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年春季相机种草大会的下半场!没有听过上集的朋友可以点这里 作为热爱摄影的摄影师,我们也非常喜欢各式各样的相机。毕竟相比于其他艺术,摄影所依赖的工具们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诱惑着每一个热爱摄影的人。 随着相机市场在这几年的复苏,各个厂商所面临的生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在2025年的春天/一季度,已经有着很多台新相机准备好来到我们的手里了。 所以在此佳节前夕,我们特意推出了这期极其不严谨充满个人主观偏见的相机种草,希望能让大家对下一台要买的新相机充满期待~ 「时间线」 01:10 第三位:Ricoh GR IV 03:40 面对GR III系列的成功,GR IV的升级空间有些狭窄 09:46 升级也对发热、电池、定价提出了挑战 12:00 更值得期待的GR IV:Monochrome版本(单色传感器/黑白机) 15:32 第四位:奥林巴斯(奥之心) OM-3 转世灵童 16:56 相机厂商们在努力用“低价相机”挤占“高价手机”的市场卡位 17:56 简单介绍一下奥林巴斯无反时代的产品特性:轻便、小画幅、长焦、防抖 23:05 奥林巴斯在当下相机市场上面临的挑战 25:07 演唱会、观鸟、城市风光、徒步、轻度发烧友会是奥林巴斯的重点方向 28:45 经典老歌:Hey Juliet(My digital story ver.) 30:12 最后一台:松下 ZS99 大变焦卡片机 像松屋一样便宜又实惠的大众之选 34:15 不再对一台手机充满回忆的时代,让我们把爱给相机 36:45 大变焦卡片机像速记本绘画簿一样,是最大众的日常刚需,相机厂的良心所在 39:20 其他一季度可能上市的相机们:S1R2、S1H2、Z5ii、R6 mark3、A75 42:14 相机厂大乱斗的时代即将复活 「三代独苗、转世灵童、松屋牛丼」
欢迎来到2025年春季相机种草大会的上半场! 作为热爱摄影的摄影师,我们也非常喜欢各式各样的相机。毕竟相比于其他艺术,摄影所依赖的工具们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诱惑着每一个热爱摄影的人。 随着相机市场在这几年的复苏,各个厂商所面临的生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在2025年的春天/一季度,已经有着很多台新相机准备好来到我们的手里了。 所以在此佳节前夕,我们特意推出了这期极其不严谨充满个人主观偏见的相机种草,希望能让大家对下一台要买的新相机充满期待~ (由于本期节目过长,所以分为上下两集播出,下半场可以点击这里) 「时间线」 00:20 我们为什么要把相机推荐做成播客 01:40 免责声明 04:10 富士在这个季度杀疯了,按耐不住做怪相机的冲动 06:40 首位推荐:Instax Wide Evo (Fujifilm)当下即时成像相机的完全体 08:30 为专爱拍立得的摄影师们制作的相机 09:20 对摄影的专注集中在过程还是结果?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影响对Wide evo的认知 11:50 功能设计的核心:6x10x10x100的排列组合 20:05 先数码再银盐的“混动”设计 23:45 这也是一台有着“CCD”特性的便携数码相机 27:30 数码混血带来的大广角微距拍立得:人像、日常和场景的福音 35:12 来自外观设计的暗示:富士已经在生产胶片机零件了? 38:20 Wide相纸即将迎来暴涨 41:50 第二台富士:Fujifilm GFX100 RF 首台中画幅固定镜头便携机 44:50 可能被继承的名机血统:Xpan、Xpro、GA645 47:55 35mm F4的镜头设计会成为胜负手 「富士的狠活们」
如果说节日中的摄影主题,「家庭摄影」当仁不让,毕竟这可能是很多人一年间和家人相处最密集的一段时间。 「家庭摄影」到底为何物?关于「家庭摄影」的经典摄影集有哪些?当今天的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发生了种种改变,我们又该如何用摄影记录家庭中的人物与瞬间...... 在春节来临之前,本期希望和大家一起回答以上问题,更加轻松的利用摄影,在这个农历新年中也有所收获、有所触动。 「时间线」 01:30 现代人可能多少有些“全家福困难症” 02:40 可能照相馆仍然是个好的家庭合影选择 04:10 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自己拍合影,但也有一些麻烦的地方 06:53 大家对家庭合影的要求通常比较高 08:40 介绍一些我们喜欢的家庭摄影主题影集 09:34 《浅田家》浅田政治 12:10 《家族》深濑昌久 17:50 《Life in photographs》Linda McCartney 25:15 《感伤之旅》 荒木经惟 30:56 《Jane & Serge : A family album》Andrew Birkin 41:22 《cuicui》 川内伦子 44:35 《亲密家庭》Sally Mann 49:43 关于家庭摄影的总结 50:25 家庭的情感和关系是当下难得的一种共识 53:23 相机是春节这个紧张的社交场景中缓解尴尬的利器 55:35 一台怪相机会是过节期间更好的选择,胶片除外 「本期提到的影集们」
用最普通的相机和胶卷,将镜头对准日复一日的生活,拍下一帧帧不断重复的瞬间,这样的摄影你会喜欢吗? 我们因路过东京的漂亮厕所,去补了役所广司的戛纳获奖作品《完美的日子》。其中主角的摄影格外引人注意,也让我们好奇:究竟什么值得这个活在完美日子里的爷叔去按下快门? 一张完美的照片可以被复制和模仿,但完美的日子为何,只能用自己的人生去思考和回答。 「时间线」 00:10竟然因为去了趟厕所而想起了一部电影 02:54 《完美的日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04:03电影创作的背景,来自「Tokyo Toilet」的城市改造项目 13:09 聊聊建筑摄影的新趋势 17:22 关于「TOKYO TOILET」的三本影集 21:49 一个好的厕所建筑项目,可以让人更加自由的如厕 24:01 奥里巴斯mju初代的优点与缺点,2025年值不值得买? 30:37 役所广司在片中所用的胶卷是什么 32:32 役所广司在片中常去的冲扫店,以及真实的东京冲扫体验如何?价格多少? 40:21 彩扩与底片的收纳,是一种完美生活有形的记录 42:24 电影中的役所广司都用相机对准了什么? 43:41「KOMOREBI」(木漏れ日)是什么? 45:42「KOMOREBI」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与物哀,侘寂等概念的关系 48:21 关于「KOMOREBI」在摄影中的三重境界 56:35「KOMOREBI」式的练习更接近摄影的本质,也能够帮助塑造自我独享的精神世界 58:52 摄影与积极艺术治疗 1:00:53 分享一个来自上田义彦的治愈系拍摄灵感 1:03:42摄影帮助我们在长大的日子里,慢慢学会与自己相处,过上完美的日子 「电影截图和漂亮的厕所们」
2025年,又是一次新的开始。 在开始之际的一期,我们希望能以一种探究原点的方式,从摄影的本质展开思考,于是便有了这期新年特别节目。本期节目我们详尽介绍了日本传奇摄影杂志《PROVOKE》,并讨论了其中的思想,以及它在当下的意义。我们也有一个私心:试图从我们的节目出发,和我们的听众一起建立有关摄影,有关审美,有关思想的共识。 《PROVOKE》作为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思考,一直都在我们的选题列表里。这本杂志的传奇之处,不仅仅是在于是由几位传奇摄影师在其中奠定了一种全新的影像风格,更重要的是在于其中的提问与思考,批评与挑衅,直至今日都支撑着现代摄影的前进。 每张照片都是现实与想象的分界线,摄影最具力量的时刻总展现于provoke作者、观众以及这个世界时。 「时间线」 00:10 订阅过千换麦啦,感谢大家的支持! 01:50 《PROVOKE》杂志整体介绍 06:31 《PROVOKE》杂志的创办者都是谁? 16:28 全球思潮的涌动: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转向了现代结构主义 18:21《PROVOKE》第一期:探讨主体性与自我 26:57《PROVOKE》第二期:关于口口口口 36:35《PROVOKE》的装帧与排版 41:13《PROVOKE》第三期:走向纯摄影的挑衅 48:54《PROVOKE》的停刊后续 49:22 创始人们的后续:中平卓马与森山大道的摄影理念分道扬镳 53:41《PROVOKE》三期的图像风格基本由森山大道铸造,「あれ ぶれ ぼけ」得以形成 1:00:53《PROVOKE》所达成的共识,即通过思考与拷问达成摄影创作的共识 1:03:55 2025年回看《PROVOKE》,这个杂志的意义是什么? 「一些PROVOKE」
赶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总结了一下今年用过的相机,希望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中和摄影一起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2025。 本期是胶片相机,对数码相机感兴趣的朋友请和上一期一起收听。 所有的感想和建议都十分没有参考意义,请以听相声的心情愉快过年~ 「时间线」 00:10 今年常用的胶片相机有新有旧 00:40 FUJICA ST801:经典可靠的机械老相机 01:20 刚刚好的操控难度,纯机械相机充满物理反馈 02:29 库存量大的便宜相机 03:43 富士老粉的种草:胶片时代富士色彩出众的EBC镀膜 05:44 Fujifilm KLASSE S:富士末代便携高级PS机 06:15 在超长途的北欧之旅时被带出门的超便携相机 08:55 对焦和测光在北欧都不错,但镜头本身有点软 11:07 Ricoh GR1S:极高的锐度和很好的操控 13:58 优秀的交互设计让拍摄速度奇快 15:25 不好意思的一面:各个屏幕故障率高 15:43 Ricoh Auto Half:魅力十足的古早机械发条机 16:19 老相机的问题:设计缺陷修不好导致整卷报废 18:27 也怪长泽雅美的MV安利能力太强 18:48 半格画幅拍胶片过于奢侈,没有听上去那么省 20:00 Voigtländer BESSA T:徕卡穷鬼乐 21:31 Leica Visoflex:缝合怪 23:00 相机本身的性格和操作难度可以避免乱按快门 24:02 Leica M6:胶片时代的终极答案 24:58 胶片质感和数码之眼 26:26 Fujifilm GA645i:中画幅ps机 28:01 Mamiya 645 Pro:架子上的好朋友 28:37 PENTAX 67ii:代表67画幅的完美相机 30:19 67画幅的便携机容易失去胶片中画幅的特性 32:40 相机的稳定性很重要 33:40 Makina 670:最大光圈可用的便携67 35:13 Fujifilm GF670:和数码富士中画幅可以互相替代 36:29 INSTAX mini99:用复古设计吸引了老登的新相机 38:38 色彩不如宝利来但是胜在稳定 40:23 呼吁停止拍立得相纸的内卷式倒卖 42:10 新年快乐 「本期提到的相机和用它们拍出的照片们」 样片部分均由我们拍摄,禁止转载 ⬆️FUJICA ST801 ⬆️Fujifilm KLASSE S ⬆️Ricoh GR1S ⬆️Ricoh Auto Half ⬆️Voigtländer BESSA T ⬆️Leica M6 ⬆️Fujifilm GA645i ⬆️Mamiya 645 Pro ⬆️PENTAX 67ii ⬆️Plaubel makina670 ⬆️Fujifilm GF670 ⬆️INSTAX mini99
赶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总结了一下今年用过的相机,希望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中和摄影一起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2025。 本期是数码相机,对胶片机感兴趣的朋友请和下一期一起收听。 所有的感想和建议都十分没有参考意义,请以听相声的心情愉快过年~ 「时间线」 00:10 总结盘点下2024年用过的数码相机 01:19 可能是真爱:一年用了四台不同的数码富士 02:00 XT30II:复古外观配合福伦达的手动镜头,可以获得富士胶片时代单反的体验 02:58 直出日杂风格,适合分享生活日常并获得高赞,推荐给各位图片博主 05:31来自海舻的种草:福伦达镜头搭配富士机身用起来更快乐 08:30价格小贵,适合打工人,一代也不错 09:50 X100vi:成功上位香奈儿中国区广告的当红相机 11:50 好懂又卡位精准,与目标用户成功绑定 12:52 完美相机的怪点:对自然场景的色弱和难以把控的镜头畸变 22:55 这台相机比较挑剔使用场景 25:10 日本相机店员的观点:日本用户更青睐于前两代的x100 27:30 XS20:握感舒适的富士视频机 30:24 GFX50R:比起胶片中画幅,观感更接近富士的半画幅相机 31:52 随身相机/卡片机 32:02 SONY ZV1F:被低估的自拍美颜相机 33:24 比手机美颜软件和滤镜软件操作起来更简单,比iPhone原生拍照更好看 36:15 把买一台贵手机的钱拆分成手机和随身相机两部分 37:07 便携相机让手机里的电子垃圾分类更轻松 38:02 CampSnap v1.01:毫无处理的颗粒与噪点有一种原始的美感 38:58 手感像一次性胶片相机一样轻松好拍,且便宜 41:00 年轻人派对上的趣味玩具 43:57 Sigma DP1M:登味十足的低速电子胶片低像素中画幅 47:58 S5M2:万能相机 48:39 松下白平衡可以拍出白色家电广告的干净通透风格 49:53 超能打的滤镜:可以同时套两个lut的新功能 50:46 松下的色彩风格更适合事业有成的阿姨和姐姐们 52:08 兢兢业业的代练松下:好功能先给徕卡用 「本期中出现的相机和它们的样片们」 所有样片均为我们拍摄,请勿转载 ⬆️Fujifilm XT30II ⬆️Fujifilm X100VI ⬆️Fujifilm XS20 ⬆️Fujifilm GFX 50R ⬆️SONY ZV1f ⬆️CampSnap ⬆️Sigma DP1M ⬆️Panasonic S5M2
国际摄影节的Portfolio Review是摄影节期间面向专业摄影师、业余摄影爱好者和新兴艺术家的重要活动。它为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并从资深专家那里获取专业反馈和职业建议的机会。 本期节目介绍了Portfolio Review(作品集评审)的常见形式和参与方式,并回顾了我们参加2024年京都国际写真祭上Portfolio Review的经历。我们在这次的活动中与闻名已久的摄影师、总编、策展人就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希望每一个被认真创作的作品都有机会走向更远被更多的人看到 「时间线」 01:10 什么是portfolio review? 03:13 portfolio review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 05:43如何收费? 06:43摄影节安排的专家/评委都会是什么人呢? 08:08专家/评委会和你聊什么? 09:21 Portfolio review适合什么人参加? 11:38 今年4月我们参加京都国际写真祭portfolio review的经历 15:22 我们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专家/评委做review? 16:25 海舻和荣荣的交流 20:49 来自映里的灵魂拷问:你的拍摄真的发挥出了相机的特点吗? 23:49 日本新闻类摄影报纸编辑长怎么说? 24:52 日本《写真》杂志编辑长怎么说? 28:10 来自法国,中国,日本摄影文化的三位女性导师是如何激励婧雅的 37:23 石内都的策展人怎么说? 40:38 8个月前的portfolio review,至今依然十分难忘 41:58 这次的京都国际写真祭还获得了哪些额外收获? 46:32有哪些遗憾? 「现场」(有些图用了前几年的)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欧洲知名顶级冲扫店Carmencita的客片精选《Best of the year 2023》 胶片摄影正站在消亡和复兴的十字路口,而冲扫店又可以做些什么?从欧洲人对相机和胶卷的选择,到老欧洲的胶片摄影审美,再到胶片摄影生态的理想模式,Carmencita用十年间持续出版的“冲扫店精选集”给出了答案。 欢迎各位对胶片有兴趣和热爱的朋友收听~ 「时间线」 00:40 来自欧洲冲扫店的影集《Best of the year 2023》 01:10 海舻在东京逛到了这本影集的主题展览 03:10 欧洲最好的胶片冲扫店:Carmencita film lab 06:10 carmencita的主要受众:职业胶片摄影师和重度发烧友 08:30 展览作品的水平如何 11:40 海舻为什么要买下这本影集 15:50 当下的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样的胶片相机和胶卷 18:10 被使用最少的:哈苏/奥林巴斯,以及完全没出现的禄莱 22:20 倒数第三的徕卡和康泰时 26:13 并列正数第三:尼康/宾得 29:25 第二名:Mamiya,极具统治力的67和645系列 32:19 首位:佳能 34:02 欧洲人钟爱单反结构和机械相机 36:51 被使用最多的胶片:Portra系列 39:50 其他彩色胶片:金200/Cinestill 800T/Ektar/CP200/Pro400H/电影卷 42:45 黑白胶片被使用最多的:HP5+/TriX400 44:07 非常趋同的欧洲胶片审美 46:52 国内对胶片的审美基于小红书给予的小屏幕观感 49:15 我们喜欢这本影集里的哪些照片 49:35 海舻喜欢的一张黑白人体 50:39 婧雅喜欢的一张彩色人像 55:15 作为一本影集不够惊艳 58:00 当下中文图像审美无法超越语言的束缚,也没能延承传统美术的审美 01:01:15 中文摄影审美的方向在哪里 01:03:18 当下国内冲扫店和客户的关系 01:08:25 理想中的冲扫店生态是什么样子 01:14:18 这本影集带给我们的收获:实体共识的可贵 「一些影集中的图片」
优秀摄影杂志介绍第四期,来自纽约的《Aperture》(光圈)。 这可能是节目中出现的最长寿的摄影杂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有着经典老刊应有的水平和风格。但这份经典在当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当深蓝的政治正确不再是最大公约数时,摄影杂志的立场与内容又该如何协调?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讨论这本杂志的过去,现在,未来。结合上期的《写真》一起收听体验会更佳。 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线」 00:45 Aperture或许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摄影杂志,联合创办人全是大神 02:02我们竟然买过一本70年代的Aperture,而且还是细江英公的专题 03:30Aperture 不仅是一本杂志,还是摄影界非常重要的出版社 04:26 Aperture的现代化改版历程 07:21 Aperture主要会讨论的摄影话题都有哪些? 10:33 典型的美式正论的探讨视角,关注酷儿与女权 13:23 Aperture目前的价格 17:12 Aperture杂志的纸张与印刷质量如何? 22:01 Aperture杂志的内容编辑 23:16美式摄影杂志VS日系摄影杂志的区别 24:39Aperture用大众化/政治正确的“稳健”做派获得了更多受众 27:11Alec Soth作为特约编辑的专刊介绍 31:26Aperture的的排版与字体设计 32:55Aperture的商业水平 39:55分析Aperture的受众,看美国摄影审美的全民化 46:07当世界向右,纽约州的“深蓝”Aperture已经不够先锋了? 47:51如果站在一个国际摄影杂志的售卖架前,且预算有限,会买一本Aperture吗? 50:08一系列灵魂问题:摄影是否又到了一个更加注重突破与个性的时代了?最具思潮性的摄影杂志应该如何完成新时代的自我进化? 53:34摄影杂志的主编也可以是艺术家本人?什么样的摄影杂志值得占据我们的生活空间与艺术心灵? 57:39不论Aperture是否正在变老,任何文化产品都应该活着,都不该被judge,文化的自由是艺术最不应摒弃的政治正确 「Aperture的封面和影集们」
久等了的优秀摄影杂志介绍第三期,来自日本的《写真》(Shashin)。 作为继承了日本三大camera杂志衣钵的新生艺术摄影杂志,写真从选题,编排到开本,印刷上都在极力体现着编辑者的个性,以及希望做出最能代表日本摄影的杂志的愿望。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详细讲述这本杂志的魅力。 「时间线」 00:00日本《写真》:这些年逢人必推荐的摄影杂志 02:03 回溯日本三大摄影杂志,聊聊为什么《写真》杂志被日本摄影界寄予如此高的厚望 03:25 《写真》的灵魂人物:村上仁一&饭泽耕太郎 06:15 与主编村上仁一交流,对他有什么印象? 10:04 《写真》的出版社是什么来头? 13:38 《写真》杂志的纸张与印刷质量如何 22:36 杂志售价 23:53《写真》杂志的内容编辑 51:29《写真》的排版与字体设计 54:30 商业水平:专业的摄影广告竟然这么多? 1:16:15作为“摄影发达国家”,《写真》如何以摄影杂志的形式展现日本摄影的先进性? 1:24:25 当日本老一代摄影家开始老去离去,新一代的日本摄影正在以怎样的姿态接棒? 「Shashin的封面们」
斯蒂芬·肖尔这期拖了很久才做出来,希望能把我们这段时间对肖尔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讨论互动,也推荐大家多去看看斯蒂芬肖尔的作品~ 「时间线」 开场: 00:45 为什么拖了很久才录出这期 02:15 看展前对斯蒂芬·肖尔的印象 03:05 之后又从Alec soth处增进了对斯蒂芬·肖尔的了解 04:50 因为肖尔在中国受到的质疑,我们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了他 06:20 从斯蒂芬·肖尔这一轮在中国的展览聊起 07:00 展览: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回顾展,展出了尽量完整的四个项目 09:50 海舻对展览的感受:展览上的项目较少,可能因此让初次接触肖尔的观众感到迷惑 11:30 婧雅对展览的感受:作为回顾展项目较少,建议观众自己补充了解更多其他肖尔作品 14:20 肖尔的创作历程——出道前:未成年就接触到了纽约的顶级艺术资源,跳过了所有传统学院要走的路 17:50 肖尔的创作历程——《工厂》《美国表面》《不寻常之地》:叛逆离开波普风格的肖尔与思潮涌动的70年代美国。 24:50 肖尔的创作历程——《要素》《摄影的本质》:确立自己风格和语言的肖尔 28:05 肖尔的创作历程——《从加利利到内盖夫》《乌克兰的幸存者》:离开美国创作的肖尔和重新反思战争的美国思潮 28:50 肖尔的创作历程——《details》《地形》和ins:叛逆老法师对器材的新尝试 30:00 肖尔:一个追求介质和器材更新的器材党 34:10 肖尔:观念先行,紧跟美国文化和时代思潮的摄影语言 36:50 分割时代的问题:我们理解一个摄影作品是否需要去理解它的创作背景 40:00 以石内都《Frida》等作品为例:更偏向纯视觉语言的表达是什么样的 44:30 我们喜欢的肖尔:《details》老法师的旧时代审美用新时代相机表达的现代摄影语言 46:17 我们喜欢的肖尔:《乌克兰的幸存者》精妙选题和视角下的现代表达 48:00 在梦幻起点开始成长的叛逆亚文化老摄影师 51:20 肖尔的中国现场: 53:20 注意力:肖尔的创作观核心之一 57:40 “评价一下杉本博司”这个问题有点失礼 1:00:47 还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提升国内的摄影活动水平 1:05:47 总结:在观看斯蒂芬·肖尔这样创作观念先行的摄影师时,需要更多的了解他的创作背景,阅读难度相对会高一点 1:07:45 未来会聊聊更多的老法师 「本期提及的一些照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