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科幻《卡美洛的最后守护者》:圆桌骑士与梅林的最后一战 高贵的兰斯洛特 最后的圆桌骑士 其故事在此完结 他冒险寻找圣杯 故事里有 空心骑士拉克萨斯 也有 卡美洛的最后智者 梅林与摩根·勒菲 QUO FAS ET GLORIA DUCUNT* *拉丁语,意为“无论身在何方,常伴正义与荣耀”。
林掌柜的|我的那些白日梦 如果有一天我能把脑子里漫游的思绪都梳理记录下来,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
林掌柜的|通往太空的漫长征程,如今只剩最后的冲刺 “通往太空的漫长征程,如今只剩最后的冲刺。” 未来已来,还来的如此具体。 -电磁发射 -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 -韩国正式成立了一个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蓝本的新机构——宇宙航空厅(KASA)。名字听着挺大,就是缩写有点黏糊。 -星舰的第四次试射直播 -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首次载人发射腻腻歪歪成功了 -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的宇航学员日记《成为一颗星》 ”我看见地球因季节变换更改了衣裳,而我们则伴着它运行在环绕太阳的永恒轨道上。不,这不是永恒的。太阳会死去,地球也会。但面对须臾之间的人生和人类短暂的历史,将我们与太阳系的末日分隔的几十亿年和永恒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年的高考作文是很多人科幻创作的起点 你可能会觉得科幻与你无关。但80后可能会记得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99年,电脑尚未没普及。生物学的是胚胎移植。据说《流浪地球》电影的制片人龚格尔和导演郭帆就是1999年的应届高考生。不知道他俩是如何作答的。 现在是2024年,如果我把这道题给你,你会如何写这篇作文呢?
Vol. 51 经典科幻《破烂回收店》:废土末世,人的身体已沦为废料 《破烂》=科幻+恐怖+推理 作者:小林泰三 如果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故事,那就是“这是一个被人体产生的脓液包裹着的依然转动的眼球”。作者在角色对话中埋了很多线索,读者会拿着这些线索碎片去拼凑一个真相。但是当我们认为自己拼出的就是真相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格局还是小了。
经典科幻《趁生命气息逗留》:碾碎旧时的人骨,机器最终成人 走出“伊甸园”的机器人弗洛斯特,最终推迟了人类审判,制造了“夏娃”贝塔,使人类重生。
Vol.49 科幻佳作《光谱》:我把外婆的骨灰还给了群星 “其实我们人类一直没有弄明白,宇宙是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人类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可是就在那一刻,那个轮廓让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不在外太空,不在宇宙深处,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这个谜题的答案。后来我就把我看到的宇宙的样子印在了我工作的社,休刊前最后一期的封面上,那个轮廓让我觉得,如果宇宙是一首诗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组成这首诗的一个个文字。我们繁衍不息,彼此相爱,然后我们这一个个字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句子,这首诗就能一直写下去。当这首诗写得足够长,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这首宇宙之诗里,读懂我们存在的意义。” ——《宇宙探索编辑部》
经典科幻《第七个猎物》: 最出色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Vol. 47 经典科幻《世界杂货店》:倾家荡产、折寿十年也要去那个世界看一眼
经典科幻《固有成见》:百年传承背后的累累罪行 罗伯特-谢克里是一位以幻想奇绝著称的科幻作家。 《固有成见》讲了一个用百年传承掩盖累累罪行的荒诞故事。 历史终将远去,记忆亦会终结,“记忆之场”成为记忆残留物的场域。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真正拾起那些碎片去探究,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 对于现在,当一个事件发生并远去,我们将如何记忆或遗忘这段故事? 相同场域下,不同群体的记忆为何会产生偏差?“记忆之场”中,集体记忆又将怎样被叙述、传承与发展呢? 我想这就是这个荒诞的科幻故事带给我的思考。
Vol.45 经典科幻《生命之歌》:让智能机器人觉醒的那首歌 我去看了两篇王晋康先生的短篇,1995 年的《生命之歌》和2002年的《生存实验》。个人更喜欢《生命之歌》,因为《生命之歌》的悬疑感更强,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这个故事探讨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智能机器人的觉醒。他们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觉醒。
小说《童年的终结》 作者:阿瑟 克拉克 之前聊过的小说中,我们聊过太阳毁灭,太阳系毁灭;聊过人创神;聊过神灭世;聊过宇宙尽头,聊过人类未来;聊过外星入侵,但还没有聊过外星人入侵后的殖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外星人降临地球之后进行的殖民政策,以及地球和人类的最终命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