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重庆见到刀锋书酒馆江凌,他写小说,也运营这家书店,同时是一位b站up主。两年后,没想到疫情仍在继续,江凌写了一本书店故事,而刀锋书酒馆,却因为疫情对线下的影响,处在“六年来最困难的时候”。 本期,我和江凌进行了一场从书店到创作的对谈,在上半截,我们会分享彼此的书店记忆——那些我们热爱的实体书店、书店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以及书店在大环境下面对的危机和转型手段。 在下半场,从创作者和小说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聊了彼此的书、写作上面对的难点,以及我们为什么会热爱小说这类文体。 在压抑的大环境下,确实很难,但要建造一些东西,不是因为对于幸福的幻想,而是为了在大范围的遗忘中保留一些记忆的火种。 喜欢加缪在一篇社论中写的话:“不要希冀任何事,而是要做点什么。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尤其是当命运仍掌握在我们手中。《共和党人晚报》今年不会祝您幸福,因为它知道您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它需要您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您自己的宁静与尊严。” 【本期主持】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江凌:青年作家,刀锋书酒馆主理人,b站@阅读药丸 05:30 江凌为什么决定写一本书店故事集 12:10 疫情之下,刀锋书酒馆面对的现实挑战 14:15 书店靠卖书活不下去,转型复合型空间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16:30 书店转型的几种案例:单向街、读本屋、多抓鱼、刀锋书酒馆 20:40 消失的书店,书店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 21:50 书店面临危机,根源不是大家不看书了,而是线上平台的冲击、消费习惯改变和疫情对于实体空间的进一步打击 26:40 我们青春期的珍贵书店记忆:万圣书园、豆瓣书店、三联书店…… 30:26 “今年是我开书店六年以来,最绝望的一年” 35:20 虽然大环境很致郁,但还得过日子,我们聊一些开心的东西 40:30 想象力、节奏感、结构……小说写作中具有挑战的要素 49:50 江凌反问宗城:关于写作、阅读和困惑 59:30 是文学先毁灭,还是书籍先毁灭 01:35:30 小说创作具有一种致命的诱惑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截至目前,第五季《脱口秀大会》的豆瓣评分只有5.0分,围绕着内容、评委标准、剪辑、性别议题、内部梗泛滥等争议,互联网上对于本季脱口秀大赛的观感,总体来看是失望大于惊喜。这段时间,宗城和夏周也在观看《脱口秀大会》,围绕着网上这些争议话题,我们以闲聊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讨论。 原本,脱口秀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它说出了当代生活的痛点,它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帮助观众进行“心灵按摩”。对于一周劳碌、下班后渴望解压的都市人来说,脱口秀就跟抖音短视频、爆米花喜剧电影一样,成为他们的消遣方式。吐槽是一门艺术,笑声是减压的方式,许多都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疲惫于996的工作和孤独压抑的独居生活,他们需要有人替他们说出心中所想,吐槽日常生活的种种见闻,从职场经历,到合租生活,再到性别议题,脱口秀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在替观众说话,它用一种笑的方式诉说生活的不易。 但在公共议题表达受阻,选手创作时间被压缩的情况下,脱口秀越来越像困兽犹斗的游戏。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作 00:30《脱口秀大会》的离婚梗为什么越来越泛滥了 03:11《脱口秀大会》有一种笑果内部团建大会的感觉,对新人会有更大的挑战 06:47 House和Kid的段子还蛮好玩的 08:30 呼兰的段子好在文学性和小老百姓视角 12:57 何广志挺像《东京爱情故事》那个男主角 15:30 笑点也是有阶级的 22:42 当一个普通人成名后,该如何保持与打工人的共情 32:40 冒犯女性和消费女性是否难以区分,如何看待脱口秀舞台上的性别议题 40:20 脱口秀舞台隐含的父权话语 42:30 如何应对话语霸权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配乐: 片头曲:Tokyo Blue,The underground youth 片尾曲:Ce train qui s'en va,Hélène Rollès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意味着什么?真实的自由职业生活又是怎样的?自由职业,何以经济自足,如何带来稿约、人脉与写作的动态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包括父母的压力,工作、社交、休闲的比例,还有精神状态。 进一步谈论,在今天,自由职业除了常见的自由撰稿人、数字游民等,还有哪些其他类型?而当我们意识到自由职业的真实困境,如何看待不同人群的职业选择? 本期,我和朋友明星辰讨论自由职业,大大方方面对,那些关于自由职业的常见问题。 长久的教育让大部分人喜欢被安排的人生,口头上说着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内心把稳定视作最高价值。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术之路到职场之路,填不完的表,办不完的证,做不完的考试,满满当当的履历也满是疲惫。自由职业者强调的是拒绝被驯服,不要更高意志的人安排我的人生,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对自由的粉饰,而是认清自己本性后所选择的生活。 自由不承诺美好,自由也不是目的。自由职业者的自由只是一种有限自由,它意味着需要放弃对于安全感的幻想,当你选择自由职业,就不要指望拥抱十足的安全感,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更想要安全感,还是其他东西,是维持摇摇欲坠实际上如同梦幻泡影的安全,还是叩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清楚之后,无论是决定继续自由职业,还是选择更安稳的活法,其实都是遵从了你的本心。 鲁迅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经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无非这个道理。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明星辰:自由撰稿人,非虚构写作者 本期问题: 1、选择自由职业有告诉家人吗?后来是否有过动摇? 2、和坐班相比,自由职业给你带来的感觉是怎样的?如何规划自己一周的时间? 3、目前的写作计划是怎样的? 4、在你看来,自由职业者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 5、做自由职业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一个坑是什么? 6、借用星辰提纲的问题,你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哪里,每个月平均下来大概能有多少收入?接活的方向有给自己明确的规定吗?原则是什么? 7、如何保持自己的自律?有没有过一段自我放逐的时光? 8、面对自由职业的不确定性、收入不稳定乃至父辈的不理解,星辰会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这些压力? 9、国内除了作家、艺术家、自由撰稿人、自由记者、插画师等,你还接触到什么自由职业下面的细分方向? 10、数字游民是什么意思?它和自由职业者有什么异同? 11、数字游民去大理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疫情之后,今年夏天的Web3大会也引起了一股去大理的热潮,星辰去过大理吗?如果去过,经历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2、虚构和非虚构文体,哪一种会更吸引你?原因是什么? 文案:宗城 剪辑:佳艺 视觉:野生朵 配乐:Innocence、La disparition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谈论剧作家坂元裕二,也是对他创作方法论的探寻。在我心里,每一次对于一位作者的沉浸式漫游,都是深入学习的过程。 日本评论家宇野常宽曾说,坂元裕二是「会话剧派代表」,「他的厉害之处是可以看准日常及非日常性的微妙转化,成就更深层的社会派意义」。所以坂元裕二喜欢从“小”事入手,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细碎的日常中,来表现一些真相。 比起爱情,生活的哲学是他更为关注的重点,他的作品最在乎的就是生活的“具体”,这个具体意味着:“柠檬汁要不要挤进炸鸡块,穿着白衣服吃意大利面,鸡蛋被小心地放进篮子,拆胶带时找不到胶带头,洗发水用完了护发素还有很多,离婚夫妻最后的晚餐是热滚滚的关东煮,外公去世前的购物小票,家人们头发散发着相同的气味。” 所以他的作品里有大量吃饭的戏。在他的作品里,吃饭特别重要,比恋爱更重要。他很在乎生活的具体,是那份具体,让故事得以成立。 我想,坂元裕二在乎的,是那些烟雾般的、笨拙的人。那些看起来没用的人。就像高桥一生说的,“那些被世俗认为能力垫底、不好好工作、性格古里古怪的人”,坂元裕二为他们写作,让他们的生活被看见,让我们在内卷、斗争的叙事之外,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活法,不去急于做对错之分,而是通过看见别人的生活,更深刻地知道「容忍差异」之必要。 就像《四重奏》里有一段话所说:“我觉得没必要所有人都拥有上进心,又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有钱人,不是所有人之间都存在竞争,每个人都会有正好适合自己的地方。”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01:20 为什么坂元裕二的剧作值得分析 03:30 如何不让金句喧宾夺主 06:15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划时代的经典? 08:12 坂元裕二创作的三个阶段 13:19 什么是“夏令营模式” 16:30 坂元裕二对女性的描写并不悬浮 20:30《大豆田永久子和三名前夫》里的典型人物与生活化细节 26:32 爱和喜欢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32:20:为烟雾般的、笨拙的人写作 附:坂元裕二的方法 一、对话需要体现出人物性格。 二、不要用说教、概括,而是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 三、不要小看书信。 四、把个人境遇放在社会里写。 五、谨记契诃夫的“手枪”原则。 六、在剧作中设置“夏令营时刻”。 七、学会利用“吃饭”。 八、珍惜“有点溢出来”的瞬间。 九、点到为止,不刻意煽情。 参考资料: 1、坂元裕二:《剧作家 坂元裕二》; 2、坂元裕二、是枝裕和:《是枝裕和vs坂元裕二(脚本家)》; 3、库索:《情感的心灵捕手坂元裕二》; 4、库索:《专访坂元裕二:我已经54岁了,还是最爱写爱情剧》; 5、赖祐萱:《那个写出「猫、老虎、被雨淋湿的狗狗」的坂元裕二》; 6、上田智子:《「坂元裕二x满岛光」对谈》; 7、Voicer:《坂元裕二:他可不仅仅是金句制造机》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配乐:埃里克·萨蒂: Je te Veux,Ringo Sheena《成人法则》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他被誉为韩国第一作者型导演,也有人说他的片子是“皇帝的新衣”。在韩国,洪常秀的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保持着每年拍摄一到两部片子的速度,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他那经典的洪氏推拉、对于男性尴尬瞬间的呈现被人津津乐道,不乏青年导演学习洪常秀的镜头、对话甚至字体,但也有影迷坐不住,觉得这是中年男性导演的不断炒冷饭,是抽烟、喝酒、吃饭、散步、聊天组成的文化人Vlog。本期我们就从《小说家的电影》说起,走进洪常秀的电影世界。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本期嘉宾】 淞可:从事影像文化研究,策展人、电影创作者 湾湾:走着走着就会饿的比较文学博士候选人,公众号“吃书妄想” 02:38 我们对于《小说家的电影》的整体观感; 05:10 有观众觉得《小说家的电影》表现出的对于男性凝视和说教的讽刺、对于女性对话的呈现很迷人,尤其是最后给金敏喜的彩色镜头,也有人觉得电影过誉,除了几个镜头之外,整体乏善可陈,如何看待对于这部电影的批评; 09:13 湾湾认为洪常秀新作里的自我剖析并没有给她太多惊喜; 14:51 抽烟、喝酒、吃饭、散步、聊天,洪常秀的电影是文化人的Vlog? 15:30 洪常秀的电影如果失去暧昧性会有些无趣; 22:46 从《引见》开始,洪常秀的电影变得更私人化; 31:05 在金敏喜还未加入之前,洪常秀的电影主要探索怎样的命题,又为什么会在东亚电影中独树一帜? 40:30 嘉宾跟女性友人交流过洪常秀的电影,她们给出的反馈是怎样的? 50:45 洪常秀的生活类电影在叙事和视听艺术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1:23:30 既需要李沧东,也需要洪常秀; 1:35:20 对洪常秀的电影,用三个词概括,会选哪三个? 可参考文章: 淞可:《金敏喜开启的后洪常秀时代》,深焦; 淞可:《吃饭、睡觉、喝酒、散步:洪尚秀电影中的男与女》,深焦; 陆支羽:《洪尚秀:他们用做爱的方式吃掉对方》,看电影看到死; 车小爷:《关于这段婚外情,洪尚秀究竟要拍多少部电影》,深焦; 七寸丁:《洪尚秀是文青的原罪吗?》,七寸丁; 《洪常秀:从今往后,我选择相信》,《电影手册》2017年6月号; LOOK:《洪常秀比伍迪·艾伦差在哪里?》,虹膜; 把噗:《就算洪尚秀拍得像坨屎,也会有人开心咽下去》,黑蓝 文案:宗城 剪辑:圆圆 视觉:野生朵 配乐:波莱罗圆舞曲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松弛感最近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从「松弛感美女」到「你为什么不松弛」,其实这种关于松弛感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如果透过标签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对于松弛感的习得,以及谁来定义松弛感背后也有暧昧的成分。在席地而坐过去的一期《返乡折叠、阶级困惑与新穷人》的讨论里,我们就聊过松弛感的话题。当一个人紧绷的状态被嘲笑时,我们不妨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那句话:“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本期主播】 宗城:小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夏周:文学编辑,一个偶尔写点什么的家伙 01:17 钱是一些人羞于谈论的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钱又非常重要; 03:30 小朋友即使不知道阶级鸿沟,也能从对方的衣着感受钱的意义; 07:35 文科生的尽头是事业编; 08:30 有多少小城市的年轻人可以免于孝道金字塔的碾压; 13:10 一个整全的知识分子和文人概念是不符合当代现实的,大部分文科从业者面临着理想与现实收入差距的困扰; 18:15 稳定一定是更幸福的生活吗; 22:50 工作就是不断确认自己在社会上处于什么位置的过程; 26:28 两位主播是从什么时候有“阶级意识”的? 32:53 我们表面反对拜金,却忽略优雅、体面的生活也需要金钱支撑; 33:15 很多人批评《小时代》的拜金主义,却又嘲笑穷人的活法不够体面,过于紧绷; 43:56 松弛感也是一种特权。 【本期书目/影视】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大卫·格雷伯《扯谈的工作:一个理论》 郭敬明《小时代》 邵艺辉《爱情神话》 【文案】夏周 【剪辑】小琦 【视觉设计】野生朵 【背景音乐】 片头曲:Lana Del Rey 《Young And Beautiful》 片尾曲:Raise Thomas《All the Way to New York City》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节目为由JustPod举办的「JUSTREAD!夏日播客读书月」的直播录音。我们一起分享了真实的文科打工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陪伴我们青春期的文学读物。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夏周:文学编辑,偶尔写点东西 【本期嘉宾】 叶叶:韩国文学账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 本期问题清单: 1、我们是如何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的? 2、我们的文学启蒙读物 3、在文化行业打工,就是对文化祛魅的最好方式 4、看起来有意义的工作也避免不了螺丝钉的本质 5、“狗屁工作”没意义,但不做的话靠什么吃饭呢? 6、韩国除了电影,还有文学 7、和创造者相处,会变成他们的素材吗? 8、如何看待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沉溺文学是不好的吗? 9、从《小说月报》有关标点符号的公告说开去,难道只有余华莫言才能任性地使用标点吗? 10、相关图书推荐 【本期书单】 [韩] 金琸桓《我要活下去 韩国MERS风暴里的人们》 [韩] 金草葉《如果我们不能以光速前进》 [韩] 韩江《白》 [韩] 韩江《素食者》 [美] 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美] 玛丽·塔塔尔《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法] 法图·迪奥梅《桑戈马尔守夜者》 宗城《至少还有文学》 文案:宗城、夏周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麦振鸿《天命》;岛屿心情《或许》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如果决定坐上火车,你要带哪一本书?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和书的相遇,既看书的质量,也看当时的情境?本期是“席地而坐”的随机栏目,名叫“闲散读书”,祝福我们都有一段非攻击性质的、快乐的阅读时光。这个子栏目不定期更新,不照顾所有人感受,有的只是一些自我、坦白的阅读感受。 每一期,我们会聊最近读到的书,也可能从书联想到生活,自由散漫,浪费你走向成功的时间,但适合走神、休息、给生活喘一口气的时候。希望这些普通的、闲散的声音,能让你找回一点简单的快乐。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本期书目】 《豹迹》《你的夏天还好吗》《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叶虫和其他故事》《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文案:宗城 剪辑:Charlene 视觉:野生朵 配乐: 黄玠玮《游牧》,Wuyo《我想你也知道》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由宗城梳理香港恐怖片的发展简史。下半部分,由宗城和朋友、旅行文学作家马特对谈东亚鬼片,从今年热议的台湾恐怖片《咒》说起,恐怖片叙事方法的变革、背后的社会心态,为什么东亚鬼片多女鬼,以及香港鬼片和台湾鬼片的微妙不同。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本期嘉宾】 马特:鬼片爱好者,旅行文学写作者(公众号@斗量之海) 00:15 为什么“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02:30 香港最早的一部恐怖片 05:20 香港恐怖片受到明清小说的深远影响 06:15 旧社会,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 08:13 香港第一部僵尸电影; 13:40 新浪潮对于香港恐怖片的影响; 25:20 宗城的香港恐怖片影单; 26:33 宗城和马特的恐怖片启蒙; 35:47《咒》打破了第四面墙,让观众也加入到恐怖之中; 50:30《异形》的怪物设计借鉴了人类的性器官; 53:46 为什么《双瞳》是一部别致的惊悚、恐怖片; 01:02:05 恐怖片击中了人类内心怎样的心态? 01:07:30 为什么东亚恐怖片多女鬼? 01:20:45 马特谈港台恐怖片的差异 01:25:30 马特谈东北的鬼故事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配乐:片头曲:丁可《多人舞蹈项目》;Qu1ntusss《凌晨12点再听!!!》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萨莉·鲁尼的写作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她出生于1991年,2018年出版第二部小说《正常人》时,年仅27岁,但她已经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青年小说家,其作品不仅囊括美国《巴黎评论》年度最佳小说、水石书店“年度图书”、科斯塔年度最佳小说奖、爱尔兰年度图书奖,也入围布克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同时被改编成网剧,刮起一阵萨莉·鲁尼旋风。 与此同时,她的写作也面临“名不副实”、“自我重复”的质疑。在第三部长篇《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书名取自席勒1788年写作的长诗《希腊的群神》)出版后,这种争论被进一步放大。《泰晤士报》撰稿人詹姆斯·马里奥特认为这是鲁尼最好的小说,评论家布兰登·泰勒指出“鲁尼对性爱的描写细致、直接……对话经常令人拍案叫绝”,但也有不少人批评鲁尼不但自我重复而且更为保守,作品暴露出对于女性的自我奴化和不加反思的问题。 鲁尼的新作不乏聪明的对话与令人困惑的地方。比如,她会借人物之口讽刺道,在谈论工人阶级的地方,很少有人真正是工人阶级。她也会批评:“太多写当代小说的人……事实上他们对真实生活一无所知。他们大多数人有几十年没有看看真实的世界了……他们为什么要假装着迷于死亡、悲伤、法西斯主义——其实他们一门心思只顾着新书能不能被《纽约时报》点评。”但是,当你被鲁尼的智慧俘获,转头她又会借人物之口写道:“苏联死去时,历史也死了。”或者,她会书写一段SM或电话性爱,但有时候,女主角的女性主义不见了,她扮演贤妻,用一种极为媚男、臣服的口吻去满足心上人的性快感。尽管这种臣服总是在表演的外壳上,但鲁尼完全沉浸式的笔法,令人进一步思考她的小说人物的二重性。 他们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宠儿,自我欺骗和表演的爱好者。他们熟练运用各种话术,局限于谈资,而不是真正的行动,他们一直在自己舒服的活法里反思,而当他们感受生活的虚假与空心感的袭来,他们寻求友谊,寻求性爱,性和友谊,这两个在正统小说中被认为不重要的存在,反而是鲁尼小说的重点所在。 本期,我们将讨论萨莉·鲁尼的最新作品和她的写作优缺点,探讨她为什么成为千禧一代写作偶像的同时,讨论怎样才是书写我们时代特性、击中当代年轻人内心的作品。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夏周:一个偶尔写作的人 03:06 宗城和夏周对于《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的大致感受 06:30 萨莉·鲁尼变保守了吗 08:20 萨莉·鲁尼的性爱描写,鲁尼小说是一种SM小说 10:30 文学社的编辑工资可能还不如蓝领工人,引起了夏周的思考 15:20 萨莉·鲁尼并没有超越她所处的环境,她书写的浅薄也是我们面对的浅薄 20:39 真诚也好,虚伪也罢,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21:20 理论的自欺 24:30 我不明白鲁尼为什么写“苏联死去了,历史也死了。” 33:40 萨莉·鲁尼小说的空心感与人物摆脱空心感的努力 51:30 萨莉·鲁尼笔下的人物处在一个幸福而不自知的状态 文案:宗城 视觉:小琦 配乐: 比莉·爱丽什《Six Feet Under》 黎明《夏日倾情》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怎样的活法?除了内卷,我们是否别无选择?本期围绕着生活方式,我邀请到一位在706认识的老朋友,和同龄人当老师、进律所、考事业编等路径不同,他选择去坦桑尼亚,在那里生活一年时间。如今,他仍然在这片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土地,我们邀请他分享了真实的坦桑尼亚社会、中国人在那里的生活体验,从差异化的生活出发,对谈彼此理想的生活方式。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赵一静:纪录片打工人 【本期嘉宾】 Shawn:法学院毕业生,人类学爱好者,现常驻坦桑尼亚 00:20 我觉得人的本性是有那种游牧的基因的 03:34 嘉宾对坦桑尼亚的基本介绍 06:16 为什么会选择坦桑尼亚这个国家 13:12 来到坦桑尼亚一年,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16:58 坦桑尼亚当初为什么迁都 22:30 中国人在坦桑尼亚 30:25 坦桑尼亚有一个非洲义乌 34:20 坦桑尼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35:30 坦桑尼亚的城市折叠、贫富差距、当地人的生活观念 38:20 流动与不稳定反而是坦桑尼亚青年人常见的活法 40:35 坦桑尼亚会有考编热吗 01:15:30 对于生活方式的思考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音乐: 片头曲:Happiness(Ennio Morricone) 片尾曲:Over the Rainbow-Israel Kamakawiwo'ole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本期是一期闲聊局。之前,我们邀请了乐府文化的编辑宁宁聊《秋园》《我本芬芳》,后来又顺着女性写作聊到了各自的生活。从宁宁进入乐府文化的契机开始,聊做书的经历与职业理想,聊为了平衡工作与育儿付出了哪些努力,聊作为一个“后天的女性主义者”的“女性友谊”,以及处理亲密关系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做播客的时候,总是以“输出者”的身份出现,写评论也需要充分相信笔下的观点。但生活不是这样,无论再怎么用理论武装自己。面对生活,我们还是总是容易出错的学徒。但或许,在生活这道题目上,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人只能面对不同的河流,最终顺应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去渡属于自己的那条河。 【本期主播】 宗城:不务正业第一名 夏周:在兔子洞写作 【本期嘉宾】 宁宁:图书编辑 00:30 亲密关系是一趟克服工具化的旅程 02:40 不坐班的编辑生活是怎样的 04:05 宁宁是怎样走上出版的道路的 07:30 从《六》《仿佛若有光》到《在雪山与雪山之间》:书本中的大理 12:07 如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 14:30 女性题材这么多,还有什么值得做的角度 24:30 县城女性的声音应该被听到 32:30 描写中老年女性欲望和生存处境的作品其实还可以继续挖掘 37:30 在县城乡村,女性经常被作为生育机器和宗族眼中的「负责任妈妈」 38:32 做书的使命感 47:45 即使接受了性别理论的洗礼,内心依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撕扯 54:30 夏周特别害怕女性友谊在中年的消失 55:30 分享彼此的困惑不是为了求一个生活答案,分享和陪伴本身已经温暖 文案:宗城、夏周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音乐:陈粒《易燃易爆炸》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