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埃尔加,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City walk既是2023年突然蹿火的一股火遍全国的城市文化潮流,同时也与本雅明提出的漫游者这一概念有相通之处。 所谓漫游者,是那些在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的人,他们将城市作为一个独立而非被分解的对象去感受它的美,这是对当年城市漫游生活状态的一种回归。 Citywalk在这一点上与漫游者似乎一脉相承,但city walk也演绎出不同的特征。一方面,人与城市的距离感逐渐消弭,如果说漫游者是作为一个理性的观察者,那么citywalk更倾向一种沉浸式体验,在现代景观社会“看与被看”的高度重合下,我们从“看画人”变成“画中人”,实现人和城市双向互动,拉近个体与城市的距离。 另一方面,当横平竖直的宽阔大马路越来越多,city walk召唤着我们真正进入城市,放慢脚步,看见生活的细节,用生活和城市的细节填补宏大理想的空白,找到城市生活的小确幸。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citywalk,从本雅明时代的漫游者,到将来城市发展新趋向,从city walk中体会城市之美。 配乐:埃尔加《安乐乡》 封面:爱德华科尔特斯(法国)著 【关注“两个美学+”回复“微信群”,进群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由于微信群已满200人,可添加小助手微信进群)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由读客文化赞助的黑塞《悉达多》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Buddha Bar,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随着年轻血液的注入,“新玄学”正日益成为一股新的社会热潮。赛博功德、电子木鱼火爆网络,寺庙成为热门去处、抄经活动广受欢迎,塔罗牌,占星术同样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眼光。 疫情过后,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需要在内在、精神上搭建新的感通渠道,寻找人生意义新的出口。 跟以往的宗教信仰不太一样,新玄学解构了真正的宗教信仰,没有一整套系统的理念和价值观。杂糅性、碎片化、数字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以宽泛的信仰寻找心理的暗示,赋予它某种含义,用各种算命去观测自己的未来,以求在世界万物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新玄学成为了人们内心欲念的赛博安慰剂,归根到底是为了汲取内心世界的力量。 今天,两位老师跟大家一起聊聊新玄学热。 配乐: 片头:Buddha-Bar《Dreamscape》 片尾:Buddha-Bar《London Grammar》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约翰·凯奇,即可获取完整版约翰·凯奇的音乐专辑~~~】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 1933年11月,包豪斯设计学校正式关闭,至今正好是关闭90周年。包豪斯在对艺术和设计的每个领域产生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后,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现代设计面临矛盾:工艺和设计、装饰和功能等。而包豪斯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康庄大道——将工艺和设计统一起来,重视功能,追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从而引领设计走向民主化和生活化。 在现代设计中,好的设计被视为一个空的容器,为个体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在包豪斯的光芒下,一大批艺术家贡献了他们的艺术创造性和伟大作品。 今天,两位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包豪斯,感受包豪斯设计哲学的价值与魅力。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果麦文化《沉思录》《理想国》实体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理查·施特劳斯,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世界哲学日是在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目的是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他们的哲学遗产,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哲学。 当我们谈及哲学,也许会想到众多高深莫测的理论,它们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哲学无处不在,无论是面对工作的压力,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我们都在无意识地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 哲学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吗?当我们视其为理解世界、生活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时,就会发现,哲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收获一个更可控、更智慧的人生。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探索哲学的魅力和价值。希望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让哲学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配乐: 片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首《渴望》 片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五首《学术》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实体书籍抽奖!公众号并后台留言:舒伯特,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 随着消费降级的呼声越来越高,双十一的氛围也不再如以往般浓厚,买买买的口号似乎已经失灵。 那个曾经在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描述的消费社会,已经变成一种过去时——消费者被超级卖家制造,消费需求是可以被生产的,消费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符号,追求更多、更大、更好的物质成为主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疫情三年的封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状态的后消费社会,人们的物欲开始降温,我们一边推崇理性消费,回归性价比,一边自诩没钱买不起,形成“抠门小组”的身份认同。 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适合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探索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个性化生活方式,与三五知己分享,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以消费理性与消费降级为特征的后消费社会。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过期可私信后台“微信群”)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巴赫,即可获取完整版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专辑~~~】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转变:预制时代的到来。飞机餐、麦当劳、肯德基等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预制已扩散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下的必然趋势。 预制食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高效、稳定、简便。然而,它们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口味、食材不新鲜,甚至有一种按部就班的被操控感。 这实质上反映了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冲突,是科技时代发展的阵痛。预制使我们的生活变成一种预设,缺乏乐趣,甚至空洞乏味,削减了我们对美的感知。科技时代将我们对自己的控制权纳入某种程序之中,这引发了我们对科技对人类柔性的奴役的反感,以及对真实的丧失的担忧。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我们所处的预制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在人文精神与技术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配乐: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博凯里尼,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 今年是卡尔维诺诞辰100周年,他曾被誉为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但他当年的离世使之变成了一个遗憾。 这位意大利文学巨匠,像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文学奇才。他的作品,如同他的思维一般,拥有复杂而精致的结构,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奇幻和童话体验,让人陷入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世界。 在《看不见的城市》结尾的人生启示中,他告诉我们两种摆脱痛苦的方式:融入或自我建造。卡尔维诺显然属于后者,他用他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一个精致而无用的世界,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乡。 今天,两位老师带大家认识这位文学家——卡尔维诺,探讨精致而无用的生活方式的魅力。 配乐:博凯里尼《弦乐五重奏》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 中外旅行文学是一扇通往不同文化和历史的窗户,通过先行者的记载,我们漫游在世界各地的书页之间,《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的屏风上》、《新大陆游记》……我们得以透过这些书页看到不同地方更加宏观的历史和人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性的旅游文学更多的是去自我化。旅行文学泰斗简·莫里斯用半个世纪的行走,书写了一篇篇令人心醉神迷的文化随笔,这是一场关于发现、成长和自我认知的远足。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聊聊旅行文学的空间诗学之美。 国庆假期,带上一本旅行文学的书,开启你的十一之旅,去寻找这座城市里的文化印记吧! 配乐: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霍洛维茨版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本期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微信群”,即可进群参与《繁花》批注版实体书籍抽奖!】 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繁花》批注版,设计了一场批注沈宏非老师与作者金宇澄老师的“双重复调”效果。“沈爷”的批注,为《繁花》增添了更加血肉饱满的细节。解读时代背景、插科打诨、点评人物……如同弹幕般跃然纸上,令读者在故事中沉浸,又在批注中抽身出来思考,形成两个时代的对话和双重复调。 作为当代文学经典的《繁花》,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创造了一套由话本、沪语、白描同构的语言体系。同时自然写实的生活流,让读者在书中与各种上海的风景和生活细节偶遇。 《繁花》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生动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上海味道,究竟什么是上海味道? “繁花”为何频频“不响”?一部描写都市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为何底色是无奈和忧伤? 也许我们可以从杜普雷的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窥探一二繁花的美学意味,也如同杜普雷的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一般,她如夏花绚烂,也如烟花寂寞,繁花的背后是沉寂。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繁花》,欢迎社员朋友们留言评论~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埃尔加”可获赠完整专辑!】 配乐: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春之祭·火鸟组曲》,即可获取完整版专辑~~~】 最近,诺兰导演的新片《奥本海默》在内地上映,引发了大家的讨论。电影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如何带领众多物理学家科攻坚,最后制造出原子弹的故事。 其实诺兰所着重的并非奥本海默个体的人生总结,而是将电影借科技与人性的碰撞,上升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科技打破越来越多的边界,但也使很多东西不可逆转,人类命运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我们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 在地缘战争尚未平息、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又席卷世界的今天,《奥本海默》给出了最深刻的提醒:“你赋予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这个世界却毫无准备。” 当科学成为了政治的筹码,当科技成果一次一次的被滥用,奥本海默的悲剧并非没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场属于整个人类的悲剧。 今天,一起跟着两位老师,走进《奥本海默》,探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配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火鸟组曲》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有更多福利,还能与老师们随时交流哦~】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令这座“天府之国”备受瞩目。 早在公元前3世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造就了成都平原的丰泽富饶。蜀江悠然流淌,锦江穿城而过,岷江奔腾而出,流光溢彩的景致,使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绘成都的诗词长篇累牍。 成都的茶馆里,麻将声声,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则如一杯陈年老茶,韵味深长。成都人民以其淳朴、豁达的性格,以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世事纷繁。 说到茶馆,更是成都的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成都公共空间的原型。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空间,平民阶层在这里拥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江湖和庙堂自由切换,公共生活和社会自洽…… 因此,对待成都,我们不必采取打卡式的旅游方式,更应该体会成都人情淳厚、安逸豁达的生活方式。 今天,就让两位老师带大家一起感受这座城的魅力。 配乐:赵雷《成都》 封面:画家郭劲松《茶馆》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柴可夫斯基《睡美人》,获取完整版专辑~~~】 近期,电影《芭比》(Barbie)让全球都掀起一股粉色风潮。 这部电影精妙地刻画了芭比的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两个对立的境地,一个被女性主导,另一个则由男性主导。当权力的天平过分倾斜时,其中一方被迫处于从属地位。 这使得芭比成为了不仅仅关乎女性主义的影片,更是关乎性别平权的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男女性突破自己性别局限性的一条路。 谈论《芭比》,就难以避开性别问题在现实的映射。这部电影似乎通过一种游戏和荒诞的思想实验,向我们提出了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性别难以平权。 也许,过于强调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寻找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而非对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不同的个体。也许,这部电影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性别平权。 今天,两位老师与大家一起聊聊《芭比》这部电影,一起谈谈对于性别平权的思考。 配乐: 片头: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第一首进行曲 片尾: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第十六首圆舞曲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