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活了好久。我对浮世产生了眷恋。” 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里,一位日本作家写的日记引起我的关注。她的名字叫武田百合子,曾经是“一位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家庭主妇、作家丈夫的口述笔记员”。但是,这样一位没有写作野心的人,却在五十二岁时以《富士日记》震动日本文坛,她无心插柳写作的日记,反而成了生命力长久的文学读物。 武田百合子的代表作有《富士日记》《日日杂记》等。她并不记录关于王侯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松弛地一笔一画描绘着普通人的生活。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日记是没有意义的、缺乏深度的,但对于作家默音和其他喜欢百合子的读者来说,这些日记里有着可爱又细腻的文字,蕴含着作家精确而独到的观察,能写出这般文字的人,需要对生活有着足够的热爱和耐心。 如今,《日日杂记》中译本由理想国出版,借助这个机会,我们和默音细聊了武田百合子的文学世界,也探讨了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时值上海封控刚刚结束,联想到封控期间的写作行为,“私人型日记”与“社会功能型日记”有何区别?为了发表而写作的日记,又是否会有功利之心?本期,我们在深潜入武田百合子的文学世界的同时,也将探讨这些话题。 【本期主播】 夏周:偶尔在兔子洞写作 宗城:不务正业第一名 【本期嘉宾】 默音:作家、译者,著有《甲马》《星在深渊里》《一字六十春》等 00:32 你只要一反省就会耍滑头 01:40 人会更倾向于把不容易被人指责的东西发在社交网络上 04:35 默音与武田百合子的日记结缘的故事 09:45 阴差阳错的作家之路:她原本没有想过成为职业作家 14:41 武田百合子的文字,乍看之下平平常常,仔细回味很有嚼劲 16:20 宗城由猫想起的五道口伤心故事 23:40 她不轻易地评判任何一种生活,她不说教 28:30 探讨日记体文学引起的争议:你不能奢求所有人喜欢 30:10 埃莱娜·费兰特担心日记发表会暴露出太多真实的想法给世人 36:50 如果汪曾祺的散文被翻译到美国,会不会被认为是流水账 48:30《黑雨》,从日记出发的小说 54:30 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配乐: GONTITI《かえりみち (回家的路)》 ハナレグミ《深呼吸》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主要分为三部分: 1《孤勇者》这首歌为什么会成为“儿歌”; 2 这一代人接受的媒介和上一代人有什么不同,媒介更迭对于观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媒介是否是中立的?如何看待今天流行的“算法民粹主义”? 【本期主播】 宗城:不务正业第一名 02:21 一首游戏衍生制作的主题曲为什么成了幼儿园神曲? 03:35 很多孩子表示他们觉得《孤勇者》是在歌颂防疫人员 08:30《孤勇者》的走红过程:游戏、明星翻唱、小孩子对暗号、官方加持 13:30 在十九世纪,通俗小说扮演着今天电视连续剧、短视频、综艺节目扮演的角色 15:40 从八十年代到如今,知识分子和作家为什么很难再成为大众偶像 17:40 平台推荐不是一个完全中立客观的行为,背后的考虑因素值得思索 21:03 以张爱玲作为案例,文学史改写背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审美流转 27:30 从五四到延安,是理解当代中国知识人境遇的一个起点 35:12 互联网是怎样重塑知识资本,冲击人文知识分子地位的 39:40 如何看待算法民粹主义,它是否会导致内容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 45:40 算法是怎样加剧信息流的孤岛现象的 50:10 不要小看自己,我们自己其实很重要 文案:宗城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陈奕迅《孤勇者》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今年,编辑诗逸参加了一场上野千鹤子的新书分享会上,70多个位嘉宾里,只有5位男生。 主持人说,在场的男生都是“稀有动物”,要感谢他们,诗逸想,为什么要感谢我呢,这是应该的呀。 自由撰稿人重木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男性依然处于“叫不醒”的状态。所幸的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愿意站出来,聆听她们,帮助她们。而女性也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别人因意见不合起争执。每当遇到和性别有关的事情,也是一个筛选朋友的好时机。 本期节目是一场由近期热议的事件引发的闲聊,无论再怎么沸沸扬扬的“热点”都会过去。我们的声音也逐渐被新的事情覆盖,然而这些事情终究还是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痕迹,哪怕新闻的主人公不是你,你还是能意识到它们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你的人生选择。 有时候,当我和我的女性朋友们愤怒于女性的声音总是被忽视、扭曲的时候,我们也渴望寻求听到男性朋友的声音,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编辑海舟,以及自由撰稿人重木,从近期被热议的性别暴力事件出发,聊聊不同性别看待此类事件的差异,以及男女是否真的能够达成真正的理解,突破种种偏见,去寻求一种连结,去构建那个也许不存在的“同盟”。 【本期主播】 赵一静:纪录片行业打工人 夏周:文学编辑,偶尔写点东西 【本期嘉宾】 肖瑶:一枚记者,杂七杂八啥都写 重木:自由撰稿人 诗逸:也是一个编辑 3:55 不怎么关注新闻的妈妈都气得发抖,但随后叮嘱不要晚上出门 9:24 我们能要求不会痛经的男性去理解女性的感受吗? 25:09 有些女性拒绝讨论性别议题,其实也是在意他人的看法 28:05 你认识的男性或许不会像他一样施暴,但他们心底或许都潜藏着对暴戾的渴望 30:03 除了“施暴者”和“同情者”,男性还可以扮演什么身份? 35:26 诗逸曾经参加的一场上野千鹤子的活动,70余人里只来了5人 39:03 男性内部也有等级划分,男性气质也会让男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41:19 即便无法真正共情另一性别,但当你的女朋友就站在你面前,你应该意识到她存在和我一样重要 42:56 除了概念之争,更不能忽视日常生活里的“性别” 46:34 让一个男性承认自己更具有优势,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本期剪辑】 小琦 【本期音乐】 片头曲 Florian Blur <Living> 片尾曲 张惠妹<母系社会>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如果人生注定一死,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如果被遗忘是大多数人的宿命,这样的一生是否就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这个问题,《人生大事》提供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生命实感”、“共同体”,当然,还有最陈词滥调但又被人渴求的“爱”。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什么意义,他们不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事,不觉得我们的书写值得保留,甚至在英雄崇拜者眼中,那些不是英雄的庶民,跟蝼蚁没有什么区别,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在乎我们,希望我们过得好、希望彼此不要互相遗忘。在这个时刻,意义发生了,在被遗忘之处照亮的时刻,就是文学发生的时刻。一个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否青史留名,还在于他是否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生命实感,找到可以为之付出的共同体,找到——那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TA。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人生大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探索了一种非父权制的家庭:不基于控制之爱、血缘之爱,而是基于“弱者之共情”、基于“链接之爱”组建的宽容型共同体。它让我们意识到家不一定是窒息般的存在,控制才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本可以追求让彼此都真正好过的共同体——一种互相理解、包容、基于共同底线与人性之善的非血源之家。 我想这不是导演的误打误撞,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人生大事》,会发现编剧频繁使用了“哪吒”和“齐天大圣”这两个隐喻。女孩小文喜欢以哪吒的造型示人,而莫三妹在电影中也致敬了齐天大圣,在中国神话里,哪吒和齐天大圣恰好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而他们当初挑衅/冲撞的正是一个父权制的统治体系。所以《人生大事》不只是一部鸡汤电影,它具有鲜明的反思意味。 【本期主播】 宗城:不务正业第一名 00:13《人生大事》里的情感共同体基于一种“弱者之共情”; 02:02 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最好的告别》; 03:30《死亡护理师》呈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冷峻角度; 08:40 对于《人生大事》的优缺点分析:它的核心不是死亡,而是爱与家庭; 16:21 哪吒与孙悟空的隐喻; 24:30《我是遗物整理师》呈现了另一个视角:我们如何对待死者的遗物; 30:37 遗物整理的意义:在生与死之间为孤岛修建索道,为被遗忘者收纳记忆; 36:20 如果人生注定一死,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37:50 朗读狄兰·托马斯《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 文案:宗城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久石让:Departures -memory- (From "Departures" Soundtrack)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在最近收到的新书里,我读到一句话:“我给自己设下了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诚实地书写我知道的那种生活。” 小说家的初心,可能就是记录他所看到的生活。慢慢,这个生活延展开来,起初,是他自己,后来,住进了别人,他被一些人触动,他开始记录被忽略的人。 作家张天翼是天津人。她有一个外号,名叫“张师傅”。师傅,多少有点手艺人的味道。张天翼也宛如一个小说的手艺人,她有多面,色彩斑斓深潜幻想的一面,藏于《扑火》,藏于《性盲症患者的爱情》,不花哨,不卖弄,又藏了很多暗心思,本分地记录个体的一面,藏于《如雪如山》。 《如雪如山》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集。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位女性的生活切面。从《我只想坐下》中站着的女性乘客,到《地上的血》女性生理经验所牵连的隐秘情感,再到《春之盐》里的母亲,在无法摆脱的宿命里,她们都在努力生活。小说家来过,看过,充分感受过,决定把现实转化为虚构,记录下来。 正如作家本人所说:“生活中,‘雪’与‘山’,都是极其常见却又无法忽视之物。那如雪般细碎的日常和如山般刻骨的过往,几乎贯穿着每个女性的生命记忆。《如雪如山》正是一个个以女性视角讲述的关于女性生存故事的隐喻。” 【本期主播】 宗城:不务正业第一名 【本期嘉宾】 张天翼:小说家,已出版《如雪如山》《扑火》等作品。 04:30 张天翼谈《如雪如山》的名字和创作时间 08:30 对于小说家来说,太近的时间和事物不好处理 12:24 读者对女性主义小说是否会有更挑剔的目光 16:43《北欧人》对女性生理经验有所描绘 23:50 饥饿的环境会加剧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27:40 文明给予人的羞耻感是脆弱的 44:30《如雪如山》处理的是女性不同的欲望,张天翼谈哪一种欲望是自己在写作中最难处理的 50:25 小说的质感很重要,它是人物下面脚踩的大地,是人生活的环境 54:30 小说不只是故事,也可以是一种知识考古学,一种情感和记忆的历史 57:50 中老年女性的爱欲与情欲容易被忽略 01:02:30 张天翼谈女性主义和女性小说 01:14:45 嘉宾推荐最近读到的好作品 文案:宗城 剪辑:Charlene、赖勇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是关于《瞬息全宇宙》的特别节目,我们在看完电影和正反双方意见后,决定围绕着电影的主要争议点,展开对于《瞬息全宇宙》的深入讨论。它到底是世纪杰作,还是名不副实?它所要表达的是“爱是一切问题的解药”,还是存在主义与基督教思想? 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先有存在,后有本质”,甚至"本质"本身也是一个可疑的词,而人终其一生是在“存在”中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虚无”,是一个他永远无法理解、无法改变、被荒诞和梦魇般的体验所缠绕的世界。如何克服“虚无”就是存在主义渴望回答的问题,它也是《瞬息全宇宙》的哲学议题——乔布代表的“邪恶力量”实际上是人类内心的虚无,而杨紫琼饰演的伊芙琳需要将女儿从虚无主义中解脱出来,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存在意义”。 或许,电影试图给出的解药不是“爱”,而是“自我选择”、“充分感受”与“链接之爱”三者的融合。自我选择,是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人是在认清存在本身的无意义后,去重塑自我、创造自我,自己在不断的选择中去发现意义。换言之,存在主义的解法不是“忠实于自己”,而是“创造你自己”,认清到你生命的意义是在选择中完成,所以伊芙琳才要体验如此多的宇宙,感受如果自己当初做了其他选择,生命会有怎样的不同。人类的每一次决定都在改变自己的人生,而意义的坍塌恰恰在于选择的坍塌。女儿的窒息感,表面上来源于母亲,来自于东亚家庭,实际上来自于她只被限定为“伊芙琳的女儿”去做选择,而不是她自己,她的窒息源于自由意志的被收缴。失去对个体选择尊重的爱,通往的是“爱的暴政”。 所以当两个石头对话时,这里是伊芙琳和女儿的存在象征)当伊芙琳意识到自己和家庭让女儿感到多么窒息,她一度决定放手,可是为什么后面母亲石又要追随孤身落入深渊的女儿石,为什么伊芙琳最终还是不放手,而是在看到丈夫身处生活泥潭依然不断努力,看到自己充分感受所有宇宙依然选择当下后,决定与女儿进行一场关于爱的讨论? 它仅仅是一场“爱拯救一切”的陈词滥调吗?仅仅是保守主义般的家本位叙事回归?创作者其实在回答——没有“链接之爱”,个体即便拥抱自由意志,走向的仍是虚无。杨紫琼在结尾传达的不是“控制型的爱”,而是“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也需要正视我爱你的感受”,“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走向虚无”,因为你是值得被爱的,你值得存在,你的存在意义不是因为功名利禄或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而是当我看着你,你在我的眼中看到我,我们对于彼此就是有意义的,只要有你一个在乎,就可抵世上万金。这不正呼应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所说——“我不要得道,只要看着你。” 【本期主播】 赵一静:纪录片行业打工人 宗城:文字领域打工人 【本期嘉宾】 Sunny:影视行业打工人 00:34《瞬息全宇宙》指向的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 05:28 宗城对于《瞬息全宇宙》的观感:它有明显的遗憾,但的确是一部具有当代性的杰作; 06:40《瞬息全宇宙》想表达的真的是爱拯救一切吗; 11:22 一静认为这部电影想讲述的是:尽管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们依然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12:59 Sunny认为,东亚家庭只是电影的壳子,它最根本指向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虚无,个体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危机; 13:46 导演其实很狡猾,它在用前十分钟甄别观众; 15:30 当观众在嘲笑男主角的口音时,观众忘却了他们也曾经饱受偏见伤害; 17:30 这是一部反超级英雄电影,它塑造了种种被偏见困扰的人。电影的多重宇宙看似迎合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别有深意; 23:11《瞬息全宇宙》的当代性是怎样体现的?它的文本是否拥挤? 28:10 只要有你一个在乎,就可抵世上万金; 34:30 信仰角度对于《瞬息全宇宙》的解读; 37:16 电影为什么不能在石头对话的时刻结束; 43:19《瞬息全宇宙》的贝果隐喻着什么; 52:40《瞬息全宇宙》为什么会引起中文世界两极化的评价; 55:30 进一步认真讨论电影的优点与缺点; 01:04:30 《瞬息全宇宙》的网状叙事/多重梦境受到哪些作品的启发。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因你所猜的原因,本期没有简介。 【本期主播】 宗城:不务正业爱好者,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字 配乐: would roses bloom(lustry) The Death Of You And Me(Noel Gallagher) 文案:宗城 剪辑:隐形人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七五年定居法国。”这句话很能概括他的命运,他是一个祖国的遗民、一位携带故乡的作家,他为自己的写作赋予一种气质——在恐怖中发现玩笑的可贵,他总是在用轻盈对抗重负,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学截然不同。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是一个现象。一位东欧作家,在1990年代以来影响一代中国青年,他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生活在别处》至今仍未过时。昆德拉为何在中国流行?它的小说魅力在哪里,又如何寓言今天?本期播客,我们从上海译文出版的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说起,一起走进昆德拉的的文学世界和独特人生。 昆德拉说:“在恐怖中,我明白了幽默的价值。那时我二十岁。我总能从微笑的方式中辨认出谁不是斯大林派的人,谁是我丝毫不用害怕的人。幽默感是一种可以信赖的辨识的特征。而自那以后,我被一个失去幽默的世界吓坏了。”昆德拉认为,世俗的喧嚣非常重要,人类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情爱,包括人们对于幽默和笑声的渴望都是重要的。所以昆德拉的作品幽默、轻盈、灵动,而不只是政治宣言的照本宣科。 如今,我们阅读昆德拉,并不是在阅读过去,那恰恰是我们所处的时刻,而到最后或许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并不是潮流,不是混乱,而恰恰是扼杀混乱的那一双无形之手。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字 04:30 从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说起,关于昆德拉人生的有趣细节 09:01 为什么昆德拉会让捷克的知识分子特别纠结 09:40 昆德拉为什么会在中国成为一个阅读现象? 12:30 细读《玩笑》,越森严的环境,越需要玩笑的力量 24:10 昆德拉小说的「当下性」 31:30 如何理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什么是重的挑战,什么是轻的挑战? 35:20 深入辨析「刻奇」与「媚俗」这两个概念 41:40 区分个人的自我感动与集体的自我感动 44:30 我们的底线如何在集体怀旧中一步步坍塌 47:45 昆德拉为何如此推崇赫尔曼·布洛赫 50:25 昆德拉如何讨论卡夫卡 55:30 在今天,阅读米兰·昆德拉会有怎样的启示 1:01:20 比起语言的混乱,剪除混乱的无形之手更值得警惕 【本期书单】 米兰·昆德拉: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慢》《身份》《无知》;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阿丽亚娜·舍曼:《寻找米兰·昆德拉》 赫尔曼·布洛赫:《梦游人》《维吉尔之死》 卡夫卡:《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文案:宗城 剪辑:宋思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郝蕾《氧气》,The Beatles《Hey Jude》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播客是一档专题播客,收录进「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场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与 《各站停车 | Local FM》 、 《胡子有脸》 《席地而坐》 《新气集ThinkAge》 《咸柠七》 《憩园SiqiParadise》 共同发起的专题式的文化讨论。 我们希望通过探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那些如今已经看似面目模糊的、记忆缺失的、文化热,思想争论、文艺作品和大众文化,用以在这个后全球化的时代,对这些文化记忆进行梳理、回应和反思。这样的历史总是已经结构着我们的这些全球化的孩子。对此,我们想对自身的历史构成进行一次文化上的主体解释学。探讨我们究竟从何而来,怎样而来,未来又可能飘向何方? 说起女性文学,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不可忽略的杰作。经由其改编的影视剧《我的天才女友》,也得到了全球女性观众的认可。身处中国,有时候我们也会好奇,中国是否有类似《我的天才女友》这样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女性文学又是以怎样的脉络呈现的? 本期,我们从改革开放后国内女性主义文学的关键事件说起,在梳理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脉络的同时,去探讨几个关键问题: 女性主义文学的革命性在哪里? 在纯文学、商业、政治、性裹挟的话语中,女性主义文学呈现了怎样复杂的面貌?又诞生出哪些争议作品? 回顾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热,我们会有怎样的启发和遗憾,关照今天,我们还缺乏怎样的女性写作?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字 00:00:26 为什么在文学作品里,不符合主流规范的女性往往走向悲剧? 00:16:30 没有不劳而获的自由,想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 00:19:32 对于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界定 00:22:15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有关于女性主义文学的讨论 00:24:29 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作家代表:张洁、谌容、铁凝、刘索拉、王安忆等 00:34:30 女性是否可以通过姐妹情谊找到另一种自我意义的补全 00:38:30 对于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的反思 00:40:35 突破以忍耐、奉献作为精神底色的创作 00:44:40 内地主流女性文学叙事对于亦舒、琼瑶的轻慢 00:50:13 对于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讨论:陈染、林白、卫慧、棉棉等 00:52:15 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是九十年代女性写作浪潮中不可忽略的节点 00:53:30 林白和陈染其实不太喜欢评论界把两个人绑定在一起说 01:01:30 对于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热的进一步探讨 【相关研究著作】 贺桂梅《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程光炜等人《女性文学研究材料》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宋晓萍《女性书写和欲望的场域》 珍妮斯·A. 拉德威《阅读浪漫小说》 洪子诚、李陀、程光炜、王尧、李杨等人《重返八十年代》 梁鸿《“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变迁》 文案:宗城 剪辑:佳艺 视觉:野生朵 片头曲:Joy Denalane - Stranger In This Land 片尾曲:Rosie Lowe - Woman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在世界文学的殿堂中,俄罗斯文学是无法被忽略的璀璨明珠,这其中,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是三座无法忽略的高山。本期,我们邀请俄罗斯文学译者糜绪洋、俄罗斯文学读书会发起者熊阿姨,一起走入俄罗斯文学的世界。从历史到当下,聆听俄罗斯文学的启示与反思。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糜绪洋:俄罗斯文学译者,公众号@再昧拾金 熊阿姨:媒体人,发起俄罗斯文学读书会,公众号@熊阿姨 【本期书单】 约瑟夫·弗兰克著,戴大洪、刘佳林译: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著,白桦熊译:《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央编译出版社;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著,白桦熊译:《不祥的蛋·狗心》,上海译文出版社; 伊利亚·伊里夫 /叶甫盖尼·彼得罗夫著,白桦熊译:《十二把椅子》,上海译文出版社(或徐昌瀚译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契诃夫著,焦菊隐译:《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上海译文出版社; 契诃夫著,童道明译:《牵小狗的女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 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安娜·卡列尼娜》,上海文艺出版社;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地下室手记》《死屋手记》《群魔》《白痴》,推荐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中文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大概二十几本,根据苏联版的30卷的全集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荣如德译本,译林出版社的汝龙、耿济之译本也可以考虑; 别尔嘉耶夫著,耿海英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巴赫金著,白春仁 / 顾亚铃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 复调小说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安德烈·纪德著,余中先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人民文学出版社; 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著,马振骋译:《搅局者》,文汇出版社。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配乐: 片头:Спокойная ночь(Kino乐队:夜如此寂静) 片尾:Лето(Zveri乐队:盛夏,电影《盛夏》插曲)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我们邀请短视频制作者佳航,跟宗城、一静一起讨论“短视频与电影”的共生。意想不到的是,讨论进行到后面激荡出新的火花,我们继续纵深,讨论何为电影的假想敌,谁又才是电影真正的敌人。如果你认定一个东西是火,那么水是灭不了这把火的,但是,电影不害怕其他东西,电影害怕的,是掐住它脖子的人。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赵一静:纪录片打工人 【本期嘉宾】 佳航:“影视导演,编剧。一个准备回家的稻草人” 04:30 如何看待戛纳电影节与抖音的合作? 10:06 短视频是电影的敌人吗? 14:30 短视频和电影的创作逻辑差异 20:58 抖音和b站的短视频有什么区别 23:24 短视频争抢的是什么 40:30 今天我们观看影像的耐心在消逝吗 52:10 我们改变不了时代,是否就要顺应时代 01:02:30 短视频对新闻的影响可能比对电影更大 01:05:30 短视频与电影如何共生 01:10:20 电影真正的敌人是什么 本期问题列表 PART1 1、如何看待戛纳与抖音的合作?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戛纳自降身段,也有人说有利于促进艺术类短片的发展,两位怎么看? 2、毕赣说:“短视频是一种对观看者的算法,是给机器人打电话,而短片像是给人工台打电话,好的短片,就像给一个陌生的朋友打电话。”如今我们说的短视频,比如在抖音、快手上看到的,和过去的电影短片有什么区别?佳航如何看待当代社会短视频的崛起? 3、从一位实际制作过短视频的实践者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崛起,对于人们观看世界、认知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可否推荐一两个比较优秀的短视频作品,以此为案例展开细谈? PART2 5、有人认为疫情与流媒体崛起的双重冲击,会对电影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你们怎么看这个说法?目前来看,流媒体与电影行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6、接上,对于电影创作者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7、电影节对流媒体的态度也很微妙。奥斯卡因为新冠疫情接纳在流媒体上映的电影参与评奖才不过两年时间,从2020年几乎陪跑到今年《健听女孩》首次成为赢得最佳影片的流媒体影片(AppleTV出品),另一部大热影片《犬之力》也是Netflix出品,电影节对流媒体的态度转变反映了什么样的行业现状? 8、2020年以来,国内作者型导演的生存处境整体是怎样的?除了First和青葱计划,现在还有哪些质量比较高的,支撑青年电影导演的平台? PART3 9、短视频的来源与归宿会是电影? 10、“全民创作,到底在创作什么?被看见是这个时代的急需吗? 11、即时体验与延迟体验”“这个时代的内容创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12、回到我们自己,对于未来短视频和电影行业共生的展望。 文案:宗城 剪辑:圆圆 视觉:野生朵 配乐:《水母》(作者现象师)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思想最为复杂、矛盾,也是自成深渊的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深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启蒙作家,我们也绝不能仅仅用“批判现实主义”、“反思国民性”这些大词对他进行笼统概括,否则就不足以解释鲁迅对保守与进步叙事的双重怀疑,也不能勘破他在热情战斗背后,那个寂寞、冷嘲乃至幽微如灰烬的暗影。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是越读越薄,而鲁迅的文字属于越读越厚,可以说,他是一道迷人而危险的深渊。 在今天,真要纪念鲁迅,还是记住这两个字——奴性。反抗自身的奴性,警惕他人的奴性。鲁迅这辈子最重要的遗产,不是反抗绝望,而是反抗奴性。国人不要有做奴才的想法,国民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权贵的奴才。唯有自己不想做奴才,也不把别人当奴才,反抗奴役,不去奴役别人,亚细亚才能走出三千年“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轮回。亚细亚大陆最难克服的,就是奴性,是面包与自由里,人类为了面包割舍自由的冲动。但鲁迅也说了,反抗奴性是有代价的,寻求个人的自主不是田园诗,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反抗奴性,这条路很难,但如果我国人不反抗奴性,不从自身开始挤掉奴性,就永远走不出历史的轮回。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文案:宗城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