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谁?是语文课本里击瓮救人的小孩?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是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作者?还是顽固的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 抛开这些标签,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司马光?以司马光为线索人物,观察他所处的时代,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沿革变迁? 在中信出版2024读者嘉年华现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作家刘勃、播客《午夜飞行》主播VC,从《宽容与执拗》这本书讲起,透过司马光与他的时代,展开聊了聊个人坚守与时代变迁。 本期节目首发午夜飞行VOL DE NUIT, 感谢各位嘉宾的大力支持。 【本期嘉宾】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勃,作家。 VC,播客《午夜飞行》主播,Marcast播客厂牌内容总监。 【本期图书】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时间轴】 01:21司马光有没有砸缸? 04:37还原真实的司马光 12:51另一个角度看 “司马光砸缸” 18:08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 27:27历史,“必然”还是“偶然”? 43:30司马光是秩序的拥护者 55:24理想主义者的坚持 1:20:49以人物为线索,做北宋政治文化的兴衰史 1:30:11历史写作者像桥梁,提示人们还有更加美好的世界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医生,是大家熟悉又陌生的职业。除开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对于这个行业,我们可能有太多来自影视剧的刻板印象,而其中女性医生所面对的职场环境,普通人更是知之甚少。 作为医学博士,同时也是一名作家,柠檬羽嫣决定拿起笔,通过小说完整讲述神经外科女博士进阶为神外医生的一路成长。 本期节目,我们将和柠檬羽嫣一起,从《柳叶刀与野玫瑰》的创作初衷讲起,聊聊她的经历,以及真实的中国女性医生的职场。 【本期嘉宾】 柠檬羽嫣,医学博士、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治愈者》被改编为都市情感剧《治愈系恋人》。 【本期图书】 《柳叶刀与野玫瑰》 【时间轴】 01:50为什么选择临床医学并一路读到博士? 04:25开始写作的契机 05:54医学和写作,哪个挑战难度更大? 07:08医疗文?职场文?《柳叶刀与野玫瑰》如何归类 10:59“野玫瑰”是女主角的形象代言 14:22为什么设定在神经外科? 15:47书中有多少部分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17:50从构思到写作,花了多长时间?写作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转变? 22:40人物设定 26:39《柳叶刀与野玫瑰》不能错过的精彩部分 33:18和同题材的小说相比,医疗科技元素的占比为什么这么高? 37:00雌竞争议? 39:12《治愈者》的影视化改编 41:33如果《柳叶刀与野玫瑰》也会影视化,有哪些期待? 43:06国内外医疗剧对比 45:36医学人文 53:17问清自己,再开始写作 【片头音乐】Slice of Life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三叉戟》的故事,想必喜欢刑侦剧的朋友们都有所了解。 岁月催人老,曾经叱咤风云、屡破大案的三位警局精英:经侦利刃“大背头”崔铁军、刑侦硬汉“大棍子”徐国柱、预审专家“大喷子”潘江海,如今不得不退居二线。然而一起牵涉甚广、异常棘手的洗钱案,让三把老枪组成“三叉戟”重出江湖…… 这部“硬汉佳作”不仅接连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获得广泛关注;电视剧续作《三叉戟2》更是自开机起,就备受期待。 为何《三叉戟》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真实的警察故事,和影视作品中的警察故事,又有哪些不同?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三叉戟》的作者、编剧吕铮,讲讲警察生活、公安文学和国产悬疑刑侦剧。 【本期嘉宾】 吕铮,北京警察,曾任公安部猎狐缉捕队成员。公安文学代表人物,连续五届荣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新人奖获得者。 【本期图书】 《三叉戟》 【时间轴】 01:38从警初衷 02:49经济犯罪侦查,一干就是16年 04:34由女扮男装的诈骗大案,开启小说写作生涯 11:11警察工作和写作,相互滋养 14:49真实的警察故事,和影视作品中的警察故事,有本质不同 16:40真实故事一:不是每个人面对尖刀都有勇气。在那一瞬间冲上去了,就是警察 20:42真实故事二:坏人真正是坏人吗? 24:16《三叉戟》的创作缘由:天津警察和电影《老炮儿》 28:59三个人物中,没有偏爱 29:47《三叉戟》中哪些部分是真实案件改编的? 31:00一部小说如果没有经得起推敲的30个细节,我就不写 32:45现实中捞过来的生活逻辑,是我创作的宝库 34:41《三叉戟》为什么以非法集资为背景? 37:23《三叉戟》是我之后写作的镜子 39:13《三叉戟》中的警察形象:洞悉黑暗,笃信光明 40:59电视剧版《三叉戟》和小说的区别 42:50第二部没有谈恋爱!《三叉戟2》小剧透 44:30剧版《三叉戟》的真实感和专业性是怎么做到的? 46:53《三叉戟》演员,演出了生活的质地 49:29曾经的经侦主力,怎么成了看大门的? 51:13和热门美剧、韩剧相比,国产剧怎样抓住观众? 53:40《三叉戟》会系列化吗? 54:25什么是公安文学? 55:15人民警察的底色 58:18越是难写,越是激发我突破瓶颈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2014年,《人类简史》中文译本出版发行。十年来,它颠覆性的创见,激发无数读者对人类历史底层规律的思考。 在ChatGPT引发一系列生产力革命后,我们还能从《人类简史》中汲取哪些能量? 在中信出版2024读者嘉年华现场,著名商业思想家吴伯凡,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分享了他们的阅读心得。 【本期嘉宾】 吴伯凡,著名商业思想家,新物种研究院院长。 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 【本期图书】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三部曲 【时间轴】 尤瓦尔的历史世界 主讲人:吴伯凡 01:02历史:从盲点到“盲维” 03:38“简史”体:新思想的新表达品类 04:36创世纪:作为历史和发生史 创世纪(genesis)基因(gene)生成(generate) 07:09尤瓦尔·赫拉利的历史世界 10:00认知革命:宇宙大爆炸之后的认知“大爆炸” 13:57客体与主体二维之外的新维度——主体间(互主)性 16:13托里·希金斯《共享现实》 19:21心得一:“篝火理论”,火的两次“大脑创世纪” 25:47心得二:文明的“石头记”,从石器到手机,从英特尔到英伟达 傅盛和《人类简史》的十年 主讲人:傅盛 27:20《人类简史》——人类历史底层逻辑的提炼 31:05科学是第一次承认自己的无知 33:02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 37:00掌握描述虚拟世界的语言,是智人取得胜利的真正原因 40:38信仰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为什么亲密的爱里面包裹着顿感的痛? 亲密关系中,当爱的光环退去,隐蔽人格特质就会渐渐浮出水面。 本期节目,中国政法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于悦将对话“安全出口FM”主播粒粒安,结合案例详细讲解四种隐蔽人格特质,带大家正确认识操纵型、暴力型、虐待型、自恋型人格,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应对思路。 【本期嘉宾】 于悦,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粒粒安,播客“安全出口FM”主播,公共关系专家。 【本期图书】 《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 【时间轴】 01:25为什么写《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 03:08人际交往中,真诚和技巧哪个更重要? 06:44MBTI总在变化,性格也是流动的 10:08四种隐蔽人格(Dark Personality) 13:05怎么看PUA? 16:34自恋型人格≠NPD 17:49如何诊断NPD? 18:52性别和隐蔽人格有关系吗? 20:44NPD、PUA哪个更可怕? 21:32牟林翰虐待案:亲密关系中为什么会出现精神操控? 25:48暴力型人格 31:43冷暴力与虐待型人格 37:17马基雅维利主义:操纵型人格 39:22自恋型人格,不要再说成NPD 43:23关系解离 46:48亲密关系中,不希望按照四种隐蔽人格给人贴标签 49:18读者提问:是否应该尽早识别隐蔽人格,并尽早离开? 53:18读者提问:为什么列出了四种人格,却不希望大家按图索骥? 57:37读者提问:隐蔽人格是否只会出现在一段特定关系中?为何Ta的形象,在不同人的眼中截然不同? 59:45读者提问:如何维护亲密关系? 1:05:34读者提问:如何识别是真的想做出改变,还是只是嘴上说说? 1:09:08读者提问:是否存在完美人格?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在长沙,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娭毑”——辛追,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 深埋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仍然保存完好,围绕着这具全球考古史上的奇迹,有太多真真假假的传闻,本期节目承接上期,《马王堆考古手记》的作者侯弋,将根据一手资料,一一辨析部分传闻,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这座西汉时期的“文化宝库”。 【本期嘉宾】 侯弋,《马王堆考古手记》作者,常年从事编剧、影评工作。爷爷侯良是湖南文博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组织者,曾参与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 【本期图书】 《马王堆考古手记》 【时间轴】 00:34墓主人轪侯一家在历史上并非名人? 01:50西汉时期的长沙国 07:30“辛追夫人”还是“避夫人”? 09:26日本、美国曾经讨要辛追的头发? 12:18马王堆发现了多少文物? 15:19出土的文物都展出过吗? 16:54二千多年前,长沙的贵族吃什么? 19:35马王堆出土食物趣闻:豆豉、莲藕 21:40马王堆有哪些珍贵文物? 23:48展出的漆器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新? 26:02出土的帛书为什么重要? 31:00辛追的遗体只能保存200年吗? 34:01马王堆展览曾经被盗? 37:30侯良所写的第一本关于马王堆的书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在长沙,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娭毑”——辛追,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 深埋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仍然保存完好,围绕着这具全球考古史上的奇迹,有太多真真假假的传言。 本期节目,《马王堆考古手记》的作者侯弋,将从他们一家与马王堆的渊源讲起,根据一手资料,回顾马王堆发掘始末。这座西汉时期的“文化宝库”,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期嘉宾】 侯弋,《马王堆考古手记》作者,常年从事编剧、影评工作。爷爷侯良是湖南文博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组织者,曾参与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 【本期图书】 《马王堆考古手记》 【时间轴】 00:55与马王堆的渊源 09:24马王堆的相关著作那么多,为什么要再写一本? 12:31为什么地名叫“马王堆” 16:13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 21:30马王堆考古发掘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24:53考古发掘中的遗憾 26:46盗墓小说与真实考古的区别 31:32墓主人轪侯的身份如何确定?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伍尔夫曾说:“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由伍尔夫的这句话为引,在中信出版2024读者嘉年华现场,生活美学家曾焱冰与读书博主白毛毛,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领悟。 为什么说独处是一种礼物?如何减少内耗,接纳不完美,从而开启一场爱自己的旅程?本期节目,我们将提供一些发现自己、爱自己的可参考方案。 【本期嘉宾】 曾焱冰,作家、生活美学家。 白毛毛,资深出版人、B站读书up主。 【本期图书】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写下来,痛苦就会过去:伍尔夫日记选1918—1941(全两册)》 【时间轴】 03:03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生活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08:57我读伍尔夫日记 13:57接纳不完美,不是只有满分人生才值得过 19:32写作如果只靠灵感,可能就完不成了 22:14写下来,痛苦能不能过去? 23:29独处的价值是什么? 29:14如何消化痛苦与内耗? 31:40什么是爱生活,如何“过具体的生活”? 35:30如何爱自己? 伍尔夫《写下来,痛苦就会过去》:“也许我不会变得‘著名’或‘伟大’,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 【片头音乐】Slice of Life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减肥,一直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胖不胖由谁说了算? 哥本哈根减肥法、生酮减肥法、16+8减肥法......“网红”减肥法到底靠不靠谱? 年年发胖年年减,减肥为什么难以坚持? 在中信出版2024读者嘉年华现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医学减重专家陈伟,从什么是肥胖讲起,分享了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医学营养减重思路。 【本期嘉宾】 陈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本期图书】 《给国人的医学减重指南》 【时间轴】 01:05为什么国家重视体重管理? 06:14减肥为什么容易反弹?不能只靠一时冲动 08:52如何判断自己需不需要减肥? 体质指数法(BMI) 腰围与腰臀比(衡量中心型肥胖程度) 体脂肪率判断法 13:57“万卡定律” 15:46自助减肥六步法:第一步,每天称一次体重 16:46自助减肥六步法:第二步,食物选择 17:35食物种类越多,越不容易胖 19:08油的选择 21:36肉的选择 23:46最好的减肥饮料:水 24:52饭店的炒蔬菜为什么要小心? 26:40减肥到底能不能吃主食? 30:41隐形的油:坚果与果仁 32:43拒绝甜食 33:32好好吃饭: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35:52自助减肥六步法:第三步,记录饮食日记 36:45自助减肥六步法:第四步,量力而行的运动 39:01自助减肥六步法:第五步,自我评估 40:24自助减肥六步法:第六步,借外力——医学减重 43:09 三大减重饮食方案 短期减肥方案:21天减8斤,可能吗? 轻断食方案:5+2轻断食 永恒的减肥方案:限能量平衡膳食 48:08 告别错误“网红”减肥法 【片头音乐】3am West End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语言即魔法,它来源于翻译时丢失的语义,只要一个词翻译出来与原意有所差异,魔法就会在银条上生效…… 华裔作家匡灵秀的《巴别塔》一经推出就备受瞩目,接连揽获科幻界诺奖星云奖、轨迹奖、英国国家图书奖等一众大奖。《巴别塔》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语言、翻译、魔法、真实历史人物是如何在这个奇幻故事中相互作用的?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作家苗炜和播客“惊奇”主播得闻,开启一场关于《巴别塔》的奇幻之旅。 【本期嘉宾】 苗炜,作家,曾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新知》杂志主编。 得闻,播客“惊奇”主播。 【本期图书】 《巴别塔》 【时间轴】 01:49《巴别塔》有关历史,无关《哈利波特》 或然历史小说,指的是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异于既定历史的一种小说类别。或然历史小说中的背景世界是从“既定历史”的世界中分叉而来的,意在设想“假如历史不是这样则会怎样”的场景。 《差分机》,蒸汽朋克小说开山之作,作者为美国小说家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 04:31《巴别塔》设定的特别之处 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法学家、翻译家。威廉·琼斯最早正式提出印欧语假说,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1:49《巴别塔》导读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口译的危险),作者为英国历史学家沈艾娣。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作者为藏书史研究学者苏精。 21:27“巴别塔”的隐喻 《走向圣城》,作者是英国著名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26:21关键不在于事物的本体,而是它的名字 32:41《巴别塔》中印象深刻的设定 39:55作者的经历如何影响《巴别塔》 45:06语言的“魔法”会消失吗?学习外语的必要性是什么?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作者为英国科幻小说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 贡布里希,英国艺术史家 “学习多种语言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用于阅读原文材料。如果你从没费神学过一种外语,你就不太可能知道你的母语是怎么工作的。单语文盲是用来形容只懂一种语言的人的一个确切的词。对自然科学家来说,这只是一个不利因素,而在人文科学界,单语文盲简直没有地位。因为学习一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范例,表明你正在努力理解一篇(外语)文章、一首诗、一部音乐或一份宗教仪式书中的内容。它能打消我们的天真想法,认为现实可以通过自然等级和范畴来划分,而我们只要给这些等级加上一个名称,一个如果我们不认识可以到字典里去查的名称。” 【片头音乐】Meditating Beat 【片尾音乐】Journey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从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起,科幻文学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岁月。 科幻文学有哪些发展?进入AI时代,科幻文学又能如何帮我们增强对于未来冲击的免疫力?本期节目,我们继续对话《小丑岁月》的作者蒋一谈老师,聊聊人与机器人的N种未来。 【本期嘉宾】 蒋一谈,当代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曾获人民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短篇小说奖等荣誉。 【本期图书】 《小丑岁月》 【时间轴】 00:47科幻文学,从另一个向度理解未来 02:49写作者不能照着生活写小说,而是照着小说来生活 伊萨克·巴别尔,苏联作家、短篇小说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红色骑兵军》和短篇小说集《敖德萨故事》。 04:47科幻文学主题分类 07:37科幻文学?玄幻文学? 哈尔·克莱门特,美国科幻小说家,作品包括《宇航服防尘指南》《重力使命》等。 艾萨克·阿西莫夫认为,科幻小说是纸上的社会实验。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作品包括《银河帝国:基地系列小说》《我,机器人》等。 亚瑟·克拉克认为,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亚瑟·克拉克,英国科幻小说家。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与拉玛相会》《2001:太空漫游》等。 罗伯特·海因来因认为,科幻是推断性文学,推断是对未来事件的一个现实主义的推想或是演绎。罗伯特·海因来因,美国作家。作品包括《双星》《星际迷航》《银河系公民》《严厉的月亮》等。 亚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11:44科幻作家对我写作的影响 《2001:太空漫游》是亚瑟·克拉克的科幻经典“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一部。1968年同名电影上映。 14:35人类如何面对AI的冲击? 20:07AI时代,家庭教育将有什么变化? 23:20AI时代,职场人的出路在何方? 26:27由机器人反观人类,再次发现诗性的伟大 31:18写作中,灵感从何而来? 32:47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有宽度的,可以三代人共读 34:56写作计划 【片头音乐】Slice of Life 【片尾音乐】Journey of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未来世界,人和机器人到底会是怎样的关系? 将禅宗哲学融入未来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图景? 托夫勒曾说,科幻小说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冲击产生免疫力,本期“你好,读者”就是这样一次面向未知的演练。我们邀请蒋一谈老师,围绕短篇小说集《小丑岁月》,从中国现实,聊聊人与机器人的N种未来。 【本期嘉宾】 蒋一谈,当代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曾获人民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短篇小说奖等荣誉。 【本期图书】 《小丑岁月》 【时间轴】 01:34为什么开始写科幻小说? 亚瑟·克拉克,英国科幻小说家,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与拉玛相会》《2001:太空漫游》等。 菲利普·迪克,美国科幻小说家,他的创作成为了赛博朋克类型作品的前身。作品包括《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流吧!我的眼泪》《高堡奇人》等。 《三体》,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 安迪·威尔,美国科幻小说家,代表作《火星救援》。 哈尔·克莱门特,美国科幻小说家,作品包括《宇航服防尘指南》《重力使命》等。 06:15为什么选择短篇小说而不是写长篇小说? 10:57科幻写作的难度在哪里? 罗杰·彭罗斯,英国数学物理学家、哲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皇帝新脑》是人工智能科普读物,对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神经和精神科学以及哲学进行了广泛、深入浅出的讨论。 《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美国科普作家、科学记者克里斯托弗·万杰克所著书籍,该书系统地回答了人类要想在月球、火星、小行星、木卫四、土卫六……这些星球上定居,将要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了人类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 16:29《小丑岁月》 《芬奇》,汤姆·汉克斯主演电影,讲述了地球迎来了世界末日,一个人一只狗一个机器人在世界末日生存的故事。 20:42禅意很突出:《禅七》《浮空》《空钵》 24:02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会留给人类哪三句话?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学大师,著有未来三部曲《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 30:01《慢先生的秋天》 32:03十篇作品,为何全在探讨人和机器人的关系? 《弗兰肯斯坦》,即《科学怪人》,1818年玛丽·雪莱出版的长篇小说,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 33:12《2049》 《1984》,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35:44短篇小说集,不能只有一两篇满意的作品 37:45《月球之眼》 40:21《星星的调色盘》,创作时想要呼应ChatGPT的流行 41:46亲子关系的思考 43:10失控的人工智能,源自人性的不完美 48:18《三体》热与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 【片头音乐】Slice of Life 【片尾音乐】Journey of Hope 【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找到@中信出版 和我们交流。 商务:[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