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独立摄影奖的独立之道:关于1839摄影奖|对话董钧&海杰

逆光

1839摄影奖是一个由艺术家董钧和批评家海杰于2019年发起的纯民间奖项,以摄影术诞生之年为名,既尊重摄影的本体属性,也强调以跨媒介的开放姿态对其延展。现已成功举办两届,从第三届(2021)开始,面向全球高校华裔在校学生征稿。1839摄影奖旨在检验国内外高校学生创作和艺术训练中的认知与判断,奖项邀请知名策展人、出版人、研究者、批评家、艺术家等组成评委会,整个评选和工作团队零报酬。 本期主播与董钧和海杰三地连线隔空访谈,两位创始人对1839摄影奖的前世与今生进行了梳理;对亮点和槽点进行了论证,对坚守与边界进行了说明。 本期节目我们第一次尝试将音频转文字发布,没有时间收听的朋友可以看后附的访谈文字。 【本期嘉宾】董钧、海杰 【02:30】做1839摄影奖的缘由;二人的关系 【08:32】类似马格南的创立;名字是怎样确定的 【11:50】“纯洁”的摄影奖 【16:26】为什么是摄影奖,而不是展、工作坊之类 【23:20】对摄影抱有乐观的态度? 【24:49】作品主题与内容边界:关于那些不能播的 【26:42】几个困难 【28:25】作品质量评价 【31:36】对待市场化的审慎 【38:30】从华裔到国际 【42:23】投稿的注意事项:文字阐释、题目、数量等 【49:09】摄影、影像?媒介的定位与边界问题(关于海杰回应吴毅强) 【57:11】二人的气质与摄影奖的调性 【59:40】激励、讨论、话题度

65分钟
99+
4年前

【039】废墟摄影:繁华只是一瞬,废墟才是永恒 | 刺头王子访谈 上

逆光

采访之前,我打算跟网名为“刺头王子”的陈程先约见一面。本来定了她家附近,但在前一晚,她转给我一个咖啡馆链接:“这个楼之前是曙光电机厂,几年前还是废墟,现在改建成了咖啡馆,不如在那里见面”。 刺刺在北京周边已经探访过将近50个废墟点。在她看来,想看废墟一定要趁早。以她的经验,每一个废墟都有可能随时被破坏,被改建,被安保和被打卡。可能你这个月去的一个地方,下个月,就会变的面目全非。就像曙光电机厂的旧址,2年前还是废墟,现在已经是在改建中的商业园区了。 废墟探险,是近几年在年轻人当中,悄悄兴起的一个事物。废墟吸引她们的是什么?她们在“玩废墟”中,又获得了什么? 陈程有句话很吸引我:“站在废墟里,仿佛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繁华只是一瞬,废墟才是永恒”。 【本期嘉宾】刺头王子(陈程) 【07:00】在废墟圈,地点是保密的 【11:38】去废墟,最好还是约上两、三个朋友 【13:30】圈中的大佬,也是个北京姑娘,去过上百个废墟点,还出了书。 【16:55】被破坏的王平煤矿 【20:40】在废墟中,被狗追是常有的事 【25:00】进入废墟需要带什么? 【30:10】拍照的兴趣可以克服懒,并实现微信头像自由 【35:00】一次探访废墟的现场录音

42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