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理对谈 Veitgeist
基于学术研究探讨政治、经济问题

Album
主播:
钟思骋、水煮蛋Dan
出版方:
Veritas China
订阅数:
6,164
集数:
28
最近更新:
7个月前
播客简介...
唯理对谈是一档由唯理中国*创制的线上播客节目。我们将基于学术研究,以严谨而又不失轻松的视角讨论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内的议题。同时,我们的嘉宾均拥有极为专业的学术背景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希望这档节目能够将有共同兴趣和关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彼此启发。 *唯理中国是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博雅教育的非营利学生组织。
唯理对谈 Veitgeist的创作者...
唯理对谈 Veitgeist的节目...

S3E16| 舞台之外 跨学科视角下的戏剧创作与研究

唯理对谈 Veitgeist

你是否想过,戏剧可以成为拆解学科壁垒的工具?当舞美设计遇见工人社群,当民国剧本碰撞当代理论,当多语言创作突破身份标签——剧场正在成为研究者与创作者突破边界的实验场。 本期研讨屋,我们邀请到三位跨越三大洲的戏剧实践/研究者,将一起探讨: ▸ 为什么艺术学院与戏剧学院存在学科隔离? ▸ 当戏剧遇到:参与性艺术、思想文化史、身份政治⋯ ▸ 多语言剧作的创作思考 ▸ 不同文化中戏剧的政治表达及差异 ▸ 戏剧在疗愈、社群构建和身份表达上的独特作用 00:00:55 三位嘉宾自我介绍 00:06:33 初识戏剧的契机:从茶馆到简爱音乐剧到Cosplay舞台 00:18:22戏剧如何影响个人:自我建构与学术研究 00:22:50 戏外之戏:剧团协作、关系美学与角色体验 00:28:25 “不安分”的跨学科旅程:看不懂的同行、国际主义美学、跨文化交流 00:30:20 跨地域文化与跨学科框架的碰撞:不同艺术研究是如何求同存异的? 00:35:52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创新?舞台艺术中历史的对话和碰撞 00:43:05 跨学科研究的内核:什么是rhythm?什么是核心? 00:45:25 跨媒介、跨学科与戏剧实践的多元讨论 00:49:35剧场与现实的流动界限:从戏剧返回社会,从历史进入舞台 01:05:33 演员,甚至观众是否也能成为剧场中的媒介? 01:51:15 关于“跨”的最终思考:我们真的在跨吗?还是只是做我们该做的事? 分享嘉宾: lulu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文化系博士在读,主修中国当代艺术 童辉 德国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在读,以戏剧为材料研究民国时中外跨文化历史 龙宸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戏剧专业,主修导演与编剧 剪辑:Jeff 编辑:轩廷 雨茗 统筹:诞喆 雨茗

70分钟
99+
7个月前

S3E15 | 一堂好课是什么样的?—— 我们经历和理想中的课堂

唯理对谈 Veitgeist

“老师真的很好很厉害,听不懂是我自己的问题”;“课上一直在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收获”...或许,你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从小到大,我们参与过无数课堂,而一堂好课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是强权”…或许,你也曾听过这些描述。老师在我们的生命里,又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邀请到三位在唯理教过课的讲师,结合自身作为学生和讲师的双重视角,分享自己的上课与授课经历,与大家一起探讨学生的课堂体验,思考何为好的课堂,并分享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师们...研讨屋的录音剪辑成了播客节目,欢迎大家收听。 02:04 三位嘉宾⾃我介绍 03:45 讲师们在唯理书院的授课体验 11:56 唯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堂好课是什么样的 16:45 “编剧圣经" 对于备课的启发 27:13 “戏剧冲突”之外:沉浸式情感体验的其他可能 33:30 “⼀堂好课"到底意味着什么:光谱的两端——快乐的体验还是知识的获得? 38:30 “⼀位好⽼师”到底意味着什么:知识的传授还是⼈格的影响? 45:00 课堂讨论的意义:有效交流还是浪费时间? 51:45 如何让课堂讨论变得有意义:从游戏设计的“交互”环节中得到启发 56:28 “好课"的⼀种可能 & 求知的本质:“破茧”的痛苦,⾮凡的收获? 01:16:48 “好课"的判断标准:Intellectual Taste(智识的品味)? 01:26:38 ⼀堂好课⾥,师⽣间的互信与沟通 01:28:50 对于"好课"的追求应该如何适应国内的应试教育环境 01:31:40 对"创新课堂"的祛魅:课堂不应囿于形式的“创新”,学习亦不⽌于课堂 01:33:10 课堂在校园与学⽣时代之外的意义是什么? 剪辑:雨茗 编辑:雨茗 统筹:HY / 诞喆

100分钟
99+
10个月前

S3E14 | 东亚小孩成长与自洽指南

唯理对谈 Veitgeist

“东亚小孩”是我们一代人集体的代名词,意味着自我的内耗,无力感、不配得感。家庭的“为你好”缺乏尊重与信任也囊括有意无意的评判和挑刺打击,对未来无止境的焦虑困惑。似乎对幸福的担忧和不安渐渐成为时代的症候,在经历众多阵雨后成为一生的潮湿,令人倦怠。那么和自我、家庭乃至未来的亲密关系如何和解?如何放下?我们从识别属性出发,识别问题,然后用中国的佛教哲学和西方的关系美学提供生存自洽指南,供每位东亚小孩参考共勉。 分享人: 张思烜,剑桥大学社会学硕士 黄之国,罗格斯大学博士生 郑渌,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在读 01:08 嘉宾介绍 02:11 东亚小孩的“关键词”:拧巴、内卷、创伤、无法用语言表达的etc. 07:45 “我是做关系美学的!天天和那么多人建立联系,我却处理不好我的亲密关系?” 08:57 时代记忆带来的创伤不同在不同代际间带来更大的创伤:以“教育热”为例 11:55 “东亚长女”是什么?这个身份带来的规训? 16:43 “东亚长子”在东亚生活又是什么感受? 22:37 从“卡耐基梅隆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薪资“ 到 “哲学应该也是和人工智能有关系的吧” —— “东亚长子”身份面临的规训 25:58 打压式教育:评判东亚女性的终极标准是“你是否有一个家庭?” 29:43 从佛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生的启发:从相信因果到接受无常再到怀有慈悲。 33:34 从关系艺术的角度对人生的启发:应对压力的方法论。 - 34:18 父亲期待女儿成为独立的人,却对母亲实行父权压迫导致的矛盾压力 - 36:35 无法确信亲密关系里的爱的永恒带来的不安感压力 - 38:29 想要被社会在各方面肯定的压力 - 40:16 以一个男博士的生活与情感矛盾为例 - 41:40 (在学校里)东亚小孩想要全方面的认可,怎么可能? - 44 : 00 以修复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为例-将这段关系从亲子关系中解脱 48:24 知道自己的缺口在哪,自己的缺口可以朝向哪里? 48:52 不和人产生任何关系是不是就安全了? 49:42 佛教:“佛系”是什么?以自己为皈依。 55:28 结语: To love the world as it is. Let everything go through. 相关Quote: Chatgpt创始人- “不要轻易磨损自我”; 许倬云 - “面对滔天大浪,重视你自己;自己是最宝贵的东西,这自我不要糟蹋他”; 塞缪尔《青春》- “保留理想和好奇心” 编辑:陈昱彤 统筹:HY 陈诞喆

56分钟
99+
10个月前

S3E13|除了姜萍,我们什么话题都聊了 —— 如何想象理科学生和天才?

唯理对谈 Veitgeist

六月,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中获得第12名的姜萍,与一众清北藤校的学生比肩。从姜萍引发的关注与争议再到对北大韦东奕的报道,社会对于“适合学数学的人”似乎抱有一种既定的期待。社会、学界和家庭等环境对于理科学生都有怎样的看法和预期?女性在科学学术界又面临怎样的挑战?为什么理科教育充斥着天才/普通人的二元叙事? 我们邀请了三位理科背景的讲师,作为唯理专题研讨屋的嘉宾,从各自的视角分享被凝视的理科学生与被崇拜的天才。研讨屋的录音剪辑成了播客节目,欢迎大家收听。 01:16 开场 02:48. 三位讲师嘉宾介绍 04:55 KK: 世界的真相: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 听猫修讲微积分 08:03 猫修:搞笑向的微积分书籍 & 物理竞赛 09:30 Shelly:从爱好到物理哲学的旅程 17:05. 漏斗效应:女性在科学学术界面临的挑战 18:40 Tanya的故事 23:26. 隐形障碍与漏斗效应:那些看不见的绊脚石 27:55. 融入学术圈的隐性挑战:文化差异与自我怀疑 38:44. 被投射的“天才” 41:44 “天才”与“才能”:社会视角下的能力与热情 45:56. 天才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激发潜能的重要性 50:16. 不同领域的”天才“:抽象思维与经验积累的对比 51:43. 浪漫化数学和浪漫化天才的想象:陈景润证明数论的文章 55:36 《生活大爆炸》中对男性理科生的塑造:猥琐和不受女性欢迎 57:33 《神探夏洛克》:理科能力与获取性资源挂钩 58:49 《万物简史》和《奥本海默》:流行文化中天才形象的演变 01:00:50 普通人如何和自己和解 01:03:12 从”不属于“到自信:在科研中的心态调整与自我认同 01:08:04 天才崇拜:普通人宣泄焦虑的方式 01:09:05 天才和过好人生完全没有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身边人负责 01:13:42 在科学领域中保持热情的原因 01:14:17 KK:学生反馈:女生其实是可以学好数学的 01:17:50 Shelly:从外界认可到自我肯定:需要时间与经历 01:19:19 猫修:学会量子场论 01:19:47 学七遍是很正常的事情 01:21:41 对想要学习科学哲学相关专业的高中生的建议和经验 01:24:58 如何看待媒体对天才人物的报道和炒作 01:31:26 拒绝异化,给天才祛魅 附录: 1. Tanya的博客:https://blog.tanyakhovanova.com/ 2. KK提到的关于Tanya博客中买完菜回来丈夫做完题目的故事:https://blog.tanyakhovanova.com/2009/10/gelfands-gift/ 3. 关于陈景润发表数论的报告文学作品——徐迟《哥德巴赫猜想》:http://www.millionbook.com/js/x/xuchi/000/001.htm 编辑:HY 主持:陈诞喆 感谢收听本期播客,如果您有任何感想、建议或者新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讨论。

92分钟
99+
1年前
唯理对谈 Veitgeist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