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东律西》第十期,我们继续对话两位硅谷AI操盘手,把视角从工具使用、思维升级,一路推演到法律行业的未来形态。 🧑💼嘉宾简介: Alfred:清华本科、康奈尔博士、前Meta数据科学负责人,现任加州某独角兽公司产品高级总监,专注AI产品设计与数据科学。 Alex: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曾在被AMD收购的边缘计算AI初创公司,现任TikTok资深机器学习工程师,擅长大模型部署与“翻译”。 🎙主播介绍: Jayden:美国T6法学硕士,华盛顿州、纽约州及中国执业律师,Wenstone Law合伙人。 Kiki:美国T6法学硕士,纽约州执业律师。 ⏱️本期精彩议题时间轴: 01:24|AI越强,人要越“精”?法律人该如何锚定努力方向? 03:00|真正的AI“护城河”是什么?哪些能力AI永远模仿不了? 04:37|嘉宾私藏工具推荐:哪些AI产品最适合法律人入门? 07:55|AI是否会让头部律所垄断加剧?中小律所还有机会吗? 22:53|下一波AI技术跳跃点会是什么?我们该期待还是警惕? 26:08|AI会怎样重构律所组织和法律市场边界?未来律师长什么样? 🎧推荐收听对象: * 想知道年轻律师如何构建“AI免疫力”的你 * 正在用 ChatGPT 等工具但缺乏体系感的你 * 对“法律产品化”趋势感到迷茫或兴奋的你 * 想看懂行业大势,提早部署未来路径的你
AI生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从生成图像、Deepfake 到自动写作,这些“看似炫酷”的应用背后,正让版权、隐私与律师职业路径面临全新挑战。 《律东律西》第九期,我们继续对话两位硅谷一线AI操盘手,聚焦那些看似“模糊”的灰色地带—— * 没有作者的AI内容,版权到底归谁? * 模仿真人声音和形象,法律边界在哪里? * AI“记住”用户数据的隐私风险,真的能防得住吗? * 律所会变成“法律版美团”吗?年轻律师的未来是被淘汰还是被解放? 在AI的浪潮下,法律人的角色、武器和战场,正一一被重塑。 🧑💼嘉宾简介: Alfred:清华本科、康奈尔博士、前Meta数据科学负责人,现任加州某独角兽公司产品高级总监,专注AI产品设计与数据科学。 Alex: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曾在被AMD收购的边缘计算AI初创公司,现任Tiktok资深机器学习工程师,擅长大模型部署与“翻译”。 🎙主播介绍: Jayden:美国T6法学硕士,华盛顿州、纽约州及中国执业律师,Wenstone Law合伙人。 Kiki:美国T6法学硕士,纽约州执业律师。 ⏱️本期精彩议题时间轴: 10:04|AI生成内容到底有没有“作者”?谁来主张版权? 10:57|大模型训练是否构成“侵权式学习”? 21:49|ChatGPT“记住了我的数据”?模型的“记忆机制”与隐私风险真相 27:55|律所用AI工具有哪些隐蔽的“合规陷阱”? 30:41|非故意泄密频发:企业如何分级管理AI使用? 34:35|AI真的会替代律师吗?最先被取代的是哪些角色? 37:25|年轻律师 vs AI:工具的崛起,是否带来行业断层? 42:16|律所平台化趋势:未来律师,会变成“接单型自由职业者”? 45:09|为什么合伙人和年轻律师最爱研究AI?中生代为何普遍“躺平”? 🎧推荐收听对象: * 对AI合规、IP和隐私有业务需求的律师和法务 * 关注大模型治理与伦理问题的技术工作者 * 担心“隐私被模型记住”的企业主、创业者 * 正在用ChatGPT等工具,却尚未建立风险防火墙的人 * 想知道AI时代,年轻律师要如何不被边缘化的你
从DeepSeek、Kimi到GPT-4o,AI一波又一波地“进化”,而法律行业也在这一轮AI 革命中悄然动摇。这一期《律东律西》,我们请来了两位硅谷AI一线的操盘手,从AI技术原理、开发者视角、落地经验,一路聊到法律人在AI时代的生存与突围。 🧑💼嘉宾简介: Alfred:清华本科、康奈尔博士、前Meta数据科学负责人,现任加州某独角兽公司产品高级总监,专注AI产品设计与数据科学。 Alex: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曾在被AMD收购的边缘计算AI初创公司,现任Tiktok资深机器学习工程师,擅长大模型部署与“翻译”。 🎙主播介绍: Jayden:美国T6法学硕士,华盛顿州、纽约州及中国执业律师,Wenstone Law合伙人。 Kiki:美国T6法学硕士,纽约州执业律师。 ⏱️本期精彩议题时间轴 02:55|GPT-4o 和DeepSeek 是“范式转移”?!AI世界真的“变天”了吗? 08:41|DeepSeek 到底做了什么?为啥科技圈都炸了,还威胁到英伟达? 13:54|大模型到底牛在哪儿?哪些地方最容易被我们这些“外行”搞错? 18:34|AI能看懂法律条文吗?还是只是“看起来很懂”? 26:14|律师给AI的指令,有哪些真高效?哪些是陷阱? 33:32|预算紧张也能开律所?AI如何帮年轻律师“自给自足”? 38:32|中美法律文本结构差异如何影响AI推理? 44:04|AI判人生死?司法正义能被算法承载吗? 这不仅是一场AI与法律的跨界对谈,更是一场关于技术底线、制度伦理与人类判断力的深度拷问。 🎧推荐收听对象:法律人、技术控、创业者、对AI趋势敏感的你。
本期《律东律西》的嘉宾是 Big Law 上海办公室并购组的律师 Kris。 从 985 法学院到美国 T6 法学硕士,从红圈、魔圈实习到正式加入国际律所并购组,她走的是一条“看似标准”的精英路径。但在这条路径背后,是在一次次选择与试错中逐渐走向成熟与坚定。 她讲述了并购律师真实的工作内容——从文书细节、客户沟通到跨团队协作;也分享了如何在反馈密集、节奏极快的交易节奏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节奏与边界。 在行业变动层面,她谈到跨境并购正深受地缘政治、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也观察到 AI 工具对初级律师角色的重塑。而面对这些变化,她依旧选择稳步前行,并保有“为自己留出探索空间”的勇气。 最后,她也为仍在迷茫与焦虑中的法学生与法律人,给出了最真诚的建议。 🔗 立即收听第七期《律东律西》|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 均已上线。
这一期,我们聊聊纽约州律师执照考试(NY Bar)的那些坑和经验 🎙️Jayden:美国Top 6法学院法学硕士,中美三地执业律师,Wenstone Law合伙人。 🎙️Kiki:美国Top 6法学院法学硕士,纽约州执业律师 📝 很多人到了美国才知道,要考 NY Bar,其实从来不是“考前两个月背书”这么简单的事。光是资格审查,就可能决定你能不能报名、什么时候考试,错过时间点真的会耽误半年甚至一年!这一期,我们详细拆解了从资格预审、选课规划、复习节奏到admission 隐藏任务的全过程,还加上自驾、旅行、身份管理等实用建议,信息量满满👇 🔍这一期你会听到: • 🗂外国学历审查、NYBar资格预审、材料寄送时间线怎么安排?申请法学院的简历该如何把握才能避免律师宣誓入职被调查? • 🧾LLM选课和Bar课程要求不一致,怎么对照整理才不踩雷? • 📆Bar复习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春季要不要提早“搭框架”? • 📉模拟题全错、复习崩溃期怎么办?复习节奏和抗压建议来了 • 🧑⚖️Barbri / Themis / Kaplan/Point怎么选?prep项目体验大起底 • ✅Bar考试之后,还有哪些“隐藏流程”要完成(MPRE,NYLE, pro bono…) • 🚗美国考驾照值不值?旅行、出境、身份管理的注意事项 • 🧠那些“没做到最好”的时刻,怎么挺过去? 💬听完节目,如果你有自己的考试经验、踩过的坑或者珍贵的tips,欢迎和我们分享! 📩有想听的选题?想来上节目聊聊你的故事?欢迎私信我们~ 📌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律东律西》,我们会在这里同步更新节目内容、补充资料和嘉宾幕后故事。
这一期,我们聊聊 LLM 法学院生存指南。如果你即将赴美读法学硕士,或者正在“开学崩溃边缘”徘徊,这期节目或许能给你打打气,也能让你少走点弯路。 🎙️Jayden:T6 LLM, 中美三地执业律师,Wenstone Law PLLC合伙人。 🎙️Kiki:T6 LLM,纽约州执业律师。 🔍 这一期你能听到: · LLM选课该怎么选?JD 课值不值得上? · 第一节听不懂怎么办?reading 要全读完吗? · Coldcall 如何“保命”?final 前如何复习、做 outline? · 如何高效利用 office hour,跟教授建立连接? · 刚落地美国第一周,电话卡、医保、银行卡怎么处理最省心? · 住校内宿舍还是自己租房?找室友有哪些坑要避? · 实习怎么找?networking 活动哪些值得参加? 💬 听完节目,如果你也有自己的LLM经历、迷茫时刻或小技巧,欢迎留言分享给我们! 📩 有想听的话题?或者希望上节目聊聊你的故事?欢迎私信我们! 📌 记得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律东律西》,我们将在这里同步节目更新、延伸内容与嘉宾幕后故事~
这一期,我们想聊聊那些被模糊承诺鸽掉的你、在茶水间努力微笑的你、以及在实习中把自己搞到快认不出自己的你。 🎙Jayden:五院四系法本,T6LLM。持华盛顿州、纽约州以及中国律师执照,做过外所、红圈所,现在在西雅图开自己的律所。一路走得“够标准”,也走得够拧巴。 🎙Kiki:五院四系本硕,T6LLM,纽约州执业律师。做过红圈、外所,国际组织。一路打怪升级,也曾怀疑这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这一期,我们想聊聊那些被模糊承诺鸽掉的你、在茶水间努力微笑的你、以及在实习中把自己搞到快认不出自己的你。 · 你做得滴水不漏、主动接活、随叫随到——以为这是在“争取留下来”,可你真的知道这场游戏的规则吗? · 有人加班到深夜,有人却在午饭时被悄悄带去“聊聊”;有人拼尽全力,最后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听到。 这一期,我们想聊一聊这个问题后的五个面向: 🔸“努力到极致,还是不被喜欢”的落差 🔸“怕犯错、怕多问、怕不够好”的自我内耗 🔸“外向被看见,内向被忽略”的社交疲惫 🔸“留用标准模糊,实习生被反复试探”的焦虑 🔸“你像不像他们的人”,有时比你做得好不好更重要 🎧如果你正在准备实习,或者正在经历实习期的焦虑、期待、愤怒、疲惫——点开这期音频,我们想陪你聊聊。 听完后,也欢迎你来告诉我们:你在实习中,被什么困住过?你又是怎么决定继续,或者转身离开的?我们在评论区等你。 📡 搜索《律东律西》 📍小宇宙/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 📬想进群,欢迎私戳后台,我们会拉你进来聊聊“非标准的你”。
这是《律东律西》的第二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对很多法律人来说意义重大的决定:LL.M. 值不值得读?这一期,我们聊了聊这个问题背后真正的五个面向: 初心与冲动: 你当初是为什么选择读 LL.M. 的?是为了留下来?“镀金”?还是一场逃离? 现在回头看,是水到渠成,还是被推着走的? 路径与偏差: 你是不是也曾以为 LL.M. 是一张 ticket? 可等到真正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站在了“最容易被刷掉”的那条线。 排名与选择: UCB 还是 NYU?UPenn 还是港大? 我们聊了聊“排名崩塌”之后,到底该怎么选校,什么才是真的“适合你”。 代价与回报: 快一百万、一年时间,如果拿去创业、考证、Gap一年,ROI 会不会更高? 有没有一刻你觉得“我是不是选错了”? 光环与真相: NY Bar、Honor、T14,这些到底值多少钱?又值不值得你卷着投入? 还有哪些没人提醒你的“隐藏成本”? 听听我们关于出国读 LL.M. 的真心话——既有选择时的挣扎,也有之后面对代价的坦诚;既有“值了”的庆幸,也有“早该看穿”的提醒。 听完这期,如果你有想分享的故事、犹豫的时刻,想找人说说话,或者有兴趣加入我们之后的播客,我们建了一个小群,聊法律、聊转行、也聊“还在找方向的你”。
《律动律西》第一期,我们想聊聊那些“没走标准路”的时刻。 🎙Jayden: 五院四系法本,T6 LLM。持华盛顿州、纽约州以及中国律师执照,做过外所、红圈所,现在在西雅图开自己的律所。一路走得“够标准”,也走得够拧巴。 🎙Kiki: 五院四系本硕,T6 LLM,纽约州执业律师。做过红圈、外所,现在在联合国工作。 我们都曾努力变成“像样的法律人”,后来才开始试着变回自己。 这一期,我们聊: ·为什么律所路径不是唯一选项? ·那些转弯、停下来的时刻,有多难也有多值得? ·法律之外,是否还有能留住自己的空间? 听完这期,如果你有想分享的故事、犹豫的时刻,想找人说说话,或者有兴趣加入我们之后的播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律东律西》。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