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听从本能的呼唤或许是逃离控制的唯一途径|《梦幻宫殿》

读黑书

【书名】《梦幻宫殿》 【作者】Ismail Kadare (1936.01.28-),阿尔巴尼亚当代作家、诗人。 【关键词】反乌托邦、反专制、帝国统治、梦境 【摘要】 为什么马克·啊莱姆是这本书的主角呢?我想就在于他那极微妙的出身和极普通的性情。他属于库普里利家族,却不冠家族父姓,享受家族带来的荣耀和便利,继承贵族的典型傲慢、轻蔑和懦弱,遭受家族可能的变迁带来的惶恐,身处帝国独裁工具的中央,同时又居然完全游离于家族和帝国皇权的斗争之外。这里面每一种处境都与他自身无关,或许是血统、或许是宿命、或许是阴谋,他都是一个被支配者,因此他只能一次又一次迷失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之中。任何人,一旦控制住人类生活的幽暗领域,便能行使无边的权力。 【互动方式】 你也喜欢《梦幻宫殿》吗?你又喜欢它的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也欢迎在新浪微博搜索“左一读黑书”与我互动哦~ 【下期预告】 第10期,我将聊聊余华的小说《第七天》,下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联系左一】 如您对节目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想投稿、联播等,欢迎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收听途径】苹果播客也可以收听本节目啦: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E8%AF%BB%E9%BB%91%E4%B9%A6/id1677907140

25分钟
99+
2年前

「08」活着只是因为死亡在休假|《破碎的四月》

读黑书

【书名】《破碎的四月》 【作者】Ismail Kadare (1936.01.28-),阿尔巴尼亚当代作家、诗人。 【关键词】四月、复仇、死亡 【摘要】 这本小说无论从结构还是主题,都充斥着《荒原》的影子,开篇就是死亡,就是葬礼,就是被染上蓝色疼痛的四月,文中也多次出现荒原这个词,对北部高原上人们信仰的困境做了大篇幅的描绘。 但是和艾略特的神秘主义和反社会主义革命不同,《破碎的四月》更像是让礼法和世俗,让规则和本能,让封闭和闯入者做了正面的交锋。交锋之后,他们各自分离,焦耳古还是死了,迪阿娜离开了高原。但是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产生了交织:迪阿娜把灵魂留在了高原,她带给荒原的这阵强风久久不会散去;焦耳古为了追寻迪阿娜而走向死亡,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因何而死,但是他却成功用自己的破碎,在迪阿娜,这个世俗的外来者心中,激起了汹涌的波涛。 这一切更像是一个预告,就像破碎的四月的前一半,后一半呢?春天会来吗?这个问题或许要留给未来的岁月和未来的人们了。 【拓展阅读】 小说中提到的“法典”是真实存在的阿尔巴尼亚《卡努法典》,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研究哦~ 【开头结尾音乐】 来自Alec Benjamin《Shadow Of Mine》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w5LGdy463J70 @QQ音乐 【互动方式】 你也喜欢《破碎的四月》吗?你又喜欢它的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也欢迎在新浪微博搜索“左一读黑书”与我互动哦~ 苹果博客上也可以听了哦,搜索“读黑书”即可收听啦! 【下期预告】 第9期,我将聊聊Ismail-Kadare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梦幻宫殿》,下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联系左一】 如您对节目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想投稿、联播等,欢迎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24分钟
99+
2年前

「07」不能忘记的 和无法歌颂的|《亡军的将领》

读黑书

【书名】《亡军的将领》 【作者】Ismail Kadare (1936.01.28-),阿尔巴尼亚当代作家、诗人。 【关键词】反战、讽刺、阿尔巴尼亚民族习性 【时间轴】 03:24 第一个故事:出发之前 04:50 第二个故事:另一群挖掘者 06:49 第三个故事:妓院 10:13 第四个故事:开小差的士兵 13:49 第五个故事:关于海的谎言 17:40 第六个故事:Z上校的遗骸 【摘要】 苦苦找寻这样久的Z上校,却是一个强暴14岁少女的恶魔,最后被农妇杀死埋在门槛底下,这一切都足以让将军的全部信念崩塌。但是那个袋子始终没有被打开,不知道尸骨是不是一米八二,第一和第十颗牙是不是金牙,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将军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明白:他来找寻的,根本不是什么正义之师。而他那出发时的壮志豪情,早已随着战争的真面目逐渐揭开而烟消云散了。他可能知道当地人不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安全,可是他仍然落荒而逃,婚礼上每个人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向他刺来,这些是他们永远都不能遗忘的仇恨和痛楚,也是他永远都不能歌颂的英雄事迹。 这就是战争,他让身处其中的个体为了他的虚妄而冲锋陷阵,却又让身处其外的个体为了他带来的真切的痛苦而永远无法释怀。说到这里,你有没有察觉,当今的社会,战争已经换了好几副面孔,此刻就在你的身边呢? 【互动方式】 你也喜欢《亡军的将领》吗?你又喜欢它的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也欢迎在新浪微博搜索“左一读黑书”与我互动哦~ 【下期预告】 第8期,我将聊聊Ismail Kadare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破碎的四月》,下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联系左一】 如您对节目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想投稿、联播等,欢迎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21分钟
99+
2年前

「06」所谓当下,不过是一场幻梦?|《对倒》

读黑书

【书名】《对倒》 【作者】刘以鬯(1918.12.07-2018.06.08),香港作家 【关键词】意识流、对称叙事结构、拒绝当下 【万寿9分银对倒】 【时间轴】 00:30 对倒邮票,Tête-bêche 02:10 主角人物介绍:淳于白、亚杏 04:12 叙事空间和时间 06:02 细说空间 11:33 细说时间 14:05 幻梦 19:40 对倒的意义 21:35 短篇版和长篇版 22:45 《花样年华》和《对倒》 【摘要】 王家卫有一次在采访中提到,Tête-bêche,也就是对倒,不仅是邮票和文学作品的一种结构,也可以是时间的交错,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电影《花样年华》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男女主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比如去云吞摊儿上,慢镜头来了,一步之遥的音乐一起,男女主一个往下走一个往上走,正是这样的时空交错,呈现出了全片浪漫与孤寂的氛围。《对倒》的小说中,男女主没有对话,他们各自有丰富的意识世界,但是他们的碰撞完全是无言的,《花样年华》也是少有的充满了沉默片段的电影,1960年代香港人内心的那种压抑和烦闷就一下子具体起来。都说电影和文学是双生子,我想其实这是极其难以做到的,由一组对倒邮票,优秀的作家会想到小说的结构,优秀的导演会想到光影和时空的交错,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艺术中永远的珍宝。 【互动方式】 你也喜欢《对倒》吗?你喜欢电影《花样年华》吗?你又喜欢它们的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也欢迎在新浪微博搜索“左一读黑书”与我互动哦~ 【下期预告】 第7期,我将聊聊Ismail-Kadare的《亡军的将领》,下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联系左一】 如您对节目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想投稿、联播等,欢迎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24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