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越来越普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新年,我们向拖延宣战!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将从认知入手,帮你根治拖延的烦恼。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学生和刚上班的人拖延现象更普遍?听完本期,你一定收获满满。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空手可不行。中国人对送礼特别讲究,这背后的学问大了。今天,两位老师给大家讲讲送礼和收礼的门道,以及西方神话里对礼物的认知。
爱情作为我们人生中少有的“真问题”,困惑着无数男男女女。名著里的爱与现实中的爱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爱情的激情与忠贞?轰轰烈烈的爱与细水长流的爱哪个更好?作为契约的婚姻对于爱情又施加了什么影响力?在情人节到来之前,小珉老师与可可老师本期接着聊爱情。
爱是本能,闪耀人性光辉。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避和不相信爱情,恐婚恐恋的年轻人真的认识爱情吗?本期,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为你解读爱情的美学意义。
年轻人对过年回家越来越无感,特别是在今年抗疫时期。但中国人对春节仍有根深蒂固的期盼,这其实是对家的期盼。家,给我们天伦之乐,可是也常常造成几代人之间的矛盾。本期,美学公社的两位老师和你聊聊过年回家为什么如此重要。
打工人有两类:有人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这是职业;有人把工作当成人生梦想,这是志业。那些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其实也是打工人。在第二期节目,我们聊过了贝多芬,这会跟大家说说另外两位大师:海顿是典型的职业打工人;而莫扎特则是志业打工人。
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从《傅雷家书》说起,展开谈谈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美学教育。傅聪背负着家国的重负,远赴异国求学,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赤子之心?对比傅雷、傅聪父子,当代中国式家庭教育又缺失了什么呢?
有句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要让世界接受民族文化,并不容易。东方和西方互为“异域”,彼此眼中的对方是什么样的?观看世界,免不了以自己为中心。这会带来什么问题?持有优越感的人,更容易接受他眼中更低级的异域文化吗?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回答这些问题,并指出如何更好地出国旅行——带着超越文化的爱。
丁真的家乡不在西藏,但却让西藏再次成为互联网热点。 对城市人来说,藏地代表着神秘的异域文化。而对神秘的异域文化的想象,早在19世纪的西方就已出现,如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 藏文化最吸引人的是什么?西藏对城市人为何有那么重要的影响?两位老师将在本期节目为你揭秘西藏,分享他们被西藏所启发的故事。
人为什么要戴上面具?起初,这是表演的需要。慢慢地,当生活与表演难以分割,我们似乎再也摘不下面具了。 本期,可可老师竟然说自己声音不好听!为此,他还有一段十分欢乐的戏精往事。 各种打着“表演”旗号的综艺越来越多,迎合着当代人的观看之道,也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矛盾:既渴望彰显自我意识,又要为了成功而迎合他人的评价标准。 究竟该如何演好人生这出戏,听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怎么帮你导演人生吧! 活动一下手指,点击订阅,“美学公社”带你听见诗意生活。
中国哪里人最时尚?这期节目和大家聊聊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江浙沪、广东穿搭都有什么特点。 江浙沪穿搭,和100年前的美国潮流有什么共性?爵士奢靡如何影响美国的时尚?以《蓝色狂想曲》为代表的爵士乐如何登上洛杉矶奥运会的殿堂? 忆往昔,八十年代的时尚有什么门道?北派的霸气,上海的内秀,广东的洒脱,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时尚穿搭,本不应该有地域偏见,而要尊重每个地方的特点,每种穿搭都可以穿出自己的格调。
“凡尔赛文学”流行,带起了一股凡尔赛风潮。人人都想秀,人人都在秀,但其实热衷于“凡尔赛”风潮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懂凡尔赛的内涵。人性本“秀”,秀自己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要懂得怎么秀。 本期节目一起聊聊“凡尔赛”风潮的现象。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