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0915 Mimi Parker(Low)断舍离后黯淡的心

Fogy Radio

1967年9月15日——2022年11月5日 Mimi Parker 咪咪·帕克 作为地球上最伟大的慢核乐队Low乐队的主唱兼鼓手,咪咪·帕克这个名字显得较可爱,她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转校生,红头发的雀斑男孩——将来Low乐队的另一个主唱兼吉他手兼她一生的伴侣艾伦·斯帕霍克(Alan Sparhawk),这条线路走下去,他们的乐队应该是流行音乐的风格,但或许因为她出生在美剧冰血暴故事的发生地明尼苏达州,Low乐队的风格如冰冻的铁锈缓慢洒落在定格的电影画面一样,带动人们的情绪,它们的音乐美丽,但又压抑。 ​1993年,咪咪和她的丈夫艾伦正式组建了Low乐队,次年发行了专辑《我可以活在希望中》(I Could Live In Hope),这种音乐风格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如果一定要有参照物,那么带有一点民谣风格的红房画家(Red House Painters)勉强可以与它合并同类项,咪咪·帕克作为乐队中的女声,以冰冷的声音和缓慢的节奏,将慢核这种流派开始传递给世界。对我而言,这个音乐适合在酒精过量或者神志不太清醒的时候去听,当然,非常不适合跑步,它基本没有低于100拍的节奏。 ​咪咪·帕克和她的老公艾伦·斯帕霍克以慢核这种音乐流派开宗立派之后,她自己是主唱兼鼓手,她老公是主唱兼吉他手,Low乐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他们两个包销,区别是有时候词曲的冠名咪咪在前,艾伦在后,有时候咪咪在后,艾伦在前;夫妻店嘛只要加个贝斯手满足三大件就OK了。在长达20多年的乐队生涯中,除了贝斯手有变化,夫妻两个居然是白头偕老,这是比较罕见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做的音乐实在是太过于缺少摇滚乐的荷尔蒙,而咪咪·帕克看上去也比较粗壮的缘故吧。总而言之,鲁迅有他的长妈妈,而我有我的咪咪·帕克——我个人最喜欢的,当然就是黑夜里的镇静剂一般的《The Plan》 咪咪·帕克在Low乐队一共发行了13张录音室专辑,虽然她的唱腔给予的情绪的传递、独一无二的敲击风格几十年都没有变,但Low乐队整体的音乐风格还是在变化,从氛围到后朋克到实验噪音,到咪咪参与的最后一张专辑《HEY WHAT》,乐队已经开始加入电子音乐的噪音元素,但归根结底,他们还是用低调的沮丧的最简单的配器来直至你的内心,咪咪·帕克的音乐和她的衣品一样,永远都是极简的:是的,扔掉你拥有的大部分,剩下的就意味着更多:你的旋律线出来了,你的美学理念出来了,而你站在世界的边上,将自己和世界分裂开来,拿起一根鼓槌,不动声色,独自歌唱。 本期选曲 Over The Ocean Point of Disgust Sunshine The Plan Lullaby Transmission

34分钟
7
11个月前

新音乐速报 | YMCA | 竞选之神曲

Fogy Radio

《YMCA》这首歌年纪很大了,1978年的作品,作者是迪斯科组合Village People,翻译成中文是屯里的人,本想翻成小镇青年,但明显屯里的人在字面意思上更贴切。实际上呢,它的名字是来自于美国纽约同性恋圣地格林威治村:一开始的格林威治村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资本主义,各种先锋艺术,各种牛鬼蛇神都在里面,现在被封神的美国97种性别也是起源于此。1977年,两位法国艺术家在格林威治村奇装异服的男同身上找到了灵感,以他们为原型做造型,但含糊其辞用了屯里的人来命名乐队,其实就是在暗示它们源自格林威治村的那些妖魔鬼怪,但是又不敢明说,革命不够彻底啊有木有!乐队赖以取胜的法宝是方兴未艾的迪斯科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充满暗示的歌词以及奇装异服的舞台造型。 [图片] 关于这首歌,《YMCA》它到底在唱些什么东西,为何如此经久不衰,甚至被懂王的团队拿去做了竞选歌曲呢。首先,这首歌广义上是为了称颂基督教青年会的功绩,YMCA是英语基督教青年会的缩写,它原则上相当于佛教青年协会、道教青年协会之类的东西,但基督教青年会很厉害,虽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全球100多个国家有分部,这就有了广泛的宗教基础。其次,这首歌创作的地点就在格林威治村附近的基督教青年会,在当时,因为这个组织会提供极其廉价的住宿,被男同当做寻欢作乐的据点,一下子就火爆了,以点及面影响到了整个美国的男同圈子,而作者创作的目的据说也是在隐喻那种禁忌的爱。YMCA被性少数群体引为知己,但事实上,如果你没有看过任何介绍,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去听这首歌,去看他的歌词:句句提到年轻人,句句没有说教,只是提供希望和推动改变的内驱力,这实在是一首任何群体都可以听的好歌啊,迪斯科时代曲风放到现在还是非常适合跳广场舞的,2008年,44000人在美国德州现场伴随着这首歌跳舞,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那么问题来了,懂王老师的团队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他是在倡导同性恋权利吗?是因为它能让人们行动起来? 或者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舞技? 神曲2 新音乐速报5 我也热爱当代艺术10 神曲 · 目录 上一篇新音乐速报 | 佤写不来情歌| 电音新神曲

15分钟
19
11个月前

19341209 Junior Wells 紧跟时代,拉阔蓝调。

Fogy Radio

Junior Wells 朱尼尔·威尔斯 AKA 小威尔斯 1934年12月9日 1998年1月15日 [图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听众朋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是芝加哥布鲁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他是继布鲁斯口琴王者小沃尔特后的又一位大神,他拉阔了布鲁斯音乐的社会地位,他的名字里也有一个小字,他就是Junior Wells,朱尼尔·威尔斯AKA小威尔斯。 少年天才小威尔斯7岁就能把口琴吹得有模有样,有了一些别人不太学得会的技巧,这种娘胎里带来的天赋让人不服不行,青少年时期最崇拜的是比他大四岁的小沃尔特,他从小沃尔特那里传承了电声口琴的技术,这个当然也是顺应时代的事情,否则永远只能在小场地进行演出嘛。1952年,在小沃尔特离开穆迪·沃特斯的团队后,小威尔斯以18岁的低龄继承了小沃尔特留下的口琴手的职位——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穆迪·沃特斯是布鲁斯音乐界的顶流,密西西西比乃至全美国的黑人青年都想成为他,加入他,小威尔斯这个起点算是非常的高了。 加入穆迪·沃特斯的团队后,整天在一群老大哥身边当然是受益匪浅,50年代末小威尔斯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作品,从布鲁斯口琴手进化到布鲁斯歌手,这期间最受欢迎的歌曲是《Little by Little》(一点一点),日拱一卒。1965年,他发表了专辑,被誉为是最好的布鲁斯唱片《虎都男人布鲁斯》(Hoodoo Man Blues)。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他早期和伟大的蓝调吉他手巴迪·盖伊的初次合作,这张专辑让他作为歌手,奠定了自己在布鲁斯蓝调这个圈子里的地位。 但是早期布鲁斯蓝调的圈子基本局限于黑人,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个人,小威尔斯直到和巴迪·盖伊一起跟着滚石乐队巡演,才有机会闯入主流音乐,看上很不公平,但也没有办法,当时的世界形式就是这样,蓝调、摇滚乐的创始人都是黑人,但都是白人把他们发扬光大。整个70年代,他们基本上都跟着滚石乐队在混流量,效果很好,酒好也怕巷子深嘛。1974年,小威尔斯和巴迪·盖伊合作,发表了布鲁斯现场神仙专辑《Drinkin' TNT 'n' Smokin' Dynamite》(强力推荐),口琴吉他和歌声配合的让人如痴如醉,让人百听不厌。 总的来说,小威尔斯算是见证了芝加哥布鲁斯的日暮西山,也看到了现代摩登布鲁斯的兴起,他一直都顺着这个潮流游动,他的音乐更具有流行音乐的特质,更悦耳更能被人接受,同为布鲁斯口琴手和歌手,和38岁就去世的开拓者老大哥小沃尔特相比,迟来和尚吃厚粥,小威尔斯实在是赶上了好时候啊。 [图片] 本期选曲 Why Are People Like That Little by Little Early in the Morning Hoodoo Man My Younger Days

25分钟
7
1年前

19481106 Glenn Frey (Eagles) 加州旅馆不是我唱的!!!

Fogy Radio

Glenn Frey 格列·弗雷 1948年11月6日 2016年1月18日 [图片] 2016年2月15日,老鹰乐队在第58届格莱美奖颁奖礼上唱了名作《放轻松》(Take It Easy)用来纪念刚刚过世的主唱格列·弗雷,在舞台上代替他歌唱的是《放轻松》这首歌的联合作者杰克逊·布朗,演出过后,老鹰乐队的另一个灵魂人物唐·亨利说,老鹰乐队将不再进行合体演出,就此,这个超级乐队基本上等于解散了。 在组建老鹰乐队以前,格列·弗雷其实更热爱硬摇滚,毕竟出生在汽车城,他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底特律摇滚如火如荼向朋克风格过渡的时候,但机缘巧合,他去给琳达.朗丝黛做了巡演的伴奏乐手,他在这里找到了老鹰乐队最初的几个成员,乐队组成后,成为了创作中旋律的担当,老鹰乐队大多数甜美抒情流行性更高的歌都来自于他。1972年,老鹰乐队发表同名专辑,格列·弗雷是专辑的主创人员,专辑挺成功,他们也坚定了风格:要做这种牛仔裤混合着酒精药物的乡村流行摇滚。 [图片] Emmmm 老鹰乐队的活跃时期主要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一直是在上升期,5张录音室专辑,每一张销量都是直线上升,到后来精选集的预售都能到100万张,是妥妥的流量明星超级乐队,经济上的富足当然也是乐队在1980年解散的原因之一,这期间,格列·弗雷和乐队的另一个成员唐·亨利成为了乐队的主要创作人和话事人,其余成员虽然也是弹唱俱佳,但相形见绌,矛盾也就此展开,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老大,吵来吵去,最后索性就一拍两散。格列·弗雷单飞后,当然也是非常OK的,第一张个人专辑《No Fun Aloud》叫好又叫座,关键是还很开心,没有乐队队友扯皮内讧吸毒的事情,甚至还去拍了电影电视。《No Fun Aloud》里有一首充满着暧昧的萨克斯风的歌曲《The One You Love》,在后来也被张国荣翻唱、被张震岳热狗的歌引用过。 [图片] 老鹰乐队的两位大神 格列·弗雷的单飞生涯出了4张专辑,他单飞后的作品和在老鹰乐队时期的作品,质量是一致的,各有一半杀入Billboard Hot 100的前40位,他是那种能非常敏锐的把握住旋律线的人,知道什么东西最能打动人,他的那首《Livin' Right》我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下听过大概有1000次以上了,从轻松加愉快的听觉感受到与自己和解的悠然自洽,一直都在提供情绪价值。格列·弗雷单飞10多年,到了90年代,大家又想到了老鹰乐队这个大IP,于是,以他和唐·亨利作为绝对主导的老鹰乐队又重组了,丑话说在前面,他们两个要拿更多的钱,和其它重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来圈钱的乐队不一样,老鹰乐队的创作力还在,乐队成员散是满天星嘛,大家都有自己的才华,各自都有优秀的作品出来。然后就有了我们在之后听到和看到的非常经典的现场加录音室的经典专辑《冰封地狱》(Hell Freezes Over)。 很多热爱摇滚乐的朋友是从这样专辑起步的吧?按《圣经》里的意思地狱其实是热辣滚烫的,里面都是岩浆,1980年老鹰乐队解散的时候,有好事者问乐队何时重组呀,唐·亨利回答:等到地狱冰封的时候吧。乐队真的重组了,专辑的名字就叫“冰封地狱”,唐·亨利这个小心思还是很会玩的,正如他在2016年说过老鹰乐队不再合体演出,但是2024年,老鹰乐队还是在活跃着到处巡演,只是格列·弗雷的位置被他儿子迪肯·弗雷取代了,90后小朋友唱着他爹格列·弗雷的歌,声音质感极其相似,恰似故人来,我们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们了。 [图片] 父与子 本期选曲 Take It Easy Heartache Tonight The Girl from Yesterday The One You Love Livin' Right Tequila Sunrise New Kid in Town

35分钟
33
1年前

19451001 Donny Hathaway 治愈的和致郁的

Fogy Radio

Donny Hathaway 唐尼·海瑟威 1945年10月1日 1979年1月13日 唐尼·海瑟威通过和罗贝塔·弗莱克(Roberta Flack)的二重唱被大众所熟知,尤其是《爱在哪里》(WHERE IS THE LOVE)——1972年录制的这首灵魂乐似乎无处不在,在各大榜单徘徊,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是男女二重唱合集,一定会收录这首歌:精致、放松、惬意。但是你要知道,唐尼老师不止于此,作为灵魂乐传奇,他自己的歌唱事业影响了一代R&B歌手、说唱歌手,是美国灵魂乐基础的一部分。 1945年,唐尼·海瑟威出生在芝加哥,因为被奶奶抚养长大,从小就被泡在福音歌曲里——老年人总是更需要宗教的慰藉嘛,唐尼很有天赋,尤其是在钢琴上,这最终为他赢得了大学奖学金,之后顺理成章走上了音乐人这条路,能编曲会制作,和艾瑞莎·富兰克林都有了合作,1969年24岁的时候,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单曲《贫民区》(THE GHETTO),这首歌在当时属于新时代的黑人民谣,脱胎于最原始的黑人劳动号子,不断进化,又和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传统音乐呼应,放克加拉丁节奏,整首歌是流动着的,没有教化也没有控诉,一首简单的叙事歌曲描述了最真实的场景。同样关于贫民区的描述也出现在他的另一首歌《贫民区小男孩》(LITTLE GHETTO BOY)里,后来被一众说唱大神采样,算是得到了传承。 作为早期少有的科班出身的音乐家,唐尼·海瑟威虽然立足于灵魂乐,但没有受到风格和流派的限制。他在古典、放克、福音、爵士乐上都有着不俗的造诣,这个多面手在1972年发表的专辑《Live》,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现场专辑(确实非常神仙,强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听听看,尤其是他的成名曲《贫民区》的现场版,由于时间太长,我们在前面选择的是录音室版本,现场版本更行云流水更有一番味道。唐尼·海瑟威曾经说过:“当我想到音乐时,我想到的是音乐的整体性,从最低的蓝调到最高的交响乐,你知道,我想做的是尽可能多地举例每种风格。”但他并没有机会来实现这一点,尽管他的音乐很治愈,但70年代中期开始,他本人就开始受制于抑郁症,整个职业生涯只发行了三张个人录音室专辑,就驾鹤西去了。 本期选曲 WHERE IS THE LOVE THE GHETTO LITTLE GHETTO BOY SOMEDAY WE’LL ALL BE FREE

35分钟
13
1年前

19171021 Dizzy Gillespie 比波普创始人 | 爵士乐群英谱

Fogy Radio

Dizzy Gillespie 迪兹.吉莱斯皮 1917年10月21日 1993年1月6日 除了贝雷帽黑框眼镜和山羊胡子,爵士乐小号手迪兹.吉莱斯皮还有两个特征让人过目不忘:一是吹小号时鼓起的腮帮子;二是他与众不同45°上扬的小号。这两点非常有辨识度,首先这个腮帮子,如果你看过古早的儿童电影《小铃铛》,诶,你马上会有认同感,我怀疑木偶小铃铛的设计师就是迪兹.吉莱斯皮的粉丝,简直是一模一样嘛。关于他与众不同的小号,45°仰望天空,其实并不是在学郭敬明的悲伤,而是在演出的时候被压弯了,他坚持演出完后,发现这个音色非常不错,索性就沿用了下来,在后来这两点成为了他的标志。 ​1917年,迪兹.吉莱斯皮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他爹是个业余的乐队领队,但主要靠搬砖养家糊口,这两个行业他爹都处在最底层。虽然搬砖的经济收入更高一些,但迪兹.吉莱斯皮还是在音乐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在父亲去世后又自学了小号和长号,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一直鼓着腮帮子在吹,这反而成为他独有的特点。1935年,18岁迪兹.吉莱斯皮正式出道,在夜总会做场子,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这个比他爹要强很多,至少不用去搬砖就可以养活自己了,通过大量的演出带来的经验值,迪兹.吉莱斯皮从摇摆乐里破茧而出,甚至开辟出了比波普音乐。 村上春树在《爵士乐群英谱》里写的云里雾里意识流,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明白什么是比波普,这个就是技术相对更高的乐手,故意在把演奏的时候对乐曲进行重新解构,即兴变换和弦,乐队编制从大乐团变成几个乐手就能完成,人少了,要做的东西复杂了,这对于乐手来说一个巨大的考验,迪兹.吉莱斯皮和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就是这个门派的联合创立者,他和萨克斯手大鸟查理·帕克尽管老是吵架,但这两人却是爵士乐组合中最厉害的一对,1945年,迪兹.吉莱斯皮第一次在唱片中使用了了“比波普”这个名字,一时间,各路爵士乐手争相学习模仿他们的音乐风格。 比波普风格来的快去的也快,到50年代这个风潮就过去了,但是这个风格,却已经慢慢成为了爵士乐主流的一部分,迪兹.吉莱斯皮说:“”查理·帕克和我的音乐为现在播放的所有音乐奠定了基础。我们的音乐将成为未来的古典音乐”。这个确实没有在吹牛,至少为爵士乐设置了一个入门的门槛,这大概就是他一生的功绩了。和查理·帕克不同的是,迪兹.吉莱斯皮活得更久一点,不但拿美国国务院津贴去国外演出输出价值观,生命的最后几年更是成为了联合国管弦乐团的负责人,算是进入了体制内工作,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本期选曲 Confessin' (Pop's) Trinidad, Hello Salt Peanuts Groovin' High Blue Rythm Fantasy Bye Bye Blues

24分钟
15
1年前

19100610 Howlin' Wolf 嚎叫野狼布鲁斯

Fogy Radio

​ 1910年6月10日 1976年1月10日 切斯特·亚瑟·波内特 AKA 嚎叫野狼 ​音译是豪林·沃夫 豪林·沃夫出身草莽,这里的草莽,是棉花田的意思,密西西比长大的穷困的黑人男孩,因为不想再继续摘棉花过一辈子,拿起了吉他。为什么叫嚎叫野狼呢,有两种说法:他爷爷教育他劝人为善的时候,说你要是不听话狼会嚎叫着把你吃掉——这个给童年的他留下了心里阴影;第二就是他因为非常喜欢吉米·罗杰斯的“蓝色约德尔”,想要学,但由于嗓门太粗大,听上去更像是狼在嚎叫,于是有了嚎叫野狼这个名字。关于他的嗓音,我一直觉得和某个人很接近,但想不出来是谁,直到有一天我在评论区看到了单田芳这个三个字。 作为切斯唱片里和穆迪.沃特斯不分伯仲的当家大腕,豪林·沃夫早期的艺术人生属于夜场,在20世纪的2、3十年代,他辗转在密西西比州各地的俱乐部夜总会酒吧走穴卖艺,这期间他尝遍了人间冷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明白了什么是蓝调,豪林·沃夫说出了非常经典的对蓝调音乐的定义:当你穷的叮当响的时候,付不起房租买不起食物的时候,你就能理解什么是蓝调了。1951年,大器晚成41岁的豪林·沃夫在孟菲斯的太阳唱片发表了正式的第一张专辑《午夜呻吟》(Moanin’ at Midnight),非常受欢迎赚了很多钱,但他觉得孟菲斯可能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于是带着钱开着车跑到了芝加哥的切斯唱片,这个经济状况在当时普遍贫穷的布鲁斯歌手中是非常少见的。 作为芝加哥布鲁斯群星中最具有头脑的歌手,豪林·沃夫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做的非常好,从他脱离孟菲斯的舒适区跑到芝加哥再创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当然他确实也需要更大的舞台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尤其是对于一个在大萧条时期长大,永远有着危机意识的黑人小孩来说,这个1米98的魁梧大汉人像个猛张飞,粗中有细,尽管用音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心里门儿清,不能太依靠他人:因为没受过教育,他一直在接受成人教育,经常是演出完了就在舞台边上做作业,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认识了五线谱,还用掌握的知识来管理团队,给乐队成员高收入买商业保险,甚至还出钱让乐队成员去音乐学院进修,这种待遇都要赶上我们这里地方剧院的事业编制了,所以他当时在芝加哥音乐圈里可以任意挑选乐手,他的音乐水准也一直都维持在了超一线。 个人认为豪林·沃夫最好的歌是《烟囱闪电》(Smokestack Lightnin'),虽然我们说起蓝调音乐脑子里就会出现三和弦12小节的重复,这首歌省去了其中的两个和弦,这个令人心碎的调子里的即兴重复段,非常的好听,但是在那个时代,蓝调是小圈子里的另类音乐,豪林·沃夫也不是青少年偶像,直到英国那批摇滚乐队成名后才把蓝调音乐引进到英国又输出到美国,让蓝调再次复兴,可惜,豪林·沃夫的好日子并不多,70年代初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到了1976年,就在手术中去世了。 豪林·沃夫虽然用吉他和口琴伴奏,但他的主要乐器还是他低沉咆哮的嗓音,至于他的声音到底是像嚎叫的野狼还是评书大师单田芳,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期选曲 Howlin' Wolf Boogie How Many More Years Moanin’ at Midnight Highway 49 Smokestack Lightnin' The Red Rooster

23分钟
9
1年前

19350929 Jerry Lee Lewis 杀手!初代摇滚狂人!

Fogy Radio

杰瑞·李·刘易斯 Jerry Lee Lewis 1935年9月29日 2022年10月28日 摇滚名人堂的第一批成员大家各有各神通,今天的主角杰瑞·李·刘易斯,他的绝活是出神入化的摇滚钢琴,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弹到兴起时站起来甚至要砸凳子,气氛烘托到极致的时候他还直接把钢琴点燃了,比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点燃吉他要早好几年——不管这个目的是为了献祭也好,哗众取宠出风头搞流量也罢,在这方面,杰瑞·李·刘易斯算是绝对意义上的先驱。 和另一位摇滚钢琴大师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一样,杰瑞·李·刘易斯也算是教会钢琴手出身,穷人家孩子学习音乐的基本途径,他听妈妈的话,在教会学校读书弹琴,本来是要做个好孩子,但年轻人嘛,他有一些叛逆他还有一些疯狂,因为平时在听布鲁斯音乐、布吉·伍吉钢琴音乐,刚好又是个天才,下意识地把这些音乐和他主要修行的福音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对福音音乐进行了魔改,再当众进行表演,这个就触逆鳞了,大逆不道大不敬,被赶出了教会学校。他当时唱的歌叫《My God Is Real》,后来也录制过,这1分多钟的歌当时算是先锋音乐,现在来听说实话普普通通,后世电影《修女也疯狂》同样也是魔改福音音乐,但侵略性、表演张力更足,杰瑞·李·刘易斯的这首歌更接近流行音乐,但为什么当年会被认定是流氓歌曲,魔鬼之音,导致他被教会学校开除呢?个人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是教会话事人年纪都比较大,不太能接受新生事物;第二是所有宗教都特别恐惧害怕时代的进步,尽管在早些时候,罗塞塔·撒普姐姐已经唱了大不敬的福音歌曲,打了样板,但杰瑞·李·刘易斯的这个改编也还是不被接受,他只好离开学校去接受社会的毒打。 Million Dollar Quartet 流浪歌手杰瑞·李·刘易斯到了孟菲斯开始定居,因为琴技高超,作为乐手广泛的参与大量的唱片录制,甚至和猫王,约翰尼卡什、卡尔·帕金斯这些大神组了个四重奏玩了把即兴。飓风起于萍末,他也慢慢也开始有意识的出版自己的作品,1957年,杰瑞·李·刘易斯迅速完成了自己从摇滚钢琴手到摇滚钢琴歌手的转变,一夜成名,这其中诞生了他最著名的歌,《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大火球火到了什么地步呢,1958年猫王入伍之后,他一度接管了猫王的人气和地位,但是,马上又被打回了原形——因为婚姻的问题,他娶了10多岁的表妹,这个就从宗教问题直接过渡到伦理问题了,触及到了底线在当时直接被封杀,一蹶不振了好几年偷偷摸摸复出也不行,这是杰瑞·李·刘易斯之后长期混乱放浪生活的开端,从一万美金一场的演出掉到了一百美金,人也是一直都沉浸在酒精和药物中,后来他索性转型去唱了几年乡村歌曲,因为老天爷实在是赏饭吃,凭借自己的天赋,在乡村音乐界居然是颇有一番收获。 乡村音乐的田园生活农家乐虽然让人流连忘返,但人毕竟还是社会的人,作为初代摇滚大佬,杰瑞·李·刘易斯还是不太认命,不太服气,1976年他喝醉了酒,带着枪去找猫王决斗,想要和他决出谁才是真·摇滚之王,结果当然是被抓了进去,他后来虽然说“猫王是最伟大的,而我是最棒的”。这种话,心里有没有释怀,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呢,这个五毒俱全的男人活得比较久,在这一点上他赢了猫王,杰瑞·李·刘易斯整个职业生涯大概是70多年,对于同一批进入摇滚名人堂的人来说是最长寿的一个。2006年,这个弹钢琴花里胡哨的摇滚先驱终成常青树老前辈,带着一群听着他歌长大的小朋友们发行了后期最饱满最受欢迎的一张专辑《最后一个人》(Last Man Standing),之后主要以吉祥物的身份存在,偶尔出来表演,偶尔录制唱片,直到2022年去世。 与猫王决斗闹剧后的定妆照 摇滚狂人虽然受制于丑闻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实力还是在的,在摇滚和乡村两种风格上都有颇有建树,虽然在摇滚乐上没有能够持续输出,但他疯狂的表演方式和糟糕的私人生活,给后来摇滚明星树立了样板......​ 本期选曲 Whole Lotta Shakin' Goin' On Breathless My God Is Real Crazy Arms Great Balls of Fire Another Place, Another Time Rock And Roll (with Jimmy Page)

22分钟
13
1年前

19670822 Layne Staley(Alice in Chains)五石散的囚徒。

Fogy Radio

爱丽丝囚徒(Alice in Chains) 莱恩·斯塔利 Layne Staley 1967年8月22日 2002年4月5日 [图片] 一说起西雅图摇滚乐,资深乐迷马上会想到西雅图Grunge音乐四巨头和它延伸出来的臭名昭著的西雅图音乐死亡链。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西雅图Grunge音乐四巨头之一爱丽丝囚徒乐队的主唱莱恩·斯塔利。 莱恩·斯塔利受家庭影响从小喜欢听一些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长大后磕磕碰碰组乐队,到1990年竖起Grunge音乐的大旗,甚至比Nirvana更早获得了金唱片销量,也可以说是更早的接触到了主流。和Nirvana的横冲直撞不一样,莱恩·斯塔利的爱丽丝囚徒更像是一辆水泥搅拌车,吉他盘旋的音墙莱恩·斯塔利京剧一样拉扯着的嗓子,让你在里面沾满泥浆,摇头晃脑,你会非常享受,但也可能是非常嫌弃。 Grunge音乐的催发剂和药物肯定是有关系的,莱恩·斯塔利这个声音,这种充满着虚无迷幻让人深陷其中的声音,你当然可以说是天生的,但他一直在嗑药这也是事实,作为摇滚乐队,爱丽丝囚徒一开始的时候居然还是很注重自己的名誉,他们大获成功的超白金唱片《Dirt》污垢发行的时候,有人根据歌词说主唱在吸毒,他们居然还不敢承认,这个做派我觉得不够摇滚,不够Grunge,当然后来是破罐破摔了,科特·柯本(Nirvana乐队主唱,西雅图Grunge音乐四巨头之一)1994年去世后的纪念演出里,莱恩·斯塔利就已经看上去像一只被拔掉羽毛的鸡,瑟瑟发抖的那种,之后就是加速的放逐自己,拖到了2002年的4月5日药物过量而去世。莱恩·斯塔利是一个1米8多的大高个,死后被发现的时候不到40公斤,可谓是形销骨立。 从一方面来说,莱恩·斯塔利的行为当然是天堂有路你不去,地府无门闯进来,自作自受,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原生家庭对他性格造成的影响(有什么事情推到原生家庭里去准没有错),他是那种会被悲观情绪无限放大,然后走不出来,自闭到极点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莱恩·斯塔利写的歌里面有那么多纠结和痛苦,悲观和沮丧,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写歌,在表达,但当他觉得这个也没有效果的时候,再也无法打开心扉的时候,只能躲起来一个人死磕,这也是他死后两个星期,他妈妈报警后才被发现遗体的缘故了。 [图片] 本期选曲(全部选自专辑《Dirt》,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张) Them Bones Would? Angry Chair Down In A Hole

21分钟
1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