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nk with

Album
主播:
随易eli
出版方:
随易eli
订阅数:
1,654
集数:
19
最近更新:
2年前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2019开始做的播客,但早起赶晚集。当时在北京做一个酒精活动厂牌「二手酒馆」,以活动和概念快闪酒馆为主,把酒馆游牧了起来。2020因为疫情,我的这个第二次创业也以失败告终,这附属档播客也就停掉了。 虽然不做酒馆了,但喝酒还是日常。并享受于边喝酒边和朋友聊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自诩为半吊子酒馆和酒馆里的人类学家,喜欢酒后放大的感官与观点碰撞。这档关于酒的播客,以酒精为开端,但不终结于酒,希望由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邀请同样喜欢喝酒的朋友作客,聊点有趣的话题。 借用二手酒馆常说的一句话:喝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我们希望让它变得更有趣。 随易,工科生,毕业做杂志记者编辑(《城市画报》),后在北京创业做Someet、二手酒馆,也在36氪、青年志待过,现工作于单向空间。
drink with的创作者...
drink with的节目...

Vol.5:年轻人开店避坑指北

drink with

「我想开家店」——这个想法,可能在很多年轻人心里都不时冒出。 女生,想开花店或者咖啡店;男生,想开酒吧。亦或是围绕自己的兴趣,开一家小店。希望能够脱离原来996的打工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过上自己觉得美好的生活方式。 但「开一家店」这个事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没那么简单。 自从做了「二手酒馆」,身边有朋友想开店,都会过来找我聊聊,咨询意见。但整体看下来,绝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或者过于想当然了。觉得开一家店,稍微赚点钱,可能没有那么难;觉得店只要开起来,靠朋友们呼朋引伴、靠自然人流、靠做活动、靠大众点评,就能让这家店顺利运转下去。但可能这些坑,只有当你亲自趟过之后,才能深切感受。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3位在开店领域非常有话语权和方法论的朋友,一起来聊聊这个事儿。我们不是盲目鼓励年轻人开店,但也绝非泼冷水。而是希望让想开店的年轻人,能够对「开店」这个事儿多一些认知,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这期节目录了一个半小时。比较有趣的是,后面20多分钟,其实已经算是「结束」了,但我只是把音乐声调大,聊天继续。这种状态更像是朋友之间坐在一起聊天,话题更加肆无禁忌,看法也更加一针见血。没了录节目过程中难免的谨慎。推荐大家听到最后。 本期电台,我们主要聊了以下话题 > · 什么样的人,完全不适合开店? > · 文艺青年适合开店么?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 · 开店有方法论和规律么? > · 有人说这是开店最好的时代,但也有人说这个时代不适合开店。到底发生了什么? > · 在这样一个产品区分度越来越小、透明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开店,新的分水岭可能是什么? > · 开店一定会遇到的坑有哪些? > · 给年轻人开店的建议

96分钟
99+
1天前

时间胶囊SP1:还记得2年前宅家喝酒时的样子么?

drink with

时间回到两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 「酒鬼电台」的存货播客里,有几期都是在疫情期间录制的,在两年后的今天,把它们当成一个特别系列:「时间胶囊」,胶囊里封存了那段时间我和朋友关心的话题、在做的事情与彼此的情绪,哪怕两年后我们依旧受困于疫情,但有些东西也无法复制。 这期播客录制于2022年2月,这个日期应该会让你回想到很多情绪和经历吧。我翻看了下那个时间段我的一个朋友圈—— 这期播客我叫上了三个好朋友,三个女酒鬼。我们聊了聊因为疫情被迫在家喝酒时的状态,和平日里在胡同、鼓楼地区喝酒有什么不同。也聊了聊那时还很有新鲜感的线上办公,聊了疫情下的感情生活,也玩了个在疫情期间我发明的云喝酒小游戏。 节目中,我们还聊到,如果疫情结束,我们第一件事儿会去做什么。答案都不一样。当时大家都比较乐观,觉得无论如何生活还会继续,疫情也总会结束,结束时一起做一些「春天该做的事情」。 两年后的今天,希望你重听这些「时间胶囊」时,能帮你多个时间维度的视角,看待当下生活。 主持:随易 嘉宾: 春牲,aka陈建国,互联网从业者 Lyn,NGO从业者,「三里屯一姐」 大豆,不自由撰稿人,「鼓楼一姐」 话题速览: > 10'00 女生出门喝酒的仪式感:「化更好的妆,才能喝下更多的酒」? > 11'51 鼓楼 VS 三里屯:喝酒的正确姿势 > 16'40 疫情下,酒精消费降级? > 23'00 线上复工感受 > 28'50 疫情下的爱情 > 29'50 独居青年的孤独感 > 39'50 疫情结束,第一件事儿要去做什么? > 51'10 人为什么要喝酒? > 56'20 A or B 游戏环节

71分钟
67
1天前

时间胶囊SP2:2年前封城的武汉,与3个酒精自由的年轻人

drink with

> 「时间胶囊」是一个关于疫情的小系列,这里封存了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我和朋友关心的话题、发生和在做的事情以及彼此的情绪。哪怕两年后我们依旧受限于疫情,但这些胶囊里的东西也无法复制。 > > 时间胶囊SP2,是我与当时深处封城中武汉的3位朋友的对话。原标题为《酒鬼电台武汉特别节目:医院内外,冰火日常》。 —————— 时间胶囊分割线 —————— 王粒丁,投资人,自称「全球流浪汉」,没有任何一个固定住所,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武汉封城前一晚还还在武汉的18号酒馆喝酒,「也许是酒精给了我一些莫名的勇气」,他没离开,留在了武汉。「来都来了」,那就记录些什么吧。 他和18号酒馆老板「光头」一起,两个人,一台小牛电动车,一部手机。在疫情刚刚爆发且最严重的武汉城里,四处游荡。拍下了这个城市从来没有过的样子。在他们名为《武汉守城人》的短片中,出现更多的是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 (光头 & 王粒丁在拍摄途中) 这个片子发出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家通过他们的民间视角,看到了武汉的「日常」。也让不少人意识到,哪怕自己不在医务一线,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行动、贡献和记录。 (短片《武汉守城人》画面) 尹夕远,《人物》杂志摄影师。主动申请来武汉拍摄。「我真正最紧张的时候不是抵达武汉后,而是确定要来、但还没到武汉时」,连续失眠,甚至还想提前写好遗书。 (夕远出发前的朋友圈) 正如王粒丁在节目中所说,现在的武汉,医院内外,是两个世界。夕远在节目中讲述了一些他在医院、在ICU中看到的画面,「每一个数字都是我眼前一个个的人,我很难把他们当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他在医院里,真正感受到了那句话:这不是多少人死亡,而是死亡的悲剧在这这里发生了太多遍。 (夕远拍于武汉医院) 而医院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呢?粒丁觉得,没有人的武汉,更漂亮了——医院外的武汉就像龙卷风的暴风眼,周遭瞬息万变,但暴风眼处,却显得有些平静。光头和粒丁除了拍摄第二个短片外,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甚至两个人还曾包下一个无人的影厅,看了一整天电影——在他俩身上,你看不到太多负面的情绪。他们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尽量如常」。 但让他们「唯一」遗憾的是,一家20多年全年无休的热干面店,被迫关门了。「生活选择又进一步被压缩了」。 (王粒丁拍摄的武汉街头) 这期节目我们依然是通过线上连线录制(在节目中也能听到一点瑕疵,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录制当天,三位嘉宾在光头的18号酒馆里,一人一听啤酒,充满「优越感」地说自己起码是「酒精消费自由」。大家都喝了不少酒,也许在现在的武汉,酒才能带给他们一些慰藉。 节目最后,光头说,这期节目之后,他们还会继续生活、继续拍东西记录这个城市。也许再过一个月,或是疫情完全结束,可以再聚在一起录一期。看看有什么变化。另外,作为一个酒馆、酒厂老板,他还有个非常朴素的愿望:希望疫情之后,大家不要对武汉的酒厂、生产的酒有任何歧视或芥蒂。仅此而已。 这期节目,我们并不想做的过于沉重,而是像把更多「日常」带给你,让你通过3位嘉宾的视角和观察、感受,看到武汉现在(当时)的样子。 主持人:随易 嘉宾: 尹夕远,《人物》杂志摄影师,疫情刚爆发时曾赴武汉一线拍摄 光头(左),武汉「18号酒馆」老板,《武汉守城人》制片人 王粒丁(右),「全球流浪汉」,投资人,独立摄影师,《武汉守城人》导演 歌单: > 1.《ブリキ》 by RADWIMPS > 2.《From Comas》 by Ours to Alibi > 3.《The last medal》 by 重返袖珍时光 > 4.《Texas》 by Lights & Motion > 5.《Book》 by CHON > 6.《阴转晴》 by 琥珀 > 7.《夏末》 by 琥珀 > 8.《Taijin Kyofusho》 by The Evpatoria Report > 9.《From Comas》 by Ours to Alibi > 10.《Valleyland (part 2)》 by Empire Express > 11.《1900》 by 常诚 > 12.《Lonely God》 by 惘闻 > 13.《游戏结束(Outro)》 by Chinese Football * 特别备注:第一首歌《ブリキ》是野田洋次郎为纪念东日本大震灾做的第二曲。曲名ブリキ(BURIKI)可以拆解成I3UR1K1,纪念地震发生日期311,也暗含「走下去」的意思。在MV中全程只有一直不断行走的脚,一共迈了431步,4(しん)3(さ)1(い)=震災;进行2分46秒时在红线处停留了一会,是为了纪念震灾是在当日下午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以这时候歌开头,希望大家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记住这次疫情,记住武汉,记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

75分钟
70
1天前

时间胶囊SP3:疫情反复,请对身边开店的朋友好一点

drink with

> 「时间胶囊」是一个录制于2年前、疫情刚开始时候、在方方面面与疫情有关的一个小系列(兜售存货的诡辩hh)。这是这个小系列的最后一期。希望这三期真的想一个个时间胶囊一样,能带你瞬间回到两年前疫情刚开始时的场景,回忆起那时的一些细节。这些被唤醒的记忆有可能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打量眼下的疫情反复、与之持久战的生活。 2020,疫情爆发,很多酒吧、咖啡厅无法开门营业,不少老板「被迫」走上了微商之路。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3位小店老板:一个咖啡厅,一个精酿酒吧,一个鸡尾酒酒吧。三位老板都在做「微商」,都在朋友圈吆喝,且都对自己的「新身份」有很多话想吐槽。 虽然这三家店外卖的营收不尽相同——跳海酒馆做到了令旁人羡慕的非常高的流水,而另外两家的外卖可能仅贡献了往常一二成的流水——但大家对于自己的每一条「微商朋友圈」,都格外介意。 > 「朋友圈内容的发布键,感觉就像是原子弹按钮一样」,发了之后就赶紧做别的事儿,好像这些都没发生过一样。」 对不少有朋友圈洁癖的人来说,这段时间的心态应该都是类似复杂的。一方面必须要发,另一方面又不想对自己的朋友们有太多的打扰。 当然,关于「微商」的称呼,都是玩笑,更像是我们之间的一种自我调侃。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不再那么焦虑,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恢复正常。也希望可谓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更多地支持自己喜欢的店,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 这期是在酒吧现场直接录的,效果有效,也请大家见谅。 主持人:随易 嘉宾: 梁二狗,「跳海酒馆」老板(一个多次造访酒鬼电台的男人) Landy,「Cafe Duet 二重奏」咖啡厅老板,Simple Drink主理人,预调鸡尾酒品牌HIBANG主理人 徐茉栩,Libertango酒吧老板

74分钟
1k+
1天前
drink with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