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儿童节的库存,发现每一期内容也是一期一会,有些话讲出来之后,好像再也不会重复。发上来分享一下。 24:51 当你完全地调度自己的五官五感时,你就会忘记时间。 45:28 清空自己,也是轻松起步的开始。 59:00 严厉要求的底层,是爱。《妈妈让我卖茄子》。
02:00你真的需要一段亲密关系吗?这是你的需要还是别人的需要? 42:00 一个问题:是不是找到完美的对象,关系就可以永远和谐? 46:48 幸福的婚姻里,解决矛盾的成本都很低。 50:17 原生家庭不是你暴力沟通方式的借口。 01:02:50内在的勇敢
03:00 养心的心,是心念。 为什么要养心念?支撑你的行为背后的心念是什么?你的人生一直依止的信念是什么?是为了名利,还是为了其他? 13:05 利他心。驱使你的商业行为的心念是什么?做生意是不是一定是从利己心出发?如果从利他心出发,能不能成功? 17:51稻盛和夫【心】:如何用利他之心,拯救破产重组的日航。 26:59 警惕自己的贪心。 36:51 我所认识的最幸福的一个人。 45:42 心量。许多病痛是因心量太小而来。 52:27 冥想练习【打开心门】ps:请在安全的环境下尝试。 1:09:40 感恩之心。为什么要感恩?感恩之心就是力量源泉。
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的? 你可知道,身体它常常有着自己的想法,它常常给你发送信号,你是如何对待这些信号的呢? 当它说它饿了,困了,累了的时候,你都如何回应它? 如果你有且只有一台车,得使用70年,你会如何对待它呢? 如何有一个忠实的朋友,已经为你勤恳工作了三十年,它是否值得你的一声感谢? 如果你还希望这位朋友可以状况良好地位你再工作几十年,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呢? 身体就是这样一位亲密又忠诚的朋友,有着自己的脾气。你需要尊重它,了解它,与它配合着,直到完成你的生命探索。
自己,是践行爱的试验田,你大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习、练习如何去爱。 卓别林的诗——当我真正地爱自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 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 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 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 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成熟”。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才明白, 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自信”。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单纯”。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永远正确,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在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 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需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矛盾和问题, 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成为新的世界。 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知行合一】这个词实在太耳熟了。然而,你真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知,可以理解为知识。 而知识,往往来自于前人经验的总结。 行,就是指行为。放在自己的身上,就是自己的行为。 所以,你发现这个偏差了吗?【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行为】。 头脑理解了,概念上清楚了,逻辑上也通顺了,但是,如果还没有在自己的生活、行动上实践。就只是一条【他人的经验】,没有变成【自己的经验】。 这样,你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听过了许多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没有在行动上一遍一遍地练习,我们的细胞就沉浸在固有经验和记忆的循环中。 尽管每一个瞬间都是新的,但是我们会用最大化地近似,来套用原先的经验,再次复写记忆。所以,未经亲身实践的【知识】,始终是你的身外之外。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采取新的行为,把这种【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这个时候,就知行合一了。 经过【行为】这个美妙的转化过程,你开始有了自己的【知】。
外部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正在左右着你的情绪?如果是这样,那也意味着你不自主的,你不是自己的主人,外界才是你的主人。而我们今天要谈及的,就是如何自主地处理的情绪,不为外境所控制。把主动权拿回到自己手上。 暴力是先发生在我们的身心内部,尔后才蔓延到外部。当我们觉察自己内部发生着什么,我们就可能让战火在内部偃旗息鼓,不必蔓延到外部。 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正向的感受:快乐、获得感、信任、自信、舒服、好奇、喜悦、感动、自豪、感恩等等。 负向的情感:失望、沮丧、悲伤、不安、焦虑、困惑等等。当我们丰富这个词汇库的时候,我们就能用这些词汇准确地表达,当下我们内在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有正向或者负向的感受,与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是否得到满足有关。满足则产生正向的感受,反之亦然。这些价值追求是:自主、真诚、接纳、尊重、信任、理解、温暖、也包括身体的需求:安全、休息、活动,还有玩耍和欢笑等等。这些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追求和情绪感受,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个体之间,有着共通的基础。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觉察的工具。 按照从外在到内在,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的次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演练,看看外境与我们内在之间是如何关联上的。进而我们梳理自己的内在,重新调整自己向外界输出的方式。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从惯性的暴力逐渐可以转向非暴力的沟通,就像练习骑自行车一样。 第一象限,首先,我们观察外境发生了什么事情。学会准确地描述事实。只描述事实,不掺杂感受。 然后来到第二象限,此时,我们进入了内在的领域。我们探索感受:我的感受此刻是什么样的?这时,你需要一个丰富的词汇库,来协助你探索。 继续待在内在的领域,我们进入第三象限:我此刻的这种情绪与我关心的哪种价值挂钩?比如,我感受到失望,是因为我觉得被欺骗了,而我希望得到忠诚和信任。 当我们搞清楚了,内在正在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我们开始转向外部,来到第四象限:提出请求。用正向的方式表达、用商量的口吻表达。比如,请你下一次把脏袜子放进洗衣机,可以吗?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练习,我们也在倾听的时候练习,倾听对方想要表述的感受和价值。这样就会发现,人和人之间很可以平和地沟通和协商。
* 什么是爱?通过生发【爱的种子】来体会爱。在体会中,得以用身心去理解什么是爱。 * 什么是自己?当我们来探索【自己】这个课题,需要有【观】这个角度。 * 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客体来观察、看待的“观”众角度。不要沉浸在演员的身份里。 * 观察客体一般,去观察的自己特性。 * 认可自己的独特性:世界上的你是独一无二的。 * 允许自己发挥这种特性(走在你的内在之路上)。 * 走在内在之路上,不意味着躺平。也会有痛苦。 * 痛苦≠成长,痛苦需要经过转化。不要刻意去追求痛苦。 * 不争辩。当你走在自己的路上,你收获内在的喜悦、安宁。不需要,也不屑争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