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我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了5年,依然不想毕业 | 杨迪访谈

逆光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当代艺术史中经常会出现的名字,博伊斯、白南准、基弗、里希特以及“激浪派”等都与之相关;另外,贝歇夫妇与他们的学生如托马斯·古斯基、坎迪德·鲁夫、安德烈·古斯基成为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标杆。 五年前,影像艺术生出身的杨迪考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5年中他在大师们成长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做过各种当代材料和媒介,毕业时,又回归到最擅长的叙事性影像去表达和阐述问题。 杨迪获得优秀毕业奖的作品《Safe Word》是一部虚构的科幻片,发生在火星的移民局。他似乎以作品提出:尽管科技发展到可以实现幻想,尽管时间和空间能够被扩展和跨域,也难以冲破人类内在的基本局限。之于今天人们对宇宙的征服欲以及对未来感的崇尚,作者以此影片进行了冷漠的回应。 【02:00】杜塞尔多夫是怎样一个大师辈出的学校 【06:00】什么是“大师生”? 【09:20】杜塞尔多夫学院的主旨是“给予我们学生的只有最好”? 【14:40】杜塞尔多夫学院的专业设置 【16:50】中国学生搞Video完爆德国学生? 【18:20】疫情对德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怎样的影响 【21:00】在西方,摄影与绘画同作为研究问题的架上作品,地位是一样的 【26:40】在杜塞的学习与创作 【33:33】德国人对中国人是怎样看待的 【35:30】给想考杜塞的艺术生的建议

41分钟
99+
4年前

【016】从二维到三维的进化:逆光电台的新主播刘阳和她的新书

逆光

逆光电台从0期到15期,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草率开播、深陷录音的漩涡、赤手空拳的各种摸索,到主主播归入体制开始坐班,为了争取到更适合的嘉宾抽空出差和体验内容优化录三个小时,剪成一个小时节目的结构挑战。这一路都是靠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坚持下来的。当真的见她慢慢有稳定和成熟的迹象的时候,对一个新事物的好奇和勇气的消耗期也随之到来。在坚持和已知的更好之间。时常出现的是打退堂鼓的念头。 其实,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知识,经验,见识还需要好的理解力,对氛围和语境的把握,对人心的观察。发自肺腑的语言会带来情感的共鸣,而夸夸其谈,在去视觉的音波里,也会被放大的更明显。所以,在这个尘埃落定,节目需要沉淀和打磨的时刻,逆光小组遇到了一个非常的合适的合伙人。她的到来,一方面填补了艺术摄影领域的空白,同时又起到了作为三角形的另外一个支点的稳定作用。恰逢她刚刚出了新书,所以这一期三人重聚,一起聊聊逆光的老朋友、新主播——刘阳,还有她的新书。 多了一个人,就像多了一片天,我们获得了时间的宽裕和内容的扩展。在未来的节目里,我们三个主播将会自由组合,跟更多领域中摄影行业的嘉宾,一起探讨摄影中的大观点和小发现。

43分钟
7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