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55 | “陶身体”陶冶:现代舞就是“现在舞” #圈内搭子

VCHAT

2025年冬天,陶身体带着席卷杭州、上海、阿那亚及火遍社交媒体的「动作世界」回到北京798,敞开肢体的空间,在六小时的时间里,重新激活你对于身体的原本认知。 「动作世界」最独特之处在于它消除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在引导者的带领下,观众可以自由地选择坐下、躺下、放空或是在引导下进行即兴的身体互动。每一位观众并非单纯地“观看”,而是“在场”。V中文版在作品首日,与陶身体剧场创办人、艺术总监、编舞陶冶展开了一场畅谈。 圈内搭子:陶身体剧场创办人、艺术总监、编舞陶冶 02:52 那一天是我久违的感觉,就是回到了一种舞蹈最原初的一种乐趣。 07:19 我的标准就三个字,不一样。越不一样,那我觉得TA的魅力就越大。 08:51 我觉得现代舞的它很大的一个魅力,就是它指向的不是某一种系统、某一种风格,它指向是每一个人。 09:59 身体艺术其实就是一个跨界的艺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从身体出发。 12:22 当下我一个眼神,我一个微笑,我向你靠近,所有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联系,它是一个情感和能量的磁场。 13:46 我们人作为“出厂”的设置,它是可以无天真无邪的去动起来。 18:46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关注到自己的身体。我们每天上下班、坐办公室,是很难去注意到自己的手,自己的每一个关节。 27:19 我希望每个人进来在场慢慢的沉浸去感受,我更倾向于称之为一个当代展览。 29:12 在发起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所有的预设都被印证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动”的愿景。 43:09 可以在这六个小时里面,maybe 选择不要做自己。 44:29 798 可贵的一点就是因为它是个艺术生态,整个园区都有非常多的展览在开幕,所以我们希望在这种生态当中可以去跨越那些所谓的各种界限。 45:12 身体语言的可贵性就是在于我们都在探索,都在发现,重新再建构这个美好的世界。 45:36 「动作世界」会一直持续的做下去,作为一个艺术项目来说,它会一直持续。 48:32 你就自然而然的来,然后你就自然而然获得收获。 49:22 希望北京的朋友们来到 798 的艺术工厂来,重新的在我们陶身体的动作世界里做回你小时候的样子。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策划:王亮 采访:F哥 设计:家明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Isaac Tian

49分钟
30
1天前

V. 54 | 乌镇戏剧节:“初代文艺青年”黄舒骏为什么要做夜游神?

VCHAT

从《马不停蹄的忧伤》到乌镇夜游神,黄舒骏的创作之路跨越37年:21岁,他曾想把一生故事塞进十首歌里;59岁,他依然挑战把很多种音乐类型填进“夜游神”里。 不做歌手以后的二十多年,黄舒骏没有停下思考:他对“口水歌”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期待下一位超越周杰伦的“歌手”。于他自己而言,偶尔怀念创作后后脑勺发热的感觉,这是一种仍然让他心动的“创作者记忆”。 圈内搭子:音乐人黄舒骏 00:46 与赖声川的40年戏缘 从1986年大学时代看《暗恋桃花源》第一版,到为赖声川戏剧配乐,黄舒骏坦言:"赖老其实是个音乐人,爵士吉他弹得非常好"。 03:34 与黄磊的30年友谊 回忆最初担任黄磊专辑制作人,到客串《似水年华》并创作主题曲《年华似水》,见证乌镇戏剧节从畅想到现实。 06:17 乌镇戏剧节的蜕变奇迹 从第三届开始参与,亲眼见证从"五六个人坐在酒吧聊天"到"超过2000场演出"的爆发式成长。 19:36 21岁的创作野心 首张专辑背后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张,所以要把一生最重要的十件事写进十首歌里"。 22:08 创作都是从自传开始 从《马不停蹄的忧伤》到《未来的街头》:"任何创作人都是从自传开始,幻化成不同内容。再伟大的创作家,早期作品都是他的童年故事"。 28:41 2001年的"阿甘时刻" 形容停止发片如同《阿甘正传》:"突然不想跑了,我想回家"。 34:42 为"口水歌"正名 犀利观点:"唐诗20个字,现在决战20秒。格式不决定艺术高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 39:11 周杰伦现象独家解读 "站在实体与数字音乐时代转折点,一人抵上一个世代"。 44:06 承认年轻时的"天真" 反思早期创作:"我的词天生难以传唱,当时觉得不需要别人唱,现在看有点傻但无怨无悔"。 47:00 "初代文艺青年"的自白 笑谈"马不停蹄的忧伤"原是大学口头禅,当评委后"被迫讲人话",怀念"不讲人话"的创作年代。 50:41 创作时的生理反应 分享独特创作体验:"写对歌词时后脑勺会发热,用身体确认作品成败"。 53:29 夜游神的创作哲学 将打造夜游神比作制作专辑:"11天11种音乐类型,就像一张专辑10种风格,内在是同一件事"。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卢杉 监制:王亮 策划&统筹:王奕文 主持:王奕文 、韦祎 设计:弯弯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58分钟
99+
3周前

V. 53 | 乌镇戏剧节:处处都是戏,人人需要戏#圈内搭子

VCHAT

在偶遇成为社交一部分的乌镇戏剧节,V中文版试图捕捉一些更恒久的东西。我们在古镇码头设立咖啡厅、支起帐篷,邀请新老朋友前来做客。不止为了邂逅美景,更为了通过谈话展现戏剧的广度。 我们相信:戏剧的真正价值,不仅在舞台之上,还有落幕之后仍能持续生长的思想回响。那些水巷边奔跑的追梦身影、那些偶然迸发的灵感火花——都让我们笃定人类是如此渴求戏剧,又是如此渴求创作。 *以下按名字首字母排序 戏剧搭子:陈明昊 时隔拍摄V中文版封面的两年后,我们与演员陈明昊在乌镇的浓烈戏剧氛围中重逢。时光流转,他始终如一——在戏里、在自然里。 戏剧中的高光时刻,仿佛他影视表演的延伸:这两年,他执导《海边的欧律狄刻》,让海浪与表演交织成对时间、对当下的思考。而这一切创作的源头,藏在他热爱自然的生活里。 00:15 陈明昊的"瘦身秘诀" "洁身自律,找到独处的感觉"。 02:03 回忆《东极岛》中从教书先生变身钟馗的经典场面 "在岛上时间久了,精神状态不同以往,有很多奇异想法"。 03:33《魔幻手机》回忆杀 从天而降的“牛魔王”日常。 05:20 拒绝固定标签 "表演应该有生命力,不是为了变而变,要像大自然一样真实"。 07:39 把戏剧丢进自然 "下雨也是戏的一部分,太阳出不出来都不是问题"。 10:48《第七天》跳绳背后的哲学 “我想可能我这一天都得跳绳,这是我的时间,就跟秒针会一直一圈一圈地转一样”。 戏剧搭子:郝蕾 “恋爱脑”不是缺陷,郝蕾温柔且坚定。她直率分享在乌镇戏剧节首次执导戏剧《诛》的幕后故事,感慨“还是做戏剧演员更自由”。从演员到老师,再到疗愈师和导演……毋庸置疑的实力就是她无与伦比的魅力。 16:14 还在乌镇做戏剧疗愈:艺术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19:11 “做老师不着急,做导演急到‘吐血’”。 24:17 选择易梦玲出演戏剧《诛》的真实原因:身份复杂不代表人复杂。 27:20 做导演不该教演员演戏。 28:46 不想做戏剧导演,但要做电影导演,首部导演电影正在路上。 29:05 演员比导演更自由:“戏剧真的属于演员,演员演成什么样子,导演也拦不住”。 31:49 “恋爱脑”没什么不好:“我们是由爱而来的物种,抛弃感性不就变成AI了?” 戏剧搭子:杨文军 1996年入行,2011年凭借《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获奖无数,导演杨文军仍然说自己的巅峰期还没到。问及为什么还有如此饱满的创作欲,他淡然回答:“就是我热爱呀。” 就像他在乌镇戏剧节看到无数少年勇敢追梦一样,他们奔跑的样子具像化了内心那团热火。这样的热血他曾在辛芷蕾身上看到过,现在也在易梦玲的表演中感受到。因为热爱,他总是敢于冒险,这是所有“热血少年”的动人之处。 38:11 拿奖"去魅"与重新追梦 随着人生境界不同,理想不断变化。 41:23 回忆辛芷蕾合作,谈易梦玲表演:看表演状态就知道未来必成大事 乌镇戏剧节观看郝蕾导演作品时注意到易梦玲提前十几分钟上台入定,"表演状态和情绪完全在用肢体语言告诉你:我想奋不顾身做这件事","未来一定会成大事"。 44:29调教年轻演员的独门方法 针对不同基础演员因材施教:让专业演员"更自由地表演",帮新人"从零开始";古装戏特别注重仪态训练,"礼仪动作会让表演更有节奏感"。 46:11 拒绝待在舒适区:"拍出点水准就转赛道" 从古装到正剧、谍战、科幻、医疗剧,甚至非洲救援题材,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 51:17 女性导演的独特魅力 赞赏《人类之城》和郝蕾作品中的女性视角:"更敢想、更能够飞一点"。 52:37 自己的创作巅峰期还没到 "我的导演之路刚开始,特别开心,创作的巅峰期还没到"。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卢杉 监制:王亮 策划&统筹:王奕文 主持:王奕文、韦祎 设计:路路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54分钟
99+
4周前

V. 52 | 厌倦“重复审美”,26春夏系列为何是“宇宙新纪元”? #办公室闲聊

VCHAT

2026 春夏时装周的伸展台像一面巨大的回声墙,经典在不同屋檐下被反复校对。当“Archive(档案)文化”成为行业的默认姿态,时尚是否注定在过去的镜厅里兜圈子? 裂缝并非没有出现。由 Matthieu Blazy(马修·布拉齐)执掌的CHANEL首秀以极具个人风格的转向,将风格撕开一道口子:它没有否定传统,却故意让传统显露出更粗砺、更多面的纹理。人们争论它是否“太不CHANEL”,但或许这恰恰是当代语境下最像CHANEL的选择——以不安分守护核心。 于是,本季真正的悬念并不在“谁更忠于档案”,而在“谁能把档案变成弹簧”。时尚给出的答案远比“致敬”更激进,它提示我们去思考:接下来,电影、摄影、建筑乃至更广阔的文化艺术生态领域,会不会也迎来同样的裂变时刻? 闲聊嘉宾: V中文版执行主编:滕雪菲 资深时尚评论员:Xavier杰斯君 V中文版时装创意副总监:徐莎莉娅 05:49 改变已成必然趋势:“我们已身处改变洪流中,无法选择接受与否”。 07:50 Jonathan Anderson才华横溢,Dior鞋包设计“一看就好卖”。 09:58 Mattheu Blazy获得空前创作自由,“CHANEL也想改变”的信号明确。 13:04 为何CHANEL需要创意总监?“宇宙到了必须改变的timing”。 27:47 Demna这一套“整合营销”下来,Gucci没什么理由不卖座。 39:24 年轻消费者是不爱花钱了?还是对奢侈消费要求更高了? 43:23 品牌形象缺乏新鲜度,靠一件爆款撑销量的时代已经过去。 48:17 是时候与“经典”告别:“真正的勇气是学会告别,让时尚重新成为通向未知的语言”。 50:17 十月刊封面启用刘浩存、张婧仪,“这就是他们的时代了,该是年轻女孩上桌的时候”。 57:12 2026春夏系列最受启发的细节 动荡之后,并非终结,而是新纪元的开端。 也许问题从未在于时尚是否被困于过去,而在于我们是否甘于被它困住。那些档案、符号与经典的魅影,只要我们仍以崇拜的姿态凝视,它们就永远不会褪色;而真正的勇气,也许是学会与它们告别——让时尚重新成为通向未知的语言,而非反复背诵的祷文。毕竟,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出走者”:他们不满足于重复已有的美,而是用美去跨越界限。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Isaac Tian

61分钟
99+
1个月前

V. 49 | 为什么米卡是“内娱最敢穿的男明星”?#时装周特辑

VCHAT

近两年,米卡凭借屡屡出圈的时尚造型被称为“内娱最敢穿的男明星”。回忆海花岛时期,那个“夏威夷男孩”早就展露出不同寻常的时尚触觉,他说,有的时候就是要穿得不舒服才“舒服”。 00:44 回忆出圈名场面 黑珍珠造型原本想挑战“男生一般不穿”的风格,却意外开启高定新世界! 02:54 Robert Wun教会他:时尚是角色扮演的游戏 每次造型都会设定一个角色——比如Wes Anderson电影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赋予服装故事感和情绪张力。 05:18 何为艺术家的勇气? “不害怕穿夸张衣服,甚至享受不适感。”米卡认为敢于突破舒适区才是时尚态度的核心。 09:52 在夏威夷也会穿长裤! 喜欢纽约、东京、首尔街头风格,这是自己的私服风格。 12:17 会拍才“会拍” 爱逛二手店以及收藏相机,“模特心得”是自己要会拍。 16:08 音乐创作理念转变 不再只写“私人日记”,而是让听众也能共鸣——“新单曲就是完全能让所有人get的故事”。 20:15 时尚与音乐是尚未交汇的双轨道 浪漫派音乐风格仍和自己的时尚态度没有交点,期待未来能将前卫视觉与流行乐结合。 21:53 纽约时装周体验 COS带来的时尚启发:把经典单品拆解重构,能够探索更多穿法的可能性。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22分钟
95
2个月前

V. 48 | 从龙袍到和服,非遗缂丝是真正的奢侈品 #圈内搭子

VCHAT

在江南烟雨浸润的苏州,苏绣、宋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然生长。与静默于博物馆的刻板印象不同,非遗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活态传承”。缂丝,这一被誉为“织中圣品”的千年技艺,正在传承人的指尖重绽光华。 源自丝绸之路,兴于南宋,盛于明代。缂丝以其“通经断纬”之巧、彩纬交织之美,成为龙袍之上流转的奢华。上世纪80年代,这门技艺东渡日本,惊艳和服界,一时间,苏州集市常见日商寻丝问帛的身影,缂丝匠人多达20000人。然而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缂丝行业渐趋沉寂,如今能执梭贯纬者,不过二百余人。 陈文创立的“祯彩堂”,不仅守护缂丝作为收藏品的艺术价值,更以教学为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入缂丝的光阴故事, 非遗搭子:缂丝传承人& 祯彩堂创始人 陈文 00:29 缂丝为什么能入选非遗 “一寸缂丝一寸金”,如今了解缂丝的人甚少,手艺人如同“活化石”。 09:52 织与绣的根本区别 “织”是在经纬交织中生成画面,而“绣”是在现有面料上以针添加图案——缂丝属于“织”的范畴,是一门“从无到有”的奢侈工艺。 19:26 缂丝如何定价? 价格取决于工时与艺术价值:欣赏品需更高技艺理解力,实用品则需控制工时。同样尺寸的作品,因工艺复杂度不同,价格可差十倍。 23:25 苏州缂丝出口日本的黄金时代 80年代末,一场“考试一天赚6元”的招考让无数年轻人接触缂丝,从此踏上织绣设计之路。 27:09 日本市场与苏州缂丝的缘分 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期,苏州缂丝因比日本本土技艺更精细,被大量用于高级和服腰带,形成庞大产业链,也培养了一代匠人。 32:32 异空间故事 缂丝鼎盛时期,日本客户直接到苏州乡间集市挑选缂丝产品。 38:55 苏州为什么那么多非遗? 苏州人骨子里的“笃定”与“追求精致”,恰是缂丝等手艺需要的耐心与完美主义的来源。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摄影:焦奥 剪辑:安安

41分钟
87
2个月前

V. 47 | 艺术家怎么穿?普通人怎么看时尚展?| 对谈X美术馆馆长尤洋#圈内搭子

VCHAT

艺术家“装”做毫不在意穿着?时尚展览除了打卡还能看些什么?在本期VCHAT开启的对话中,我们邀请资深策展人尤洋,以 “艺术家怎么穿” 和 “如何策划一场时尚展览” 为切入,进行了一场不设限的对话。 聊天的人 尤洋:北京 X 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时装爱好者 02:08 今天有不爱买衣服的人吗? 04:36 今天在一个完全商业的社会里,你怎么可能这个离开去商业性去谈你对今天时代的一种认识,和你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思考? 06:09 他(艺术家)的言论、他的打扮,他哪怕参加时尚媒体拍片的姿态,其实都是映射的他的艺术观念。 10:46 一个学科的发展,它肯定不是闭环的,他跟其他的学科都是有关联,研究方法上也是可以共融的。 16:08 策一个展也好,还是为书写一个序也好,其实是想生产出更多的讨论空间。 19:50 如果你的展览面向的是公众,那你需要尝试把一些比较专业的理论,用更朴实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24:36 欧洲电影更偏向于作者电影,是艺术家(导演)说了算。美国电影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制片人说了算。 26:00 今天做展览往往都希望它是“高流量”展览,所以策展人在去设计线索的时候,需要尽量让它丰富。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策划:王亮 采访:F哥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张雪婧

27分钟
99+
2个月前

V. 46 | 如果李宇春有音乐电台,她会聊?#拍摄探班

VCHAT

回顾出道20年心路历程,李宇春重回《皇后与梦想》专辑封面拍摄时的背后故事,那时候的她对专辑制作还很青涩,只有对音乐的一片赤诚。从未变过的热爱让她聊起音乐总是自然而然地打开话匣子,她分享着演唱会“剧透”,神采飞扬。 探班嘉宾:李宇春的温情回望与冷静思考 00:30 李宇春谈及听到“皇后与梦想”五个字的第一反应: 瞬间想起2006年的专辑封面,并揭秘封面设计幕后——原本是“蓝天白云”,因公司要求才加了肖像外壳,成了现在的双层设计。 01:09 回顾与制作人张亚东合作首张专辑的艰辛与快乐: 一句一句反复磨棚、录完一起吃麻辣烫的珍贵时光。 02:44 谈及20年来的经历,坦言有过情绪崩溃的压力时刻。 03:38 分享从未改变的价值观: 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即使心血之作不被理解(如专辑《哇》),热爱也能让她消化沮丧,再次投入创作。 07:36 亲身经历的音乐载体变迁史: 从磁带、CD、电台榜单位的权威时代,到互联网、MP3的便捷时代,再到如今的短视频音乐时代。 11:11 坦诚分享作为传统歌手的困惑: 在短视频时代,花费巨资和心力拍摄MV是否还有价值和意义? 艺术追求与时代洪流间的挣扎。 12:52 20周年演唱会为何定在9月: 本想同步推出新专辑,但因自己对作品要求严苛,进度推迟。 13:55 透露新专辑发布计划: 可能会伴随巡演,分站、分批发布新歌(第一站会多一些)。 14:50 揭秘歌曲 《冬泳》 的创作灵感来源: 源于脱口秀演员讲述自己“二姐”靠一张《皇后与梦想》专辑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李宇春深受触动,决定用音乐给予更有力量的回应。 16:40 谈及未来,表示自己很少对未来喊话,更习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10周年、20周年)进行总结和回望。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刘硕 采访:三石一声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17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