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百达翡丽、Rolex等奢侈腕表的“技术母体”,竟出自小木匠之手?

李白说

一个小木匠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单挑整个英国科学界? 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孤独天才的故事——约翰·哈里森如何用一生的时间,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航海经度测量的难题,改变人类的航海历史。 【今日分享书目】《经度:寻找地球刻度的人》(原著:Dava Sobel) 【内容提要】 1. 经度测量的背景 • 为什么航海中经度测量如此重要? • 没有经度测量,航海者将面临触礁、迷航甚至死亡的危险。 2. 哈里森的挑战 • 一个出身卑微的木匠和钟表匠,如何挑战整个英国科学界和天文学界? • 哈里森的航海钟H1到H4:从笨重的摆钟到小巧的怀表,他如何一步步接近完美? 3. 科学界的阻力 • 哈里森的发明为何遭到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反对? • 一场关于科学方法和权力的斗争:机械钟表 vs. 天文学方法。 4. 哈里森的坚持 • 40年的努力,无数次的失败与改进,哈里森如何在孤独中坚守? • 他的故事为何能激励我们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坚持? 5. 国王的干预与最终胜利 • 哈里森最终如何在国王乔治三世的帮助下拿到奖金? • 他的发明如何推动了航海革命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6. 哈里森的遗产 • 为什么哈里森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 • 他的发明如何影响了现代的GPS和原子钟? 所以,权威与创新的平衡点到底在哪里?科学界是否存在“程序正义陷阱”? 有人说哈里森是“腕表界达·芬奇”,其实现今名表品牌对“航海”、“天文台认证”等概念的营销,本质上是对哈里森遗产的隐形致敬。他并非直接发明现代腕表,而是通过系统性解决精密计时的物理难题,为腕表技术提供了底层逻辑。谢谢大家收听本次的分享,每多一个人记得这位现代腕表的“隐形奠基人”,我们都很开心。

21分钟
99+
8个月前

5.《水浒传》与《项链》当经典文学撞上社会现实,隐藏的真相竟是……

李白说

本期节目将带你穿越经典文学的世界,从《水浒传》的“风雪山神庙”到莫泊桑的《项链》,探讨这些名著背后隐藏的社会真相和人性秘密。当文学遇上现实,真相究竟如何? 节目内容: 1. 《水浒传》:林冲的无奈与反抗 深入解读《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他的每一步都充满无奈,却最终被迫反抗。 分析施耐庵如何用“风”和“雪”推动情节,让林冲的反抗成为一种“必然”,而非偶然。 2. 3. 《水浒传》与《红楼梦》:谁才是文学巅峰? 对比《水浒传》和《红楼梦》,探讨两部经典在文学价值和社会批判上的异同。 揭示《水浒传》的“民间性”与《红楼梦》的“独立性”,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学的不同贡献。 4. 5. 纯文学 vs. 通俗文学:为什么《水浒传》能成为经典? 用金庸小说和《水浒传》对比,探讨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为什么《水浒传》能让人反复品味,而一些通俗文学却只能读一遍?答案或许就藏在文字的艺术性中。 6. 7. 《项链》:当法国故事遇上中国背景 毕飞宇将莫泊桑的《项链》“移植”到中国,却发现故事变得荒诞不经。 探讨背后的原因:是文化差异,还是社会背景的不同?为什么莫泊桑笔下的“契约精神”在中国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8. 9. 隐藏的真相: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密码 从《水浒传》到《项链》,这些经典作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真相? 文学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本期节目将带你一探究竟! 节目亮点: * 深度解读经典:从《水浒传》到《项链》,剖析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隐藏逻辑。 * 文化碰撞实验:当法国故事遇上中国背景,会发生什么?毕飞宇的“思想实验”给你答案! * 社会真相揭秘:这些文学作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密码?本期节目带你一探究竟! 如果你对经典文学作品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文学背后隐藏的社会真相,本期节目绝对不容错过!我们将带你穿越经典,探索人性与社会的深度。

39分钟
99+
9个月前

4.从“内行人”的视角,精妙拆解经典作品|毕飞宇《小说课》

李白说

本书不仅是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的演讲合集,更是对文学作品深度剖析的典范。李律师分享了毕飞宇的生平、创作经历以及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解读,尤其是对蒲松龄《促织》的精彩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魅力。 Key words: 小说、故事、文学、水浒、作家、作品、电视剧、悲剧、人物、红楼梦、中国、夫妻、文化、时代、现实主义、职业作家、长篇小说、人物形象 大纲: 1. 毕飞宇的生平与创作经历 •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 毕飞宇的早期经历:从中学时期的文学爱好,到扬州师范学院的学习,再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任教经历,这些都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代表作品:《推拿》《青衣》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电视剧《青衣》和电影《推拿》。 2. 《小说课》的创作背景与内容 • 《小说课》是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小说的讲稿合集,通过深入分析经典小说,展示了小说创作和解读的多维度。 • 李律师分享了书中对蒲松龄《促织》的解读,探讨了小说的结构、语言和思想深度。 3. 《促织》的深度剖析 • 故事梗概:因宫中喜好促织,百姓受苦,一个家庭因捉促织而陷入悲剧,最终孩子变成促织,家庭却因祸得福。 • 精彩片段解读: • “此物故非西产”:揭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合理。 •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展现了人性中的奴性与悲剧。 •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用八个字描绘出绝望的氛围。 • 讨论了小说的节奏和转折,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4. 文学与教育的反思 • 讨论了语文教育中对文学作品的简化和过度解读问题,强调了回归文学本质的重要性。 • 分享了自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新认识和感悟。 5. 节目亮点: • 深入剖析经典小说《促织》,展现文学作品的多维度魅力。 • 探讨文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呼吁回归文学的本质。 • 分享毕飞宇的创作经历,理解一个作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感谢大家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记得点赞、分享和订阅我们的频道。下期节目见!

22分钟
99+
9个月前

2.“酒后乱性”不能怪酒精?催产素会让气氛变融洽?

李白说

斯坦福教授说人类其实没有自由意志? 大家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酒后乱性”不能怪酒精? 【本期主播】 老白:节目主理人,Base帝都的顺义爸爸。对国际时事与政治动态有浓厚兴趣,总能提出犀利而独到有趣的见解。小红书id: @顺义爸Chris 李律师:资深法律从业者,涉猎领域超级广泛,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为节目注入了多元且深刻的内涵。 勘误*中间Elon Musk的读音有个口误,担待哦。 【讨论主题】 •人类行为背后的脑科学原理与自由意志的探讨 主要内容 本期播客围绕《行为》这本书展开,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脑科学原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自由意志、环境因素与人类行为关系的思考。讨论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决策、情绪、社交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核心观点 · 行为与脑科学的紧密联系:从脑科学角度看,人类的每一个选择和决策都与基因、环境、教育以及即时的感官刺激等因素紧密相连。大脑会根据这些综合信息促使人做出相应的行为,而非存在一个独立于这些因素之外的自主意识来控制行为,即人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 环境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即使是那些看似突破恶劣环境取得成功的人,如从贫民窟成为NBA球员的例子,其成功也不是单纯靠自己的主动选择,而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天赋带来的正反馈促使他们更容易进入正向循环,从而坚持并取得成就。 · 大脑的微观调控机制:大脑会通过非常精细的调节来影响人的感受和行为。例如,人在饥饿时大脑会自动降低嗅觉细胞被激活的阈值,让人更容易闻到食物的香味,这一过程是大脑的自主调控,而非人的主观意识控制。 · 神经元可塑性的有限性:虽然大脑具有神经元可塑性,如盲人通过学习盲文会使视觉神经参与触觉信息处理,但这种可塑性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严重的脑损伤或神经断裂等情况,大脑的自愈能力是无法使其完全恢复的。 · 脑科学进展的缓慢性: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很多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例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这与脑科学基础数据的匮乏以及研究难度大有很大关系。 列举案例 · 勒布朗·詹姆斯:作为顶级运动员,他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天赋,还与环境因素和教育密切相关。他的篮球天赋使他在贫民窟环境中更容易获得正反馈,从而进入正向循环,最终取得成功。 · 盲人与神经可塑性:盲人通过学习盲文,其视觉神经会参与触觉信息处理,说明大脑具有神经元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是有限的,对于严重的脑损伤,大脑的自愈能力是不足的。 · 酒精与行为:酒精不会直接导致特定行为,而是会放大人的感受和倾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喝酒后接吻的感觉与不喝酒时完全不同,酒精放大了多巴胺的分泌,增强了感受。 【时间标记】 00:54 - 李律师分享罗伯特萨普斯基所著《行为》一书的见解 02:02 - 探讨人类自由意志的幻象 05:41 - 探讨自由意志与环境影响对人生轨迹的决定性 08:39 - 饥饿状态下的大脑调控机制 11:03 - 酒精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13:37 - 催产素的影响及其社会行为调节作用 18:01 - 自闭症与人脸识别能力的科学解析 21:52 - 人类大脑的可塑性与感官适应 26:54 - 大脑的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 29:21 - 探讨脑科学进展与脑机接口的必要性 31:56 - 脑机接口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 36:32 - 探索个人潜力与神经可塑性的边界 38:43 - 探讨精神疾病治疗与脑科学研究的挑战 【互动方式】 微博:Podcast_李白说 商务合作/听友群:敬请期待

44分钟
99+
10个月前

1.“首尔之春”2024?从韩国闹剧聊地缘政治及权力洗牌

李白说

【本期主播】 老白:节目主理人,Base帝都的顺义爸爸。对国际时事与政治动态有浓厚兴趣,总能提出犀利而独到有趣的见解。小红书id: @顺义爸Chris 李律师:资深法律从业者,涉猎领域超级广泛,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为节目注入了多元且深刻的内涵。 【本期嘉宾】 炘哥:生活工作Base瑞士。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对国际事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节目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和观察,为节目增添了不同的文化气息和国际视角。 【讨论主题】 韩国戒严事件及相关影响 · 历史回顾:分析韩国历史上军事戒严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影响,指出70年代朝鲜经济优于韩国,80年代韩国经济腾飞与军事政变的关联,以及全斗焕时期国家被视作私人财产的特殊现象。 尹锡悦戒严事件:探讨尹锡悦戒严事件的前因后果,包括其面临的国会控制难题、司法不公困境,以及戒严失败的关键因素,如未控制议会和舆论等,同时分析韩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 国际政治人物对比 · 美国政治人物:对比罗斯福、克林顿、特朗普等美国政治人物,讨论美国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以及特朗普上台对俄乌冲突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其商人思维和亲俄倾向。 其他国家政治人物:提及韩国的哈里斯等人物,分析不同国家政治人物的行为模式和公众形象,以及这些因素对国家政治走向的影响。 · 俄乌冲突对欧洲的影响 · 欧洲自我防卫能力:讨论俄乌冲突促使欧洲加强自我防卫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德国、法国等国军备预算增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北约结构的畸形问题。 · 小国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调小国在国际局势中应具备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乌克兰、以色列、新加坡等国为例,说明军事力量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核心观点与结论】 · 最小代价策略:探讨个人在追求成功与道义时倾向于采取最小代价的策略,这在政治选择与国际关系中尤为明显,反映出领导人行动背后的动机与手段复杂多变。 文化价值观差异:揭示不同国家间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如何影响政治决策和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强调这些差异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与发展权衡:强调安全与发展之间的权衡,以及全球化趋势的逆转,指出当前国际局势下各国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格局不稳定性:引用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国际格局的不稳定性,指出即便在看似对立的立场中,寻求和平与合作仍是各国的共同追求。 【时间标记】 01:10 - 韩国戒严事件及国际组织中避免政治话题的惯例 01:36 - 韩国戒严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发展历程 02:39 - 全斗焕时期韩国的矛盾态度及总统职位的高危性 03:18 - 尹锡悦戒严失败的原因及行为的费解性 04:53 - 尹锡悦戒严失败的关键步骤缺失及与其他国家类似事件的对比 05:52 - 尹锡悦的处境、目的与戒严选择的底线突破 07:26 - 戒严对韩国的特殊意义及尹锡悦能力问题的讨论 08:18 - 尹锡悦戒严手段与目的的不匹配及韩国民主体制下的政治手段变化 10:45 - 美国政治中的慕强基因、宗教保守性及性丑闻影响 12:51 - 特朗普家庭问题、哈里斯背景及特朗普当选的影响 14:30 - 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预测及倾向分析 16:03 - 普京的祸水东引、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态度及北约结构问题 17:37 - 北约成员国的自我防卫能力缺失及欧洲的安全挑战 19:08 - 俄乌战争的规模、影响及小国的自我防卫意识 21:39 - 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现状、全球安全大于发展的趋势及国际格局的非固定性 23:39 - 罗马、希腊的兴衰、美国建国时对民主的看法及历史的启示 【互动方式】 商务合作/加入听友群可添加:13371601267

24分钟
99+
10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