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郭有才:努力改变命运有何不可?哪怕道路可能早已被圈定

霜明杂谈

1、郭有才10岁家庭变故,12岁辍学,23岁自己攒钱开烧烤店;6块钱买网课学音乐,300块钱吉他。白天直播,晚上烧烤店。这是一代、一群努力的改变命运的人的倒影。 不应该,也不能简简单单的说是“跳梁小丑”。 2、评论他们是跳梁小丑,或者“痛声疾呼”不要让大家都去做网红,这何尝不是一种何不食肉糜呢? 3、“大量的底层群众迫切想要找到出路,从温饱小康到阶层跃迁,当主流的通道被堵死以后,堰塞湖总会自己找到压强突破点,动机无可厚非、行动符合逻辑、结果不得而知”。 4、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说法。改变这种局面,靠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评论。 5、一些数据: 比亚迪:工价21元,工时320,全勤300,工资2000,加班工资6000; 2023年,全国出租车总数量是136万辆,网约车270万辆,网约车驾驶证657万本; 202年4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4.7%, 6、很多人说郭有才带火菏泽南站之后,车站上出现了“群魔乱舞”的情况,各种奇葩的主播前去蹭热度。我想说的是,万一那是底层人民不偷不抢、自力更生、唯一可能跨越阶层的机会呢? 隔岸观火很容易,将心比心很难。 更难的是,让整个社会的工资可以增长,工业可以进步,有五险一金,有晋升渠道;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

32分钟
99+
1年前

09-造车的小米:帮别人造车的华为与放弃造车的苹果

霜明杂谈

同样是手机厂家的苹果、华为、小米在手机业务见顶之后,为了“二次增长”,基于自身的情况,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 1、苹果:用10年时间验证,可能自动驾驶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要从3万亿美元走向10万亿美元,造车不如去做AI。所以放弃了造车业务。 2、华为:投入30亿美元打造的车BU,从目前看年销售60万辆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盈亏平衡点,而且通过“供应商”模式,很好的在原有体系内部,继续保持了高科技、高投入、高毛利的业务模式,也更适合华为自身的经营特性。 3、小米:从互联网走向制造业,当然我也相信有雷军先生个人的情怀所在,造车是小米公司“二次增长”的战略选择,事实也证明,再手机行业积累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甚至是营销模式,加上国内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人才,甚至区域政策支持。小米目前看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资本市场也给予了肯定的反馈。 PS :时间回到2014年,当年的小米营收只有700亿人民币,获得了400亿美元的估值,2023年小米的营收做到了2700亿人民币,仍然只有480亿美元的估值。 截止2025年5月底,小米市值已经来到了580亿美元。 【未完待续,下期继续聊雷军、雷军的汽车以及雷军的小米】

33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