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国第一个非遗项目。近年来昆曲在年轻人中也颇受欢迎。本期请来昆曲闺门旦演员张媛媛,来聊聊昆曲,看看在当代的戏曲演员的生态是否还是像《霸王别姬》里学戏的孩子一样?她向昆曲国宝大师如华文漪等学戏的经历如何?当下昆曲都有哪些专业院团?以及给新人观众的昆曲入门剧目推荐。 [主题嘉宾] 张媛媛,昆曲闺门旦演员,就职于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华文漪、张毓文、孔昭、顾凤莉、张洵澎、胡锦芳、沈世华、史红梅、魏春荣、董萍、周雪雯、孔爱萍等名家。演出传统大戏:《玉簪记》《白蛇传》《牡丹亭》《琵琶记》《西厢记》;学演传统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青冢记·出塞》《孽海记·思凡》《铁冠图·刺虎》《雷锋塔·水斗·断桥》《疗妒羹·题曲》等;演出新编大戏:《怜香伴》《钗钏记》《图雅雷玛》《荣宝斋》《孟姜女送寒衣》《红楼梦》《汉宫秋》《晨钟暮鼓》《救风尘》等;演出小剧场戏:《屠岸贾》《昙花证》。2005年选送上海参加“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进修学习。2006年1月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2006年春节茶话会”演出。2007年获得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新秀”奖。2009年以《青冢记•出塞》一剧获戏曲红梅荟萃奖。2011年4月8日,张媛媛获颁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 [主播] 丛二,资深媒体人,「将饮茶CHA」编辑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熹茗集团总经理 [时间轴] 第一部分 世纪初的昆曲发展与演员生态 02:26 一个湖南妹子的学戏之路 04:33 学戏苦不苦:喊嗓、压腿、小翻 07:37 考入北京学昆曲 12:00 我国第一个非遗项目昆曲600年简史 15:18 我爱上昆曲也是从《游园惊梦》开始 20:37 世纪初昆曲市场慢慢好转 24:13 中国昆曲八大院团 第二部分:昆曲的传承 26:46 跟史红梅老师学《出塞》:唱死昭君跑死王龙翻死马童 33:33 2011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新人奖 36:19 跟国宝昆曲大师华文漪学戏 40:38 “小梅兰芳”亲手给学生做饭 43:59 “闺门旦的腰”是昆曲之美的体现 46:33 刻在骨子里的昆曲精髓 第三部分:昆曲市场的变化与剧目介绍 53:34 柳梦梅叫“姐姐”引来哄堂大笑 56:11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就是一个梦 59:12 《玉簪记》是个现代小甜水爱情剧 1:01:47 去现场听戏才有勾魂摄魄的感觉 [提及名词] 本期提及的昆曲剧目及演员:剧目有《牡丹亭·游园惊梦》《青冢记·出塞》《玉簪记》《孽海记·思凡》《雷锋塔·断桥》《狮吼记·跪池》等。提及的昆曲演员有蔡瑶铣,许凤山,董瑶琴,华文漪,张毓文,史红梅,魏春荣等。 昆剧八大专业院团:北方昆曲剧院,位于北京,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专业昆曲表演团体。上海昆剧团,位于上海,是南方地区最重要的昆曲表演团体之一。江苏省昆剧院,位于南京,是江苏省的专业昆曲表演团体。苏州昆剧院,位于苏州,这里是昆曲的发源地之一。浙江昆剧团,位于杭州,是浙江省的专业昆曲表演团体。湖南省昆剧团,位于郴州,是湖南省唯一的专业昆曲表演团体。永嘉昆剧团,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是一个地方性的昆曲表演团体。昆山当代昆剧院,位于昆山,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 闺门旦:顾名思义,因其扮演的人物所处多在闺阁之内而得名,在昆剧中也称“五旦”“小旦”。通常扮演年已及笄(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以大家闺秀居多,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等;帝王妃子和新婚贵妇也多有闺门旦应工,如《长生殿》中的杨玉环等;还常扮演蒙尘流落的善良美貌女子,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等。作为昆剧艺术的主要行当,闺门旦重视唱做,嗓音要求清丽圆润,台步节奏较慢,在表演风格方面要求端庄而轻柔,表演含蓄蕴藉,雍容大方,并于端庄中透出妩媚的神态。 [音乐] 牡丹亭·游园·步步娇·醉扶归—《中国昆曲音像库:顾兆琪笛子精粹》,玉簪记·朝元歌·长清短清—张媛媛 [剪辑] Jacky [出品] 将饮茶CHA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我们❤。
中年人为什么开始喝茶了?是因为喝不动酒了。中年人喝茶,跟你晚上到了地库不上楼、坐在车里刷手机,基本是一个意思。中年男人的特点就是爱当爹、爱讲传奇故事,茶其实是一个安放他们特别好的地方——他可以在一泡茶里给你讲无数的传奇故事。所以我后来不敢跟人喝茶,就是我要被迫听很多这样的传奇故事,然后还要搭配一句“师父我悟了”,对吧?所有中年男人的幸福生活,其实最后都是因为中年女人做出了一些很明智的决定。 ——庄雅婷来了,带着她机关枪一样扫射的犀利观察。我们坐下来跟她聊了聊“那些有伤的中年人”,从茶到酒,到中年男女的哀乐生活,以及如何毫不惧怕的走下去,并保持好奇,保持热爱,保持支楞。 [主题嘉宾] 庄雅婷,作家,媒体人。曾任《东方壹周》编辑总监、《嘉人》杂志副主编。曾在《MISS格调》《周末画报》《vogue》《男人装》等多家报刊杂志开设专栏。以耿直、有态度、犀利著称。出版《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爱你就像爱生病》《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硬心肠》等。 [主播] 丛二,资深媒体人,「将饮茶CHA」编辑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熹茗集团总经理 景雁,湖岸出版人、「将饮茶CHA」品牌主理人 [时间轴] 第一部分:中年男人与茶 03:18 中年人喝不动酒了就开始喝茶 05:06 油腻的、昂扬的中年男人 06:54 中年男人带着茶和故事一起来 08:21 茶与酒的香气谱系不同 13:14 茶的鄙视链与日常禅的关系 14:50 选茶的方法论 19:07 大师们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想怼他 22:21 中年男人就喜欢土土的包装 25:04 闻香杯的另一种用法:闻香识人 第二部分:中年男女的哀乐生活 26:36 我人生中最怕的4个字叫"华丽转身" 28:41 如何在中年阶段保持能量? 31:32 哪有情感问题全是人品问题 37:41 骂抽象的现象,不骂具体的人 41:07 谁都不容易VS我也不容易:爱自己和爱他人 42:42 茶是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 47:08 爱自己第一要做到对自己诚实 49:28 中年男人就喜欢找比他小的姑娘,智商又匹配了 第三部分:硬起心肠度过中年危机 51:35 养生朋克的养生经 53:47 我骂人少了,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比我们当年更苦 55:17 在现实中保留一点点浪漫,但不要被它欺骗 57:46 我瞧不起一切正念灵修 1:02:33 对付中年危机:我要让我下滑的每一步都很舒服 1:04:31 当不了主角我就当剧院锁门的人 [音乐] What A Life - Scarlet Pleasure [剪辑] Jacky [出品] 将饮茶CHA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我们❤。
本期节目邀请了汉服圈大佬“棍爷”,深入讨论了汉服文化的复兴和日常化。汉服到底如何定义?汉服与古装的区别是什么?汉服复兴的历史节点有哪些?“三坑女孩”与周礼有什么关系?“汉服圈鄙视链”是民族主义还是消费主义的陷阱?所谓汉服重镇“曹县”为什么被认为是“碰瓷汉服”?DIOR马面裙风波与天猫广告背后隐藏的晚明时尚趋势是什么?对汉服这一古老又年轻的文化现象,我们聊了很多,我很喜欢棍爷的一句话:“汉服可以不是你日常的穿着,但是它可以是你的一种选择。”好的社会氛围大概就是任何一种服饰都能成为日常选择。 [主题嘉宾] 棍爷(孙宇翔),传统服饰礼仪专家,河北省儒学会传统礼仪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汉服分类(T/CTES 1021-2019)》团体标准起草人。2013年担任西塘汉服文化节礼仪组负责人,参与策划执行历届西塘汉服文化节开幕式。策划执行各种祭典活动,复原了释奠礼、婚礼、冠笄礼、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并首次复原明代皇家礼仪大射礼、明代皇家祭祀礼仪等。参与撰写《当代汉服》《冷兵器时代的男人装》等,著有《你不知道的锦衣卫》等书。 [主播] 丛二,资深媒体人,「将饮茶CHA」编辑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熹茗集团总经理 [时间轴] 02:14 黑神话悟空疑似抄袭臂鞲风波 07:13 汉服与古装的区别 14:03 汉服元年与汉服出行日 18:26 汉服商业化的肇始 20:26 控弦司服饰复原起源于射箭比赛 26:54 西塘汉服文化周:最好玩的汉服活动 31:31 元代和清代服饰是汉服吗? 40:13 历代服饰复原的现状:从民间到学院 50:29 汉服警察、古墓派与小仙女 59:22 山东曹县“碰瓷”汉服 1:04:34 汉服圈鄙视链 1:11:58 汉服日常化是一种选择 1:20:02 当马面裙成为淘宝爆款 [提及名词] 控弦司:一个传统文化团体和品牌,成立于2011年,原名“汉服北京控弦司射艺研习小组”,是汉服北京的下属组织,2016年独立运营。致力于传统射艺、明制汉服复原、礼仪考据恢复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成功复原了飞鱼服、曳撒、明制官服、祭服、梁冠、玉带等衣冠形制,考据、复原并演礼了大射礼、乡射礼等。 提及的其他汉服品牌:重回汉唐、明华堂等。重回汉唐是较早一批的汉服品牌之一,成立于2006年,成都店是中国首家汉服实体店,创始人为孙异、吕晓玮,产品线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汉服款式。明华堂成立于2007年,位于广州,创始人钟毅,专注于明代服饰的复原,注重服饰的历史准确性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西塘汉服文化周:始于2013年,最早由方文山先生发起,每年秋季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西塘古镇举行,通常在10月底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始,为期大约5天。这个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汉服爱好者参与,是推广汉服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 陈诗宇:网名扬眉剑舞,服饰史学者、编辑、影视服饰顾问。自2003年起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学者孙机先生门下弟子,北京服装学院博士生。曾任《国家宝藏》第二期服饰指导、山东博物馆衍圣公朝服国宝守护人、《鹤唳华亭》历史顾问等。 马王堆素纱襌衣:西汉文物,出土于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襌衣,即单衣,一种交领、无里子的罩衫。它不仅展示了汉代的服饰风格,也为研究汉代的纺织技术提供了实物证据,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由马面和褶裥组成,中国古代汉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宋代马面裙已初具雏形,明清时期最为流行。2022年迪奥“Dior Bobby”半身裙引发了文化挪用的讨论,之后马面裙逐渐成为近年来极为火爆的服装单品。很多男性也会穿着马面裙,这种打破性别界限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面裙的流行。 [音乐]《浮光 (The History)》Jannik [剪辑] Jacky [出品] 将饮茶CHA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我们❤。
古琴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清末以来琴道凋零跌宕,新世纪“古琴热”却意外成为热门文化现象。本期邀请到著名古琴演奏家杜大鹏,他作为当代古琴复兴的重要推手,来聊聊二十年目睹之古琴热现状。 [主题嘉宾] 杜大鹏,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琴文化促进会会长。兼擅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古典吉他演奏曾多次在国内获奖。近年来主要从事古琴教育及文化推广工作。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及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荷兰、丹麦诸国孔子学院等中外院校演出交流。其古琴音乐作品,气韵刚健古朴,旋律清新典雅,手法潇洒灵动,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2013年荣获第二届美国“华音杯”中国音乐国际大赛古琴金奖。 [主播] 丛二,资深媒体人,「将饮茶CHA」编辑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熹茗集团总经理 [时间轴] 第一部分:2000年代 古琴复兴肇始 00:58 从吉他少年、走穴乐手到古琴青年 07:32 2000年北京只有二、三家琴馆 10:05 非典期间100张古琴订单救了钧天坊 13:06 我的古琴老师是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发专家 14:3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独奏的B角 16:07 古琴与吉他、大提琴、钢琴的融合演出 21:13 琴曲:古琴大提琴合奏《无象·即兴》 第二部分:2010年代 琴价飙升、琴馆林立 22:06 民国只有200位琴人,现在有100万人学琴 26:56 焦裕禄直接影响了当代古琴市场 28:56 京城四大俗:弹古琴听昆曲喝普洱练瑜伽 31:47 古琴价格变迁:从3000元飙升到300万 34:18 钧天坊把古琴的身价抬起来了 37:48 古琴贵贱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名 43:53 国内斫琴名家介绍 第三部分:2020年代 古琴热背后的人文修养 49:37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 55:19 弹古琴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01:00:09 现在有两种琴人:用嘴弹琴,用手弹琴 01:01:26 中国音乐为什么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音乐 01:06:24 我把古琴当做世界音乐去创作 [提及名词] 查阜西(1895年—1976年):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古琴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参与组织“今虞琴社”,并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致力于古琴艺术的复兴与传播。1956年,查阜西带领由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最终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琴曲集成》等巨著。 管平湖(1897年—1967年):古琴演奏家、画家,古琴一代宗师。1977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它们携带了一张名为“旅行者金唱片”的镀金唱片,旨在向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展示地球上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这张唱片收录了多种声音和音乐,包括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27首音乐作品,其中就包括了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 刘少椿(1901年-1971年):古琴演奏家、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被誉为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他的琴艺生涯中,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致力于教育,培养了一批琴界人才,如梅曰强、林友仁等古琴家。 陈长林:古琴演奏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参与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发工作。他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是闽派重要传人。 陈雷激:古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他是文革后的第一位院校古琴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旅居法国,攻读法国国际州立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曾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进行古琴协奏曲的演出与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独奏演奏者。 王鹏:古琴制作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01年,王鹏在北京大兴区创建钧天坊,开始独立斫琴生涯,并成为古琴复兴的重要力量。 马维衡:古琴制作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广陵派琴家,斫琴名家,扬州龙吟乐器研究所所长。 斫琴师:即古琴制作师。斫,意为用刀、斧等砍劈,明《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斫琴涉及到选材、斫制、上漆、调音等多个复杂工序。斫琴师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对古琴音色的敏感度。古代指专门制作古琴的工匠,在当代,斫琴师的角色不仅是制作乐器,还承担着传承和发扬古琴文化的责任。中国当代斫琴界素有“南马北王”盛誉,南马指扬州的马维衡,北王指北京的王鹏。本期播客提及的斫琴师还包括:西安李明忠,四川曾成伟、何明威,浙江倪诗韵,香港唐健垣等诸位大师。 古琴拍卖记录: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在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古琴拍卖最高纪录。王世襄旧藏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2011年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第二把“亿元”古琴。2015年,王鹏亲斫的“大鹏式-青鸟琴(第一)”在嘉德秋拍中以356.6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当代乐器的拍卖纪录。 老八张:《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俗称“老八张”,1994年出版。这套激光唱片是古琴音乐的宝贵遗产,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由二十二位琴家演奏的五十三首琴曲组成。这些琴家都是各派一流高手,出版时许多人已经去世,因此这套唱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音乐] 本期音乐皆为杜大鹏作品,依次为《坐苍涛》/《无象·即兴》(古琴:杜大鹏,大提琴:宋昭)/《渔樵问答》即兴弹奏 [剪辑] Jacky [出品] 将饮茶CHA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我们。
本期嘉宾故宫副院长李季,我们来聊聊故宫现象级展览的幕后真相。其实故宫展览在如今的一票难求之前,也经历过一段少有人问津的「冷宫」时期。文博系统的知名专家李季老师,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处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在故宫工作的二十多年,他见证了故宫展览从门可罗雀一路走到一票难求的阶段,也和故宫的同事们一起策划过许多有趣的大展。如果你也对故宫展览背后的策展思路、运作机制、幕后故事、对外交流模式感兴趣,请别错过。 聊天的人 李季,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曾任故宫常务副院长 景雁,湖岸出版人、「将饮茶」品牌主理人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4:24 故宫兰亭大展,做过最有意思的展览之一 12:21 策展:王羲之的故事要怎么讲 21:44 没人看展是不是因为观众素质不高? 25:48 从武英殿书画展到石渠宝笈展:故宫跑的诞生 29:30 数字博物馆有存在的必要,但无法替代真迹展览 33:23 观众「挑刺」是好事儿,故宫也会知错就改 36:25 2000年之前的文博系统是什么样的? 42:26 故宫的「飞地」:北院区的建设与功能 44:13 与美国专业人士合作修复倦勤斋,故宫受益良多 54:44 乾隆花园对外开放吗? 57:24 让大家「附庸风雅」,做科普才有力量 01:00:50 为什么大家觉得故宫的策展比国博好? 01:09:01 故宫的海外展览,最早是在1935年 提及名词 本次聊天提及的故宫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本片详细记录了故宫博物院内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与生活,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让故宫、文物保护等再度成为现象级话题。 《皇帝的秘密花园》/《抢救倦勤斋》:本系列纪录片记录了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建筑基金会合作,对乾隆花园中的倦勤斋进行抢救性保护的过程。 《故宫新事》:本片完整记录了2015年12月故宫博物院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 本次聊天提及的故宫展览 2024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 2023 茶·世界 茶文化特展 2022 何以中国 2021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 2021-2024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2020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2019 贺岁迎祥 紫禁城里过大年 2017 千里江山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2015 清淡含蓄 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 2015 石渠宝笈 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典藏篇 编纂篇 2011 兰亭特展&兰亭珍拓展 2009-2013 武英殿故宫藏历代书画展 2005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展 2005 太阳王路易十四 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白茶国际标准制定人来聊,为什么白茶火了20年? 白茶是中国六大基本茶类中比较特别的一种。过去白茶是外销茶,主要销往东南亚,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不喝白茶。近年来白茶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茶类。我们邀请来两位嘉宾,一位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孙威江教授,他是中国白茶国际标准的制定人,全程参与了白茶尤其是福鼎白茶兴起的历史;另一位是熹茗茶业董事长朱陈松先生,他也是白茶崛起的参与者,也从商业角度解读了白茶的营销策略与产业发展。 本期聊天也包括了品饮白茶的专业建议,包括储存、最佳品饮年份、最佳冲泡方式等,以及,为什么要对那些所谓「30年老白茶」提高警惕。 欢迎收听。 聊天的人 孙威江,茶学教授,乌龙茶与白茶国际标准化工作组负责人 朱陈松,熹茗茶业董事长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时间轴 06:08 白茶的兴起从福鼎开始 12:40 福鼎市政府邀请我去讲白茶 15:50 香奈儿面霜里为什么添加了白毫银针? 21:59 都在卖老白茶,但请警惕“30年以上老白茶” 28:04 白茶小课堂——工艺、品种与产地 30:24 白茶第一营销事件:飞艇事件 38:07 白茶第一块茶饼是如何诞生的? 42:15 福鼎白茶的推广策略成为茶行业范本 47:20 “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喝白茶太少” 48:30 白茶的冲泡方式首推煮、焖 55:07 加工工艺的进步:机械做茶VS手工制茶 57:29 白茶标准制定:如何分辨银针贡眉寿眉白牡丹 01:01:24 白茶崛起的根本原因 01:02:43 为什么白茶在华北市场卖得最好 01:05:11 为什么白茶成为抖音直播间爆款 01:06:20白茶最佳品饮年份以及收藏指南 提及名词 * 陈兴华:曾任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工作组组长,浙江大学茶学系讲座教授,区域公用品牌“福鼎白茶”的创建者,开创了福鼎白茶的产业新模式。 * 福鼎白茶:中国白茶第一品牌。现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表明,早在1796年福鼎茶农用采自当地原生有性繁殖茶树群体种的单芽创制白毫银针,直至 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作银针。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福鼎白茶连续14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 松溪白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松溪县制作加工的九龙大白茶品种优异,有很大发展优势。 * 福建白茶产区:福建省是中国白茶的核心产区,其中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是白茶的重要产地。福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优良茶树品种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政和县则以其“因茶得名第一县”的称号和独特的“山海韵味”而著称。松溪县以九龙大白茶而知名,建阳则是白牡丹的发源地,有“中国小白茶之乡”的美誉。 * 熹茗茶业:由宋代大儒朱熹长房第二十七世后人朱陈松先生于2009年创立,是一家以武夷岩茶为核心,包括武夷岩茶、白茶、普洱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全品类的综合性茶叶品牌。业务范围涵盖连锁经营、科技研发、农业发展、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 品品香:一家专注于福鼎白茶的品牌,由林振传创立于1992年,最初以“一品香茶厂”起步,主要进行茶叶的初加工。1999年,林振传看好白茶的潜力,开始转向白茶的生产和出口。2004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专注于白茶的国内市场。目前品品香已经成为中国白茶市场的领导者。 * 香奈儿十号乳液(LA SOLUTION 10 DE CHANEL):香奈儿品牌推出的一款针对易感不适肌肤的保湿乳液。这款乳液的核心成分是中国白茶品种“白毫银针”(Silver Needle),以其抗氧化、美白防晒、保湿和紧实肌肤的功效,成为这款乳液中的明星成分。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郭德纲不是复兴了相声,而是重新发明了相声?!为什么是郭德纲办成了这件事,而不是别人办成了这件事?很多本质的东西如果你动不好它,就别动了,否则就是往青菜上撒巧克力酱!郭德纲、《探清水河》和福建游神的火爆究竟是为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作家、《读库生鲜》主编东东枪,从他大学时代听相声听曲看戏的体验开始说起,探讨了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和相声,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问题。相声曲艺、戏曲乃至茶,老旧的传统文化系统,如何跟当代社会发生新的链接?所谓的年轻人「血脉觉醒」需要什么唤起条件? 欢迎收听。 聊天的人 东东枪,《读库生鲜》主编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时间轴 03:47 生长于曲艺之乡天津,从小对相声耳濡目染 06:35 真正接触、喜欢上传统曲艺戏曲,还是在大学时期 09:28 东东枪:祖上出过一位昆曲大师 16:48 血脉觉醒:岁数到了终于懂了戏曲为什么那么好听 20:45 中国最好的茉莉花茶来自福州 27:18 郭德纲重新发明了相声 35:17 老相声观众不认可郭德纲 49:30 探清水河是怎么火的 55:21 福建的游神:不同神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01:07:29 《读库生鲜》是怎么打动年轻人的 提及名词 * 东东枪的文章:《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发表于《读库》第一期中,占据了76页的篇幅,这篇文章是东东枪跟踪采访郭德纲三年后的成果。它在相声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研究郭德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 《探清水河》: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叙事歌,最初可能是由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的卖艺人创作,并以岔曲的形式开始流行,后来被改编成二人转、单弦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各地传唱。近年来,德云社的郭德纲和张云雷对《探清水河》进行了演唱,使其成为网络热门歌曲,使《探清水河》从「窑调」晋升为「文化遗产」” 。 * 北冥乘海生:2000年开始在网络整理上传戏曲曲艺资料,成为当时戏曲资源第一人。真名刘鹏,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多年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所著《计算广告》为全球该领域首部专著,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副总裁等。 * 郝振基:北昆艺术大师。静海县台头村人,自幼习昆曲、弋阳两腔,生、净戏皆为所长。他嗓音宏亮,气力充沛,声容雄伟,行腔苍凉,兼以做工见长,故擅演《草诏》《棋盘会》,尤以扮演孙悟空独具风格,时称一绝。 * 张卫东:国家一级演员,工老生,1989年起在各院校讲授、普及昆曲、八角鼓、古诗词吟诵、老北京美食等传统文化,亦批判当代社会之怪现状,《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一文曾引起很大反响。 * 东东枪提及的西北民谣歌手:张尕怂。张尕怂,本名张建煜,生于甘肃,中国内地男歌手。以西北民谣融合多元音乐元素,作品充满乡土气息和故事性。 * 丛二推荐的纪录片:《行走的歌谣》。 张其佳导演的纪录片,以江南小调《无锡景》为起点,以北京小曲《探清水河》为终点,探究民间小调的「前世今生」。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历史悠久,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更是产业大兴,自此中国茶产业经历了起起落落:起于唐,兴于宋,明清繁荣,民国衰落,当代复兴。本期邀请到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来聊聊中国茶漫长历程中的三个历史转折点:北宋、晚清与当代。 嘉宾周重林老师,研究茶文化近二十年,不仅有关于云南茶的专业著作,更出版多部茶文化作品,《茶之基本》解读唐代陆羽的茶经,《宋茶:风雅与腔调》诠释宋代茶美学巅峰,畅销40万册的《茶叶战争》走进晚清历史现场,读懂全球茶叶贸易百年风云,《民国茶范》则描绘鲁迅、林语堂等民国大师们的喝茶岁月。他以一己之力,把中国茶最重要的几个历史高峰都写遍了。我们今天就来听周老师聊聊中国茶背后的隐秘故事。 聊天的人 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学者,作家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景雁,湖岸出版人、「将饮茶」品牌主理人 时间轴 03:49 为什么选择苏东坡代表宋茶? 09:18 宋代紧压茶与君子之品德 14:28 19世纪全球首富是中国卖茶商人 17:46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鸦片其实是用茶买来的 20:45 晚清「以茶制夷」政策引来了英国「茶叶大盗」 24:16 印度茶与中国茶的交锋 37:23 滇藏川边茶对印度茶的阻击战 46:24 从立顿到东方树叶:中西茶饮的区别 55:24 中国当代的普洱复兴 01:10:16 山头茶、古树茶与「越陈越香」 01:24:37 我喝过故宫藏茶与百年龙井 提及名词 《和苏东坡吃茶》: 茶文化学者周重林的最新著作。本书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欢”。 建溪茶:历史上又称建茶、建茗,主要产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一带,即历史上的建州北苑地区。这一地区所产的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的记载。唐朝中期,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赞誉建州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五代时期,建茶成为皇家御茶园,即北苑御茶园,宋代时建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高峰,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贡茶。 龙凤团饼:宋代最著名的贡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图案而得名。宋太宗时期开始制作,成为皇家御用茶饼。因其精美和稀有,每饼价值黄金二两,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欧阳修也说“茶之品无有贵于龙凤者”。宋哲宗时期,苏东坡还曾收到宋哲宗密赐的龙凤团饼茶一斤,可见其在皇家和士大夫中的地位。苏东坡曾经带着龙凤团饼登顶无锡惠山,与道士好友共同品茗,并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 《叶嘉传》:苏轼以拟人手法创作的传记文,借叶嘉之名赞颂茶叶。叶嘉,象征茶叶,被描绘为福建人,祖先因慕武夷山而定居。叶嘉以清雅淡泊著称,得汉武帝赏识,召入宫中,封钜合侯,位尚书。因直言遭疏远,后隐退。文章通过叶嘉故事,隐喻茶之清高,反映苏轼对茶的热爱和政治见解。 茶叶大盗:通常指的是罗伯特·福钧(Robert Fortune),他是一名19世纪的英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罗伯特·福钧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多次前往中国,收集茶树种子和幼苗,以及获取制茶的技术和知识。他的行动成功将中国茶树品种和制茶工艺引进到东印度公司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茶园,打破了中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户赛: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的一个知名茶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古树茶园而闻名。小户赛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受到茶友青睐,被誉为”赛冰岛"。这里的茶园海拔高,气候适宜,为茶树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小户赛普洱茶特点为条索肥大,汤色淡黄清亮,蜜香浓郁,回甘快,茶气强,水性醇绵,具有较高的品饮和收藏价值。 越陈越香: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一个目前广泛认可的概念。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类似于葡萄酒的陈化,涉及到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分解茶叶中的有机物,促进茶叶品质的提升。“越陈越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时间、物质转化、仓储条件和品质变化等多个方面。正确理解和科学管理这一过程,是实现普洱茶品质提升的关键。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本期嘉宾我们邀请来历史学者李礼,他的最新著作《古今之变》 是一本历史学家访谈录,讨论的主题是晚清以来的「现代中国」之路。 自1872年李鸿章给朝廷的奏折中首先提到「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古典中国演化为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自此开始。李礼对话17位著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话题聚焦百年近代史,不断追问:今天的中国比一百多年前进步了多少? 茶叶产业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消费观念的演变,尤其是近百年来,从所谓的茶叶大盗、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开始,一直到英国茶叶战争,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茶叶同样是改变世界的重要一环。 「随着全球化的迈进,中国跟世界的交往越来越深入,只有在交往当中,中国人才会特别发问自己是谁,在问的过程当中才会去重新挖掘自己的传统。」传统是现代化的根基,我们今天就跟李礼老师一起,聊聊百年来「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转型,以及这些变迁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聊天的人 李礼,历史学者、博士,《东方历史评论》《历史学人》执行主编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时间轴 00:30 《古今之变》是一本带着问题意识的书 06:48 传统文化热、全球化与男女平权 15:15 严复看风水,王韬写奏折,张謇搞股份制 21:05 近代史上真正的「现代心灵」:胡适与梁启超 29:20 中日现代化进程对照:明治维新VS洋务运动 42:41 老佛爷慈禧的信息茧房 48:56 日本的数字化管理与中国制度化儒家的解体 57:04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没有自外于世界 提及名词 * 《古今之变 历史学家访谈录》:聚焦近现代中国转型之路,汇集17位中外重要历史学家的深切思考。《东方历史评论》《历史学人》执行主编李礼对话17位著名历史学家(按目录顺序):许宏、赵鼎新、许纪霖、佐藤慎一、杨奎松、谢泳、狭间直树、张鸣、黄克武、高全喜、施耐德、罗新、卢汉超、章清、马勇、梁治平、葛兆光。(豆瓣,京东,当当) * 轴心时代理论: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他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例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希腊的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雅斯贝尔斯认为,世界历史的统一性至少持续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精神成果。 * 王韬: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号仲弢、天南遁叟、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等,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政论家。他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即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王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后协助麦都思翻译《圣经》,并在1874年在中国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被誉为中国第一报人。 * 《差不多先生》:MC HotDog的一首国语rap歌曲,收录于同名专辑《差不多先生》中。MC HotDog作词并演唱,张震岳作曲。创作这首歌时,受到了胡适的同名作品《差不多先生》的启发,歌词中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写实批判和戏谑,展现了MC HotDog一贯的犬式Hardcore Rap风格。 *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干春松著作,首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3年3月1日出版,并于2012年推出了修订版 。书中梳理了儒家的制度化过程,以及制度化儒家在国内外社会矛盾和西方文明挑战面前的逐步解体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对儒家近代命运更为深入的理解 。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普洱茶可能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最火爆的茶类,也是最传奇的茶类,哪怕是不喝茶的人,也往往听说过普洱茶在嘉德等知名拍卖行拍出几十万、几百万的天价,或者听说过现在故宫里保存下来的茶,最多的就是普洱茶,或者你也听说过普洱的金融茶爆雷新闻,总之,普洱茶是近30年来中国茶的网红。 但它的身世也很曲折,在清代,普洱茶是皇家贡茶,但从清代末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普洱茶一直默默无闻。真正普洱茶的复兴,尤其是中国本土普洱茶产业的复兴,要从整整三十年前,1994年的夏天云南一个小乡村开始说起。这就是我们本期要讲述的故事:从云南易武开始的普洱茶复兴三十年历史。 本期嘉宾是吕礼臻先生,他是台湾茶艺大师,其重要贡献在于1990年代带领台湾茶人深入云南易武,恢复了清末消亡的易武正山普洱茶传统,开启了普洱茶当代复兴的新浪潮。 普洱茶为何能在近三十年内成为中国茶界的网红?吕礼臻先生是如何在台湾推广普洱茶,并克服初期的误解与排斥?易武正山普洱茶的复兴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普洱茶市场如何从低价到天价,又如何影响了当地茶农的生活?本期我们就要聊聊这段普洱茶的传奇历史。 聊天的人 吕礼臻,台湾茶艺大师,易武普洱茶复兴第一人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景雁,湖岸出版人、「将饮茶」品牌主理人 时间轴 04:21 古董茶曾被台湾人认为是发霉茶 09:44 在百年包装纸中寻找老茶密码 14:06 省长批条子来到贡茶中心,发现一片荒凉 18:24 三十年前,易武考察团的所见所闻 26:08 恢复百年前贡茶的传统工艺 36:59 第一批现代普洱号级茶的诞生:真醇雅号 40:35 在马连道茶城,抱着 100 多万的茶录播客 46:41 普洱“越陈越香”的论战、利益驱动与官方定义 51:51 勐海茶厂对普洱手工传统复兴后的反应 55:17 2007年价格崩盘后,普洱茶进入了健康发展的阶段吗? 01:01:16 几乎每年都会到易武做茶,最重要的是开心喝茶 提及名词 * 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通常指的是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之前,由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代表商号如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敬昌号等。号级茶在拍卖市场上一直备受关注,香港仕宏2024年春季拍卖会上,百年原筒敬昌号大飞版以860万港币成交,而百年红标宋聘号则以单片350万港币成交,刷新了单片拍卖的最高价。 * 易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曾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清朝皇家贡茶的起运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易武茶一度默默无闻。直到1990年代,吕礼臻等台湾茶人的到来,重新发掘并恢复了易武正山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开启了普洱茶的当代复兴。易武茶区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以及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而闻名,“七村八寨”各有特色。 * 古树茶:普洱古树茶是指生长在云南特定地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所产出的茶叶。这些茶树通常生长在高海拔山区、原始森林或岩石土壤中,由于生长环境独特,古树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古树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增长,一些茶农和茶叶爱好者开始倡导恢复传统的茶树种植方式,寻找那些保存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老茶树。 * 山头茶:指的是以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的普洱茶,强调的是茶叶的产地特色。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普洱茶的地理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山头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山头茶的兴起与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最初,山头茶主要以大产区或大山头为主,如易武正山、景迈正山、布朗正山等。随后,山头茶的概念进一步细化,大山头被分解为更小的村寨,如易武的落水洞、麻黑等,布朗山的老班章、老曼娥等,冰岛的冰岛老寨、南迫等。 * 邓时海: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普洱茶文化的重要推广者和研究者。他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对普洱茶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概念在他的著作《普洱茶》中被广泛引用。 * 勐海茶厂:现称为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大益茶业集团的核心成员企业,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1940年正式成立,是云南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化茶叶生产企业之一。勐海茶厂在普洱茶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3年该厂率先研究并成功掌握了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开启了普洱熟茶的大批量生产时代。它不仅在规模、产品、工艺等方面确立了其在业界的重要地位,还研发出了如7542、7572等经典普洱茶产品,并创立了“大益”牌商标,成为云南茶业的领军企业 。 *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造物有灵且美。杯盘碗碟、陶瓷漆木,我们日常餐食茶酒所用到的食器,愈来愈成为生活之美的表达,而近年来日本具有手工艺感的所谓「生活道具」,在中国不断受到热捧,一些知名陶艺家、木器师和漆器师的作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断上涨。本期节目嘉宾就是一位日本食器的收藏专家@河马食堂(微博、小红书)。 十几年前,日本人将食器与当季食材搭配的美感深深打动了他,从此开启了河马的收藏之路,至今家中食器柜已经塞满二三千件美物:有些用来装菜,有些用来盛饭,有些要插最新鲜的玫瑰,有些要烧最好吃的米饭。他也在日本食器收藏方面越来越深入,很多日本职人、艺术家经由他的推介才在中文世界广为人知,收藏名单也越来越长:小野哲平、细川敬弘、川口武亮、市川孝、石原稔久、石田诚、尾形笃、三苫修、鹤见宗次、熊谷幸治……河马也跟很多日本艺术家打过交道,他的最爱、陶艺家小野哲平曾为他的书《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做序。他喜欢根据器物,来搭配自己的家宴菜式,也会在整理器物的过程中,获得放松和满足。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买日本食器?我们跟河马聊了聊他的器物收藏和使用之道,挑选和购买日本食器的方法,以及他所推荐的一些器物店。欢迎收听! 聊天的人 河马食堂,食器收藏者,曾出版《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时间轴 02:35 家里收藏的器物多达两三千种 06:17 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做器物收藏? 10:54 食器的乐趣,在于做菜和招待的使用 14:11 想用日本器物,搭配贵州的乡土料理 18:29 小野哲平也一直问我,你为什么喜欢我的东西? 24:25 当一批有钱人开始进入器物收集领域 28:49 从流水线产品到器物作者,对日本器物的喜爱是渐进式的 37:10 在日本,购买生活化器物的指南 45:39 最近两年在国内最火的器物作者们有哪些? 48:37 河马推荐的国内器物专门店 52:47 我买任何器物都是看它能不能装菜 01:07:45 跟陶艺家们的交流 01:10:18 河马最有感情的一件收藏 提及名词 * 安藤雅信:日本陶作家,茶人,“百草艺廊”经营者,生活工艺代表人物。1957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祖辈是陶瓷器批发商。武藏野美术大学雕塑系毕业后,重燃对陶瓷的热情,因而转投陶艺界,致力于打破传统工艺与现代美术的壁垒。 * 小野哲平: 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陶艺家。 师从传奇陶艺大师鲤江良二,后独立,制陶的同时,巡游亚洲各国。 1998 年将工坊搬于高知县山谷中,与家人在四周梯田环绕之处生活。小野哲平的器皿以带有强烈的泥土气息为特点,并受到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艺术家的喜爱。 * 赤木明登:日本轮岛著名的漆器工艺师。原本从事杂志编辑工作的他,因为对传统漆器工艺的喜爱与着迷,于 1988 年开始学习并从事漆器创作。他独创了将 “和纸” 贴于漆器上再上漆的技法,使漆器变得更加耐用且更具生活化。 * 三谷龙二:1952 年生,日本著名木器设计师,于松本市开设贩卖木工艺品和举办展览的综合性杂物商铺。以松本市为据点,举办手工艺展览会,组织不同地区的手工艺人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衣然是一位妙人,作为北京著名的黑珍珠&米其林法餐厅老板,她因为爱茶,拜了中日两位师父:中国师父是禅宗大师、对禅茶有精深研究的传明法师,同时也拜入日本茶道表千家,每个月从北京飞到日本上茶道课,一学就是七年。 我们很好奇,茶这个原本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物种,经过了种种演化之后,在日本茶道里的演绎,跟中国茶道有什么区别?它的学习过程会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学茶就是修心?日本三千家茶道流派中,表千家的弟子据说都是贵族,这是真的吗?神秘的家元日常都在做什么?学习日本茶道贵不贵?当下中国流行的「茶会」、「茶人」相比日本有哪些不同? 答案都在衣然的故事和分享之中。 聊天的人 衣然,茶道研习者 叶婷婷,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时间轴 01:24 入门日本茶道的时间和因缘 10:40 日本茶道不只是茶艺表演,还包括「干活」和「修心」 18:53 上完一堂日本茶道课,如同打完一场坐 23:36 表千家的贵族传统,和日本拜师学茶的门槛 30:05 茶道课上的男女性别比 37:04 每个月从北京飞日本学茶,学费大揭秘! 41:50 日本茶道对客人也会有「要求」? 46:22 在日本学茶,竟然会被认为是贵族化和精英化的表现? 50:55 每周都去上茶道课,学到最后是在学什么? 55:27 日本茶道中「家元」的作用 01:00:02 送先生去学茶的初衷 01:05:36 不希望中国茶领域太快出现大师 01:10:17 中日茶行业职人的差异 01:19:11 衣然参与过的那些有趣茶会 01:23:45 如果不考虑经济压力,衣然想要开的茶馆 提及名词 * 传明法师:广东曹溪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南华寺首座,曾在厦门大学开设禅茶课程。 * 里千家: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里千家」 可以指家元和其家族所构成的宗家、也可以指财团法人里千家今日庵的法人组织、或是包含弟子・门下生的流派组织。是茶道诸流派中最大的流派。 * 表千家:日本茶道派之一。继承流祖千利休家督的千家流茶道之本家,宗家位在京都市上京区小川通寺之内通上。 本节目由国内唯一专注茶文化出版的品牌「将饮茶」制作播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