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Summary】 本期播客《工艺知道》邀请到策展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凌云,深入探讨她在景德镇陶溪川球磨美术馆策划的“时间的河流:日本现代陶艺巨匠展”。展览汇集了13位日本现代陶艺巨匠的作品,其中包括具有开创性的“走泥社” 成员及其学生。张教授从展览缘起、策展过程中的挑战与感动,谈到各位陶艺家的鲜明个性与创作哲学。节目还深入探讨了走泥社的反叛精神、中日陶艺的文化对话,以及女性陶艺家的创作现实等深层话题,为听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间与地域的艺术思想汇流。 【时间轴Timeline】 01:09 展览与策展人介绍 主持人顾青介绍本期主题及重量级嘉宾——策展人张凌云教授。 05:16 走泥社:思想的容器 解读日本现代陶艺先驱团体“走泥社”的核心精神——“泥土是思想的容器”,及其对陶瓷艺术边界的拓展。 09:36 苦行僧般的创作者:秋山阳 聚焦秋山阳严肃、专注的创作态度,及其黑陶作品所迸发的原始力量感。 14:42 策展背后的挑战与沟通 揭秘历时四年的策展过程中,在艺术家联络、作品运输、布展协调等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困难。 16:56 吉川正道的“景德镇梦想” 分享80岁的吉川正道先生首次到访景德镇时的激动与感动,实现其“未曾到达的梦想”。 20:36 刚柔并济的女性表达:中岛克子 赏析83岁女性陶艺家中岛克子的作品,如何在同一器皿上展现女性的柔和与男性的力量。 23:28 陶艺家的生活习惯 小路光男和八木一夫他们每天的生活规律是什么样 33:04 日本女性陶艺家的角色与创作 探讨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陶艺家(中岛克子、吉川千香子、加藤真美)在创作与家庭角色间的平衡与现实。 44:42 欧洲女性艺术家的生活与家庭状态 对比东亚与欧美女性陶艺家在创作环境、家庭分工及社会角色上的差异。 47:59 关于“时间的河流”陶艺展以及张老师对“审美”的建议 展览会持续到明年一月份,推荐大家到现场看看实物,和图片上看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与美好的东西为伍。 * 展览开幕论坛介绍日本陶艺巨匠们,左起:吉川正道、笹山忠保、寄神宗美、秋山阳 * 开幕现场陶艺家秋山阳(左)与张教授对谈 * 展览现场秋山阳黑陶艺术作品 * 展览现场中岛克子作品 (更多作品欢迎到现场观展……) 【嘉宾 Guest】 张凌云 小红书@张凌云工作室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制作:狗蝴蝶工作室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1942年,民国才女张爱玲在小说里写下:“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出名要趁早”在张学诸多名言里流布甚广,深入人心,被人们用来自我激励或激励后生。 本期两位主播,顾青与小林将讨论“年少成名”的话题。从顾青作为设计媒体人的从业经历、《设计之问》的采写过程,从设计师小林在日本、欧洲诸国的求学、游历经历,讨论成名对年轻设计师们意味着什么。对“成名”,媒体评价是一种衡量标准,大众视角是一种标准,而年轻设计师们,要成为自己的尺度,面对时代做出真诚的回应,切实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这是年轻一代的“反叛”与“回归”。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电台收听“工艺知道”并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期待能在评论区看到更多互动。 【时间轴 Timeline】 1:20 想出名的设计师 3:30 设计师为什么要出名? 6:20 小林在日本的求学经历 8:00 今年出版的《设计之问》是怎么来选择采访对象的 10:00 顾青在《家居廊》的工作经历 12:30 起步中的中国设计 15:30 设计媒体的黄金时代 17:25 这个世界偏爱年轻人 18:48 独立杂志《INTO》的“几近成名” 20:00 米兰设计周卫星展里脱颖而出的中国年轻人 22:10 设计师要成为自己的尺度 24:00 欧洲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有着相同的困境 26:55 与芦泽启治的交往 28:40 如何去做好一个设计师访谈 33:30 真诚的表达是最好的广告 35:50 设计师被看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7:50 年轻设计师要有反叛精神 41:35 一种反叛的具体行动:助力年轻中国品牌成长 45:20 永远会有新的痛点,新的机会摆在眼前 48:40 对“成名”的衡量有不同标尺,时间是最重要的尺度 【图片索引Photos】 庆应义塾大学,日本设计学院里的“商学院” 庆应义塾大学的设计课程 2024年米兰设计周卫星展第一名得主,studio ololoo(中) 2024年米兰设计周卫星展现场 2024年米兰设计周期间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学院的展览 瑞典隆德大学的展览现场 伦敦知名工业设计工作室Blond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的展览 蔡烈超工作室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的主题展览“柔性力量”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小林 小红书@INSDIM的林叔安 编辑:顾青 图片:小林 剪辑制作:小红书@郝玲聪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本期播客,等来了老朋友 ——艺术家桂花君的返场。 这一次,她带着从 2020 年居家时光里“生长”出来的“多力与富桂”,把云南的阳光、菌子香与柔软心意,都装进了上海武定路的一间面包房。 我们会跟着她回溯这对“猫鸟 CP“ 的诞生:开朗丑萌的多力、闷骚温柔的富桂,两个小家伙的身上藏着她对生活的观察与偏爱。 也会走进“被阳光晒透”的展览现场:为什么是面包房?菠萝包肚子的多力、戴耳机的 “小聋包富桂”,藏着怎样的艺术巧思? 更会聊透这对 IP 背后的温柔心事:当代人总在“成人世界”里藏着孩子气的渴望,而多力与富桂,正是用不夸张的笑容、搞怪的小动作,接住了我们的疲惫与孤独 —— 就像桂花君说的,“哪怕今天难过,画着它们,心情就会跟着亮起来”。 这不止是一期关于 IP 的对话,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在平凡里造童话” 的分享。如果你也需要一点柔软的力量,不妨坐下来,听我们聊聊多力与富桂的故事,聊聊那些藏在画笔里的、属于每个人的情绪微光。 * 展览在武定路的cute cube哦,欢迎有空来观展~ 【时间轴 Timeline】 00:43 拆解 “猫鸟 CP” 雏形:回溯多力与富桂的起源 02:19 展览空间的巧思,麦香、生活气与 IP“温暖感”的契合 06:00 创作的成长底色,内向童年画画自造“小世界” 13:43 3轮表情包的创作故事,重点解读第三弹:“富贵的皇帝梦” 18:04 云南生活图鉴:钓鱼、露营、吃菌子,以及为了安全吃菌子创作的“百毒不侵” 20:58 展览作品解读,专为面包店创作的“菠萝包多力”、“小聋包富桂” 23:40 创作理念核心:拒绝 “纯潮玩”,坚持 IP“贴近生活”,通过形象激发人“严肃外表下的可爱内心” 25:40 我们喜欢怎样的IP形象?讨论当代痛文化及时下labubu热潮 32:11 如何通过多力与富桂传递 “平凡日子里的小温暖” 41:57 IP未来发展规划,带多力与富桂去不同城市 47:26 创作时色彩与情绪的关联,及对 “背影”“回家”等意象的偏爱 51:30 猫鸟家族新成员:爱做饭的小熊和背上长爱心的抱抱龙 * 路过cute cube,望一眼做皇帝梦的富桂 * 欢迎光临 * 店内小展,插画风创作 * 版画风格创作 【嘉宾 Guest】 左:桂花君 小红书@阿桂画多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制作:顾青 小红书@青手记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本期播客,主播顾青(《中国黑陶》主要撰稿人之一)与特邀嘉宾汪溶展开对谈 —— 作为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执行总监,汪溶不仅是当代非遗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中国黑陶》一书的总策划。 对话以《中国黑陶》的出版为核心脉络,揭开了这本著作的诞生秘辛,也带听众解锁黑陶从史前文明“黑色瑰宝“到当代生活“潜力新宠” 的多元魅力,探讨了传统工艺如何打破时空壁垒、接上当代生活“地气” 的实现路径。 * 《中国黑陶》于于9月初正式出版 * 封面收录黑陶艺术大家刘浩作品及几多黑陶作品 * 本书策划汪溶,在工作开展前做的大量阅读准备 * 9月14日,在上海黑石公寓牧云记书院的新书发布现场 【时间轴 Timeline】 01:36 一句话形容黑陶在当下的 “身份” 02:23 世久基金会为何触碰黑陶这一冷门题材 08:10 书籍策划前的准备工作 10:02 何以命名《中国黑陶》 13:41 从调研到出书,直面黑陶的“生存困境” 20:25 “连接匠人、设计师和用户”的策划思路由来 24:04 书籍出版的两大“奇迹”:从立项到出版仅半年时间、8位特约作者公益撰稿 26:59 公益撰稿,一场双向奔赴的认可 34:34 几多黑陶与藏地陶工的合作 40:09 8位撰稿人的遴选标准 42:50 黑陶复兴领军者和第二代陶工,刘浩刘璇父子的故事 46:37 书稿编辑中的感动瞬间,邱教授凌晨三点改稿、顾力春节赶稿、徐英积极反馈…… 50:47 黑陶如何“潮起来”,以几多黑陶的小鸟锅为例 57:43 女性与黑陶:隐藏的情感联结 1:00:40 新书发布会,主创对谈、工作坊体验、微展三大内容,将黑陶拉到大众面前 1:04:08 来自陶工的珍贵认可 1:07:48 分享对中国黑陶发展的期待 1:10:30 补充的补充的补充,关于黑陶的满天星斗 【嘉宾 Guest】 * 汪溶,左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制作:顾青 小红书@青手记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大家好,本期节目是在9月初录制的。主播参观东京礼品展之际,于夜晚走进台东区谷中的安静小巷,探访一家品味独特的设计选品店“Amazing Moments”,并与店主Nancy彻夜长谈。 Nancy来自苏州,曾为诚品书店苏州店的开业元老。七年前,刚满30岁的她辞去工作,只身来到东京。从最初计划“间隔年学日语”,到意外进入室内设计领域学习,再到入职日本建筑事务所经历职场挑战,最终,她选择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选品店。 这家店为何取名“Amazing Moments”?她的选品逻辑是什么?客群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特征? 在本期对话中,我们会聊到: * 30岁辞职赴日的心路历程; * 在日本职场遭遇的“昭和老派”文化与无意义加班; * 如何在小众街区找到契合的店铺空间; * 选品背后的文化思考与定价策略; * 开店三年来的运营细节、获客渠道与暖心支持; * 以及她对东京“距离感”的独特理解——为何这座看似冷漠的城市,反而给了她最舒适的安全感与边界感。 如果你也对设计、手工艺、跨文化创业,或是对在海外开一家小店的生活感兴趣,这期节目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真实的启发与触动。 【店铺地址】: 台東区谷中7-5-25ヤナカアパートメント 102 AMAZING MOMENTS YANAKA JR山手線日暮里駅南口徒歩5分/千代田線千駄木駅徒歩10分 营业时间:11:00-18:00 不定休。 【时间轴 Timeline】 00:55 国内工作经历:苏州诚品书店开业元老、此前国企/美术馆的工作 03:42 赴日契机:30岁焦虑,计划GAP year,独自联系语言学校赴日 08:23 在日本的学习生活:专门学校学室内设计,疫情无法回国,入职建筑事务所 12:47 职场困境:工作压力、无意义加班、语言障碍,心态调整 14:52 离职与过渡:生日前辞职,靠失业金过渡,反思“可做的事” 24:07 开店契机:选址台东区谷中,运营方老板包容,获得优先租赁权 30:19 店名由来,选品逻辑(传统工艺+现代设计,3000日元区间),客群特征 37:15 运营细节:日常工作(开发品牌、陈列、库存),获客渠道(线上+线下+传统媒体) 48:59 挑战与支持:品牌合作难、选品挫败;邻居与华人社群支持,未来规划(线下复合空间) 57:59 东京生活,一种有“距离感”的舒适 【嘉宾 Guest】 Nancy 小红书@35.68N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制作:顾青 小红书@青手记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工艺知道」景德镇特辑之:对话媒体人章武 主播顾青对话前央媒记者、定居景德镇 16 年的章武老师。他将拆解景德镇的三大发展阶段,揭秘它为何能成为 “手艺人的乌托邦”。 当工业巨鲸沉落,传统手艺如何化作养分?景德镇的 “普惠密码”,或许藏着所有手工艺城市的未来答案。 🔗点击收听,看千年瓷都如何在断裂中重生,用泥土与火焰写就 “鲸落景德” 的传奇。 【嘉宾 Guest】 章武,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1990至2020年期间任国媒记者。2009年定居于景德镇,为陶溪川文化街区陶溪书馆主理人。1990年开始追踪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对景德镇的手工技艺及手工生产的组织形态变迁有深入研究。 【时间轴 Timeline】 01:06 何谓 自然界的“鲸落”? 02:37 景德镇与 “鲸落”现象的关联 * 景德镇的传统手工行业分工 * 1949 年前的景德镇为行会自治下的“古代手工业陶瓷园区”,类似 古代“东莞+义乌” 08:05 1949 年后景德镇的工业化转型 * 1949 年后至 1956 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小作坊合并为合作社或国营瓷厂,所有制改变但本质仍为手工业 * 1956 年后生产形态发生剧变,柴改煤→改长石釉(欧洲体系)→改泥料配方;80 年代因外贸需求转向欧洲制瓷生产体系,传统配方几近消失 13:30 90年代景德镇面临的困境 * 90 年代景德镇陶瓷体系的完整性:从矿山、瓷厂到学校、外贸公司,10 大瓷厂及配套机构全覆盖 * 景德镇的核心价值在于工匠群体与陶瓷高等教育学府(陶瓷大学等) * 景德镇的区位劣势,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下滑,工业基础薄弱 25:02 90年代技术引进与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 回忆 1990 年江西省陶瓷工业总公司从德国引进设备的谈判细节 * 当时的生产对标德国Rosenthal罗森塔尔,出口创汇单价远低于国际水平。 * 80 年代传统匠人稀缺,政府推行“父子传艺、师徒传艺”政策,延续手艺。 * 70 年代部所招学徒,80 年代古窑异地搬迁保护,10大瓷厂分工明确(建国、艺术、雕塑瓷厂保留手工艺属性,其他为现代工业;美研所无盈利指标) 38:25 1996 年后的 “鲸落” 阶段与城市特质 * 1996 年国企改制,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凋敝,进入 “鲸落” 阶段:掠食者阶段(地产开发);机会主义者阶段(小群体分利);化能自养阶段(传统手工艺滋养小微企业) * 2008 年经济拐点后,手工艺需求上升,景德镇形成大量小微企业 * 景德镇成为“普惠城市”,强调其手工产业支撑的独特性 52:13 景德镇的现状与未来 * 当前处于“鲸落”第三、四阶段并存,吸引多元人群(生活美学、艺术、设计、手艺),但需警惕同质化; * “景漂”主要分两批:90 年代外来艺术家和2005 年左右由乐天陶社带动的创意人群涌入 * 景德镇未来需“多元化、多样化” * 景德镇是 “小镇做题家” 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城市(手工业体系保护、支撑创造性)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制作:顾青 小红书@青手记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工艺知道」景德镇特辑之:对话金工艺术家陈英泽 本期节目有些特别,我是在景德镇录制的——这座千年瓷都,如今聚集了无数热爱手工艺的年轻人。本期嘉宾是南作器工作室主理人、金工艺术家陈英泽,一位扎根景德镇十年的金工创作者。 从最初对“南作器”这一名字的偶然选择,到逐渐发现“南”字与自己生命轨迹的奇妙联结;从学院派的现代手工艺探索,到“以锤作画”的金属锻造技法;从早期生涩的创作实验,到如今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的率性表达——英泽的十年,也是景德镇年轻工艺创作群体的缩影。 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会聊到: * “南作器”背后的故事:一个美术生对字形的偏爱,如何演变为与闽南、南京、南艺、昌南(景德镇的旧称)的宿命关联? 2015年接受“一条”采访拍摄,该条短视频2016年上线大热 * 金属工艺的冷门与坚守:2010中国手工艺“井喷”的大时代中,一群年轻人如何用锤錾敲出生存与创作的可能? 初到景德镇的工作室 现在的南作器工作室 南作器银艺廊一层 南作器银艺廊三层 * 反叛与传承:为什么说“工艺的极致不是服从标准,而是诚实生长”? 代表技艺:锤皴打錾法(秋山) 代表技艺:锻透点接法(陋透) * 景德镇的“友谊宇宙”:从姚继亮、冉祥飞、陈方、发家、芝堂、周越,跨领域的创作者之间如何彼此滋养? 南作器团队合影 * 十年回响:跨界陶瓷的新作,如何用银与瓷来隐喻工艺的共生? 设计上海“Made In JDZ”展区特别呈现:《都是凭空捏造》 设计上海“Made In JDZ”展区特别呈现:《形·色》 这是一期关于手艺、关于选择、也关于一座城市如何以“良地、良人、良缘”滋养自由灵魂的对话。点击收听,听见锤击金属之外的柔软与坚定。 🔗 完整节目同步也在苹果播客、豆瓣播客平台上线,搜索“工艺知道”即可订阅。 欢迎在评论区提名你想了解的景德镇手艺人! #工艺知道 #手工艺 #景德镇 #金属工艺 #南作器 【时间轴 Timeline】 0:59 南作器工作室命名的由来 4:19 什么是金工工艺? 5:58 南作器起步之初,爆火出圈的一条短视频 11:49 2010年开始,进入井喷时代的中国当代手工艺 19:27 插播青眼中的景德镇创作人 22:13 起步青涩的创作者们,有志一同、殊途同归 25:28 闽南风俗、南艺生涯、江南游历,皆为创作养分 31:57 换个视角:以东方,观天下 38:21 工要熟,艺要“生”,手不停,心安定 42:50 不问材料,以锤作笔 50:17 做是与人欢喜,做是自我突破 55:40 闽南人英泽的朋友圈 1:08:06 在景十年的回响,以创作为供养 【嘉宾 Guest】 陈英泽 小红书@南作器NANZUOKI @陈英泽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图片:南作器 制作:郝玲聪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本期特邀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周导演组成员曹雨佳女士做客访谈。作为曾见证2005年爱知世博会,并参与2015年上海世博会的资深人士,她将与我们分享在梦洲五天的独特见闻。 这期播客将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嘉宾对本届大阪世博会的观察与评价;对网络热议的世博服务问题的第一手体验;揭秘北京周活动走向国际舞台的幕后故事,讲述团队遇到的挑战以及世博会带给他们的珍贵收获。 通过亲历者的视角,带您了解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世博盛会。 【时间轴 Timeline】 00:35 嘉宾自我介绍 对大阪世博会的整体介绍 站在大屋根远眺濑户内海 藤本壮介设计的大屋根,上午9点游人们在向里走 闭园后空无一人的入口处 清晨的中国馆,在安静等待中(珍贵的无游客照) 深夜的阿童木 还有高达 2:11 大阪世博会与历届亚洲世博会规模对比 4:04 挤在两个馆中间的中国馆 6:12 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屋根 9:36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及各国的呈现 12:27 世博掰谎记之:厕所是够用的 14:24 全球经济衰退、世界格局变换对本届世博会的影响 18:46 世博掰谎记之:户外座椅也够用 22:32 槽点来了,就是说寄存为啥这么贵?! 大阪世博会北京周介绍 大阪观光局理事长溝畑宏全程戴着脉脉头套参与各种活动 中国馆多功能厅内"三彩舞花灯"舞蹈表演 舞蹈演员秦天与龙韵武艺团户外武术舞蹈表演 哈歆,哈氏风筝传承人,也是主任建筑师 郎佳子彧,面人张第三代传承人,北大艺术学院毕业 26:17 北京周简介 28:18 前期小范围活动调研,北京机器人马拉松出圈 30:04 导演组团队的分工,北京周期间每天的活动安排 36:38 做活动就像放一场很美的烟花 38:02 武术、民乐、舞蹈,用有效的语言与世界交流 46:52 建筑师扎风筝、北大毕业捏泥人,不一样的非遗传承人 55:07 对中国馆展陈和文化形式上的思考 59:28 北京周项目实现中的难点和事后总结 1:05:39 乐器进馆,日本音乐家成了“全村的希望” 世博会期间,对整座城市的观察 1:13:02 深夜便利店,遭遇脸很臭的日本店员 1:16:31 爽朗好客的大阪人为什么变了? 1:19:15 热情友好的世博园区工作人员 1:21:35 特别向不留姓名出手相助的日本工作人员致谢 关于世博会,有些你需要知道的 中日友好之桥,戴脉脉头套的大熊猫 1:26:09 不那么友好的网上预约流程 1:29:42 如何买到纪念品商店限量款 那些幕后工作者的小确幸 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扎风筝 北京周工作人员大合影 夜深收工 1:34:12 曲中人散后的宁静满足 1:37:35 传递美好情感,从人们的回馈中获得正向力量 【嘉宾 Guest】 曹雨佳 小红书@曹有才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制作: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图片提供:曹雨佳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去年年底受邀参加TED*Chengdu大会,作为分享嘉宾,我那天戴了一枚金蝉造型的竹胸针,呼应手工艺方向的演讲主题。那枚胸针出自小宽竹工。 今年春节有一部现象级的电影《哪吒2》,目前票房已突破200亿,《哪吒2》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面对生活的困境、遭遇偏见的时候,是可以勇敢去做自己,用行动去改变命运。这点也让我会想到小宽竹工的创始人刁宽。他8个月大时右手受伤,右臂和手掌落下严重残疾,成年后,别人都不看好他学竹编,他却用3个月时间掌握了剖篾的全套工序,成功打破偏见,颠覆众人的认知。 2019年他成立小宽竹工,专攻竹首饰这个方向。这两年,品牌的产品在公众视野的露出频率颇高,明星刘诗诗、视频顶流李子柒都佩戴着小宽竹工的首饰出镜,也频频跟世界奢侈品牌进行合作…… 没路的时候,自己开路;不被看好,咬牙坚持;这期播客,请来的嘉宾是用生命做竹编的小宽。 本期稍后会同步青工作室公众号发布:QingStudiooo。 感谢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对本次播客录制的大力支持。 【时间轴 Timeline】 1:16 哪吒是神话,有人在生活里逆天改命 4:32 从业路上的恩师:领路人钱继淮、师父胡正仁 7:42 哪怕只有左手做工,也比别人做得好 10:12 手艺这条路最好的捷径,是投入大量时间练习 13:08 东阳不止有木艺,竹艺曾经也很强 15:50 进入竹编首饰这条窄众赛道 19:55 工作室小伙伴优选听障人士 21:22 从无人问津到火爆出圈 24:46 用碎片时间来做个人创作 26:14 做竹首饰用的是什么竹? 27:25 中日工艺家的匠人精神 31:06 面对跟随者,破局唯有创新 33:50 没有天赋,有的是使命 36:13 竹编在当代的任务 40:00 再谈恩师胡正仁 43:18 学手艺得有好心态 【图片索引 Photos】 * 主播在TED*chengdu分享会上佩戴的金蝉胸针 * 小宽竹工分享会上,佩戴李子柒同款发饰的可爱小妹妹 * 小宽竹工的新品,开始尝试与玉石、珍珠等材质做结合 * 分享会当天,也带来了恩师胡正仁的作品 * 小宽的个人艺术创作 【嘉宾 Guest】 小红书@小宽竹工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图片:杨柯 制作:郝玲聪 小红书@郝会拍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英国作家毛姆有一句名言:我们必须经常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 痣birthmark的创始人刘柏煦在这句名言前加了一句话,形成品牌清晰的内核:“今天,有今天的器皿。我们必须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 2024年是痣birthmark创立10周年。《工艺知道》第16期,主播顾青对话品牌创始人刘柏煦。围绕品牌的诞生以及十年来的发展,作为资深平面设计师、品牌专家,花十年时间一步步深入研究了解工艺的设计师,刘柏煦一直在用对抗的方式接近了解传统,在与传统的不断的对抗和对话中,挑战边界,舍形取神,继续向前。 本期播客同步青工作室公众号发布:QingStudiooo。 【时间轴 Timeline】 1:10 痣的命名是对公众发出的挑战 4:12 早期品牌策划回顾,只作方形蛋糕的21Cake 5:15 学会接受不可控,是传统手工艺特别重要的一点 8:25 不要一开始就做“对”的事,面对质疑才能探索边界 9:18 物质世界无完美,不妥协的是态度,对材料要妥协 12:00 设计师得接地气,经常下厂了解工艺是基本功 13:54 从视觉逻辑到背后理念,痣的产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 17:23 有些产品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品牌的态度 20:26 痣在品牌创立初期打差异化,用厚与通常概念里陶瓷的薄做区隔 21:48 岁寒三友杯的设计由来 25:50 以对抗的方式接近传统文化 28:46 舍形取神,接受传统工艺里最核心的部分,继续向前走 33:10 旅行、瑜伽和运动,是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 38:13 进窄门,选择性去解决问题,适当保留问题 41:30 哪些不是好设计? 42:28 提前捕捉生活方式领域的变化,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46:30 后疫情时代要去向内感受 48:05 聊聊痣的商业规划 52:00 好品牌要有足够坚硬的价值观 53:50 旧记忆和新希望适合我们每个人 58:55 十周年小剧透,一个能消失的展 【图片索引Photos】 * 痣的经典蓝边碗 * 痣在景德镇的陶瓷工坊,日常生产制作画面 * 2024年底,品牌十周年之际推出的岁寒三友杯 * 痣的玻璃酒具系列之月盏 * 提供消失感的胶囊杯 * 牧区生活,牧马人 * 「额布勒」怀杯在蒙古国西部牧区 * 为旧记忆和新希望而作的桦树皮棒克 * 播客录制现场,右为痣birthmark的创始人刘柏煦 【嘉宾 Guest】 刘柏煦 品牌小红书@痣birthmark 【工作人员 Staff】 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图片提供:痣birthmark 制作:Kevin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工艺知道”第15期是一期现场录制播客,去年12月26日,在杭州天目里木墨展厅,工艺知道主播顾青与木墨创始人李思恩、若冰面对面,以“谁在成为手艺人”为话题,探讨劳动者的故事。 2025年的第一天,希望所有阴霾都留给去岁,希望依然有相信爱的力量,希望哪怕在不如意的境遇里,依然有一颗喜乐感恩的心灵。 让我们听播客,更懂一点与工艺相关的人和事。 (本期就不做时间线了,让主播歇一会,主播最近太不容易了……) 【嘉宾 Guest】 李思恩 小红书@李思恩 若冰 播客:若有所播 【现场图片 Photos】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剪辑:Kevin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内容摘要 Summary】 这期的主题关于艺术与猫,邀请到Catopia喵霸艺术平台创始人颜宓和艺术家官纯,以官纯2025年个展《By Your Side 在?在》为题,讨论的话题跳过时间的线性,关注艺术与公益,关注生死和宇宙。 关于猫,它们每个都禀赋各异,需要尊重和理解。日常得到它们朝夕相处的陪伴,也要坦然面对必然的离去。美好的记忆本身就是很大的能量。 《工艺知道》第14期,主播顾青对话喵霸艺术平台创始人颜宓、艺术家官纯,本期播客也将同步青工作室公众号发布:QingStudiooo,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并转发。 【时间轴 Timeline】 1:40 救画、救猫需要讨论吗,我不救我毛孩子怎么可能? 3:50 从帮领养到自己养,到创办喵霸天下艺术平台 5:35 万物皆可变猫,把创作系列变成猫咪家族 11:45 猫绝对不止可爱这一面 15:20 每只猫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人 18:10 2019年开始,喵霸天下与每月幸运猫的故事 20:28 用绘画寻找东方文化的根脉 27:00 艺术家与策展人关于个展的非官方官宣 33:00 小猫咪教会我们做人 41:20 店猫,让街区更有人情味 45:30 个展里的小系列,只有毛孩子的我们 48:45 I人因为猫互相交心 52:36 艺术和猫都带有治愈属性,带些公益性质好上加好 56:20 用什么态度来做公益,Adoption Rocks! 1:01:05 救助小黑猫老三的经历 1:04:26 两位策展人也成为展览作品的一部分 1:07:00 重开画布,用绘画治愈自我 1:11:22 爱它们,可以为爱而“战” 1:22:00 养猫因人而异,呼吁互相尊重,多增加科普向知识 【图片索引 Photos】 * 录制现场,左起:顾青,颜宓、官纯。 关于展览 * 官纯个展《By Your Side 在?在》海报 * 位于上海复兴西路299弄3F的展览空间,MAISON UMA WANG * 0号作品,官纯自己的猫 * 官纯笔下策展人颜宓的猫猫家庭 * 创作中的画面 关于喵霸天下 * 2019年Catopia喵霸天下在上海M50艺术园区举办的展览 * 2019年艺术展现场 * 2021 TA上海安福路领养日,Catopia喵霸天下策划的Marcel Heijnen公益摄影展 * Catopia喵霸天下从2019年推出的每月幸运猫,图为2024年10月百新书局店长张恨鼠 【嘉宾 Guest】 左:策展人颜宓 小红书@Mimi_颜宓 右:艺术家官纯 小红书@GuanChun官纯 【工作人员 Staff】 主播:顾青 小红书@工艺知道 剪辑:Kevin 图片提供:喵霸天下、官纯 【联系我们 Contact】 公众号:QingStudiooo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