大数据是完全有能力和方法对于派单的算法进行优化,也有能力通过修改绩效评价的手段来保障骑手们的安全和收益。所以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典型的企业道德困境问题。 蓝外卖推出的5到10分钟等待,把矛盾指向消费者,实是一步臭棋。美黄外卖进行算法优化,给了额外8分钟的时间,在我们看来也只是短时间内起到作用。如果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没有一个健全的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机制,很可能最终骑手们还是得不到保障。 在之前我们聊过一其“内卷”,外卖骑手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企业不作为之外,也是因为骑手们之间是在内卷,因为有人能做到了,其他人就应该能做到,最终就不得不所有都需要做到。派单系统也跟着内卷,一家算出来要求30分钟把餐送到,另外一家就一定要比30分钟更短。 而我们这些白领其实也在内卷,在某个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跟外卖骑手是一样的角色。大多数的劳动者们都认识到现状,团结起来去争取保护自己的利益,适当的时候大家应该一起佛系起来。 希望企业管理者们减少剥削压榨,期待着推出更完善的劳动者的保护制度,不然大家会被迫的越来越“佛系”,等到人口越来越少并且人们越来越佛系的时候,就该到你们企业之间内卷的时候了。

64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