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过程,是可以被借鉴的」冯娜老师在播客里坦言,头一次看到一名诗人这样阐述自己的经历,访谈冯娜老师的过程,是我不断被诗歌重新打开心灵的过程: 「我并未与他人分离,诗歌联结了我们」 「诗歌是发现和重新发现心灵的过程」 和老师的对话中,诗歌不止是一种文体,诗歌是一种生活视角。 我趁机向老师提出疑惑「日常生活是否值得书写,如果值得,那该如何开始?」,如果你也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对话节选 中国人是有心灵生活、诗歌传统的民族。 如何在日常生活里,恢复我们的感受力,是我们提到的赤子之心,最初的诗心。 生活里让人驻足观望的美的瞬间,就是我们心中的诗。 日常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并不琐碎,而是我们缺少观察的视角,当我们能从人类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也就会获得书写的愿望。 心灵渴望艺术的感召,心灵渴望疗愈。 从博尔赫斯,穆旦,到我们的日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日常生活值得反复被描述。 我成为一名诗人的路径,是可以被大家借鉴的。 做事情的困难的时刻,过去读过的书,身边人的反馈,会让你知道这个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也会有信心能过去的。 专注很难是因为选择太多。 信息素养主要是识别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和噪音,处理和它们的关系。 我们是通过生物的节律来感受时间的,如果没有花开感到春天来临,如果不是通过自身衰老感受时间流逝,我们又是怎么感知时间的呢? 在嘈杂和信息的荒芜中度过一天,那时间只是线性的流逝。 一个常见的困惑「我是妈妈,还女儿,是妻子……我在诸多的角色体认当中,没有了我自己。」 每一个时代的写作者,都是在与外界,与自我的博弈中写作的。 我们作品的缺陷,本身就是我们的局限性,是人类的局限性。 最好的作品,可能一直在下一部。 「一个读者误会着写作者的心意,他们在各自的黑暗中摸索着世界的开关。」 我们对于作者/旁人的经历,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我们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感受,是自我存在的确认。 嘉宾介绍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云上的夜晚》、《彼有野鹿》、《寻鹤》、散文集《一个季节的西藏》等。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奔腾诗人奖、骏马奖诗歌奖等多个奖项。参加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 公众号:冯娜工作室 如果对冯娜老师的诗词课感兴趣,可加微信咨询( gracefeng85,备注时而散步),课程中对于优秀的作品,老师也可以协助修改和推荐发表。
为什么做这档节目?因为忍不住,播客在那里诱惑我,一定要去试试,我就开始了。 周年过了两个月,六一就趁着儿童节来单口,好棒,终于有一期30分钟以内的播客了。 做播客,如同种下一颗植物,浇灌生长,在开花结果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一株什么样的植物。 而这个过程,是我对自己保持真诚的态度和方式,希望你也能找到浇灌自己的方式,然后蓬勃生长。 时而散步至少要做100期,未来会继续访谈会养娃的高手父母,会和嘉宾一起探讨自我与世界的边界,会邀请大家一同成为创作者,去回应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在人生旅途,时而散散步。 主播/策划/剪辑/运营:六一 公众号:时而散步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六一特辑】听听孩子的声音,遇见童年的自己。 你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愿望吗? 你知道孩子长大后的愿望吗? 不论我们年纪多大,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孩童,或身边有自己的小孩。 参与发声:萱萱/汪宝/Rebecca/Amily小西瓜/Emma/椒椒/旺旺/Simon/洋山芋/旭旭/冠宇/小桃子/小菠萝/小谷粒/柠柠/妙妙/Lisa/花花/Ss/小熊/桐桐 本节目由思必驰赞助。 哪个小朋友/大朋友的心愿让你最有共鸣,请在节目下留言,我们将会选出三位最有共鸣的小朋友送出投稿参与的奖品,思必驰语音转写音箱。(截止6月2日18:00) 其他所有参与投稿的小伙伴,及留言点赞的前三位朋友,也将获得音箱的100元优惠券。
她人在荷兰,开了一家云端小酒馆,但是不卖酒,她在这里「生猛陪伴」伙伴的成长。支持他人创造和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使命。 她发起了一个100件小事的挑战,每周尝试一个新事物。 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包饺子/做蜡烛,和我的职业转型有什么关系? 在有一些不解和「看不起」这些小事的困惑里,我邀请咕嘟,向我们分享了她如何在工作10年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过程,如果你也有以下困惑,欢迎收听,转发。 Shownotes 哪怕一个破坏性的结果,都比现在的状态要好。 有一天我有自主权的时候,其实我是不知道我该如何行使这份自由。 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看中什么。 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我好像跟我的内心已经失联好多年了。 如果你不安排你自己,你就会被别人安排,自然有别人来安排你。 100件不起眼的小事里,藏着你对自己的确认,你和外界的边界,你未来的生活图景。 以快乐的心,做爱做的事,为喜欢的人。 塑造“职业身份”应该是一种实践,是一个对“可能的自我”进行检测、检验和了解的过程。创造实验机会,用一小步尝试去探索具体的课题。 嘉宾介绍 生猛小酒馆6.0-生猛活是一种自在的状态 https://mp.weixin.qq.com/s/wDnwWThpPPl17aoV85rEEA 生涯发展三阶段,你在哪一段? https://mp.weixin.qq.com/s/JGdzOKSo4yIWx1Tg-TEVZA 咕嘟微信(ID:xuancaigudu)
成为母亲,让我确认,我们是彼此的唯一。 成为母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邀请荷花聊成为母亲的心路历程,巧的是,因为竹子(《喷嚏》主播)/静姝(《神爱玩财》主播)都有做这个话题,有撞选题的风险,思考之后我们认为: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需要更多元的思考,更开放的讨论,更广泛的诉说。于是有了这一期。 内容简介 做母亲的过程,有很多「不体面」「不优雅」的时刻,那些真实的细节,值得被诉说。(六一) 因我而来的孩子,并不是为我而来,ta并不属于我。(荷花) 爱见孩子,看见自己,陪伴就是养育本身。(六一) 全然被依赖,被需要,与这个小生命的链接,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彼此的唯一。(六一) “当一个人真心想要对一个人好的时候,ta或许并不想为此证明什么,ta希望能在给予的时候还不搅扰对方原本有序的情感状态——不期望对方为此做一个同等级的报答或回应。” “它不再为了渲染一个自我感动的孤立剧本,也不需要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实则是讨要对方脆弱的依附。”(来自荷花很喜欢的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老师) 对我来说,做妈妈不要自我感动,要对自己的“意图”有觉察。有时候很多看起来为孩子好的行为,其实只是满足自己对“做一个好妈妈”的自我感动,或者害怕被其他家人指责,并不是真的看见了孩子的需求。(荷花) 不要神圣化母职,也不要贬抑,这只是一种身份,一段经历、一种关系。(荷花) 相关书籍 《背离亲缘: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安德鲁·所罗门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Daniel N.Stern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圆环干预》 嘉宾介绍: 荷花 前童书编辑,兼职妈妈,人类幼崽观察爱好者 播客《歪歪童书社》 公众号:冰盾之森(IceShield2022) 六一 观察生活的记录者,探索世界的创作者 播客/公众号:时而散步
首次直播和人开撕的现场实录,囧事重现,把冲突作为方法,在边缘试探前行。 Shownotes 06:08 在忽明忽暗的情绪之间,享受文字接近那些时刻的瞬间,自由表达自己,约如同飞起来。(优里) 07:00 人生没有给我太多选项,写作是我必须走上的道路(凋寒) 08:15 不得不写,只有写下来才能看见自己(六一) 09:25「就像是非要挤出来的痘痘」必须写出来在张力之间来回摆荡(雪莹) 11:01 不只是创作者,是创造者(黎黎) 13:10 因为没有包袱,不求完美,会随时行动,短歌/拼贴诗/画画……创作就是玩(优里) 19:48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是败了,你就被杀死了两次(凋寒) 20:12 当我们书写的时候,我们想要表达什么?「凝永恒于一瞬」如同情绪切片,悲伤/难过/怀疑/迷之自信,这样的时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凋寒) 21:00 如果不能达到哲人的深刻境界,那就坦然直视自己的日常吧,如果非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定义,有可能成为限制自己的枷锁(凋寒) 22:40 表达中的那些不确定,就像是你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雪莹) 23:13 家务分配这件事,其实非常值得讨论。但是「值不值得」是被建构和被限制的。(雪莹) 25:30 脑子里充斥的念头太多,无法选择(黎黎) 27:00 如果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房间,有的人搭好了,有的人还没想好,有的人是草屋,有的人是砖墙…… 30:40 你一定要创作让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作品,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内心一定要认同它(作品),甚至迷之自信。当你完成了了不起的作品,那种轻盈和膨胀,会带你攀登到了某个高峰,那是创作才能给我们的快乐。(凋寒) 32:10写作这件事本身是自带反馈的,重新面对自己作品的时刻,哪怕没有别人的反馈,你也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黎黎) 34:08 原来想象中「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只是想象,当你在对抗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对抗的是什么,可能只是一种恐惧。(雪莹) 35:44 就像你吃到过一颗属于自己的糖,面对别人描述再精彩的糖,你也知道对于你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会有这种确定性。 (雪莹) 38:50 我变强了,也变秃了,我们自己的房间就是头发标本陈列室。 42:00你用灵感写作的时候,你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当你用技巧写作的时候,你是一个剪辑师。(凋寒) 43:20 为什么觉得理性和感性有对立关系?男性听友加入直播。(不剧透了) 54:45 作为听众,我不想在你身上听到这些来浪费我的时间。(青竹) …… 后面发生了什么,不在这里剧透了,最后摘录一位听众的留言。 「听到那个人说话,但是感受到了大家从开始犹疑是不是要直说,到小心翼翼点出,到后来一个人清楚说出有点客气,后面大家都被鼓励到能坚定维护自己,还有最后黎黎总结女性也要学习这样坚定维护自己的边界,六一反思自己的犹豫 每个人的行动都给下一个人一点勇气,更远的迈出一步,更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边界上守住它 这个过程特别熟悉特别珍贵。值得非常细致的文字来描述而不是一个词勇敢一笔带过。(不过我写不出来更细致了)。——雨莲」 嘉宾介绍: 凋寒:作词人/写作者,豆瓣小说《繁尘烬》、《辛未劫》、《物|哀》作者 豆瓣小说地址:https://read.douban.com/column/60732940/ 公众号:岁寒知凋 优里:写短歌的人。 小红书|公众号:优里小屋 雪莹:唱作人,一个围着火堆跳舞的人。 网易云:高雪莹;公众号:游向深海 黎黎:正在写小说的保险经纪人。 豆瓣小说地址:https://read.douban.com/author/63909791/ 微博:aliss爱美丽(https://weibo.com/u/1629105174)
自然不是远方,是一朵清晨开放的牵牛,是雨后在叶片上爬行的蜗牛,是树木粗糙有规律的纹理触感,是两只小鸟追着彼此在树梢上来回跳跃……是低头抬眼间目之所及,是周遭的细节。 时隔一年,我邀请借秋风再次和我们聊一期自然教育,那些自然和孩子教我们的事,在户外的安全,以及人与自然的边界。 内容简介 04:04 孩子的眼睛,是我亲近自然的「作弊器」,孩子和我都们都在找到彼此眼中的自然。 08:04出门背30斤的工具包,每一样都不能少:锯子、锤子,用来开朽木,里面经常有鞘翅目昆虫的幼虫,找到虫子的时候她的眼里都是发光的。 13:19当鸟叫可以具体成为哪一只鸟在哪里叫的时候,那些概念中漂浮的焦虑,逐渐离我远去。 17:19 创作就是看见美的时刻,当徒步休息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创作。 20:20 妈妈你发现了吗?大自然给了我们好多好多宝藏啊,我们给了大自然什么呢? 21:01花花看到苍蝇在传花粉,觉得其实大自然里并没有害虫,每一种昆虫对大自然都是有用的。 22:48 在白蚁的窝上会长出非常非常好吃的鸡纵哦。 24:33 在孩子面前有时是我们无知,当我们被规则驯化的僵固之后,孩子们带我们重新认识周围。 26:50 只要有虫子就很开心,哪怕是居家隔离观察垃圾桶边菜叶的虫子 32:23 走出家门口,驻足在绿化带旁,翻找隐藏在其中的虫儿们的小秘密,我和花花录制了一期关于大叶黄杨斑蛾幼虫的视频,就是在绿化带里发现的。 34:08 “妈妈,你知道吗?喜鹊搭窝都是用差不多长度的树枝” 39:06 与其限制孩子的动作,不如教会他们怎样正确的、更安全地去做。 认识自然:学会看天气预报,提前熟悉目的地地理条件 卫生相关问题:口罩/手的卫生/野外的水、果子非必要不食用 意外事件:防外伤/紧急救援的常识 人对自然的伤害:不乱挖乱采/不要随意喂食野生动物/自备垃圾袋 嘉宾介绍 借秋风,这是一个工作严肃,生活逗比的妈妈,陪着女儿,把自己一次又一次放归山野,在自然中重新解构自我、认识世界。 微博/视频号:秋风听花语 想要更多内容可以收听这一期《006借秋风|把孩子放归山野,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d3736d90d8823a7bfd9b5a?s=eyJ1IjogIjVlN2Y1NmE0MGE3YmQ4MDljMmU5OTdkZCJ9 本期主播:六一 剪辑/文案:六一
接上一期的内容,我们邀请部分参赛的小伙伴,自己朗读或者请人代读了自己的作品,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关注优里小屋,一起解锁新玩法。 1L sweet by 悦悦 《遇见人间,我敢》作者:一靖 《让气味占有我,驰骋山林》by 一靖 《风细晚霞明似锦》by江诗意 《郑重声明》by 戈 更多参赛诗歌,请移步公众号「优里小屋」 https://mp.weixin.qq.com/s/bd7-DCXzG7PpZ_e-jdIQZg 和 https://mp.weixin.qq.com/s/wIrLIRebQmF4JdURA5VKPA
“一本过期日历(2021年豆瓣电影日历),一张药品使用说明书,两页多抓鱼赠送的小册子内容。”还有一把剪刀,优里开始了拼贴诗创作,在「优里小屋」(自媒体)里直播创作过程: - 如何贴出一首诗 ? - 为你「占卜」一首诗。 - 举办了一个拼贴诗歌大赛。 本期节目,优里和我们分享了这样轻量级的创作方式,——这可能是你写一首诗歌的最快方式了,诗歌是文本,是生活视角,是逃离之后发现的更广阔的现实。 优里如何创作(摘自优里公众号:优里小屋) 用剪刀将它们全部解剖,分解字词,再把这些零碎扫到一个罐子里保存备用。 想要熬魔药(拼贴诗)之时,就打开小罐,捏一小撮字词碎屑出来,也可以选择吹一口把它们呼出来。把它们平摊在锅里(桌上),用火(脑力)熬制,直到魔药(拼贴诗)最后成型。 我一般就在桌上用手指平移这些字词,组成自己想要的句子,让前后句子感情连贯。不一定要用完每一个零散字词。整首完成以后就拍照记录,所有字词碎片回收至小罐,下次还可以再用。 要选择哪里的语言素材原本,素材里要选择哪句,要怎样拆?这都会让你被动思考,手握分散的实体字词,也会比平时在整段、整章、整本书里看过去,更注意到这个词。这样一套下来,对原文本的语言风格感受就深了,能训练自己对字词的敏感。 拼贴诗还因为不同字词碎片间有截断,这就形成了文本上天然的停顿,非常有意思。当然,不是每一次都能用捏出来的字词零碎拼成诗歌,但值得尝试,而且很有趣。 嘉宾介绍: 优里 ,读书写诗,偶尔讲故事……(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优里小屋)
“与语言、外貌、情感或意志相比,气味的说服力更大。” ——《香水》【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气味是一把通往过去的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门,带着你在时空来回穿梭。调香师便是将这一气味具象化的存在,还原内心深处中有关气味的记忆片段。 而芳疗师,是用香味的功效去疗愈人们的内心,帮你找到内在的平和,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一位芳疗师/野生调香师,和我们介绍一下,日常生活中围绕我们的那些香气。 内容介绍: 拜师精进:天空的气息,大海的记忆,鞭炮或者螺蛳粉的味道,调香始于想象。 好的调香师,才会为香水注入灵魂,自己的第一个调香作品「绿袖子」 闻起来很贵,美第奇家的辛香料 Spezie de Medici-Speziere Palazzo Vecchio 调香师眼中的夏天:夜晚悄然绽放的茉莉,你闻起来很干净。 香味是自我延伸,调香和作家一样,有自己的香料库,选出香型、香气,运用调香技艺,调制出不一样的梦,每一款香都带着情绪和记忆。 芳香正念冥想,疫情居家也可以做的芳疗 居家调香DIY——酒精泡香料,酊剂制作 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们的心,选香自我表达。 好闻的味道千篇一律,属于每个人的味道,却百里挑一,香水/香氛作为礼物,怎么选择? 嘉宾介绍: 一靖:IFA认证芳疗师/讲师、独立(野生)调香师 小红书:一靖的百宝香(Yijing0529) 相关书籍: 《调香师日记》「法」让-克罗德·艾列纳
送自己一份新年礼物,「看见」自己吧。 邀请林老师录播课之前,我们约了一次咨询,对话之前,我有些防备,这些理论和问题,让我感到疏离,这些抽象名词对我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与我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有些无措。 沟通之后,感受完全变了,是「看见」「尊重」「温暖」「信任」,如果我遇到了问题,会想要来找林老师咨询,如果有朋友需要,愿意把他推荐给更多的人/组织,于是就有了这一期的播客。 梳理对话的过程,也让我重新「看见」了自己。我自己经常陷入内耗的点:找不到意义,总觉得被忽视,我自己都没有真正接纳过自己,我甚至自己都在对自己「冷眼旁观」,总是匮乏的,困惑和不甘心,为什么世界上没有那个能无条件爱我的人? 实际上,自己才是自己的第一负责人,要想着被看见,先要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在看不见自己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我不知道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了。没有被看见过的人,也很难看见自己,被看见的时刻,我希望不断地描绘这个时刻,记住这感觉,开始练习起来。 我们在聊工具,方法,其实是在聊自己,希望这场对话对你有帮助。 shownotes 05:35拿到报告的意外,印象里是行动力很强,知行合一的人,没想到内耗这么高没「电池一直在漏电」。 08:55意识焦点评估框架的7个关键词:利益/秩序/精确/成效/意义/共创/意识。从这7个维度去简化理解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组织,能够为一些当下的困惑提供一种「解题思路」。 12:28 卡住我们行动的阻碍,就是问题本身,就像是一只原地打转咬自己尾巴的猫。 13:10 知行合一的框架:学习者魂,认知者意,有能者魄,行动者志。 17:48 内耗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框架的四个维度没有对齐,比如认知比行动高,俗称想的多做得少。 26:25 了解自己的心智,也要去了解组织的心智,再去匹配,更容易找到自己适合的生态位。 28:45 关于7个关键词的详细解说。 42:42 「如何吵赢一场架?」 45:03 不管是一味的退缩,或者是一味的应激状态,都是脆弱的表现。 48:00 吵或者不吵,其实都要去探寻一下,这个行为背后的假设。 53:11 矛盾也好,尴尬也好,都是我们推开自己心智边界的一个机会。 58:19 我们想要把每个人内心的「黑匣」打开,然后再去探寻和调整。 61:56 另一场争执,「不被看见的时刻」,没有吵赢的架,因为我看见了对方。 66:23 ta把一个安全的地方毁掉了,因为ta觉得不需要,ta不允许你这样,因为ta也不允许自己这样。 嘉宾介绍:Simon Lin,《心智发展共修营》作者&讲师,集团总部培训发展业务负责人。追求「发福」,发展为幸福。 林老师的微信号:laolin18929501560
和然阿姨连麦,转换身份做了一次嘉宾,接受访谈:我被我们的对话治愈了,我那无处安放的表达欲,终于有了出口。我因为这场播客,重新爱上自己了,辛苦然阿姨剪辑~哈哈哈,期待更多合作。 然阿姨是「恍然大悟」的主播:理性冷静,情绪稳定,行动力强,人狠话不多。在互联网大厂996的同时,还运营自己的公众号,粉丝过万;连续两年策划举办「产品策划&运营大会」,影响了很多新晋职场人;运营自己的B站视频,粉丝过2万,还有自己的付费内容……不想强调但人是真的美。 然阿姨的公众号:然阿姨的产品课 然阿姨B站ID:杏花村然阿姨 以下是然阿姨视角的节目介绍: 通过做创作者,我们发现了新的自己——两个女性产品经理的对谈。 六一是播客时而散步的主播,一位 base 在苏州的产品经理,声音超级好听,主播范儿太浓了!!!! 没有脚本,没有准备,两个女性产品经理,在周六晚上闲聊的几十分钟。 如果你也想尝试做创作者,为这个世界生产和留存一点东西,快来加入我们。 我们可以提供播客从入门到放弃(bushi)的经验、软硬件工具和技巧。 联系然阿姨:pmPeiran 六一的微信:ireneis61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