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ghtly Open|63 (SO X 李君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我们近期机缘巧合关注到了一本艺术史相关的新书,叫《艺术史的另一半》。它创新的地方有很多,譬如题材是艺术史上缺席的女性艺术家,譬如表达方式是用文字与漫画结合的活泼形式,譬如每章内容背后都有很用心的故事和彩蛋。但最令我们感慨的是那个视角,从理所当然却被忽视的女性视角,去探索艺术史开展以来,女性创作者的困境和结构性原因。以史为鉴,也启发此刻的我们。 (本期有福利!评论区发表你听过这一期的任何的想法,我们会抽出两位听众,各送出一本由本书作者君棠和垂垂签名的《艺术史的另一半》,快来踊跃发言吧!) 开篇: 00:15 关于《艺术史的另一半》和其作者君棠 04:34 你是怎么起心动念决定写一本关于艺术史上的女性的书呢? 05:45 琳达·诺克林那个“明知故问的蠢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09:55瓦萨里《艺苑名人传》中女性艺术家的寥寥体现以及书籍对艺术史的影响 12:29 科学界对应的女性比例过低的情况。谁在制定标准,谁掌握话语权,谁在定义和书写历史 14:15 第一个画工作中的自画像的艺术家——卡特琳娜·范·海默森。以及当初的女性艺术家在行业中获得成功的几要素:艺术训练的机会、家庭支持、固定的欣赏你的客户群、行业认知和权威认证 17:23 书里的艺术家是如何选择出来的?这些艺术家都有什么共性? 21:45 “我们希望这种历史上的缺席被反复呈现” 25:10 俄罗斯的伦勃朗玛丽安·冯·韦雷夫金和她被刻板印象限制的遗憾的艺术人生 28:20 作为本书作者,你认为历史上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的原因是什么呢——艺术训练、缺乏一个合适的推荐人(坚定的支持者)、信心问题(历史原因/科学界的情况/当代职场情况) 31:18 科学界的The Leaking Pipeline of Women’s Academic Careers 36:12 君棠,你自己怎么样呢?你的家庭和生长环境给予你足够的支持吗? 38:20 关于女艺术家的另一个角度:画《春宫图》的葛饰北斋和女艺术家们勇敢的自我解放、艺术家们的道德困境 42:50 我们的现状有所好转吗? 46:40 在家里有哥哥或弟弟的情况下,你们成长中父母对你们会有不同的期待吗? 52:20 职场上的女性生存现状,比如,育龄女性有没有受到歧视? 53:55 女科学家们的婚姻现状 57:43 “书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忽略“,你在书中刻意忽略了什么? 67:00 女性艺术家的女性身份,到底是要避开还是强调 69:45 在罗丹的情人以外,我首先是卡米耶·克洛岱尔 72:53 看完这本书,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位艺术家? 78:46 对于君棠来说,哪个艺术家对你鼓舞最深?为什么是路易斯·布尔乔亚? 81:20 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83:50 玛丽·卡萨特,“我就是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84:30 “何为伟大?”君棠的答案;下一本书的计划以及东方女艺术家 89:45 我们为什么以漫画的形式去呈现,因为希望女性艺术家也能以符号的形式实现流行。关于书中的小黑人儿的构思,包豪斯学校的故事 92:50 在有全职工作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坚持下来写这本书的呢?遇到过什么困难吗?这个过程对小朋友们有些什么启发 101:10 我们都怎么看待自己很想做的事情呢? 106:00 君棠和垂垂在书稿完成的过程中,友谊有什么样的变化 107:30 本期福利! 本期书籍/文章/演讲: 李君棠/垂垂《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琳达·诺克林《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瓦萨里《艺苑名人传》 Virginia Woolf 1931年有关“杀死家中的天使”演讲 本期人物: 琳达·诺克林/瓦萨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卡特琳娜·范·海默森/安吉里卡·考夫曼/毕加索/玛丽安·冯·韦雷夫金/波洛克/管道升/葛饰应为/薛素素/陈薇/屠呦呦/李·克拉斯纳/贝尔特·莫里索/尤金·马奈/爱德华·马奈/莫扎特的姐姐/舒曼/勃拉姆斯/克拉拉/卡米耶·克洛岱尔/李清照/梅里安/达尔文/路易斯·布尔乔亚/玛丽·卡萨特/达利/玛格丽特/弗里达/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 本期音乐: 3 Roman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22 - 1. Andante molto/ 克拉拉·舒曼 本期思考: 你认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呢?这个话题对于此刻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Slightly Open I 62 执事店与男色消费时代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本期和大家聊聊执事店。你去过执事店吗?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提供了怎样的服务?由此延伸的话题——我们如何看待男色消费?如何看待用消费的方式购买情绪价值与对冲孤单? 怎样的陪伴才算是真正满足我们需求的陪伴?弟弟可以吗?AI可以吗? 陪伴的需求可以拆分吗?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对象,冬日暖心,安放孤单。 开篇: 薇薇最近体验了一把执事店,期间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迫不及待的回来与大家分享(要是能众筹体验工本费就更好了……)执事店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啥人可以当执事?执事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执事店的大致消费水平? 04:30 执事店有哪些游戏规则? 06:30 零零后为啥喜欢和姐姐们谈恋爱? 09:30 执事店和女仆店、女仆咖啡有啥区别? 13:50 你会去执事店吗?为什么?执事店提供了一种怎样的服务? 18:30 执事也可以是女生 19:10 执事店的观察:零零后的生活 20:40 执事与sales的相似天赋技能——伺候“局”。帅哥不一定能当执事,但执事通常都很帅,不仅看着养眼,伺候“局”的能力也超乎常人。 22:00 执事店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谁? 26:13 执事店和情色工业到底有没有关系?如何看待男色消费? 42:20 颜值兑现与身体兑现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伦理思考 47:10 执事平均年龄是零零后,为什么执事没有大叔? 53:50 会复购执事店吗?为什么去执事店会引发尴尬? 56:50 壁咚沉思与我们被异性的哪些特质吸引?颜值在吸引力中的排序 59:35 会和弟弟恋爱吗?喜欢和不喜欢弟弟的100个理由。 1:07:10 执事店提供的陪伴是与孤单的对冲吗?我们拿什么对冲孤单? 1:10:24 执事的陪伴能被AI取代吗?戏剧《偶然的必然事件》呈现的关于AI陪伴机器人的伦理思考与道德困境 1:14:25 花钱买来的陪伴值得珍惜吗?情感价值是不是能够用货币价值交易? 1:17:00 对于陪伴的需求是否可以拆分? 1:22:00 什么样的孤独是健康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对象,安放孤单。 本期剧集: 《全裸监督》 本期戏剧: 《偶然的必然事件》繁星戏剧村 本期音乐: 《恋上你》山本康太 本期思考: 你会去执事店吗?为什么?
Slightly Open|61(SO x 白雪)在比惨时代,大大方方做白美好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这期节目是在画廊录制的。10月7日,我们和Slightly Open Family的伙伴们一起来到这幢市区深处树木掩映的小楼,一起看了由本期节目嘉宾白雪策展、我们往期的嘉宾戴显婧,与树密谈作品展——《看得见树的房间》。 一场私家沙龙,一席赤诚对话。 更多内容,欢迎收听。 (关注白雪,可以搜索公众号:白雪希尔维亚) 开篇: 谁是白美好?她叫白雪,「Fun Matters」及「一时画廊」的创始人。一个年轻时从投行转行去学艺术史,然后一脚迈入艺术行业的同学。一个没有什么恐惧的人,一个可爱明亮又绽放的美好本体。 01:00 白雪的自我介绍及Coco讲为何有这期 03:15 艺术工作者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否会对他们有刻板印象 05:40 白雪是如何从金融从业者转型成艺术从业者 10:14 作为策展人和画廊主理人,白雪如何选择艺术家 14:42 「Fun Matters」及「一时画廊」从何而来 18:15 你的“轻松”是天生的吗?白美好的由来 19:10 请教专业人士,我们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在墙上挂什么? 26:50 Coco作为收藏者是怎么选画的呢 34:08 你作为画廊主选择画作的标准和你作为个人藏家的标准有所不同吗 38:00 “素颜“的画廊主理人 39:20 什么样的人在你心中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家”呢 43:50 你跟你代理的艺术家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展览作为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的作品,双方应该如何合作 50:40 你身上的非典型性会在艺术界碰壁么 53:30 “不是艺二代,但爸爸支持我开画廊?”的家庭故事 58:50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成熟了呢? 65:40 白雪在那么忙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表达欲呢 69:10 你还向往爱情吗 71:10 无论你还是你合作的艺术家,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怎么办? 81:24 白雪目前比较大的恐惧有什么? 83:00 作为艺术从业者,职业带给你的痕迹和benefit是什么?我们各自的职业都带给我们什么 90:10 戴显婧与树密谈作品展——《看得见树的房间》,来自策展人的介绍(就到十月底!) 92:50 我们各自讲讲对这个展的感受 104:45 关于看艺术展习惯的讨论 107:10 最后关于入门级的艺术爱好者,在收藏产品时还能做什么,有哪些地方可以去了解 本期书籍:《月亮与六便士》 本期影视:《Once》、《大秦帝国》 本期音乐:Adele-Take It All
Slightly Open I 60 友情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返场版)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关于友情的返场版。在上一期耸动的标题下,大家反响热烈,声音繁杂,一不留神还上了某宙首页。也免不了有小伙伴对号入座找寻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近距离的审视友情,也审视自己。我们不知不觉中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理解朋友的需求?这种理解常常很片面。是否所有的关系最终都是一种需求的交换?在友情中我们如变色龙般呈现多面人格?如何面对友情中的摩擦与冲突?友情是排他的吗? 我们在友情中看到了什么? 友情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 愿友谊地久天长。 开篇: 关于女性友情,为啥要返场聊一期?继续上一期没有聊尽兴的部分和反响之下新的看见。友情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 02:30我们常常从自己需求出发去理解、标的朋友的需求。这种理解往往很片面。 04:30如何送出一个朋友心仪的生日礼物?用TA们送给我们的礼物反推。大多数人精心给朋友准备的礼物,其实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07:40推己及人以及推人及己。 18:30 关于扮演“白莲花”——我们为对方努力呈现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样子,在友情中最被接纳的样子——真的吗?白莲花状态达成有效性其实灰常难以验证。 11:25 miss out syndrome: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存在于每个微信群里。 17:35在友情中看到“力的反作用力”——施予爱与温柔以待往往收获爱与温柔,而恶意往往收获恶意;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20:40 我们在友情当中都是变色龙。在不同朋友面前呈现出不同的自我(Self)与多面人格,感到被接纳的时候更放松、更接近我们本来的样子。相似的灵魂是否只是自己的影子在镜中的反射? 27:00 如何看待“友情无用论”?是否所有的关系终极都是一种需求的交换?都建立在满足彼此的需求的基础上,包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只是这些需求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的层级不同?这种看法将一切的关系消解掉了? 30:50如果一个友情没有任何价值输出,这种关系能维系吗?具备社会功能属性、功利目的的友谊一定不好吗?在友情中追求“无用”也是一种自我设限。 36:00 如果朋友变成植物人,无法提供任何价值、不回应我们的需求,还是朋友吗? 38:50 友情中我们看见自己。友情照见我们的匮乏与不安全感。 40:20 友情是一面镜子,在不同的友情中看到我们不同的需求。友情是一个试金石,真正的朋友会在人群中认出我们,接纳我们本来的样子。 44:00 Still water runs deep. 有些朋友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必要发光”。 47:40 如何面对友情中的摩擦、张力与冲突?建立边界——友情分级论。 50:20 不对朋友的情绪负责,被粗暴对待的时候及时喊停,甚至离开现场。 55:40 不能喊停是因为怕失去。 57:37在什么时候我们能更好的自我保护、守住底线?攻击有时候带着不易识别的外衣。攻击戳中软肋的时候比较不容易淡定。 59:20 坦诚并不一定总是真诚,坦诚有可能带来伤害,坦诚有可能是因为不在乎、因为有倾诉的需求或者卸掉内疚带来的内心包袱。 1:01:00 我们最初最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一个人具备怎样的特质更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好玩、江湖侠义、深情(体谅、温情、被打动)。 1:20:00 《friends》里的友情桃花源——一生遇几知己足以?年纪越大朋友越来越少?朋友走着走着会走散。 1:13:00 每一个人生阶段截流下来的朋友。长大后的朋友从何而来?网友、播客嘉宾、主动找来的朋友。能够主动向吸引你的人发出友情邀约是一种能力。 1:18:40 友谊有排他性吗?友情与爱情的差异。要不要让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互相认识? 1:20:40 好友聚会最合适的人数?最好的沟通组合是几个人? 1:23:50 友情中的关系对等和优先级排序 1:24:40 哪个更标志着一个友谊的健康程度?松弛做自己,还是关系对等? 1:27:47 让友谊长久维持最重要的因素?被滋养、得到成长;回到童年像小朋友一样尽情玩耍 1:31:16 友情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 本期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
Slightly Open|59 一个人的私德,应该被纳入我们交朋友的标准吗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女性友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其实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在朋友的交往当中,那些明亮的部分,欢快的部分,浓情的部分都是我们享受且交口称赞的。但同时我们无法否认,也有那些被困扰的部分,幽微的部分,没有被充分讨论所以压缩在情谊和理性的褶皱中变得有点古怪的部分。这期我们坦诚,勇敢,真实所以有些不够流畅地,来聊聊女性友谊。 开篇: 我们从Coco在友谊当中一个困扰的命题聊起,“一个人的私德,应该被纳入我们交朋友的标准吗?” 02:00先说说,什么是“私德”? 03:45 我判断我的朋友,只以我的所见所得为标准,这样够吗? 06:05 关于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 07:40 “私德有问题到底能不能做朋友”辩论赛开始,请听双方辩友的激情陈述! 12:40 一个活生生的公众人物的私德问题 14:40 朋友的分层论、抽屉论 18:45 如果一个人对全世界都不好,但就对你掏心掏肺地好,Ta是你的朋友吗。Ta可以一直被信任吗? 23:00 所有的事都很复杂,要放在具体的事里去看 24:10 一起长大的朋友,是被“分配”的 31:45 自曝一个关于鱼和友情的批斗大会,一个对钱不敏感人和一个抠门的好朋友,一个喜欢点full set的朋友 36:45 对方的缺点恰好都是你不太在乎的时候,你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41:00 关系伤害、冷漠、躲避、孤立的杀伤性也许更强 45:00 关于恐惧和愤怒、社会对女性友谊的刻板印象 47:10 蔻蔻把一个人挪出友情的点 48:10 关系绑架、孤立和排斥 51:15 在友谊中还很重要的是——我有没有被全然被接纳 52:50 对于朋友俯视性的打击(甚至bully)如何建立边界感 56:0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叙事方式,每个人也在友情里有讲述的故事,我要学习友情祛魅 60:15 “友直友谅友多闻”对你来说有排序吗? 63:10 你是谁的紧急联系人 64:56 讲讲友情中你感受过的巨大能量的经历 73:05 总之,我们没有结论。日常人们讨论友情没有爱情多,但其实它非常重要,有时候比爱情更重要,希望我们都在友谊中舒展,快乐 本期书籍: 《猫眼》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本期电影/电视: 《这个杀手不太冷》 《Killing Eve》 《无间道》 《Gossip Girls》 本期音乐: おうち吃茶(来杯奶茶) – Canappeco 备注:我们录完节目后,发现对友谅的理解错误了,应该是诚信的意思,希望不要误导大家。在此说明致歉,大家先领会讨论的意思吧!如果你有关于友谊的任何想法或故事,欢迎留言给我们!
Slightly Open I 58 (SO x 田川)爱的安放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本期与凤凰卫视主持人田川聊墨脱,以及大自然的智慧教会我们的一切。川有一种高挑沉静的美,远远走来如一只长颈鹿在非洲大草原的地平线缓缓踱步。由墨脱说开去,我们聊爱的安放、爱的拆分、爱的克制、爱的走近与逃离。希望大家人生无论走到哪个阶段,都仍能遇见第一次,带着初见的心情,对待你的爱人。 开篇: 与田川的相遇,让美好的北京秋天辽远而清澈。墨脱,最后的人间秘境。“世界上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拥有全世界”。珍贵它的美好,也因为它的美好而克制地接近它。并由此引发的思考,有关爱的安放,爱之深而情却,爱至深而保持距离。 04:30墨脱的缘起。 07:40 墨脱教会我们的生活的智慧。 08:48 美好的事物经不住走近、践踏与破坏。真正的爱不一定要近距离的接触与拥有。云南凤羽也是这样一个遗世独立的存在。让人爱上它的同时,又担心接近它反而会破坏它的美好。 11:28 克制的接近。田川为深圳双年展有关墨脱的设计。 16:10 墨脱有400种兰花,有高达76.8米的巨树群(不丹松)。兰花因其身姿美好被摘下,如同爱带来的伤害。 20:39 用皮肤呼吸的小青蛙的故事。兰花与青蛙才是雨林的精灵与真正的主人。 23:00 人类的无知与傲慢引发的对自然的践踏与破坏,也因此被自然反噬,留下一片死寂——《寂静的春天》。 27:20田川为深圳双年展做的有关墨脱的设计。通过一个长长的梯子爬上去才能走近与观看墨脱。 32:10 墨脱成为一个爱的安放之地。 36:52 此时生命里最大的功课是什么?Coco:重整自我秩序和价值体系。 43:50 川:最难的是看见和接受自己。 47:25 薇薇:重新找到自己此生的使命。我们为何而来?能留下些什么? 51:40 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川以说话为生。为墨脱表达的时候,是生命的礼物。过程的艰难,有一点点光挤进来,就会往前走。生命不辜负认真生活的人。这赋予了slightly open新的定义。 56:20 吕植是谁?一个包容的、开发的、动态调整的人。20年之后我们想成为的样子。一个不在现场却被多次提及的人。 1:02:00 大自然告诉我们,没有一种生命可以独立存在,世间万事万物互相依存,构成一张生命之网。 1:05:00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为什么有人会迷恋虐恋?精神与肉体之爱是否能切割? 1:08:00 肉体之爱是否只能以精神契合为前提?女性的特质让我们不容易将需求拆分。很多优秀的女性长期单身,往往是在等待、追求一种理想之爱,它灵肉合一,承载我们所有的核心需求——情感、心智与身体的匹配。 1:11:00 拆分需求的爱如何被安放?这是不是一个how的问题?Open relationship成立吗?身边异性恋的亲密关系是否有成功的例子? 1:17:20 如何界定亲密?情感亲密、思想亲密与身体亲密如何排序?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在爱的安放中,将自己放在哪里?优先级是自己还是爱的对象?有一种爱让我们忘了自己。 1:23:30 成熟的爱是主动放弃自我。在亲密关系中放下自己是一个危险的事。健康的关系是各自独立又共生的状态。 1:30:30 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孝”与“顺”,“顺”是一种对父母的爱的安放。但是“孝顺”不是与父母关系的全部,不能全然美化这种关系。 1:34:00 在亲密关系中主动选择而放下自己是很动人的,这种忘我建立在高自尊人格的前提上。 1:41:00 爱的张力——吸引与逃离。逃离是人性需求的一部分,不能逃离的爱成为爱的牢笼。允许自己对逃离的需求。 1:44:00 对长期承诺的恐惧背后的原因。Long-term commitment——人间不清醒? 1:55:00 关于虐恋,电影《霓裳魅影》, 丹尼尔戴刘易斯告别银幕之作. 1:59:00 不忍走近一个关系,担心它不全然美好,破坏远观的美感。 2:05:00 希望大家人生无论走到哪个阶段,都能遇见第一次,用开放的态度去拥抱生命。 本期书籍: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 本期电影: 《Phantom Thread 霓裳魅影》 本期音乐: <First Time> Macy Gray
Slightly Open I 57 (SO x Zan)冥想与心流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本期与Zan聊聊冥想与身心灵。Zan比较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赞那度创始人,他同时也是一个规律冥想者。2021年创立了Flow冥想,这是他当前专注的事业。 开篇: 谁是Zan? 连续创业者,铁三选手、持证上岗帆船比赛冠军、赞那度创始人、规律冥想者、Flow冥想创始人,这是Zan当前专注的事业。 04:00如何从赞那度走上身心灵健康的“康庄大道”?第一次接触spirituality是大二时印度室友推荐的一本书《Buddhism》开始练习打坐,逐渐成为规律冥想者。若能够做到周而复始坚持做某件事情,其后面代表了很多东西——自律、专注、发心。真正心有所想才会付诸行动。 09:28什么是心流flow的状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首次提出,最具幸福感的时候就是心流体验的时候。幸福感和满意度与心流体验高度相关。 11:01 很多人了解心流与冥想的理论知识,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人有自己的timing,时代有它的timing。美国的冥想人群超过瑜伽,很多企业高管都有自己的life coach。 16:50 面对成长的瓶颈期时重新拾起冥想。身边涌现出一些放弃当前的职业走向身心灵探索的朋友。人生的下半场的觉醒awakening。 19:40 什么是冥想?冥想是一种脑部的运动。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是大脑无法从一个繁杂的β波的状态进入α波的状态,这个控制的能力可以通过大脑不断的练习来完成。冥想帮助我们提升控制大脑的能力。人在睡眠的时候,大脑进入θ波。心流状态中,脑波介于α波与θ波之间——这是基础心流线。 22:50冥想把呼吸作为一个锚点,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这就锻炼了我们专注的能力,睡眠的时候更好地安静自己的能力。呼吸是唯一一个既存在于意识中、又存在于无意识中的东西。呼吸是连接conscious与unconscious 之间的桥梁。感受自己的身体是另一种锚点,聆听声音也是。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 26:00 在一个房间里最powerful的人,是能够控制呼吸的那个人。冥想有很多流派,大的概念上说,任何具象化的专注体验都属于冥想的范畴,在此概念中,瑜伽、徒步、游泳等也属于冥想的一种。冥想过程中,感受到being的一种觉知。冥想中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想什么,而是“什么都不想”,让我们进入越来越有爱、越来越包容、接纳、开放的一种内心状态。 30:50 如何决定将冥想作为一种事业?冥想对自我帮助非常大,帮助re-invent自己,认清自己是谁,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决定都有特别痛苦的部分) 34:40 向内看的价值?向外看给不出关于幸福生活的全部答案。创业者对世界的交付、引领,和自己的性格与DNA一致。 37:40 瑜伽不是一种体操,而更关乎呼吸与冥想。薇薇不久前在云南凤羽体验的音钵疗愈与星空冥想。颂钵是一种冥想的辅助手段,而冥想的更高阶是不需借助任何外力而达成。 43:20 如何坚持?如何做到?Coco 最好的冥想体验,在南迦巴瓦峰下看山,山变了颜色。 47:40 能够控制自己思绪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力,是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48:45 柴最接近冥想状态的时候——做家务、写作。心流状态。冥想有不同的法门、不同的训练方式。 50:30 flow是更好的更高效的去工作与生活的生命状态。Flow用户社区小伙伴的分享的冥想练习带来的改变。 52:00 冥想是思想放空的状态,与完成与交付任务之间有矛盾吗?冥想让我们进入一个更productive的生命状态,去面对自己、去解决问题、去更好的生活。 55:40 有些人在身心灵的云雾中飘荡,反而失去了生活的锚点?这种抽离的状态是不是一种逃避?冥想与占星、紫薇或其他一些玄学范畴灵性探索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大脑肌肉训练。 1:03:00 面对人生选择迷茫和不确定的时候诉诸大师,是不是一种捷径与快捷方式? 1:09:30 不同冥想的派别和方式差异有多大?冥想每天10分钟,不需要很长,也没有门槛,坚持下来一定能感受到变化。 1:13:37 冥想一定要打坐吗?姿势的核心是脊柱直立,打坐是脊柱直立最便捷的方式。 1:15:00 冥想对睡眠的帮助 1:16:25 Flow学院,关于冥想的研究与课程,整合心理学。呼吸成为正念、冥想之外的一个大的单品品类。《呼吸革命》居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人类一生呼吸6亿7000多次,人类的呼吸能力却在退化。 1:22:24 不执着于结果,让结果take care itself. 当对利己的结果不是特别的关注的时候,更容易得到更好的结果,和更多人的帮助,同时不容易动作变形。“因为世事无常,everything is possible”. 1:24:34 The Wim Hof Method, Iceman的呼吸大法。 1:28:46 兴趣如此广泛,如何分配时间?冥想每天只需10分钟。真正专注的工作状态,时间无需太长。 1:32:00 灵感的迸发需要进入心流状态。 1:33:00 上海隔离期间电子设备detox,每天冥想四次,每次一个小时,安静下来和自己相处。进入一种更自由、更清明的状态。 1:41:00 有了思绪就拉回来,如果思绪飘走,也顺其自然,不要跳出来自我否定。 1:42:40 推荐一些有关冥想与心流的书籍(见书单) 本期书籍: 《Buddhism》 Nichiren Daishonin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呼吸革命Breath: The New Science of a Lost Art》James Nestor 《洞见Why Buddhism is true》by Robert Wright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Robert M. Pirsig 《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Eckhart Tolle 本期电影: 斯图神父Father Stu 本期音乐: Green Day Last Night on Earth 本期思考: 分享冥想的体验和带来的改变 如果喜欢Slightly Open,喜欢这期嘉宾Zan,或者想尝试下Flow和冥想,转发这期节目到微博/朋友圈或小红书,截图私信给微博@老柴 ,我们每个平台选五位听众送出Flow的会员卡一张。(特别说明:本期节目不是商业推广。这个互动是跟好朋友Zan聊完觉得很愉快,要了福利分享给大家️)
Slightly Open I 56 (SO x 慢慢)时间与工具人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慢慢”是我们Slightly Open神秘项目的负责人,不过更有趣的是,我们在讨论内容时她提到的观点——钟表的发明让人们变成某种被奴役状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变成了工具人。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时间与工具人。 开篇: 00:30 神秘嘉宾“慢慢”和她的自我介绍,日语译著 02:05 突然发现的“不得了的真相”——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 05:58 你们都是工具人吗?怎么定义工具人 16:00 无用与浪漫,以及残忍的“为什么别人能做10个瓶子而你只能做2个” 23:00 “翻译”是工具人吗;“平行世界之桥” 28:15 “慢慢”是怎么开始选学语言和后来的职业的呢 29:15 时间对我们职场人的规训。“我看到时间‘紧张’四个字,我就比时间还‘紧张’” 33:10很长一段时间内 “只争朝夕”与“唯快不破”的宗旨是否有意义呢 37:30 慢慢地疾行! 40:00 现在的市场上是否还有慢且美的事业 46:30 时钟发明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51:00 我们和潇洒聊过的“五种时间” 56:50 消费主义和现代科技绑架下的隐形革命 59:10 当代女性被巨大地系统性压迫 63:40 你的人生是个时间表吗?每个阶段都有deadline吗?以及本期节目最大的亮点! 68:00 我们依然在一个时代,对女性不宽容,我们必须有自己觉知,可以say no 69:50 农耕社会对人的改变,到底是谁驯化了谁。我们都是上帝的工具人,我们跟狮子也没什么区别。也许是农作物和手机驯养了我们 77:15 悲催的80后 82:05 从物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时间对于碳基生物的意义 87:10 目标尽管远大,放松一下也无妨 95:55 一个浪漫的商业故事 本期书籍和一些哲学家/作家: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何为良好生活》 《人类群星闪耀时》 马尔库斯、边沁、福柯、柏格森、达利、村上春树 本期音乐: Brad Paisley - Letter to Me 本期思考: 你是怎么看待工具人的,个体可以做些什么来对抗“钟表发明”带来的时间奴役吗?
Slightly Open I 55 (SO x 乔乔)自由而无用(SO两周年)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乔乔从上海回来,久别一叙,恍若隔世。于是决定聊一期,不仅没有提纲,连题目都没有。仅此献给SO两周年,一种回顾与纪念。 开篇: 乔乔对本命年的恐惧。本命年定律与心理暗示有关吗? 07:51 薇薇“低调又安静”的47岁生日,大雨滂沱中爬箭扣长城。SO family小伙伴们体验集体养老,一起弹吉它唱歌、童年游戏、追跑打闹,盛夏光年。 11:11 乔乔:友谊无用论。现实生活中越“没用”的关系,友谊的浓度越强。You are my best waste of time. 你是我最好的虚度时光。 12:34 乔乔:浪漫的核心是浪费。浪费即无用。越浪费,越浪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礼物》。薇薇:最好的生日礼物是一段体验,比如学习好玩的毫无用处的技能。 15:25 乔乔:关于冗余和塔勒布的《反脆弱》。冗余是一种对冲脆弱的备份系统,比如荒地是大自然中的冗余。脂肪是身体的冗余。城市缺乏韧性正是因为它鲜有冗余。 越没用的东西越深远?理解无用之美,学习无用之学,与朋友们一起虚度时光。 17:38 Coco:冗余的反面是竭尽、耗尽。妈妈的故事。SO是三无播客:无用、无提纲,这一期发展到题目都没有。LOL。 20:09 柴对苦寒之地的选择与脏话自由。 24:03 薇薇:自由而无用。叔本华说,我们常误以为阅读时在独立思想,其实,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是别人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是重复他的思维过程。When we read, another person thinks for us: we merely repeat his mental process。如果不注意,我们读书时会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由的前提是无用。康德坚持的人非工具而是自身目的。读书坚持自由而无用,意味着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用于他人所规定的目的,而是为了自己独立的生命体验。读书不是为了寻找他人给出的答案,而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思想自由。 26:40 Coco:张爱玲《天才梦》:生命中的迟钝与笨拙,那种无用,是为了感知自由的光芒。 29:00 薇薇:关于“女性油腻”,比如频频高举女性人生成功学。女性油腻恰好是男性油腻的反面。 现代女性被赋予的“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刻板印象。每一个女性是不是可以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38:10 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性别标签往往是对女性的矮化与扁平化。价值没有性别之分,很多时候,高举女性的价值是对女性的另外一种道德绑架。 40:30 薇薇:在心理咨询空间里的收获——如何识别自己的需求?看见与识别自己的感受。感受与情感自由。 41:35 会回听SO以往的节目吗?SO走过的不同阶段。 46:40 薇薇:终于爱自己了。 51:51 Coco:关于“没劲”这种感受。 52:50 过去两年SO没有聊过什么?有没有我们刻意绕开的话题?乔乔:允许自己体验负面情绪,允许自己呆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一年之后感受到猫猫尼尼离开的伤心。我们不去体验伤痛带来的负面感受,就会被那个伤痛持续困住,没办法把它当作伤痛还原出来,从而看见它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伤害。 1:07:40 不能面对亲人离去的伤痛。最痛的时候无法言说。 1:17:00 有限的生命当中遇见彼此的美好。如果每一段关系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只能彼此陪伴有限的时间,那么每一分钟的共度都是值得珍惜的,值得celebrate。 1:22:00 端午节的盛世光年。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1:27:00 一地稀碎:在重要的关系里害怕成为别人讨厌的人。 1:30:40 列举SO所创造的一些魔音(MEME)。 1:33:40 未来想在SO里聊的话题。薇薇:如何理解愤怒,恐惧与愤怒是一体两面——能量高的时候愤怒,能量低的时候恐惧。丧失本身不是愤怒的trigger,而是丧失引起的伤害与被攻击的感受。 1:43:51 有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另一个视角。 1:46:48 女性友情的边界与关系攻击。男性间发生的“批判大会”,男性更善于用冲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1:54:05 第一人称视角与平行叙事。 2:01:00 回到无用之美。Slightly Open是生命之盐。未来想尝试一次只分享感受、不过多呈现观点的一期。 2:04:20 究竟啥是高兴得像吃了蜜蜂屎…… 本期书籍: 《天才梦》张爱玲 《自由而无用,是人性的唯一防线》 《礼物》欧·亨利 《反脆弱》纳西姆·塔勒布 《别闹了费曼先生》理查德·费曼 《Sex at Dawn: How We Mate, Why We Stray, and What It Means for Modern Relationships》Christopher Ryan 本期音乐: 《种星星的人》“人生大事” 片尾曲 本期思考: SO两年的陪伴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Slightly Open I 54 (SO x 王玮 x 于洋) 脱碳入硅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本期与友台播客《文理两开花》主理人之一、优秀理科生代表、Web3大神王玮Will老师和代班主持于洋 (a.k.a.括括) 贡献了烧脑天花板。两人同为数学、计算机、经济学“过客”,兼通技术与经济学、金融学,与薇薇从灵魂拷问开聊:没有了三位女性主理人的SO还是SO么?脱离了碳基生命的我们还是那个原来的自己吗? 开篇: 这一期Coco和柴各自家里有事脱不开身,于是请了于洋老师括括来做代班主持,与理科生里的文科尖子Will老师从灵魂拷问开聊:没有了三位女性主理人的SO还是SO么?脱离了碳基生命的我们还是那个原来的自己吗? 3:40 三个小伙伴里,Will是一个绝对的碳派,作为Web3的大神,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于洋在此代表硅派,薇薇则是保碳入硅派。 4:30 Will:碳基生命由三个部分组成——细胞、神经与激素(化学),三个维度互动与交换。激素是体内产生的机制,而不是单纯的一个react,因此很难在机器人身上复制。 9:21 于洋:乔姆斯基指出,现代语言模型是obtain,而不是 learn. 情感与化学反应相关,机器是否能获得?Intelligence是否会受到chemistry影响?如果没有化学,机器的intelligence是否能达到人类全部的智能? 13:50 Will: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哪一个?你的本能回答:大脑——这是大脑告诉你的。 16:00 啥是脱碳入硅?这个话题来龙去脉有点绕……初衷是于洋在欢快的大口吃肉之后提出的——为何不能让SO family的男生们“夺权”来录一期节目?如果可以,这一期应该聊啥?于是引发了灵魂拷问:没有三位女主播的SO还是SO吗? 假设SO的三位女生与三个男生交换灵魂,声音保持不变,思想却被占据,会发生神马?由此引申到——如果有一天我们被硅基所全部或部分取代,无论是赛博格(Cyborg)还是意识上传(upload),脱离碳基的生命的个体还是我们自己吗? 16:30 Will: 电影《秘密》,母亲进入了女儿的肉体,她与女儿的父亲该怎样相处?最终母亲的灵魂被女儿的肉身改造,身体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交换的边界,灵魂无法脱离肉身而独立存在。我们的灵魂被生老病死所塑造。 21:35 薇薇:如果是这样,意识是否可以上传?上传之后的那个“你”,还是“你”的延续吗?意识被硅基化之后,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痛与爱,意识会发生什么变化? 23:45 于洋: 在虚拟空间里如何定义社会关系?是否与现实世界发生对应?是否可以抛弃现实空间的关系,重新构建一个关系?在虚拟空间中玩杀人游戏,和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性骚扰本质的不同在哪里?一个女性若在虚拟空间中扮演男性,这种情况下现实里的女性身份被唤醒,而被杀不会产生同样的唤醒体验。 30:30 Will: 虚拟与现实空间,有平行世界的对应关系和没有平行世界的对应关系,所引发的问题完全不同。 33:31 薇薇:如果有保碳入硅的升级机会以此获得某种超能力,你会做这个选择吗?Will:仔细想清楚做这个选择到底要满足什么诉求。入硅的你与碳基的你,因为能力边界变了,你还是你吗?于洋:这也可以是一种隐喻,如同获得巨大的政治权力对人的异化。 38:45 结婚就是选择另外一种生活,而不是让婚前的生活过得更好。 41:00 Will: 电影《黑客帝国》里选择红药丸与蓝药丸的哲学命题,此处相当于放弃authentic的那个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获得超能力,成为另外一种存在。这似乎意味着以丧失原有的那个“本我”为代价。 42:00 《爱、死亡 + 机器人》。硅是否也会被异化?薇薇: 似乎爱属于碳基,而死亡则更属于硅基?Will: 机器人如果引入chemistry,它的物质层面的存在应该是什么? 44:00 对机器人来说,chemistry的存在是否有必要?既然chemistry是一个错误百出的系统。 47:30 如果没有chemistry,机器人、虚拟人是否可以被赋予和人同等的权利?产生碳基需求的chemistry是否是获得平等权利的前提?抑或,硅基生物是否有需求?还是需求本身只属于碳基;硅基没有需求,只有目的。 52:00 Will: 硅基生物的关系不是生物性的。Auto这个词的应有之义。 55:10 Will: 碳基生命有自由意志吗?如果chemistry也可以被算法化。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1:00:10 数学是否是碳基生命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一些行为选择,它的机理无法被算法化,无法被数据建模?另一个脑洞:若数学属于碳基文明,为什么说我们与地外文明的最可能沟通方式是数学? 1:05:10 Will: 什么机缘接触Web3?平行世界之桥, 单一系统无法满足人越来越多样化的价值诉求,而Web3通过不同系统和模式满足人不同的价值诉求。 1:09:15 Web3是否进一步加剧碳基生物的极化?放大作用和信息茧防。赛博空间的极化是否影响了我们在现实世界的经济合作? 1:18:40 文明发展的大势是信息与价值的自由流动?技术降低了碳基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和订立契约的成本与门槛;然而另一方面,又通过信息茧防造成了部落间认知的进一步割裂,形成两股相反的力量。 1:19:00 硅基是否也会部落化和极化?硅基处理信息时被迫降维,而降维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硅基的部落化。 1:20:20 经济视角: Web2构成的信息网络服务于实体经济,而Web3的核心是为独立于物理世界之外的虚拟经济而生。在虚拟经济体当中,资产是有价值的,经济活动是有成本的。Web2 的撕裂恰恰是信息网络中过低成本的行为所导致的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Web3 恰恰是Web2的改进,让虚拟世界的经济行为更接近物理世界的经济理性,从而达到纳什均衡的速度更快。虚拟世界里的行为逻辑——人的一切行为成本更高。 1:26:40 于洋:中心化 v.s.去中心化,规则制定的逻辑是否需要权威?婚姻中的中心化模式更方便处理不完全合同。 1:30:20 Will: 去中心化这个词被妖魔化了。 去中心化是算法层面的,规则制定的执行是去中心化的,然而规则制定本身是中心化的。以太坊就是一个中心化的规则制定体系。碳基社会的决策机制本身其实非常去中心化。假设机器也有社会,那个社会的运行逻辑是什么?“碳基派与建制派此处达成了共识,因为建制派是碳基的”。 1:34:32 薇薇: 保碳入硅是碳与硅合理结合带来的未来文明?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动信息与价值的自由流动。 1:39:00 于洋: 可信数字行政,把权力关进笼子,是对碳基的治理模式进行硅基的改造。 1:41:20 Will: 身份(status)与契约。身份无法用契约去规制与验证,比如大部分的竞选承诺无法被验证是否兑现。 1:43:40 薇薇: Web3的性别视角,Web3是否依然是由男性主导?Will:科技发展归根结底是放大差异。Web3和其他前沿技术是性别差异的放大器。科技中性论不是科技对所有人都平等,而是科技对所有人的特征平等放大。 1:53:20 Will: 男女在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是否有差别?薇薇:intelligence方面无差别,而chemistry方面的兴趣偏好有差别,比如女性更关注人文艺术和关系建构。发达国家丰腴社会中,性别平等的社会形态里,选择STEM领域的男性比女性多。而中等收入国家,更多女性选择STEM是经济驱动,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于洋: 这种兴趣偏好的差异是怎么形成的?是内驱的选择还是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12:50 如果说Web3行为成本更高,女性稳重的特质也许在Web3的世界里更有优势。 2:15:00 女性所谓的兴趣偏好是不是内生的?为什么女生喜欢的行业往往平均收入低,行业内收入极化,中位收入低的行业? 本期电影: 《秘密》 《黑客帝国》 本期剧集: 《爱、死亡 + 机器人》 本期音乐: <Love Death + Robots: Mutantes Rap> CarpalComic3 本期思考: 有没有人想听没有三个女主理人的Slightly Open?
Slightly Open I 53 ——我们经历的认知转变(返场版)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认知又转折以及认知再转折——延续上一期三个小伙伴聊认知转折这个话题,尽管在那一期里姿势躺平肆意流淌,听众们的反馈却出乎意料的好。那天关了录音笔之后的促膝长谈最接近SO的应有之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疗愈,在一个全然信任和友善的场域里的彼此支撑与照见,这种成长方式带来的认知升级让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值得展开分享,于是有了这一期认知转变的返场版。 开篇: 为何延续认知转变这个话题来一次返场。 3:30 Coco:友情中的不太舒展与用力过猛,将朋友的感受与可能的看法置于自己的感受之前。内心持续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与自我怀疑。 薇薇:友情指向与母亲的关系,而亲密关系指向与父亲的关系。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各有各的不舒展。 09:40 薇薇:帮助朋友的正确打开方式——陪TA一起淋雨还是递上一把伞?有一种支持叫被动支持,被动支持的给予方式是主动聆听。 14:30 柴:自我怀疑的经历,年轻投资人对创业项目的质疑。“人在自我怀疑的时候,外界任何小雨点都会变成内心的倾盆大雨,带来巨大的伤害”。自我怀疑的破解方法是稳定的价值体系。 20:40 自我怀疑来自内因和外因。一种是来自外界的打压与否定,特别是来自自己非常认可的人的负面反馈;另一种是自我认识被撼动、对自身人设的动摇。’Nobody is capable of putting me down’, 将评价权还给自己。 26:40 在关系中勇敢说出自己的需求与诉求,这需要安全感来支撑。冲突的功能是划分边界和表达诉求。 30:40 柴在事业上的认知转折——“当你知道自己有,就不再介意别人说你有没有;当你脚踩大地向上生长的时候,一些琐碎和肤浅的忧虑就不再困扰你。” 当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倾诉,又怎能不怀疑。如果是一生笃定的热爱,风口和苦寒之地俱往矣。落跑新娘的比喻——当诱惑足够大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因为另外一个人、一件事放弃这个诱惑,这时候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的热爱,甘愿去去承担这个后果、放弃的代价。 37:30 在下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挑战涌现之前,允许自己躺平和专注眼前具体的事。身体管理与正反馈。 44:40 如何追求家庭卓越?薇薇有关亲密关系的认知转折:从前的亲密关系的设定——它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智识上激烈的碰撞与博弈,在关系中需要不断证明自己,或者做出重大牺牲,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此刻则体会着一种全然不同的亲密关系。在一个健康的关系里我们全然做自己、全然被认可、被接纳。如果你的伴侣不是高举你的需求并想方设法让你开心,将你的开心视为自己的成就,TA真的爱你吗? 53:40 什么是真正的强大?有些人生的艰难要靠温柔化解。人在产生真正的爱之后就会希望自己变强大。 59:30 家庭的卓越太容易被忽视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的前提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找到只是一个开始,找到之后去建设它,给它足够的滋养。 1:02:00 会不会介意自己的伴侣没有强大的事业野心与目标?选择伴侣要不要慕强? 1:06:20 选择温柔以待的、高举我们需求的伴侣的downside?——接纳TA或许不是一个有世俗意义上的光环的人。 1:17:30 选择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没有对错,回到自己的需求排序。温暖抱抱 v.s.光辉耀眼,哪一个更回应我们的核心需求?没有一个人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1:20:20 做了选择之后可不可以后悔。 本期音乐: <Say My Name> Tove Styrke 本期思考: 你经历了哪些认知转变?
Slightly Open I 52 我们经历的认知转变 欢迎关注Slightly Open。这是三位女性的一个小型谈话节目,薇薇,Coco(@Wang蔻蔻)和老柴(@老柴)。 本期摘要: 认知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一个人无法取得认知能力以外的成功,无法过上认知能力以外的生活,也赚不到认知能力之外的钱。认知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这一期聊聊近几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转变。可以说,这一期是感觉最不一样的一期,特别“坍塌”;三个曾经“猛求上进”的小伙伴聊着允许自己玩耍与躺平。放弃认知上的“我执”,让生命放松与舒展。 开篇: 三个小伙伴分享各自认知的打破与转变。 Coco:玩耍与工作一样重要。太多人追求事业成功,太少人追求家庭卓越。 薇薇:不当overachiever, so what? 成就的需求与对自由、对生活本身需求的PK。是否要做一个overachiever?从工作狂到玩耍狂的转变之路。Overachiever是否是ego作祟?玩耍与智识生活带来的生命的舒展 柴:低欲望社会,实现大成就的机会变少。接受小而美而不是追求大而全似乎是这个时代的趋势。 13:15 拥抱真实,而不是更注重姿态,活在INS里。 我们为啥要经营微信朋友圈?活给自己看还是活给别人看? 20:40 Overachiever是把评价权交给社会标签。爱自己的人把评价权收回给自己。 23:00 柴的妈妈脑,晒娃是一种奇痒。认知转向:很多事情体验了才知道。 26:30 薇薇:情感若得不到对方回应带来的不被接纳、不被认可的自我否定与自我伤害。情感得不到回应很可能是两人当下的需求不匹配,与另外一个人的认可与评价无关。 30:00 Coco:“职场上得不到是自己不够好”。优秀强迫症患者与自己的关系不好。 36:10 柴:放弃完美主义执念。做妈妈离家出走需要带着一支队伍。做到心目中的最理想——完美主义让我们无法迈出第一步。不要怂、就是干! 47:50 外部环境带来的认识转变——向自然去、向艺术去、向内心深处探索。 51:00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没干成大事也没关系。如果是自己希望长期投入的事业,不必在乎是不是风口上的猪。 56:00 选择充满艰难与挑战的亲密关系,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58:46 保持自然舒展的生命力与自我建造。内驱力来自哪里?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安全感与自由是通向自我实现之路。 1:04:30 播客做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就没的可聊了?不拧巴还有灵感吗? 1:09:00 做自己才能真实、真实才能放松、放松才能创造。 1:12:00 不接受自己不能输出价值 1:16:00 “不要给这个世界制造更多垃圾” 本期音乐: <Dream It Possible> Delacey 本期思考: 你经历了哪些认知转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