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照片要靠杜可风带货?摄影师副业摆摊赚钱吗?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大家有在如今火热的市集上逛过“摄影摊儿”吗? 摄影师的摊位会售卖什么?摄影师能不能像画家一样在街头展售自己的作品,换取当日的口粮?愿意为摄影作品的消费者又会是什么样的人?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市集上售卖自己作品的摆摊体验。我们曾抱着和市场、观众交流的心情,成为全场“最不可能挣钱”的摊位;也曾动用全部的“商业脑细胞”,成为上海网红市集上的“当红辣子鸡”。 摄影之路充满荆棘也有着无限未知的乐趣与收获,欢迎收听我们的奇妙故事。 「时间线」 01:12 今天也是一期独特摄影体验的分享——在很多市集上摆摄影摊 02:17 市集上常见摄影摊位是什么样的 03:35 第一次摆摊——在厦门三影堂的摄影节艺术市集上 07:45 可以像淘唱片一样翻找的高精度艺术微喷 09:15 本场销售:不及预期 13:17 厦门销冠:来自2022年高速路上的问号 16:07 摆摊最多的城市:上海 19:01 最魔幻且摊位费最贵的一次网红市集 22:10 增加了很多引流品类,但不一定成功 26:12 摄影之神派来祂的使者杜可风拯救我们 31:36 上海销冠:武康路上的立面 33:10 其他上海的魔幻 37:15 摊瘾又犯了:在北京重操旧业 40:18 北京的市集两级分化:超越上海的商业化 or 老派underground 42:32 上海套路在北京引发的骚动 46:35 奇特的顾客们 50:10 失败教训和精彩收获 54:23 摄影师把作品展示给公众并收获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59:25 关于“花样年华宝丽来/拍立得”热销的思考 01:02:11 市集是很好的沟通场景,能帮助照片成长 01:07:24 最后再做一次劝退 「一些被市场青睐的照片」

75分钟
1k+
6个月前

欧美“奇葩”胶片摄影杂志三连发——2025年了,只做胶片内容能活吗?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当“胶片复兴”和“胶片已死”还尚未决出胜负前,让我们先来休息一下,把目光看向现世罕有的“胶片专门杂志”如何? 本期我们精选了来自欧美的三本胶片摄影专门杂志,它们性格迥异、各有所长,有的用唯美的「成人文学」塑造诗意感,有的还在认真评测机场安检对于不同胶片的损伤度到底如何......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介绍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摄影文化~ 也欢迎收听我们过往的摄影杂志和胶片主题节目: 《欧洲胶片摄影师都在用什么相机和胶卷》 胶片摄影在2025:为什么不完美依旧被热爱 Q&A|胶片摄影的辨识度、数字化与相机选择问题 《PROVOKE》:挑衅指向哪里?——当摄影的觉醒时刻来临 日本《写真》:什么是日本摄影的先进性 日本《IMA》:最精美的杂志有着最世界的野心 纽约《Aperture》:当世界向右转,艺术向哪儿走 《摄影世界》:国内摄影刊物水平如何? 「时间线」 00:58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三本来自欧美的胶片摄影杂志 03:17 我们评判摄影杂志的角度:纸张和印刷质量/内容编辑/排版与字体设计/商业水平 04:37 来自瑞士的限版艺术杂志《Analog Magazine》 08:08 印刷和纸张:胶版印刷和高级纸张 11:07 内容编辑:以个人作品集/项目展示为主要内容 11:22 Analog Magazine眼中的诗意 17:49 很适合新人胶片摄影师去投稿 20:46 排版与字体设计:极简,追求文学感 22:00 商业水平:纯净无广 24:30 来自旧金山的社区杂志《Pamplemousse》 27:07 印刷和纸张:接近飞机上的旅行杂志 28:12 内容编辑:论坛帖子精选集 31:20 排版与字体设计:注重大图展现 32:00 商业水平:由旧金山当地的胶片生态支持 35:25 来自德国的老派杂志《Silvergrain Classics》 37:20 印刷和纸张:纸质易损,印刷出色 38:52 内容编辑:艺术摄影/胶片设备/技术讨论 39:20 欧洲机场最新的CT安检机对胶片会有怎样的影响 46:45 排版与字体设计:留白较多 48:05 商业水平:广告品类丰富,活动内容深入 54:12 杂志的工作人员在主导复活宽幅摇头胶片机 「本期提到的杂志和其中的精选内容」 以上严谨的测试来自于:https://www.linabessonova.photography/videos#/airport-scanners/

64分钟
1k+
7个月前

Q&A|胶片摄影的辨识度、数字化与相机选择问题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本期推出全新Q&A节目,我们整理并回答了各位听众有关胶片摄影的各类问题(以及李现最近关于120胶片色彩等问题),希望能从我们的视角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也能让大家对胶片摄影进一步破除迷信,兴趣满满~~ 感谢大家把怀炉写真机当作一个全新的摄影兴趣交流平台,一起开启我们对于影像的哲思吧!关于胶片摄影等问题,持续收集中,欢迎大家提出你的宝贵问题! 也欢迎收听我们过往有关胶片摄影的节目: 《欧洲胶片摄影师都在用什么相机和胶卷?》 《胶片摄影在2025:为什么不完美依然被热爱》 「时间线」 00:54 本期Q&A的出发点 02:50 Q1:胶片风格到底是什么? 12:22 Q2:去除了颗粒、色偏、器材的新鲜感,胶片摄影还剩下什么? 17:55 社交网络极度发达的当下,会更快对一个风格审美疲劳,也能更快找到自己的风格 19:50 Q3:胶片数字化应该怎么看待? 21:02 暗房>扫描的故事 24:57 扫描>暗房的故事 30:00 Q4:半格/135/120/大画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40:53 Q5:为什么参数差不多的相机会有很大的差价? 46:50 摄影师的奇怪收藏 48:49 Q6:贵相机和便宜相机间的差异有多大? 50:39 买了很多相机后的亲身体验 54:13 Q7:如何用好手边的便宜相机 01:00:20 关于一卷胶片的出片率, 给大家交交底 「相关图片」 ⬆️胶片 ⬆️数码 ⬆️放大机 ⬆️扫描仪

72分钟
2k+
7个月前

胶片摄影在2025:为什么不完美依然被热爱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感谢影视飓风Tim老师的胶片摄影选题,猝不及防的大流量在2025年把胶片摄影又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中。 每一个还在拍胶片的人都深陷其中,无论是给周围人一个解释,还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们都被迫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2025年还在拍胶片? 本期节目我们想借着这个机会,从拍摄胶片多年的摄影师视角,来和大家聊聊:我们眼中的胶片摄影是什么样子?到底有哪些特点让爱它的人们痛并快乐着? 欢迎各位胶片摄影师来忆苦思甜,也希望能给不了解胶片的朋友们一个小小的科普(和劝退)。 如果听完还是充满拍胶片的勇气,那么恭喜~你可以打开这个小世界的大门了 「时间线」 00:52 这两天胶片摄影被千万大V蹭了流量 04:06 借这个机会来聊一聊我们所了解的胶片现状 04:25 胶片正在失传中走向消亡 07:45 胶片的画质和分辨率应该如何理解 14:20 胶片的色彩有什么特性?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喜欢? 18:15 “去色罩”:用对数码的标准给胶片制定的“规则” 20:50 胶片摄影当下最大的坑:冲洗和扫描难以实现稳定、高效和廉价 28:20 胶片是不是一种“完美而永垂不朽的存档介质” 31:16 胶片的门槛到底低不低? 36:45 会拍胶片的摄影师技术更好么? 39:33 现在还有哪些人在拍胶片?为什么? 46:08 喜欢胶片就拍,但不要被流量影响了心情 47:16 未来胶片会走向哪里? 「我们拍的一些胶片」

55分钟
10k+
7个月前

当女人举起相机——女性摄影师如何改变男性凝视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当女性从被凝视、到凝视自我、凝视他人、再到凝视世界,摄影正在因女性举起相机迎来变革。 正值3·8国际妇女节,本期节目,我们想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从摄影师的角度聊一聊,女性让摄影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当这些改变发生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摄影的未来。 希望给所有关注摄影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无论男女。让我们一起用新的角度去看待摄影,也希望能给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传统行业中的朋友带来一些参考。 「时间线」 01:12 本期节目的出发点 04:04 各部分简介 04:46 【第一部分】当下生活中的摄影因为女性有了哪些改变 04:57 女性相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在强烈影响着相机生产商和摄影市场 07:23 女性摄影师正在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女性拍照优先选择女性摄影师 08:55 女性在选择照片时的决策权非常高 09:55 女性开始在世界级摄影艺术领域开始掌握话语权 11:41 【第二部分】在女权重灾区的日本,女性摄影的发展到底怎么样?她们如何挑战传统摄影中的“男性凝视” 13:05 冈上淑子:日本艺术史上最早的女性摄影师 14:42 石内都:日本战后摄影教母 35:32 川内伦子:用温柔视角征服全球流量 40:10 蜷川实花:拍男菩萨的女菩萨 44:40 长岛有理枝:女性主义摄影的呐喊者 50:45 冈部桃:雌雄同体、流动的性别记录者 58:13 片山真理:让残疾的双腿也能穿上高跟鞋 01:02:15 志贺理江子:打开异世界的大门 01:10:30【第三部分】在目前依然性别失调的现状下,我们如何建立共识,抛弃性别对立,进行摄影评论 01:10:47 摄影作为艺术界中的年轻领域,调整更快 01:11:36 男性凝视不该被一棒子打死 01:14:35 女性之间需要汇聚力量 01:20:50 女性成长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 01:22:05 没有女性摄影师参与的摄影界是在单脚前进 「本期提到的女性摄影师和她们的作品」 岡上 淑子 石内 都 川内 倫子 蜷川 実花 長島 有里枝 岡部 桃 片山 真理 志賀 理江子

89分钟
6k+
8个月前

京都攻略|如何开启一场樱花季文艺city walk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千年古城如何靠摄影保持生命力? 继之前介绍了《如何用一个下午在日本高效学习摄影》,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最大最国际化的摄影节: KYOTOGRAPHIE 京都国際写真祭 本期节目将主要围绕以下几部分内容展开,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以结合shownotes选择性收听。 第一部分:为什么京都要举全城之力,在每年樱花最灿烂的时节办一场摄影节?这个摄影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部分:对于热爱文艺的人们来说,如何利用这场摄影节,策划一场完美的京都春日旅行?我们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去年的游览经验,以及今年的全新攻略。 第三部分:对于热爱摄影,甚至希望从事摄影专业的人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场国际摄影节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需要付出什么,花销是多少? 第四部分:对于关心艺术策展,品牌营销,甚至城市焕新的朋友们来说,我们可以从如此规模的国际化艺术活动中学到什么?当代的文化与艺术,如何以更新颖的形式释放持久的商业价值?当然,作为重叠着历史的千年古城,京都为什么可以不断让自己的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始终利用文化的力量让自己保持着活力? 希望每个爱好艺术、喜欢摄影、游览京都的朋友都可以在本期节目中有所收获。 「时间线」 00:55 日本摄影界的Fujirock/直岛艺术节:KYOTOGRAPHIE 京都国際写真祭(京都国际摄影节) 03:16 本期节目的内容导航 05:45 【第一部分】为什么京都要在最好的樱花季办一场国际摄影节? 06:02 京都国际摄影节的创立背景和定位 12:48 【第二部分】文艺爱好者旅游时如何利用京都国际摄影节打开樱花季的京都 14:22 最有游览乐趣:可以代表京都的绝美小众场地们(从世界遗产古建筑到安藤忠雄的小项目) 30:12 我们推荐的游览路线和时间规划 35:22 【第三部分】摄影师们可以参与什么活动?获得什么? 36:00 今年值得关注的展览 39:23 主线值得参与的活动们 53:08 特色卫星活动集:KG+ 01:05:45【第四部分】从策展/营销/组织/艺术行业/城市焕新的角度思考京都国际摄影节 01:06:46 如何持续低成本运营一场国际摄影节 01:20:08 京都市怎样参与一场盛大的艺术活动 01:26:17 摄影是传统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绝佳载体 「KYOTOGRAPHIE 京都国際写真祭」

97分钟
4k+
8个月前

读图时代的摄影用学吗?相机越贵越好吗?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按下手机上的拍照按钮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吗? 读懂一张照片需要先学习摄影理论嘛? 图片想传达的是文字吗? 相机有正确的用法吗?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从传统媒体的文字时代走来,又向信息爆炸交融的时代而去,每个人都拥有着比以往更加自由平等的舞台,也一样恐惧着更广阔遥远的未知。 在这样的时代中,更多的人在生产照片,更多的人需要阅读图片,我们需要不停地回答有关摄影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这些问题。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日本传奇杂志编辑、素人木村伊兵卫摄影奖获得者、始终热爱Outsider的艺术收藏家都築響一,在2024年最新出版的摄影集《ゆびさきのこい Outsider Photography in Japan》,以及书中他已经思索了十年的有关摄影和相机的最根本议题:摄影需不需要学习?应该用怎样的相机? 希望大家能更轻松自由的享受摄影~ 「时间线」 00:32 那些老生常谈的摄影学习和器材选择问题 01:20 都筑响一的最新摄影选集《Outsider Photography in Japan》 02:40 开篇问题:摄影需不需要学习? 05:30 这本影集是如何集结成册的 12:35 只有下半身出镜的自拍 15:13 不要被过去的照片所束缚 20:10 摄影的语法在哪里?从哪来又到哪去? 22:27 比起学习更重要的是审美积累 24:15 审美由价值观决定,所以无法简单的复制粘贴 28:35 摄影时抱有怎样的目的,用来传递怎样的信息? 31:40 夹在两腿间的人脸与芥川龙之介 33:53 更新更贵的相机就更好吗? 35:21 旧相机什么样的好? 37:58 作为“负重训练”的胶片摄影 40:14 有关outsider摄影的思考 42:52 本期总结 「都筑响一的Outsider Photography in Japan」

50分钟
7k+
8个月前

文科生如何活出梦想人生:日本亚文化编辑&摄影家都筑响一

怀炉写真机KairoCamera

我们都是局外人(outsider) 日复一日的职场,繁华的商店,异国的街道,久违的小镇,远在天边却每天见的直播间……随着世界越来越紧密地链接在一起,我们在掌握一切的同时,更加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一场巨大的RPG(角色扮演游戏),纵使每个瞬间都属于自己,但又仿佛在通过屏幕观看另一个世界。 可能只有年轻的心才能适应这种充满未知的险境,并用自己的个性为世界添加点新东西。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摄影师里最会当编辑的,编辑中最会摄影的,兼任木村伊兵卫奖得主和传奇杂志编辑的都築響一(Kyoichi TSUZUKI)。他以50后的“高龄”,始终站在最年轻的文化与潮流中,为他的读者们展示着局外人的世界。 我们希望将都築響一的outsider视角分享给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各位,一起探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构建法则。 「时间线」 04:09 都築響一火了 05:50 都築響一是谁? 11:14 作为编辑的都築響一与日本流行文化杂志《POPEYE》&《BRUTUS》 21:32 从在职编辑到自由编辑、再到知名摄影师 22:46 跨时代的反主流思维——创作《Tokyo Style》 31:53 横评篠山纪信与鬼海弘雄的类似作品:都築響一《Tokyo Style》有何与众不同? 47:33 成为木村伊兵卫史上第一位素人获奖者,以及《ROADSIDE JAPAN - 珍日本紀行》的诞生 54:59摄影集 《秘宝馆》/《ラブホテル》(Love hotel)的秘密 58:34 新时代的新企划:创建电子杂志Roadsider‘s Weekly 1:01:58 没有成型的「Shanghai Style」/《70件不舍得扔的T恤》 1:06:44 重新定义的「MoMA」(Museum of Mom's Art):Mom‘s art= Morden art 1:07:46 Outsider Art即边缘艺术,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构建法则 1:11:45 来自都築響一摄影观的启发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出版物们」

78分钟
1k+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