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爱ta就送ta去打针?中老年关键疫苗大盘点

中年延长线

作为国庆大假的节前献礼,本期内容又是干到需要就着水的干货内容。我们向有着疫苗研究和管理经验的嘉宾一一请教了如何科学看待疫苗作用、长辈们拒绝疫苗的普遍性原因、疫苗的种类和优缺点、疫苗反应的界定和处理等,在破除谣言肯定疫苗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又梳理了值得中老年关注的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肺炎二十三价疫苗、HPV等。 划重点: 1.疫苗不是你想打就能打,接种前仔细查看禁忌症十分重要 2.带状疱疹并非终身免疫,所以即使得过也有再次发病的可能。中老年人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免疫力普遍随年龄增长下降 3.强烈请求大家在需要科学助力的情境下转发本期内容给爸爸妈妈、亲朋好友 【时间轴】 03:13 正确看待疫苗的作用:关于群体免疫、预防和降低重症率 06:32 谣言中的疫苗以及长辈们拒绝疫苗的特殊原因 10:15 疫苗的分类极其优缺点: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etc 16:09 关于哪种疫苗更好的科学回答 18:32 如何看待、预防、处理疫苗反应 24:27 疫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积极意义 26:23 成年人值得关注的疫苗种类 27:02 过了50岁才能接种的带状疱疹疫苗介绍 35:13 如果爸爸妈妈拒绝了你的疫苗推荐,可以试试这样做 38:05 宫颈癌疫苗HPV的流行、作用原理的科学认知 42:00 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的区别及适应人群 48:26 由HPV疫苗接种年龄限制引发的中老年性生活需求及现状讨论 53:49 社区、三甲、私立医院,自费疫苗在哪接种 55:55 麻风腮、水痘、肺炎二十三价疫苗不是儿童专属 1:06:23 靠谱疫苗科普信息源 【相关信息】 疫苗科普视频及公众号推荐 1.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 华山感染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办的信息发布渠道,除日常了解最新前沿传染病学知识,其中的“科普为你”栏目可读性也非常强。去年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还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了《疫苗简史》,用人物、疫苗、技术三线并进的手法讲述了医学史上15种重要疫苗的诞生、发展和未来。 2.B站科普视频 【医学科普/双语】关于疫苗的基本知识和疫苗分类 (What is a Vaccin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5411T7zL?from=search&seid=10351386522545146167&spm_id_from=333.337.0.0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正式往来欢迎写信到:[email protected]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不能许你晚年幸福,但希望和准备总是要有的——积极、坦然、体面老去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试试看。

70分钟
99+
4年前

给妈妈当妈妈,一场超越爱与责任的自我成长之旅

中年延长线

最近几年,在媒体、综艺的宣教下,阿尔茨海默病和认知症的知晓率大大提升,但与其热度相不对等的,是大众对于预防、诊疗、照护知识的匮乏。 许多人对认知症、阿尔兹海默病的恐惧甚至超越了癌症等绝症,而认知症人士及家人常成为廉价同情的对象。许多认知症人士及家人因为过早放弃了药物和非药物介入治疗,错过了延缓症状的关键期,过早放弃了家人也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在有限的社会服务资源条件下,我们并不想否认照护的难度或粉饰太平。但面对生命的困境,我们真的只有束手无策么? 本期,我们与《给妈妈当妈妈》的主编YY聊了聊这本书的成书始末,以及作者陆晓娅老师如何在13年看似失去的照护过程中,完成了与妈妈关系的重建,又是如何以惊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尽可能维持了自己的社会生活:持续协作、创办公益组织、开设大学课程,甚至在母亲所在的养老院提供志愿服务。此外,我们还与YY讨论了写作或者说记叙之于个体的价值。 我们希望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对于刚刚开启认知症照护的朋友,这本易读的小书既能为你提供实操的照护方法又能够带来积极的勇气;之于尚未经历照护难题的朋友,这本书或许会成为你了解、感知和修复与父母关系的起点;而对于有着良好家庭关系的朋友,相信你将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在收听本期内容后,都能够将读书与写作的快乐坚持下去并传递给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开启爱好探索之旅。 【时间轴】 05:01 一场发生在养老院的生命教育 12:27 阿尔兹海默病与母女关系是《给妈妈当妈妈》的两块背景板 17:42 读书给了他们听完爸妈电话的耐心和回家看看的热切 25:05 你是否记得妈妈年轻时手的样子——微距记录的意义 33:33 妈妈爱我是否必须是我爱妈妈的前提条件 40:10 疏离、对抗、放下之外,不逃避是最具勇气的选择 46:45 你与父母能够无障碍地身体接触么 51:35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早一点了解父母:在你来到前,他们如何交友、工作、生活?在你离家后,他们又是如何度过每一天? 56:21 写作之于普通人的意义是善待自己、认真生活 特别鸣谢: 感谢我们的热心听友也是本书的编辑之一柚子让本次录制成行,更感谢本书作者陆晓娅老师将如此私密而有价值的家庭记录成书分享给所有读者。相信会有许许多多的照护人将从您的文字中获得持久的力量。 本期互动: 我们会为本期点赞最多的留言以及主编YY眼中的最佳留言送出《给妈妈当妈妈》一书,以及节目周边。快来留言吧(不需要800字小作文,你也可以通过文字传递力量)! 【相关信息】 积极的爱 在《自愈——成年人崩溃自救指南》一书中,美国的两位35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总结出了5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自我成长技巧与方法,而“积极的爱”是指南中给出的应对委屈、否定、愤怒等负面情绪时的自救方法。 即我们不应当在受委屈的时候指望无条件的爱,精神成熟的表现是付出才能换回真正的爱。受了委屈之后,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任凭自己掉过去的牵绊、情绪的迷宫中,生命也会随之流逝;而使用积极的爱,让自己与流溢的、强大的爱合二为一,然后继续人生。使用这项工具是为了自己好,以使自己不继续生活在沉闷、愤怒的情绪中,而是用成熟的、超越情绪的爱敦促自己做出正向行动。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正式往来欢迎写信到:[email protected]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他人的经历中多一点启发和身心的准备,少一点遗憾,晚点投降吧

73分钟
99+
4年前

029 破解独生子女赡养焦虑,从好好活着开始

中年延长线

某日,在一个失独家庭互助组织的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母亲写给逝去儿子的信,不禁开始思考,独生子女的存在之于父母的特殊含义。 1978-2016,实施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止,而独生子女家庭的故事却进入了剧情颇为紧凑的章节。作为子女,除了感慨不敢死、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面对赡养焦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希望本期内容能让大家卸下心头的焦虑,获得活在当下的勇气以及几则技术性准备的建议。 时间轴: 05:27 独生子女存在之于父母的特殊含义 10:42 独生子女赡养焦虑的源泉 15:46 配偶、兄弟姐妹之外,独生子女的情感支持 18:11 从焦虑到放弃焦虑需要几步 21:39 为什么要和父母讨论彼此的生死观 27:44 爸爸妈妈与我,如何通过降低依赖感和明确自我彼此减压 31:02 传统孝道VS现代孝道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 39:54 父母离世后独生子女如何面对孤单 45:34 我们有哪些破解焦虑的战术性建议 特别说明: 1)本期片头内容截取自【凤凰大视野2005】中国独生子女报告中胡邓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孙云晓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的发言 2)节目伊始倩倩所读文字来自公众号沈北暖心家园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写在儿子的36周岁生日》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内容,我们的听友微信群已经开通,欢迎添加小助手disruptaging2021微信入群和我们分享讨论、做朋友 【相关信息】 1)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即人际关系的矛盾,大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能够分清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 情感,就可以辨析清人际关系中矛盾、问题的出处,很多棘手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国内外赡养相关法案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澳大利亚 《国家照护者休养法案》规定凡符合规定的照顾者都可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一定量的补贴 《照顾者承认法案Carer Recognition Act》明确规定,家庭照顾者应该被视为是有自我需求的人,并且也是有需要跳脱出自己的护理角色之外。同时,该法案还突出强调照顾者的照顾是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应该得到认可和支持 美国 《美国老年法》在2000年的修订中将喘息服务推广到了全美境内,国家出资大力支持各类喘息服务 《寿命喘息法案》(the lifespan respite care of 2006)宣布喘息服务所需的资金将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州,各州可以将该资金用于家庭照顾者获得临时性的休息或暂时性的替代照顾服务 我国喘息服务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观念上我们认为照护的责任理应由子女和家庭照护人承担,基于反哺和感恩的观念深度人心。希望随着独生子女群体及家庭需求的扩大,政策、市场服务供给均能够持续发展,舒缓家庭照护压力。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正式往来欢迎写信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他人的经历中多一点启发和身心的准备,少一点遗憾,晚点投降吧

52分钟
2k+
4年前

中年人的保险选择,没有对赌输赢只有需求匹配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恐怕没有哪个行业的买卖关系,像保险行业这般满是猜疑。 “意外发生的概率虽小,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100%”的道理我们虽然都懂,然而,被兜售焦虑与恐惧的体验总是伴随着不快。 防癌险、特药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分红型年金,如此种种,我,真的都需要么? 上一期关于中青年如何为自己和爸妈选择保险产品的内容(人到中年,保险保的究竟是什么)发布后,我们发现:大家对于保险的保障功能有着清楚的认知,对于保险知识亦是求知若渴,唯一的痛处是缺少中肯的信息源。 这一期,带着大家和自己的疑问,我们请另一位嘉宾从医疗健康险产品的比较原则、特药险防癌险等特定险种的作用、年金险的种类和价值等方面分享了他的知识信息。最后,我们也和他聊了聊“人到中年,任何职业的归宿都是卖保险”的调侃从何而来,以及如何选择值得信赖的代理人。 时间轴: 02:41 前情提要,如何搭建基本保障的安全网 05:50 保险产品承载了保险公司的软保证和硬保证 08:32 医疗健康险的条款怎么看 10:16 特药险、防癌险、惠民保,如何看待名称不同、保障交叉的产品 16:53 以质子重离子医疗费用占保费成本为例说明,挑选保险产品时抓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1:22 挑选医疗险必须看公司,挑选保险产品要看险种对应的服务轻重 31:15 虽然保险赔付率高达98%,为什么我们觉得拒赔的案件比赔付的多 39:47 《Dumb ways to die》中场休息,强烈推荐 42:00 解决因病致贫的风险之后,保险的财富保障功能才值得考虑 44:18 年金险是什么 51:16 年金险中的万能险、分红险,普通型、新型都是什么意思 58:16 令人费解的保险宣传语,请停下来 1:01:30 人寿险的起源是抚恤金 1:07:38 卖保险的职业门槛比想象要高 1:13:16 如何选择可信赖的保险代理人 1:17:19 来自三藏的保险避坑指南(细节还是要听节目哦) 【相关信息】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Endowment Insurance)是国家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目的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我国的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商业养老保险,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 2.《Dumb ways to die》 因为大聪聪的疑问,我们展开了意外险和人寿保险区别是什么的讨论,激发了轲爷的灵感,在本期节目中场时间(40:00左右处)放入了自己最爱的歌曲之一《Dumb ways to die(蠢蠢的死法)》。这首歌词虽然很暴力、用意却很暖心的歌曲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为宣传铁路安全而制作的一则公益广告,以提醒大家没有比“在火车周围不注意安全而死掉”更蠢的死法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看下方视频,萌翻你的同时或许也会引发你关于意外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呢。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欢迎写信来:[email protected],也欢迎通过小助手Disruptaging2021加入微信群和我们同行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他人的经历中多一点启发和身心的准备,少一点遗憾,晚点投降总好过卧床放弃

82分钟
2k+
4年前

养老不去养老院?和从业人员聊聊其它选择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谈及养老,几乎所有尚未老去者都迫切的询问:“哪里有好的养老院?”; 而对于真正需要养老的长者而言,家,永远是最好的。 是因为“观念落后”么?我想不是。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0-64岁的老人中,84%的调查对象表示“I’d like to stay in my home and never move(我希望一直住在自己家中,永不搬离)”;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希望一直在家居住的老人比例高达95%。 虽然意愿与现实未必能够完美重合,但这些数据应该足够发人深省、敦促我们思考:家,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 家,定义了我们是谁、关乎个体对生命生活的掌控、更是承载了美好记忆的场所,因为年岁渐长,就要搬离熟悉的环境,是一件多么可悲而又可怕的事。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一位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聊聊他眼中的养老服务现状以及对于在哪儿养老的思考。 必须再次申明的是:无论我们在节目中介绍了多少种国内外现存的养老机构类型、听起来颇有成效的养老模式,我们、或者任何人都很难也不应该断言哪种养老形式就是最好的。归根结底,这是一道权衡家人需要、家庭安排、经济条件、服务供应后的艰难选择题。 时间轴: 02:16 从业人员的养老选择快问快答 08:21 为什么人人都想在家养老 10:55 居家养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4:17 为什么说退休初期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最佳时间 18:52 社区环境的重要性 21:08 急性期、愈后康复期有哪些服务选择 23:50 家庭床位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31:16 个人需求及养老选择梳理 35:25 从个人角度,我们如何实现“按意愿养老” 36:51 抱团养老的现实操作难度 41:19 养老产业不是独立的产业,每个行业都需要为养老产业再造一次 46:36 为什么说上门打针服务不能用 【重要信息】 1.环境压力 Environmental Stress 根据P-E theory of aging:不良的外界环境会引起老人的不适并直接塑造老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老人对于环境及环境导致的限制更加敏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什么是安全可行的、哪些是我能够独立完成的),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当他们难以适应环境时就会产生压力,如果这样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解除,可能会打击他们生活、生存的信心。 因此,老年学中强调要尽可能帮助老人找到贴近其需求和过往生活环境的适宜居所,也正因为此,在地安养(Aging in Place)能够最大程度帮助老人获得自在舒适的生活。帮助老人长期保有对生命、生活的掌控感、安全感、自主权,保持稳定幸福的情绪。 2.适老化改造措施 如果有条件且家人不抵触,感兴趣的朋友大可咨询专业的适老化改造公司进行居家环境的评估、改造;以下仅提供几条家人快速可实施,但有利于营造安全居家环境的适老化建议 1)检查烟雾及一氧化碳报警器是否可用,及时更换 2)将不固定、容易移滑的小地毯替换成防滑的、固定的(胶粘/可吸附)地垫,防止摔倒 3)灯光改造:将家中灰暗的灯泡进行更换;卧室至洗手间路途中加装感应夜灯(选择粘贴墙面式感应灯操作方便) 4)将家中拖鞋更换为防滑拖鞋 5)将家中不适合老人用力的球型把手更换成线型把手 6)在洗手间、床边加装红外感应装置,设定摔倒警示(通知家人),叮嘱父母随身携带手机或在洗手间、洗浴间加装电话 7)在浴室浴缸、马桶适宜处安装扶手(可移动扶手亦可) 8)确保家中主要通路平整(没有门槛、落差)、无障碍 3.推荐阅读 《后半生我想这样住》-林黛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欢迎写信来:[email protected]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他人的经历中多一点启发和身心的准备,少一点遗憾,晚点投降总好过卧床放弃

54分钟
2k+
4年前

大码妈妈装不应是唯一的选择,设计师眼中的潮流与审美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你是否曾通过购买服饰向父母表达爱意?你的选择被“胖妈妈装”限定了么?为什么时尚的更迭越来越快?被时尚驱使与自成一格之间,审美与消费观念的距离有多远? 本期,我们和一位非常有想法的设计师聊了聊这些内容。此外,她还提炼了自己为爸爸妈妈选衣的技巧供大家参考,同时分享了自己对“一代代的时髦精如何求同存异、共同提高审美、独立于消费主义腐蚀”的见解。 希望收听本期内容后,年龄、潮流、性别都不再是你我穿衣选择的限制。时尚,追根究底,是一种自我表达。而如果,你还不了解自我,就去找寻吧!30、60、90,都不算晚。 不妨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家时髦精的过往以及今日穿衣理念吧 05:44 被时尚放弃VS放弃时尚 10:39 偏见限制了供给和我们的选择 14:08 服装、时尚、环保,关于快时尚的反思 17:14 时尚的本质 23:07 爸妈曾经追求过的时尚 27:44 布料厂在时尚产业中的位置 29:26 如何选择服装布料 33:15 为爸妈选衣,尺寸以什么为准 38:44 如何提高审美、求同存异 【相关信息】 《奢侈的》 奢侈品究竟是什么?当我们为服装、鞋包付出超过黄金的价格,意义何在?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不妨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并非狂热地抨击奢侈品,只是希望大众有机会以一种清醒的姿态看待奢侈品。在做出购买行动的一刻,更多的是为设计和品质买单,而非其背后的标签 The True Cost 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廉价衣物背后由资本主义操控的整套生产机制。当时尚成为快消品、物欲和过度消费成为潮流,制衣工人沦为变相奴隶、被迫居住在重度污染的环境中,我们是否应该审视为一时一己光鲜亮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每个人所应当负起的责任 Advanced Style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七位62至95岁纽约人的生活态度:迈向老年的她们依然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虽远在美国,但她们挑战衰老以及着装偏见的经验令人动容和振奋 April的品牌 虽然目前还在筹备期,但如果April的设计理念打动了你,不妨关注她的公众号AcreAture(点击阅读近期内容:衬衫面料二三事),相信其中有关服饰与搭配、艺术与文化、环保与生活的资讯会为你带来启发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每一句体会、每一则分享、每一封邮件对于我们而言都十分珍贵,欢迎写信来:[email protected] 从30到80的路那么长,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个困惑。虽然我们或许并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他人的经历中多一点启发和身心的准备,少一点遗憾,晚点投降总好过卧床放弃。

50分钟
99+
4年前

从温饱到体面养老,收入、支出、资产配置全景图

中年延长线

长寿,是诅咒么? 老年贫困,为何如此刺眼又真实存在? 基于收入最大化和支出最小化的原则生活,就能够奔赴自由人生了? 无论是狭义的被动退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还是广义的主动退休(生活不再仅仅围绕换取收入的工作运转),长寿时代,我们终于有了新的分段方式享受人生。 然而,当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不再稳定,当以工作换取收入的能力和机会持续收缩,如何保障温饱?如何维持现有生活水平?如何力保目前的社会资源和地位?虽然,你我都想得到简单痛快的答案,但,很抱歉...... 不过,我们梳理出了一套还算可行的方法供你参考。不得不强调的是,方法只是开始,执行的纪律则要依靠自己。 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收支管理纪律哟!(努力靠留言和爱发电) 【信息节点】 02:36 为什么老年时期更易陷入贫困,女性更甚 04:59 理想的养老收入模式 06:30 老年收入来源盘点 12:50 为什么说不能完全依赖养老金养老 22:40 如何基于需求分析计算好养老所需的本金和预期收益率 25:35 我们的投资收益究竟需要跑赢哪个通货膨胀数据 35:45 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配置 43:56 中场休息:精彩的音乐在等你 46:16 哪些资产相对无风险 47:36 哪些资产是风险资产 49:20 资产配置方法论举例(最难啃的干货知识部分) 55:30 为什么说一定要投资而不是投机 1:00:15 投资纪律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机构优势 1:02:48 复利的力量,不要小看手续费费率 1:04:36 不同年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如何选择资产配置方法 1:12:36 非专业投资人士避坑指南 1:23:02 总结陈词 希望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无论认为自己是否具有“专业知识”,积极学习投资理财和经济学知识,不盲从、不迷信,在任何年纪都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重要信息】 1.养老金替代率 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国际参考警戒线为55%,中国基本养老金既定目标为58.5% 2.合格投资者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3.目标风险基金(Target Risk Fund) 是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来设定权益类资产、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的基金,它假设投资者比较清晰地知道自身对基金组合风险(波动率)的目标需求,一般基金公司会根据投资者风险承受度和风险等级不同,将此类基金分为成长型、稳健型和保守型等类别 4.资产配置 (Asset Allocation) 是指投资者根据各自的投资目标,把资产分配在不同类别的投资产品上,例如: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投资、保险产品以及现金等;资产配置的主要目标是在获得期望收益之余,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5.多层次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第一支柱”,即国家直接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它追求的是广覆盖、低水平、保基本;“第二支柱”指由企业主、单位发起,国家税收优惠支持的企业年金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非常小,主要分布在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相当少;“第三支柱”指的是由国家税收优惠支持、个人自愿建立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又称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虽然试点自2018年5月已经开始,但知晓率、参保率都很低 6.FIRE运动 全称th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movement,这一运动号召在30岁时就退休,然后去低生活成本的国家生活。这一运动诞生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来临时期,并在金融危机期间获得发展。运动的中心原则是自力更生:基于收入最大化和支出最小化,几乎所有狂热者都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提前几十年退休的愿望 7.书籍推荐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史文森(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琳达.格拉顿 安德鲁.斯科特-中信出版集团 8.复利的力量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 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 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并多多留言与我们互动 从30到80岁,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项议题 我们会积极努力改进不足并坚持生产服务大家的内容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87分钟
6k+
4年前

宠物和爸妈,细数那些日日夜夜的陪伴、寄托与深情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据说,人是自然界中唯一会养宠物的物种。 虽然,不同动物间或许存在友谊,但驯养宠物这件事唯独在人类和其它物种之间发生。这是否意味着:宠物的存在之于人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在大聪聪和本期嘉宾的印象中,他们的爸爸都是不苟言笑的,而如今,年近六旬的爸爸们和宠物之间却产生了令人嫉妒的深情以及出人意料的生命共鸣。这样的反差是如何让大聪聪和嘉宾如何重新审视父母以及自己和父母间的关系? 从坚决拒绝到自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们和宠物之间,究竟是无奈的情感寄托,还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选择宠物类型到“隔代科学育儿”观的宣贯,考虑抱只宠物回家自己/给爸妈养的入门选手操作指南,尽在本期节目。 备注:请收听本期节目的养宠听友务必准备好纸巾哦,不哭不退钱! 嘉宾:小北 主持:大聪聪,倩倩 剪辑:轲爷 【本期要点】 4'26'':宠物店的销售套路 10'17'':宠物与人之间,究竟谁更需要谁 12'57'':将狗狗交付给爸妈,需要哪些准备 17'17'':让拒绝宠物的爸妈尽快接纳新成员的秘诀 21'20'':宠物如何改善爸妈的身心健康 26'39'':爸妈、狗狗和我,从失落到宽广的爱 34'41'':狗听得懂人话的科学依据 37'00'':隔代亲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爸妈宠溺之夸张行为 46'35'':狗狗如何改善了我们和爸妈的关系 55'27'':决定养宠物的入门建议:关于品种、购买渠道、准备事宜等 01'05''20'':如何准备和面对宠物的离去 【重要信息】 关于宠物机器人 1.节目下半部分提到的PARO是一只由日本研发的白色小海狮。PARO身上有五种感应器:材质、光线、声音、温度、和姿势。它能根据传感器探测到的人类对它的态度而做出反应。比如,你经常摸PARO的头顶,它就会记住这是你喜欢摸的位置,下次你一碰那里它就会眯起眼睛来显得很开心享受;它还能通过声音等讯息识人,并储存主人的喜好。PARO获得过吉尼斯最治愈机器人奖,还参演过Netflix的Master of None 2.美国的玩具生产商Hasbro则开发了一款功能不如PARO,但性价比更高的JOY。形式包括猫、水獭、金毛,目前已经在美国的养老院内用于安抚阿尔茨海默症老人 相较于真实的宠物,机器宠物在参与心理咨询和慰藉上比真的动物更具优势。比如,它们更加可控,其周身感应装置可以记录下服务对象细微的动作、习惯、体温变化等等,有助于更好的分析和为服务对象提供解决方案。 备注:主创们热切盼望能够制作一期有关AI等新科技手段在养老领域应用的内容,如果哪位听友是(或能够引荐)这方面的专家,主创们夹道欢迎您来分享哦! THIS IS NINA,中文名斗金(意为日进斗金) THIS IS DASHAN,中文名大山 【关于我们】 我们的节目在 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 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并多多留言与我们互动 从30到80岁,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有“养老”这一项议题 我们会积极努力改进不足并坚持生产服务大家的内容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76分钟
4k+
4年前

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和识别,别让时间困住爸妈和自己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在老去过程中,最令你恐惧的诊断是什么? 比起身体的痛苦,失去灵魂是否更加令人绝望? 关于阿尔茨海默症,更难受的是患者还是被照护者? 阿尔茨海默症,究竟是高龄的诅咒,还是可预防的习得性疾患? 观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之后,我们终于有了绝佳的素材以阐释阿尔茨海默症之于患者、照护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机会分享一些有关阿尔茨海默症、认知障碍症的基础知识与最新发现——无论是预防、识别、诊断还是照护。 或许之于许多人,死亡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而尊严的丧失、无止境的折磨才是一天天磨蚀掉亲情的罪魁祸首。一边是努力维持自尊的患者,一边是陷入责任漩涡的照护人,希望本期内容能解开大家的一些疑惑,开启关于阿尔茨海默症、认知症的科学认知,也让担心的你有机会提前看到有关阿尔茨海默症的种种可能。 备注: 如暂时无暇收听本期完整内容,强烈建议大家直接阅读【重要信息】版块了解关键信息 【本期要点】 5'42'':阿尔茨海默症是多种认知障碍症中的一种 6'29'':阿尔茨海默症是后天习得性的认知障碍,即表现出的症状是从前不具有的 9'01'':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特征及可能成因 12'12'':为什么年长者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 13'18'':谁应当进行早筛检查(阿尔茨海默症的7个阶段详情见重要信息部分) 14'48'':阿尔茨海默症的记忆障碍特征 16'15'':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视觉障碍及对应照护技巧 20'14'':认知障碍症的检查和诊断 23'27'':什么是认知症的非药物治疗,以多感官刺激疗法为例 25'50'':日落黄昏综合症是阿尔茨海默症及认知症老人常出现的问题 29'40'':照护者的无奈,以及照护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35'26'':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养老机构及其服务条件 39'30'':如何看待和面对灵魂、尊严的流逝 50'08'':如何从现在开始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将发病的可能降到最低 【重要信息】 1.阿尔茨海默症部分典型症状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丧失、记忆错误、记忆恍惚(似曾相识、旧事如新、重演性记忆错误)、虚构(虚构某些未发生的事件)等 视觉混淆(视空间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丧失简单事务的统筹计划能力) 失用(不再掌握原已掌握的功能、工具使用能力)、 失认(触觉、视觉、听觉失认等) 失语(语言输出、输入功能退化) 人格行为改变、妄侫 2.阿尔茨海默症的7个阶段 阶段1:潜伏期 可持续20年或更久 表现正常 偶尔健忘 阶段2:轻度衰退 可持续20年 偶尔健忘(他人或许会注意到) 仍可以进行日常活动 阶段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持续1至3年 表现出会被他人注意到的健忘症状 可能焦虑:工作困难 仍可进行日常活动 阶段4:轻度至中度痴呆 (此处痴呆为专有医学表述不含贬义) 持续2至3年 通常已经正式确诊 驾驶困难 焦虑、好斗或沉默寡言 或许有财务上的困难 阶段5:中度至重度痴呆 持续1.5至2年 已存在财务上的困难 无法驾驶 焦虑好斗或沉默寡言 明显的仪式混淆:经常忘记地址和数字 卫生状况受到影响 阶段6:重度痴呆 持续2至2.5年 无法进行任何日常活动 需要专业护理 个性的改变(好斗或沉默) 有时无法认出亲属 一定需要护理者 睡眠周期受到严重的影响 阶段7:痴呆的最终阶段 持续1至2年 需要人帮助进行所有日常活动 可能变得毫无反应 经常拒绝进食 行走困难 很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大小便经常失禁 通常感到轻度焦虑 3.非药物疗法 受疾病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常出现精神行为症状(英文简称BPSD),例如:焦虑、情感淡漠、游走、拒绝照护、攻击性行为等,而根据根据《中国认知障碍患者照料管理专家共识》,非药物的照料干预是应对BPSD的首选方案,药物治疗也应合并非药物干预。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艺术(音乐绘画)疗法、多感官刺激疗法、怀旧疗法、园艺疗法等。 节目中提到的在特殊设计的房间或环境中,使用灯光、音乐、香气和触觉物体等媒介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供多种感觉的刺激,帮助其实现感觉的平衡和内心的平静,唤起积极的记忆和情感,并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即多感官刺激疗法。 4.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 基因、寿命及生活方式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三个平行因素,其中生活方式是最为可控的因素。 最新研究显示,从营养、锻炼、放松、恢复、优化五个方面优化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具体可操作建议要点如下: 1)相对于食肉,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和健康脂肪的天然植物型饮食更有利于大脑茁壮成长。天然植物型饮食以低盐、低糖、加工程度低的为佳 2) 锻炼身体可以增加大脑细胞及细胞间产生连接的数量,所谓劳逸结合应当是每一小时就活动一下,而不是就久坐一天后猛练 3)必须要经常让自己的大脑得到放松:慢性应激将大脑置于高度炎症的状态,会导致结构性损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照护阿尔茨海默症家人的照护人是阿尔茨海默症高发人群的原因,也是我们强调主动照护和适时选择引入外部支援的原因) 4)冥想、瑜伽、正念呼吸,以及强社会性支持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压力的释放 5)恢复性睡眠对于认知和整体健康必不可少。如果已经出现严重的睡眠、抑郁问题,可以前往神经科就诊或向专业心理咨询师、诊疗师寻求帮助,尝试睡眠治疗,优先保障8小时睡眠 6)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复杂的认知活动可以在晚年保护大脑免于衰退。应当在整个生命周期适当挑战大脑,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为了通过学习保持对不同大脑空间进行多模式活动 7)社会支持和有意义的持续性社区活动对于大脑老化的方式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的朋友建议回听《红袖标和吹捧竟是治疗老年抑郁的杀手锏》了解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 我们的节目在 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 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收听并多多留言与我们互动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59分钟
1k+
4年前

从第一支口红到素面朝天,妈妈们的美妆护肤30年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如今熟练搭配原液、精华的你,还记得童年的美加净、孩儿面么? 如今拥有50、甚至更多支口红的你,还记得童年眉心的小红点么? 当我们几乎无一例外的置身于美妆护肤的狂热消费中,我们的妈妈们似乎更有性格风骨:或坦然面对自然规律,非天然不可用;或勇敢尝鲜,玻尿酸、botox、热玛吉乐此不疲...... 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妈妈们的种草和被种草和我们有何异同?年龄,究竟是不是美妆护肤的阻碍? 这期节目,我们就想借助非常有年代感的声音,与大家一同回到90年代之初,去看看妈妈们美妆护肤之路开始的时候,她们的第一个护肤品、第一款化妆品是如何塑造了她们今天的美妆、护肤观念。下半段,我们会分享40+熟龄肌皮肤特点和需求,为大家和妈妈们选择、推荐护肤品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本期要点】 3'37'' 妈妈的第一款美妆护肤产品和我的偷用体验 6'48'' 青春期因对“天然”的偏执导致的皮肤惨案 8'48'' 8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塑造了妈妈们的价值观 10'50'' 90年代VS今日信息传递生态 13'30'' 熟龄肌的美妆护肤产品需求和选择偏好 15'48'' 晒斑、老年斑基础知识 18'04'' 防晒观念及产品的迭代进步 23'09'' 如何看待皱纹和肉毒杆菌注射 25'25'' 中老年内分泌变化导致的皮肤问题及应对 27'05'' 究竟什么是天然产品 30'30'' 符合中老年女性需求的美妆产品应具备哪些特点 32'02'' 妈妈们的选品决策机制 37'04'' 什么是安瓶及如何理性为妈妈种草 【重要信息】 1.有趣的数据 某著名美妆护肤品牌研究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中40%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某调查显示,我国50+女性中,一线城市的中老年受访者中92%会使用化妆品,88%会进行护肤,24%有美容院专业护理和保养的习惯 京东、淘宝数据显示,美妆用户中40+人群消费金额增长,55-64岁女性面部护肤品的购买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4% 2.防晒的基本原则 防晒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规避暴晒+穿衣遮盖+涂足量防晒霜 晒后修复的原则是使用维生素A\C\E的抗氧化剂护肤品,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蔬果,比如胡萝卜、番茄、菠菜、绿茶、红酒;补充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维生素D每天不少于400国际单位,鱼肝油)和高脂鱼类(如每天400g鲭鱼,注意,是每天哦!) 【相关往期节目】 1.胶原蛋白吃进嘴里能上脸么?http://m.ximalaya.com/sound/420524194 2.酷妈妈的医美体验:http://m.ximalaya.com/sound/395499820 【关于我们】 《中年延长线》是一档提前“遇见”人生下半程生活状态、致力于“晚点投降”的播客节目。长寿时代,如何安排父母和自己的生活?从中年到老年,工作、理财、学习、社交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是和主创一样关心养老问题的80、90、00后,还是想要科学规划、从容迎接初老的70、60后,希望这档节目能够为你建立有关“老去”的具象认知,获得坦然应对年龄与变化的慰藉与启发。 惟愿当你与年龄狭路相逢 可以尽力乐活 始终从容 不留遗憾 我们的节目在 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 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故事和你感兴趣的话题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41分钟
1k+
4年前

年龄歧视,你会是下一个么?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P7、30岁以内,P8、35岁以内,P9、40岁以内” ——猝不及防的,年轻化成了招聘热词。 当劳动人口平均年龄逼近40,80后、70后却成了日渐焦虑的“高龄”老员工。究竟是什么让年龄焦虑愈演愈烈?职场年龄歧视,究竟是合理诉求还是过分追捧?年龄歧视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心理? 正如节目中讨论的那样,我们并非刻意渲染“歧视”噱头,或许部分“年龄歧视”的现象仅仅是刻板印象,还不足以上升到“歧视”的高度。但若无思考,怎有行动,你说呢? 【本期要点】 2'41'' 年龄歧视有哪些表现 8'56'' 《就业促进法》《劳动法》有关就业权的规定 11'26'' 根据用人要求对年龄进行限定是否合理 12'44'' 职场年龄歧视是否可能被破解 14'52'' 刻板印象是如何被群体本身塑造出的 17'54'' 概念需要被创造也需要被打破 19'35'' 谁是中年人?年龄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感知和行为 21'51''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心理决策机制有什么区别 23'02'' 生活语言如何作为一种信号影响我们的意识 27'24'' 年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30'34'' 家庭也是年龄歧视重灾区 36'03'' 为什么我们认为中老年人更容易被诈骗 【补充信息】 1.老化悖论 在增龄过程当中,我们的能力是既有丧失也有获得的。学界有很多人发现支持这一结论。即研究显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同时他们的情绪体验、生活满意度、亲近的人际关系质量,包括主观幸福感,都在上升。这种现象即老化悖论。 2.延伸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彭茂华教授曾在一席演讲上分享了她的团队在老年人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如何理解、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提供了参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腾讯视频、B站等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了解更多 https://v.qq.com/x/cover/ldesreebccvryyz/h3148kw919m.html 我们的节目在 同名微信公众号《中年延长线》 喜马拉雅、小宇宙、QQ音乐 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困惑与感受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47分钟
1k+
4年前

人到中年,保险保的究竟是什么(下)

中年延长线

【本期内容】 在上周的节目中,我们结合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如何客观看待保险的功能和价值,也铺垫了一些有关保险产品的基本概念。 本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从保险公司、购买渠道、产品搭配、长期保障、健康告知等方面分享实操性的知识建议;此外,嘉宾与主创们也探讨了在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未来有哪些针对照护问题的社会性保障、商业保险产品值得关注。 本期实操建议小结: 一,选择一家大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作为基底。如有意愿增加保额,可酌情挑选一款保额高、价钱相对低的互联网产品作补充。 二,尽可能在健康时投保一款15-20年期的长期医疗健康险。如预算有限可以在年轻时先选择3-5年期的产品;努力存钱,在已购买产品的保障期内尽早购买保障时间更长的产品。 三,如已经投保一款长期医疗健康险,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持续性的保障。比如在35岁购买的一款15年期长期健康险,正常情况是保障到50岁结束,但50岁很难没有任何身体健康问题,可能面临缺少保障的尴尬情况。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嘉宾自己的操作方法是以3-5年为一个节点,比如在38-40岁时再购买一款长期医疗健康险,将保障延续到55岁。以此类推,如搭桥修路一般延续下去。 (当然,我们只是在目前已知的产品条件下为大家提供一种操作的思路。如果您没有这样的焦虑和预算,先保证基本保障也是好的。) 四,对于被一般的商业健康险拒保的老年人和尚未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朋友,建议购买所在城市推出的惠民保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为大病治疗中超出医保报销的费用提供保障。 五,未来值得关注的护理险将经历政府长期照护保险、商业短期护理险、商业长期护理险几个产品阶段。建议大家先积极了解所在城市是否已经成为国家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城市并及时申请服务,同时持续关注商业护理险作为保障的补充。从其他国家以及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养老护理资源将是持续的稀缺资源,因此选择有服务保障的护理险产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够帮助大家摒弃一些对于保险和保险行业的偏见,科学看待其功能,并像对待基金、股票、赚钱的知识一样严肃的对待保险知识。 再次申明,本节目绝无任何赞助(是的,节目还没有饭可恰,但欢迎转发支持),嘉宾及主创均从个人经历角度尽可能中立的进行信息分享,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业”听友海涵指正。 嘉宾:Rocky 主持:大聪聪,倩倩 剪辑:轲爷 【时间轴】 3'02'':重疾险的特点和功能 5'03'':为什么建议优选大公司的重疾险产品 11'43'':从什么渠道购买保险更合理 17'57'':健康告知是否应当如实告知 23'42'':除了赔钱,保险能解决养老照护难么 【关于我们】 中年延长线是一档提前“预见”人生下半程生活状态的播客节目。话题涉及从中年到老年的种种变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过去未来,筹谋准备。 有着哥大老年学学习经历、养老行业从业经历的主创和小伙伴们希望在这里为大家建立有关“老去”的具象认知和坦然相待的陪伴社区。毕竟,生活的细节远多过电影和文字所能讲述的内容。 无论你是和主创一样关心自己和父母养老问题的80后,还是想要科学规划养老的70后、积极迎接初老生活的60后,都希望你能在节目中得到知识或启发,在他人的选择中汲取到力量,在相似的体会中得到陪伴与慰藉。 惟愿当你与年龄狭路相逢 可以尽力乐活 始终从容 不留遗憾 我们的节目在微信公众号(同名) 喜马拉雅、小宇宙、Podcast(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前往收听、留言与我们互动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推荐给亲朋好友 帮助主创们获得坚持的动力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40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