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4 厄休拉《黑暗的左手》1: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第一章 【第一章】埃尔亨朗的庆典 厄休拉的故事总喜欢在故事开头给你很多信息,迅速将读者拉入到一个异世界中,并埋下很多线索。在看她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留意最开始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黑暗的左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第一章。
Vol.63 经典科幻《被遗忘的敌人》: 一个人孤独地见证了人类的灭绝 “生命分了两种: 一种叫做有限的身在,一种叫做无限的行魂。” 好故事也是如此,有限的篇幅,无限的余韵。这些余韵就在这些细碎的微光中跳跃。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个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被遗忘的敌人》。克拉克自己说,他很少记得自己是在何时何地得到了某篇小说的灵感,但《被遗忘的敌人》是个例外。那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一场暴风雪席卷了伦敦,他正在楼顶看雪景,突然,一个糟糕的念头冒了出来:“如果这场大雪永远也停不了,那该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这个故事的开端……
Vol.62 经典科幻《一个人》(《颂歌》):拥有“自我”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一个近未来的故事。当时人类社会经历一次革命之后,进入了一个消除个性和个体的时代。这个世界没有“我”这个概念,每个人都称自己“我们”有自己的编号,是集体的组成细胞。人一生的所有时间和行动都统一规划。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是,还在使用蜡烛照明。一个叫“平等 7-2521”的年轻人通过进行秘密科学研究,最终找到了被人类刻意抹去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并开启了对于现有社会的反抗。
Vol. 61 经典科幻《梦之海》:当海洋突然消失,地球走向灭亡 《梦之海》的画面感极强。外星文明以漫不经心的强大力量取走了地球所有的水。20万块巨大的冰块悬与近地轨道,人类犹如蝼蚁般绝望地仰望“梦之海”巨大冰环。有的人在为星球死亡制作陪葬品,有的人却在为还活着的人不断努力。 阅读这个故事是一种享受。这也应该是大家喜欢大刘的原因之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
Vol.60 经典科幻《时间机器》 : 原来意大利人也想“长生不老” 今天来聊个不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写的《时间机器》。 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是我们常见的人行走在时间轴上的设计,可以将人的有限生命拉长至无限。而布扎蒂的《时间机器》是将时间减速慢行,将一部分人类有限的生命拉长到一个值。而要做到,需要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
Vol.59 经典科幻《地球镜像》:如果地球只是一个实验品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的短篇小说。 一个与地球成镜像的星球里,宇航员们发现了植被与建筑,却没有发现任何动物和智慧生命。在火山底部的洞穴里,他们发现了记录中国历史的全息影像。 地球,难道是一个实验品吗?是谁留下了这些史料?他们又去了哪里?
Vol.58 经典科幻《万有图书馆》《诗云》(下): 熄灭太阳与群星,吟诵过去与未来 上一期我们聊到 1901 年库尔德-拉斯维茨写的《万有图书馆》,他试图用 100 个字符编写人类过去,以及未来可能有的所以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这是一个认为技术是重中之重的故事。 科幻肯定是根植于时代的土壤中的。星海横流,岁月成碑。102年后的《诗云》却强调:技术是反诗意的。 这是为什么呢?
Vol.57 经典科幻《万有图书馆》《诗云》(上):100个字符包罗过去与未来 《万有图书馆》是由德国科幻之父,库尔德-拉斯维茨于1901年发表的一个短篇。 刘慈欣的《诗云》发表于2003年3月份的上的《科幻世界》。 这两个故事中间隔了102年。能放在一起聊,肯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俩故事用了同一个设定,但是结果却完全相反。
Vol.56 经典科幻《失去大海的人》:他的尸体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座丰碑 他失去了清明的意识,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他已不在地球,即将身死。 唯一陪伴他的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少年,和一串孤独的脚印。
Vol.55 经典科幻《共享空气》:当地球已成残骸,人类只剩200万 未来的人类无法想象人类曾经无法选择呼吸哪里的空气,无法控制水和电,觉得那都不能称之为人类文明。 但未来的他们只剩下200万人,受到严格监控,也无法与他人共享空气。
Vol.54 经典科幻《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人类只善于制造死亡与黑暗 在这个故事里,森林就是世界,也是集体潜意识的集合。艾斯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万物和谐共处。所有生物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很可惜,人类去了,带去了改变和死亡。
Vol.52 经典科幻《庞大而凝滞,甚于帝国》: 我将自己托付给异形世界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