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高血压,没吃降压药,3 个月后血压恢复正常,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1 级高血压,没吃降压药,3 个月后血压恢复正常,他是怎么做到的 血压高达150/95mmHg,医生开具了降压药。他却没吃,3个月后血压竟然降到了120/80mmHg。 这位45岁的网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的经历或许能给众多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 网友是一名IT公司高管,长期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半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被诊断为1级高血压。医生建议他服用降压药,他却决定先尝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他的决定引发了家人的担忧。妻子劝他:“高血压很危险,还是听医生的吧。” 他却坚持己见:“我想先试试不用药物的方法。” 每天清晨6点起床,开始30分钟的快走或慢跑。这个习惯让他感觉精力充沛,压力也得到了缓解。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表明,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5-8mmHg。 饮食方面,他大幅减少了盐分和油脂的摄入。他开始自己做饭,精确控制每餐的盐量不超过2克。研究显示,每天减少3克盐的摄入量,可使收缩压下降3.6-5.6mmHg。 他还增加了蔬菜水果的摄入,特别是富含钾的食物,如西红柿、菠菜、香蕉等。适当补充钾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钠,从而降低血压。 他戒掉了夜宵,晚上9点后不再进食。他还将平日的饮酒量减少了一半。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适度饮酒或戒酒可以帮助控制血压。 工作压力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他学会了冥想和深呼吸技巧,每天花15分钟进行放松练习。这不仅帮助他缓解了压力,还改善了睡眠质量。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他设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晚11点准时上床,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对维持正常血压至关重要。 这些改变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张先生经常感到饥饿和烦躁。他的妻子成为了最大的支持者,每天为他准备健康的餐点,陪伴他晨跑。 慢慢地,这些新习惯成为了张先生生活的一部分。他感觉身体越来越轻盈,精力也更充沛了。 3个月后,他再次测量血压,结果令人惊喜:120/80mmHg,完全回到了正常范围! 他的成功经历引起了医生的关注。他的主治医生表示:“他的案例证明,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调整确实可能带来显著效果。非药物治疗应该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案。” 医生也强调:“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像张先生这样成功。对于血压控制不佳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药物治疗仍然是必要的。” 他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运动是降压的有力武器。坚持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运动不仅能直接降低血压,还能帮助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减少盐分摄入是降压的关键。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特别是富含钾的食物,可以帮助平衡体内的钠钾比例。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戒烟并限制饮酒量对控制血压有显著效果。 压力管理不可忽视。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学会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可以有效缓解压力,稳定血压。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导致血压升高。每晚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对维持正常血压非常重要。 坚持是关键。改变生活习惯并非易事,需要长期坚持。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成为坚持的动力。 定期监测血压。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他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在调整生活方式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 医生的指导很重要。虽然张先生成功地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降低了血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不吃药。任何改变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胜于治疗。网友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血压正常,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网友的成功经历为许多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希望。它证明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确实有可能控制甚至逆转早期高血压。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像张先生这样幸运。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必要的。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管理。无论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药物治疗,持续的努力和定期的医疗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 网友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是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者。 对于那些刚刚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人来说,不妨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即使最终需要药物治疗,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成为控制血压的有力帮手。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适合网友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在做出任何重大改变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即使血压已经控制住了,也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和体检,才能真正地远离高血压的威胁。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6分钟
6
1年前

睡前一个小动作,居然可能让你远离老年痴呆?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睡前一个小动作,居然可能让你远离老年痴呆? 或许,居住在城市的你,总是享受早上被阳光唤醒的清晨,但是夜间不得不和窗外照进来的灯光相伴;又或许,总是起夜的你,习惯留一盏夜灯,为你提供方便。 但是2024年9月发表于《神经科学前沿》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在你睡眠时与你相伴的光线不仅会影响你休息,还可能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篇研究目前只是个前沿性的研究,所以只是提出了这种可能性,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是为进一步了解阿尔兹海默症、降低阿尔兹海默症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光污染与阿尔兹海默症风险显著相关 这项研究的科研人员把美国48个州的光污染情况和本地区的医疗记录进行了比对,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发现光污染和阿尔兹海默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种巧合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兴趣。他们继而对被影响到的群体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对于65岁以上的人,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因素包括酗酒、慢性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光污染程度只是其中的风险因素之一。 而对于65岁以下的人群,在研究中评估的众多因素中,光污染程度可能是影响阿尔兹海默症患病风险的第一大因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只能证明光污染和阿尔兹海默症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其因果关系。 光污染怎样影响我们的身体? 那么,光污染会怎么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把20名参与者分别安排在昏暗的房间以及开灯的房间中入眠,在夜间同步监测他们的心率。 结果表明,在开灯的房间中入眠的受试者心率更快,意味着他们的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激活了,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流的速度加快,本应该在夜晚中得到充分休息的身体在夜晚依然没有得到安宁,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们暴露在光照的环境下度过了一夜。 光照以及昏暗环境下受试者的心率 在他们醒来之后,研究人员也会检测他们的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他们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原本的葡萄糖平衡被打破了,这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有研究人员将大鼠暴露在夜间光照的环境下,3~8周之后,他们发现这些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降低,相关行为学实验也表明,这些大鼠变得抑郁了,丧失了获得快乐的动力。所以,光污染的破坏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光污染会导致失眠 失眠可能会加重阿尔兹海默症 除此之外,光污染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失眠。在韩国一项调研光污染和失眠的实验中,52000名受试者中约有22%服用失眠类药物,而光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其中服用失眠药物的比例越高。这是因为大脑中的松果体可以感受光亮,当光照充足时,就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扰乱昼夜节律会让人失眠。 而失眠与阿尔兹海默症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研究人员选取了511名受试者进行基本检测,在4年后再对他们进行复查,结果表明,失眠症状越严重,在随后的认知检测中他们的表现会更差,而这在APOEε4(阿尔兹海默症风险基因)等位基因携带者中尤为明显,这表明当大脑已经容易受到神经退行性变的影响时,失眠可能特别有害,属实是雪上加霜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项研究还在探索阶段,大家看看就好。但是这个有意思的研究,为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许我们有一天能更深入了解这项疾病,帮助更多人远离阿尔兹海默症。 不过话说回来,光污染确实会导致失眠,尤其是对于睡眠不好的人群来说,还是建议大家睡觉时能够保持黑暗的睡眠环境。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4分钟
6
1年前

白萝卜有禁忌?医生:二者万不可同吃,吃白萝卜的禁忌要牢记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白萝卜有禁忌?医生:二者万不可同吃,吃白萝卜的禁忌要牢记 天气渐凉,许多人开始喜欢炖上一锅热腾腾的白萝卜汤,既清爽又有益于润肺。你可曾知晓?尽管白色芜菁富含养分,却也存在着若干与之相克的搭配需留意。错误组合部分食材,不仅会干扰营养素的摄取,还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的症状。 为什么白萝卜有搭配禁忌? 白萝卜乃餐桌常客中的“实惠高手”,蕴含丰富的维他命C、纤维质及多样矿物质成分。中医观点指出,白萝卜属性偏凉味道辛辣,具有消除热毒、理气通顺及宽胸和胃等效用,素有“土中人参”之美誉。白萝卜的寒性特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与其他食材发生“冲突”,引发不良反应。古人有言:“萝卜食梨同,医家劝为忌”。此言非夸大其词,其背后有着坚实的医学理论支撑,确有其事。 现代研究如何解释白萝卜的“禁忌”? 现代医学对白萝卜的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植物化合物和独特的挥发油成分,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消化、改善便秘等问题。但白萝卜中的硫化物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会在某些条件下与其他食材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实例,便是白萝卜同红萝卜间“不宜同食”的广为流传的说法。 为何把白萝卜和红萝卜一同进食的做法不太被推崇? 白萝卜和胡萝卜看似“萝卜兄弟”,却不适合一起煮。探究其根本原因,实则因胡萝卜富含大量抗维生素C酶,该类酶能够分解白萝卜中的维C成分,进而导致营养吸收效果大幅度下降。对于体内维生素C水平低的人来说,这样的搭配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有些人在摄入后或会遭遇吸纳不佳等状况,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吃萝卜时尽量避免与胡萝卜同煮。 食用白萝卜与草本药材时,需留意食物与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以防不适。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但也有一些“药食相克”的禁忌需要牢记。例如,中医理论认为,白萝卜具有破气、消积、通便等作用,而参类药材,如人参、党参等,却有补气、滋阴的功效。两者属性相悖,共食之下,药效会大幅减弱,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近期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看法的准确性。白萝卜含有的芥子油苷类成分,会与人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的活性。滋补期间,特别是摄取中药补品之时,需忌口白萝卜,以防影响药效。 白萝卜与橘子:慎防“寒气”叠加 白萝卜和橘子都是冬季常见食物,但二者一起吃却未必是好事。中医认为,橘子性寒、酸甜,而白萝卜亦寒凉,两者同吃可能加重寒性体质的人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反应。现代医学也提示,过多食用橘子容易增加胃酸分泌,与白萝卜寒凉的特性叠加,容易刺激胃肠道。对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人群,食物组合上需更加留意并审慎选择。 谈及食用大白萝卜之际,亦应关注的其他重要细节不容忽视。 谈及白萝卜食用,除了需警惕的搭配忌讳,还存在若干常被遗漏的细微注意事项。举例来说,食用生白萝卜之时,应留意控制其分量以保持适度。食用未烹饪的白萝卜,因内含大量纤维素及芥籽油,或诱发消化系统问题,诸如腹部胀气与肠鸣音增强等不良反应。白萝卜性寒,脾胃虚寒者、经常手脚冰凉的人应减少生食频率,尤其是避免空腹食用。 古代典籍中关于白萝卜的记载颇为详尽,其中不乏对其功效的阐述,将其视为一种蕴含丰富营养及药用价值的食材。 《本草经集注》内,李时珍详尽描述了白萝卜的医药特性与效用,述及它能“和中、行气、助消化”。李时珍着重指出,对于脾胃阳气不足之人,应当减少进食或小心食用。现代医学对此有了更深入的解释:白萝卜含有的某些成分确实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尤其是对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炎患者,过量生食可能加重胃肠不适。 关于食用白萝卜的合理建议为: 1.白、红萝卜不宜共烹,防止维C损失,保证养分完整不流失。 2.服用人参等益气药材期间,需注意不要与白萝卜同食,以免其影响补品的效用,保证药物效能得以完全释放。 3. 寒性体质少吃生萝卜:寒凉的白萝卜会加重寒性体质的不适,建议煮熟食用。 4. 适量食用白萝卜,不空腹生吃:白萝卜中的纤维素和芥子油苷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刺激,尤其是肠胃敏感者。 白萝卜虽好,但食用时的搭配禁忌不可忽视。现代科学和传统医学的结合,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白萝卜的营养价值与注意事项。日常膳食里,我们仅需略作留意,即可让其中的健康益处得以完全展现。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5分钟
5
1年前

冬季将至,这种运动大伤阳气!一定要调整一下了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冬季将至,这种运动大伤阳气!一定要调整一下了 很多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是,冬天马上就到了,这个习惯最好要改一改啦! 因为,这个锻炼时间,伤阳又伤心! 冬季晨练有风险! 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故有冠心病、心梗病史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冬寒,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阳气去和大自然的寒气搏斗。 心脏五行属火,冬五行属水,水克火,冬天尤应注意保护心脏。 患有冠心病的人习惯了温暖的室内,早晨一出门,突然遭遇户外寒冷空气的刺激,心脏冠脉就会急剧收缩,不仅加重缺血,还可能诱发心梗、心衰,乃至猝死。 所以有冠心病心梗病史的人,一定要等到太阳升高后,气温暖和一些再出门活动。 此外,心脏病患者应学会心梗自救。 如果在室外发生心前区闷痛,心口如同压着一块大石头,或有压榨样的疼痛,伴濒死感,出汗、头晕,可能是心绞痛或心梗急性发作。需立即侧卧(千万不要站立或行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也可),拨打急救电话。 这时,千万不要试图自行前往医院。 这个时间段运动“性价比高” 研究发现:上午8—10点锻炼,中风风险、癌症风险都降低。 2022年11月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日常体力活动的总量如何,早晨锻炼(上午8—10点左右)与最低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相关,能显著降低16%冠心病风险和17%中风风险,“健康性价比”更高! 2021年发表在国际癌症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在清晨8—10点锻炼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预防作用,导致这两种癌症患病风险降低26%—27%。 因此,综合上述两项研究可以发现,清晨8—10点还真是锻炼的“黄金时间”。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7
1年前

发病率连续四年上升!它正成为传染病致死“头号杀手”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发病率连续四年上升!它正成为传染病致死“头号杀手” 究竟是怎样的疾病,让男子咳嗽不止、口吐白沫…… 今年,家住陕西旬阳的王先生,为了治这个病没少折腾。 原来,王先生多年前患上了尘肺病,平时咳嗽、咳痰很常见。但随着咳嗽症状的加重,王先生觉察到了不对劲,最严重的时候,他一咳就吐,而且吐出的全是白沫。 就医后经一系列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耐药肺结核。考虑到王先生年龄偏大,且患有乙肝,医生为他选择了长程治疗方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缓解。 很多人觉得结核病已不复存在,其实这个古老又顽固的疾病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已连续四年上升。 当地时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称,2023年,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根据报告,2023年,全球新增结核病确诊病例数达到820万例,成为1995年开始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3年,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其中,我国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为2.9万(占全球的7.3%),居第4位。 认识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几乎所有器官都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患者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菌生命力顽强,躲藏于阴暗处可存活6-8个月。 既然结核分枝杆菌如此顽强,那么接触了结核病人就一定会被感染吗? 医生表示,被感染的决定因素较多,包括传染源的病情严重性、咳嗽频度、病人居室的通风情况等。 一般而言,传染源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越严重,传播风险越大。接触者与传染源的接触程度越密切、时间越长,越容易被感染。 如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咯血等症状,且大于2周以上,请及时到结核病诊治机构就诊。 家人感染了结核病怎么办 在肺结核的感染中,家庭内传播是最为常见的途径之一。如果家人感染结核病该怎么办呢? 患者家属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检查; 在密闭环境、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与患者分餐进食、餐具需严格清洗; 日常注意休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预防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卡介苗提供的保护效果只能持续10-15年。目前结核病没有成人可用于预防的疫苗。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让阳光照进室内。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捂住口鼻。 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避免着凉。 避免疲劳,保持心情愉悦。 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我们提醒,结核病可防可治,一旦出现咳痰持续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3分钟
4
1年前

焦虑症折磨生不如死?学会这些方法让你重拾生活的快乐!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焦虑症折磨生不如死?学会这些方法让你重拾生活的快乐! 焦虑症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话,人是很痛苦的,焦虑症发作后会有频死感,而且总觉得自己要死了。那么,焦虑症折磨的我生不如死怎么办?其实,生活中多想点积极的事情,不要想太多负面的事情,然后再通过药物治疗是可以减轻焦虑症的。 焦虑症真的太痛苦了 焦虑症感觉很痛苦,那你必须到专业的心理健康中心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焦虑症药物。康复后,不会有痛苦的念头,会发展出更多的爱好。当你感到不舒服时,找一些你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你的注意力。 焦虑症折磨的我生不如死怎么办 每天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注意挺直脊椎,重心放在胸前。当然,如果你的身体因为焦虑而不舒服,比如焦虑的人很容易出现头部不适,那么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不舒服的部位。 此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负面想法在您的头顶形成一团乌云,忽略它并专注于您头上不舒服的部分。不需要太久,十分钟就够了。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或者很多消极的想法会像一杯浊水一样逐渐变得清晰,心也会开始平静下来。 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不断地与你的思想斗争。不要把你的精力浪费在你的情绪和头脑上。 焦虑症是因为想太多吗 每天想太多不一定是焦虑症,但也可能与过于内向的性格和过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有关。 1、焦虑。焦虑症可能是由家族遗传和认知障碍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不安,并伴有每天想太多,需要服用阿普唑仑或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病情。 2、过于内向。过于内向可能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无法正常处理事情,导致烦躁,每天想太多,通常可以通过自律来缓解。 3、工作压力过大。如果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每天想太多。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病情,如外出锻炼、与朋友聊天等。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1
1年前

身体这2处发痒,不论男女,多半是肝脏已经变硬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身体这2处发痒,不论男女,多半是肝脏已经变硬 李先生今年52岁,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因为皮肤瘙痒烦恼,刚开始,他以为是自己皮肤敏感,没有太在意。 可时间一长,这瘙痒不仅没减轻,反而还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出现了黑便的症状。李先生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竟然显示是肝硬化,还引起了消化道出血。听到这个消息,李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皮肤瘙痒竟然会这么严重。 其实,肝脏疾病在早期往往症状隐匿,不容易被发现,而皮肤瘙痒,尤其是手脚部位的瘙痒,可能就是肝脏变硬的一个“求救信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并预防肝脏变硬呢? 1.身体这两处发痒,或是肝脏已变硬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这种疾病通常由于肝内小胆管发生慢性炎症,导致胆汁淤积,最终引起肝硬化。病症在早期可能只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生几率大约为20%至70%,瘙痒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局部加重,尤其是在早上和夜间。 对于这类症状,早期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密切关注血液生化指标,比如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异常升高,及时遵医嘱治疗,以防病情恶化。除了皮肤瘙痒外,肝功能不全还可能会引起眼睛干痒,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影响了眼部血液循环。另外,肝痒症状无法仅通过外用止痒膏缓解,《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建议,使用保湿软膏和剪短指甲来预防皮肤损伤,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胆汁引流或者使用消胆胺来缓解症状。 2.留意5个异常及时干预,或能逆转肝硬化 肝脏疾病如果没有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演变成肝硬化乃至肝癌。专家指出,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代谢性疾病以及脂肪肝等都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肥胖、过度用药和频繁饮酒也是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由于肝脏本身的症状表现较为迟钝,早期很少有明显的警告信号,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如果能在肝硬化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和干预,肝脏状况还有可能得到逆转,身体如果出现下面这5个异常信号,一定要提高警惕: 肝区疼痛:如果肝脏部位持续不适或疼痛,尤其是痛感逐渐加剧,应该警惕肝硬化的可能。 下肢浮肿:肝硬化可能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和功能性肾衰,表现为下肢浮肿。 腹胀或腹水:肝功能受损可能会引起腹胀,严重时可能会发展为腹水。 手部红斑:双手出现不明红斑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预警信号。 黄疸: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代谢,导致胆红素积累过多,出现黄疸。 3.这5种食物真的很伤肝,尽量少吃 肝脏损伤往往是由于长期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累积而成,下面这几类食物对肝脏极为不利,应该尽量避免: 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物,这种毒素对肝脏有很强的毒性,长期食用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未煮熟的贝类:贝类在没有充分烹饪前,可能携带甲型肝炎病毒,会直接影响肝脏健康。 酒精:大量酒精消费需要由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比如乙醛可能会严重损害肝细胞。 土榨油:这类油品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真菌毒素检测,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暴露于黄曲霉毒素,对肝脏造成损害。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人造奶油和部分氧化植物油中含量较高,这些脂肪酸可以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身体的不适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信号,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关注并处理异常情况。肝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皮肤瘙痒可能是肝脏变硬的信号。留意肝区疼痛、下肢浮肿、腹胀、手部红斑和黄疸等异常,及时干预有助于逆转肝硬化。避免霉变食物、未煮熟贝类、酒精、土榨油和反式脂肪酸,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保护肝脏的关键。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4分钟
32
1年前

持续脑部不适:生理病理原因全解析,你的头痛真相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持续脑部不适:生理病理原因全解析,你的头痛真相 脑部不适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则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一、生理现象: 1、睡眠不足: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使人体各个器官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而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脑组织的功能,进而表现为头晕头痛等; 2、情绪波动大:若近期压力过大或者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会表现出上述情况,并且还可能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3、饮食不当: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后会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增加心脏负担,还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可引发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情况发生,也可诱发以上表现。 二、病理现象: 1、高血压:多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血压升高时会使颅内压增高,从而使患者感到头部胀痛,还可伴随胸闷乏力的症状; 2、颈椎疾病:如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低头工作或者是颈部受到外伤等原因所引起的,当病情发作时会影响到局部血管循环,严重者可能会压迫周围神经,因此会出现头疼的现象,同时还有可能会伴发肢体麻木无力的情况; 3、脑供血不足:通常是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是血液黏稠度高而导致脑部缺氧缺血,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反复视物不清、头昏眼花为主,部分人群则可能出现类似症状,需要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 除上述常见病因以外,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脑肿瘤等多种疾病,均可能导致此类异常现象的发生。对于存在明显身体不适的人群而言,应尽早前往医院完善体格检查、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明确具体诱因并积极治疗。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18
1年前

为什么很多人每年都体检,却不能查出早期癌症?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为什么很多人每年都体检,却不能查出早期癌症? 如果说,一个人活到到85岁,那么他的患癌风险36%; 大多数人在40岁之后癌症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甲状腺癌快速上升;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在“假装防癌” 首先是技术限制的问题, 其次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比如以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为例,现实中,我国很多地区检查肺癌还在用X光片。 要知道,X光片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X光片所发现的肺癌基本已经属于中晚期了。这是因为,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容易被当作慢性炎症治疗。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拍个正片就走人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班族每年都有单位体检,却依然无法发现癌症的原因。所以,虽然现在很多医学专家都在呼吁科学防癌,可是过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中国人都在假装做预防。 人人必知的8种常见癌症筛查 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癌症筛查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也正是其与一般健康体检的根本区别所在。 1、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CT 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可以说,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装防癌。 专家建议:用高清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另外,更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到90%以上。 2、乳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乳腺钼靶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专家建议: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3、宫颈癌筛查:千万记住用TCT 很多人一说检查宫颈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检查,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 专家建议: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4、前列腺癌筛查:千万记住做PSA筛查 体检中除了大家平时熟悉的腹部彩超。不过专家指出,腹部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筛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检查就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价钱更加低廉,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5、食管癌筛查:千万记住做内镜检查 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 专家建议: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检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 6、胃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胃镜检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其他方法检出率都很低。 专家建议: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7、结直肠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 专家建议: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8、肝癌筛查:千万记住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很容易漏诊。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最后,记住这些方法, 千万别再“假装查癌”!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6分钟
31
1年前

三餐前血糖都不高,为何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请学会测量有效血糖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三餐前血糖都不高,为何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请学会测量有效血糖 一位先生自从查出了糖尿病,就养成了经常测血糖的习惯,特别是常在每餐前先测测血糖再吃饭。他认为只要餐前血糖不高,自己在饮食上又有所控制,哪怕是稍稍多吃了点,餐后血糖也不会高。 可没想到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却发现:尿中有了微量白蛋白,提示有早期肾损害发生,再做眼底检查也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少量出血。这位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每次测出的餐前血糖都在4-4.5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的还不错,为啥还是发生了并发症呢? 类似这位先生这样的患者还真不在少数,细究起来他们都有共同之处,表现在:经常测量血糖,但只是测空腹血糖或是餐前血糖,很少或是基本不测餐后血糖,而这正是导致看似血糖控制挻好,并发症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要知道餐后血糖在并发症发生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如果忽视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便不能准确评判全天血糖控制的优劣。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测量餐后血糖也是有讲究的,因为餐后血糖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降低血糖不仅仅是要把血糖降下来,还要做到在降低的同时符合机体代谢规律才是合理的控制。 那么,糖后血糖是如何变化的呢? 首先,进餐后食物在胃中被研磨,同时与多种消化酶相混合,但胃没有吸收功能,此时血糖不会有变化;大约在进餐后15-20分钟,胃中的食糜被排进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中,血糖便开始迅速升高,在餐后30-60分钟血糖将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至餐后2小时对食物吸收完毕,血糖趋于稳定。 其次,在血糖迅速升高的同时,胰岛细胞受高血糖的刺激迅速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促进血糖得到充分利用,确保血糖的升高不超过正常的限度。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变化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是同步且一致的。 但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细胞受损,不但分泌不出足够的量,还对餐后血糖升高的刺激敏感性下降,分泌反应迟钝而发生延后,即在餐后30-60分钟时分泌的胰岛素并非最高峰,最高峰会推迟出现在餐后1.5-2小时甚至更晚,结果便出现了餐后2小时血糖并不高,但下一餐前血糖偏低的情况,实际上其餐后30-60分钟的血糖会有一个极高的高峰,由此而造成了餐后血糖的大幅波动,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对血管的损害非常大。 因此,糖尿病人对餐后血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该如何发现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第一,经常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这一时点有统一的血糖判定标准,正常值是4.4-7.8mmol/L,这是判断餐后血糖控制如何最主要的指标。 第二,可通过测量餐后30-60分钟里任一时点的血糖,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此时段的血糖最高不应超过11.1mmol/L,正常人不应超过9.4mmol/L。 第三,可检测餐后3-4小时或下一餐前的血糖,并与餐后2小时血糖做对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两者差值不应超过2mmol/L,否则就应查找原因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经常自测血糖是应当的,但要学习了解血糖监测的基本知识,真正测出有用的血糖,才能为评判血糖控制效果提供准确的依据。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4分钟
6
1年前

你身上这三个部位痛吗?可能是你的血管堵了

小R健康笔记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你身上这三个部位痛吗?可能是你的血管堵了 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通道 一旦血管堵了,就可能出现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因血管堵塞导致猝死的事件频发,胸痛、下肢活动性疼痛、肢体疼痛伴肿胀: 一、胸痛 据统计,我国胸痛病人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6小时,有些胸痛靠硬抗往往会导致恶性后果,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如果没有及时就诊,可能会迅速危及生命。 该如何识别这种可怕的胸痛? 以下有三种情况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1.自我感觉疼痛剧烈,九成人的胸痛维持在胸部正中间或者左心前区。 2.大汗淋漓。 3.疼痛时间:痛感持续10~20分钟无缓解。 二、下肢活动性疼痛 没走多远腿就疼,原来走几千米都没事,突然发现走的路程越来越短,走了三五百米就腿疼。这种表现提示支配下肢的动脉出现了阻塞,建议及早治疗,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体坏死而截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可能提示血管出现问题: 腿脚冰凉或两条腿温度不一样; 腿部苍白; 下肢丧失感觉,甚至出现腿不能动,这些情况是急性下肢缺血的表现。 注意: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经常头晕、平衡失调、走着走着往一边歪的情况,也要警惕可能是血管堵塞。 三、肢体疼痛伴肿胀 如果下肢静脉出现堵塞,产生血栓,可能会引起腿部肿胀,严重时会产生酸痛、钝痛。 患侧肢体肌肉有压痛,可能提示肢体静脉阻塞,此时千万不要乱动,要紧急就医,防止发生肺动脉阻塞造成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较急性心肌梗死更易漏诊及误诊,也是长途旅行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所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这些人群需要关注血管健康 年龄>45岁男性,年龄>55岁绝经后女性。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长期吸烟、情绪抑郁、压力大、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长期熬夜者。 缺乏运动的人群,血液循环不好,血管里的垃圾无法排出,逐渐在血管壁上堆积起来,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堵塞。 7步让血管“强大”起来 1.合理饮食:控盐、油、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成人每天烹调用油25~30g,添加糖不超过25克。 推荐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类、纤维类、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 2.合理运动:每周完成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不要久坐不动,每次运动应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5次。 一般来说,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为宜。 3.控制好血糖 预防微血管病变,患者要做到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大血管病变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比如血压、血脂、是否有肥胖及吸烟、脂肪肝、蛋白尿等问题。因此,除了控糖外,降压、调脂、控制体重、抗凝也十分重要。 4.控制体重和腰围 肥胖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浓度会比较低下,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动脉管壁增厚,以及血管狭窄等现象,容易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2个指标来评估自己到底算不算胖: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 按照我国标准,计算结果低于18.5,属于“过轻”;结果在18.5~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结果高于24,就属于“超重”; 若是体质指数超过28,那就达到“肥胖”的范畴了,需要尽快开始减肥。 腰围:用软尺在肚脐眼上方 1cm 处紧贴皮肤水平绕一周,成年男性腰围 ≥85cm,成年女性腰围 ≥80cm,则为超标,需要注意控制。 5.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 6.一年一次体检 血管方面的体检一般为血管彩超,能够初步判定血管是否发生堵塞。一年一次即可。 另外,糖尿病患者,每年需做一次:眼底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血肌酐检查等,便于监测眼部、肾脏的微血管状态,预防其他并发症。 7.远离烟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因此,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还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5分钟
10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