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雕塑艺术家邱启敬:保持热爱,共赴山海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中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 邱启敬。 2024年11月,“幻聚山海”邱启敬科幻艺术展开幕,这是以《山海经》为主题的沉浸式艺术展览,融合了实景雕塑、数字投影、光影交互等科技手段,呈现出一场传统文化与科幻艺术创新结合的视觉盛宴,不仅重现了《山海经》的奇幻世界,也为传统文化如何在数字时代传播提供了优秀示范。 邱启敬(1979-),生于福建福州,中国艺术界极具革新精神的代表。以其跨领域创作实践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成为当代艺术与工艺美术融合的先锋。其作品既是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追问,也是对中华文明集体记忆的重构。代表作《大迁徙》系列、白玉雕《极乐世界》、《山海经》系列。 你会听到: 1、《幻聚山海》展览中最具挑战性的装置作品?“嗜梦之境”中收集的上千真实梦境,如何转化为艺术语言? 1、耗时9年创作近60尊神兽雕塑,什么力量驱动将《山海经》从文字变为立体化的“文化样本”? 2、《山海经》中的神兽(如饕餮、梦貘、混沌)对现代人有哪些精神启示? 3、为什么说《山海经》是“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如何通过雕塑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4、当代艺术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颠覆创新”? 5、为何会在首钢园这样的工业遗址展出上古神兽,有哪些考虑与隐喻? 6、如何看待神话与科幻在构建人类想象力上的异同? 7、东方美学与西方雕塑技法的碰撞与融合。 8、3D 打印和 AI 技术对雕塑创作有什么影响? 9、艺术创作生涯中有哪些记忆尤深的创作瞬间? 10、当代艺术家最需要具备哪种特质?是技术、想象力,还是对社会议题的敏感? 11、计划用余生完成《山海经》中469只神兽的雕塑作品,意味着什么? 12、“艺术是鲜活的,必须回到日常”,普通人如何从艺术中获得力量? 13、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邱启敬

51分钟
99+
2个月前

访谈|科幻作家郑军:我坚信2077年的人类会更高尚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科幻作家、中国投资协会投资信息专委会科幻产业办公室首席顾问 郑军。 郑军对世界科幻和中国科幻发展史有专业的研究和深刻的见解,他也是中国科幻的亲历者之一。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科幻之路:45年的科幻迷,25年的科幻作家。 你会听到: 1、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影响很大的科幻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2、作为亲历者之一,为什么说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是中国科幻的转折点? 3、如何评价莱姆和他的作品在科幻史上的地位? 4、优秀的科幻创作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5、莱姆在1971年用致幻剂构建虚拟世界,当下人类研究VR / 脑机接口,哪种技术路径更可能成真?人类未来是《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 6、莱姆在《索拉里斯星》中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这与《科学少年三部曲》中所探讨的主题有何异同? 7、塔可夫斯基导演的《索拉里斯星》和原著相比,更倾向哪种表达? 8、《银翼杀手》中构建的赛博朋克世界和《星际迷航》中的宇宙乌托邦,与《寒冰热血》中“冰山运输”这种务实科技相比,差异在哪? 9、什么是“反科学的科幻”? 10、怎么看待科幻与未来的关系,科幻能预测未来吗? 11、为什么强调科幻创作要“走进实验室”?这是否意味着“科学严谨性”高于叙事自由度? 12、AI 对人类未来有哪些影响?AI 可以替代科幻作家写小说吗? 13、中国科幻能为世界科幻和人类未来做出独特贡献吗? 14、预测2077年的世界。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郑军

61分钟
99+
2个月前

访谈|科幻译者&作家顾备:要同时爱文学和科学,更要具备重构场景的想象力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著名科幻译者&作家 顾备。 顾备是《沙丘》简体中文版译者,也翻译过《基地与帝国》《地光》《少数派报告》等多部科幻名著。她也是科幻作家,创作的短篇小说《觉醒》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你会听到: 1、什么样的契机决定要翻译《沙丘》的新中文简体译本?“必须重译这本书”的冲动是怎么产生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2、《沙丘》融合了生态学、宗教、政治等多学科知识,在翻译中如何平衡科学严谨性与文学性? 3、书中有很多词汇极具文化特异性。如何处理这些术语的本地化?是否有意保留陌生感? 4、如何理解“科幻译者需同时爱文学与科幻,并具备重构场景的想象力”?若科幻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最重要的翻译原则是什么? 5、《沙丘》有大量隐喻和文化映射,翻译时,如何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 6、“中国式科幻叙事”的独特性是什么?中国科幻如何走向世界? 7、如何看待《沙丘》中女性角色的构建和力量?如何理解科幻作品中性别叙事的演变? 8、若被保罗·厄崔迪邀请加入弗雷曼部落,会选择成为生态学家、战士还是先知? 9、用一句话安利《沙丘》。 10、是否有很想翻译但尚未实现的科幻作品? 11、为什么说“青少年需通过科幻培养未来洞察力”?如果设计工作坊,会设置哪些训练环节?想要传递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顾备

46分钟
99+
2个月前

访谈|西夏:从《爱·死·机》看中国科幻影视的实践与突围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科幻电影研究、影评与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与实践者、成都八光分文化影视总监 西夏。 西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加拿大Emily Carr大学电影系,从事过地震监测、机器翻译、广告创意、国际文化交流等多项工作。电影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任教七年。2017年开始在科幻文化领域深耕,工作涉及独立电影、科幻电影研究、科幻IP孵化等,译著《眨眼之间》《剪辑之道》《科幻电影导论》、经典科幻电影解读文集《外星人的手指有多长》等。 你会听到: 1、在丰富的跨界探索经历之后,为何选择在科幻文化领域深耕? 2、科幻剧集《爱·死·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中国科幻影视化改编可以从《爱·死·机》中借鉴哪些经验? 4、《爱·死·机》中不乏东方元素,中国故事如何处理“文化隔阂”,顺利出圈或出海? 5、“冷湖科幻文学奖”强调科幻与地方文旅资源结合,有多部获奖作品进入影视开发阶段,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 6、AI技术冲击下,影视创意工作是否会被取代? 7、如果策划中国版(或成都版)《爱·死·机》,会讲述什么故事? 8、快问快答: 1)最近在看的科幻作品及推荐理由? 2)最想合作的中外科幻导演 / 作家是? 3)用一句话形容中国科幻的未来:“______”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西夏

55分钟
99+
2个月前

访谈|中国首位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科技革命后,人类如何用科幻重构诗意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中国首位科幻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 姜振宇。 姜振宇,中国首位科幻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师从吴岩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他兼具学者、教育者、实践者多重身份,研究横跨文学理论、数字技术、产业开发,致力于推动科幻从“小众文类”升级为“文化实践”,并在教育与国际传播中探索中国科幻的独特路径。 你会听到: 1、曾自称“国内首个延毕的科幻博士”,如何解读?求学期间,有哪些难忘的事? 2、童年时有过写科幻小说替代日记的经历,是否影响了后来的研究方向? 3、蹭北师大科幻课而与妻子结缘的故事。 4、如何理解科幻的跨界性? 5、结合具体科幻作品,聊聊“科幻是处理科技革命后人类如何重构诗意”。 6、科幻的终极价值是“想象力将非我纳入我”,如何理解? 7、研究项目“数字文学场景沉浸实验室”用VR复原《陶庵梦忆》,这类技术实践如何推动科幻从文本走向大众体验? 8、什么样的文化土壤适合让科幻生根发芽?中国具备这样的文化土壤吗? 9、中国科幻和欧美体系相比,独特性在哪? 10、宏大叙事与社会寓言,哪种路径更能承载和表达中国科幻的独特性? 11、如何应对AI时代的焦虑? 12、“科幻可能渗透进所有文类而非独立存在”,为什么? 13、分享一个中国科幻圈的八卦。 14、快问快答: 1)推荐一部小众但惊艳的科幻作品。 2)最想穿越进哪部科幻作品? 3)用3个词形容中国科幻的未来。 4)最近正在看的书或影视剧。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姜振宇

54分钟
99+
3个月前

访谈|资深科幻编辑说书人:仰望星空,科幻使人耳清目明|聊聊刘慈欣的科幻宇宙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科幻世界》杂志社资深编辑、《三体》首次连载时的责编 说书人。 说书人是资深科幻编辑人,也是《三体》第一部的责任编辑,从2006年5月起负责《三体》在《科幻世界》的连载,他也是刘慈欣作品《球状闪电》的编辑。他认为科幻编辑的核心是“技术审美”,他长期致力于推广科幻文化,曾主持引进了《变形金刚》《星球大战》等多部科幻领域经典作品。 你会听到: 1、和刘慈欣作品结缘的故事,刘慈欣作品的创作特质是什么? 2、纵览刘慈欣作品,体现出哪些创作脉络?最值得思考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3、个人评价中最喜欢的3部刘慈欣作品。 4、《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所代表的宇宙观是如何形成的? 5、《流浪地球》中的“饱和式救援”与东方价值观,相比于西方价值观有何异同? 6、《三体2》中,章北海的“不择手段前进”与罗辑的“威慑逻辑”反映出何种文明选择? 7、如何看待对刘慈欣作品的一些批评? 8、为什么说一个科幻编辑的核心是“技术审美”? 9、刘慈欣“单枪匹马”之后,中国科幻发展如何?我们应该期待下一个刘慈欣吗? 10、AI 技术可能会颠覆科幻创作吗?人类文明的未来是《三体》、《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 11、致力于科幻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主持引进科幻作品,想要达到的愿景和期待? 12、推荐一本正在看的书或影视剧。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说书人

45分钟
99+
3个月前

访谈|评书表演艺术家、德云社相声演员张金山:说书先说人,说人先说魂

星光游乐园

本期节目嘉宾是评书表演艺术家、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金山。 张金山播讲的评书作品《济公传》《金瓶梅》《聊斋》《慈禧秘史》等,继承了评书传统叙事技巧,又融入了单口相声的幽默元素,语言诙谐生动,画面感极强。 张金山清脆的嗓音和鲜明的节奏感,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他师承刘兰芳、王印权的评书功底,在角色情绪递进和情节悬念设置上有尤为突出的效果 。 张金山(1974-),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相声演员,师承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与王印权伉俪,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于2015年加入北京德云社,专职从事评书和相声表演。自幼酷爱评书艺术,1991年开始系统学艺,并得到袁阔成、段少舫等评书名家的指导,艺术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被誉为“评书界新一代领军人”。评书代表作《官场现形记》《和珅秘史》《汉武大帝》等,网络评书节目《金山书场》。 你会听到: 1、17岁拜师学艺的难忘故事。 2、说评书和说相声,有哪些异同? 3、评书的创作观是如何形成的? 4、在评书中,把“躺平学”“废话文学”等概念加入进济公的“疯癫哲学”,同时新增了“济公内心吐槽”的独白设计,是出于哪些考虑? 5、慈禧的“美妆博主”人设是真实的历史吗?评书如何把控真实和虚构的界限? 6、如何看待评书创作中收到的外界争议? 7、《金山书场》里和观众互动的“弹幕点播”,是怎么想出来的? 8、评书作品需要得到用户长时间注意力,这和当下流行的“碎片化”娱乐形式相比,前者如何更让人喜闻乐见? 9、评书艺术还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吗?如何把控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之间的关系? 10、你曾经说过:“评书演员得比编剧懂历史,比UP主懂梗,比脱口秀演员嗓门大”,如何理解? 11、在德云社后台发生过哪些趣事。 12、用3个词形容心中的“完美评书”。 13、推荐最近正在看的书或影视剧。 片头曲:《Sora》-Roa 片尾曲:《Happy Days》-Scandinavianz 主播:星光 嘉宾:张金山

62分钟
99+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