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的权力,生命中的良知 - “诚意者,无自欺也。意必诚于此,然后心正,身修,家齐,而天下平矣。” “学须反己,若徒事言语支离,于心何益?只要主意真切,便是诚。诚之一字,便是圣贤入德之门。” “学者只要主一无适,真切自得,便是诚。”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若在事上无主意,便是无‘诚’。” “良知是圣人传心之旨。人人自有的一点灵明,原与圣人无二。” “学者只要识得此心之良知,便是圣贤相传之心法。良知之体,本自圆满,只为私欲蔽之。若能去得私欲,一点灵明,便复照彻。” - 收听提示 - 00:55 糟心事有三 14:30 人类社会为什么必须要有权力 21:22 部分上位者为何相当简单 23:53“觉照” 25:39“诚意” 我们下期再见!
- 从传统文化如何处理孤独开始聊起 - 中国文化让我们明白,作为人,我们是可以赋情于景,赋情于自然,赋情于明月、秋水和西湖的。这意味着它首先让我们相信,人是有充沛的感情的,其次它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感情可以非常纤细优美和高雅,最后它让你放心,我们的爱可以奔流到自然之中。你可以享受它。 - 收听提示 - 02:00 儒学圣贤们为什么没有处理过的如此重要人生命题? 06:48 伦敦生活里的孤独 08:48 爱德华霍珀的画为什么如此独特 14:22 中国文化基因中士大夫的赋情于景,如何能够帮助纾解孤独 21:25 曹丕: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受控制的变得孤独、冷漠和坚硬 26:40 CELTA带来的罕见温暖 33:18 什么是好老师? 37:57 一起聊聊《项脊轩志》吧 - 相关图文- 曹丕《大墙上蒿行》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仓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爱德华·霍珀 祝大家春日快乐!
- 十三邀中的婚姻对照组:白头夫妻或为佳偶,或成怨怼 - 儒学首先认为你是有感情的,你的感情是需要安放的,而只有有个对象的时候,你的感情才能安放,所以你需要关系。 而你能够非常合适地处理好不同的关系,需要你克制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等等。只有你合适地应对了不同的关系,你才能够享受这个关系,享受你自己的爱,享受别人的爱。 这就是儒家强调“关系”的原因。 - 收听提示 - 06:30 许倬云与孙曼丽 23:09 许倬云真的是很有人情味的,特别像从儒学传统、中国传统里走出来的人 26:55 葛夕与刘爽 32:57 曾孝濂与张赞英 43:00 爱一个人就是面向一个人,就是turn to you - 孙曼丽与张赞英 -
- 王阳明:最刚强的自信者 -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知乎?”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着,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 “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 “ 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 收听提示 - 03:08 王阳明的特性:核善 08:40 求圣之道 14:00 一个人类欣赏另一个人类归根到底,是欣赏一份“不知脆弱”。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脆弱 23:00 自恋的勘破不过是靠自己的反思,一切都很显而易见,只要你不逃避自己内心的声音 24:46 《传习录》原文分享
本期播客是一场深夜局。你我是老友,权当我们穿着睡衣于深夜窝在一起,舒服地聊一场。 聊天中提到的音乐: 功夫熊猫OST《Oogway Ascends》 于Bilibili可以看现场演奏版:PSA | 功夫熊猫配乐《Oogway Ascends》演奏现场_哔哩哔哩_bilibili
- 8月书影剧清单:人于日光下畸变破碎,在死亡前沉思愈合 - 人类就是她小说描绘的对象,她洞察了人类生命中的非常重要、甚至是构成人类灵魂的,很多不能为外人道的不能曝光于日光下的情感。你读的时候,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侧面,也因此发现和确认人类这个社群的侧面。(《海边的房间》) 即使是堪称soulmate的两个人,也会不断地掉入新的状况之中,不断地遇到新的人,因此,不断地怀疑自己,不断地困惑。这才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真实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相爱的真实一面。(《正常人》) 我们人类如何能够逃离开这种得失心对我们毕其一生的追拿索要?《安魂曲》给我们的答案是令人沮丧的,它虽然令人沮丧,却非常符合现实。就是只有在死亡的时候,可能才会反应过来,得失心本来是没必要的,是没有意义的。(《安魂曲》) 改编后的《画皮》把妻写的不那么无私了,妻甚至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自己算计的。从现实生活来说,有私比无私更加真实,算计比无偿付出更加客观。(《画皮》) - 收听提示 - 《海边的房间》 06:51 从作者黄丽群讲起 11:09 读完后对于黄丽群的印象:亲切且害怕 18:25《决斗吧!决斗》与《猫病》的故事梗概 29:50 觉得黄丽群残忍的前提是读者在文字中读到了自己病态的自尊 《正常人》 32:40 《正常人》在讲述相爱的真实性上做的非常好 33:09 故事梗概 43:38 女性性别视角让你没有看国内影视剧的不适感 44:30 如果男女之间可以在青少年时期有彼此释放魅力的互动的话,少男少女们都会对自己呈现肯定的状态,都会相对认可自己,自尊得以建立并稳定,后面才会有比较健康的亲密关系。而国内是对于青春期男女的互动是完全的打压 《安魂曲》 50:38 剧情梗概 61:00 剧作者成熟的用笔:1- 人如何在死前离开自己冷漠的壳子,2- 剧情主线与插曲的强烈对比,3- 角色的非工具化 68:00 剧中对于得失心的讨论 《画皮》 72:20 惊悚片段 75:42 故事主线 77:20 从现实程度上来看,改编的比蒲松龄还好! 80:11 妻的角色分析 - 谢幕照 - 《安魂曲》 《画皮》
- 46. 空洞匮乏的《长安三万里》:友谊等于一起喝酒,浪漫等于诗朗诵-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目光投向在历史中的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总在宏大的历史叙述里费劲心力地去找一条符合大众一般想象的个人成长线? 还是说我们对于长安,我们对于唐朝,我们对于古代,我们对于历史的所有想象,都止步于《长安三万里》? - 收听提示 - 01:35 女性的形象很典,真的很典 05:06 好太监是正常男声,坏太监是扯着嗓子的非男性的声音 06:23 《长安》中所有人的友谊的表现形式都是宿醉趴体,哪怕是主角之间的友谊都不可信 08:50 回观编剧对于长安的叙述,就是一个男性成长史 16:00 我们的战争观一直是“建功立业”或者是“杀杀杀”,我们对战争的思考一直都没有上升到超越己方和敌方阵营之分,对人生生死产生思考的这样一个高度 18:11 李白追逐孟浩然之急切:当时人对人的珍重,是真实可感的事情。而正因为真实可感,人和人彼此之间才会更加珍重。 20:54 电影里的胡汉之分
- 收听提示 - 02:00 秦可卿,贾宝玉,林黛玉是贾府中为数不多的真实的“人” 06:16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原型是? 15:38 明清时,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控制权,是绝对的权威 21:23 贾府中扭曲的男女、人伦关系比比皆是,为何贾珍秦可卿会如此特殊?为何秦可卿的去世代表了贾府败落的开始? 23:41 秦可卿的特殊性能够从她的卧室陈设中看出 33:19 牡丹亭为何对于当时的女性有着极度的魔力?这与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有什么关系? 46:51 秦可卿是一个大胆思考男女情事的明清先锋女性,因此危险,因此淫荡 47:27 秦可卿的爱情结局 49:34 贾府男人对自己能压人一头的权力地位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 52:17 秦可卿的人生轨迹
- 46. 红楼梦系列丨从那句“你们东府里只有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聊起- 亲戚不当人看,丫鬟不当人看,小厮也不当人看。男的女的,亲的非亲的都不当人看。一旦你是权力的下位者,管你是谁,在贾府男人眼里都是一滩肉,都是一些符号的拼接,是红指甲,眼睛眉毛鼻子嘴,与性器官的拼接。是可以随时用来泄欲的工具。 - 本期主题 - 【书】红楼梦 【影】87版红楼梦电视剧 【人】曹雪芹/尤二姐/尤三姐/贾琏/贾珍/贾蓉/柳湘莲/石狮子(... - 收听提示 - 00:19 为87版疯,为87版狂,为87版哐哐撞大墙 02:17 李少红与87版导演对于红楼梦的认知是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 03:50 从王熙凤和贾琏的戏份来看,87版红楼梦如何描写真实的人物关系? 13:50 从那句“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聊起 17:13 贾敬谐音嘉靖 23:46 曹雪芹如何描写色鬼贾琏 26:34 贾蓉为何很想让贾琏娶尤二姐??【原文】 29:45 尤二姐的暗示,不安与请求【原文】 35:45 父子、兄弟、叔侄都可以染指的尤二尤三,虽然顶着亲戚主子的名头,但其实是家养妓 39:00 柳湘莲暴揍薛蟠的现代解读是错的,柳不是被男风冒犯 40:10 在这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绝对的权力控制下,曹雪芹把眼光着重放到了最弱势的群体---女性身上 44:27 曹雪芹对女性真诚的欣赏【原文】 48:00 红楼梦中女性面临的是怎样的绝境? - 资料相关 - 贾府人物关系图 87版红楼梦剧照 尤二姐尤三姐
- vol.44 封闭的个体与破碎的关系,在重庆舒展与愈合- 土著人不会认为一头牛是一个‘1’,他们会认为一群牛才是一个‘1’。个人困境的出路绝不在于个人自身,个人困境的出路一定在于关系。 项飙,十三邀 - 收听提示 - 01:21 以不给别人带来麻烦为原则的北京社交生活 03:08重庆人的社交模式也太刺激了 06:41 重庆式聚餐初体验 14:37 北京的生活:怕不是一个人在和手机过日子 20:43 山脚下的空巢老人 23:50 养儿防老已经不构成现代人的生育原因了 25:13 祛魅,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 收听提示 - 02:30 没有女性可以逃过与年龄挂钩的婚育焦虑 07:00 电影《不止不休》的核心主题 31:41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讲了什么 34:34 《编辑部》里最打动我的情节 37:55 男主角老唐所代表的四层意义 41:07 影片最后,老唐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类的存在寻找到意义了嘛? 44:33 当年明月和他的崇拜者 46:38 关于项飚老师的婚恋八卦 49:47 关于许倬云老师的婚恋八卦 53:13 自信的逻辑应该是什么? 58:28 如何不受噪音干扰而变得自我确信? 1:00:16 性别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06:23 一个能浓缩阳明心学的字 1:12:26 王阳明如何看待何为生/死? 1:15:49 一个很好笑的区别:同样为师,王阳明和孔子的性格差异 1:18:33 一条偶然碰到的对于王阳明昼夜/生死认知的最佳解释 1:20:38 项飚老师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年龄焦虑
在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谨将此播客献给这位活泼亲切的长者。 主播: 宗布 from 尽量保持 小明 from 以及其它 - vol 43. 在当下的精神危机中,我们重谈梁启超 -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所以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它浸入。” - key words - 【书】《给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墙裂推荐)/《爱国论》/《梁启超家书》/《“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新民说》 【人】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康有为/袁世凯/许倬云/梁文道 - 收听提示 - 02:10 近代史中的梁启超 04:28 梁启超的生平 10:07 梁启超是什么样的人:公心、真诚、勇敢、谦逊开放、积极学习 10:33 与复辟的袁世凯硬刚的梁启超 13:51 协和医院事件 17:18 梁启超认为什么是爱国? 21:03 看到美国的华人社区后,梁启超从革命派转为改良派 25:45“善变”的梁启超有什么从未变过的政治观念? 27:55 日本在二战时体现出的极端民族主义,就是一种由公入私的爱国,而不是一种由私入公的爱国 32:35 《家书》中,梁启超劝梁思成保持“元气淋漓的气象”与“强健的个人品性” 40:44 逆境中梁启超如何重新获得动力 44:28 梁启超何以成为梁启超:家庭教育、良师益友、抓住时机 53:35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看似慈父,实则严格 62:40 梁启超思想的超前:他是国内最早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学者 65:03 梁启超针对功利、空虚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开出的药方 70:00 国学学者,或说士大夫们共有的特性: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 77:23“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所以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