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嗜睡后,小小的苏醒,谢谢梦(关于吉本芭娜娜的《白河夜船》)

新来去

吉本芭娜娜的《白河夜船》是在1989年发表的。那时候,我只有两岁,芭娜娜小姐也只有25岁——25岁哦,您指望如此年轻的她懂得很多吗? 她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多具有“疗愈”之效果的小说。但是,什么是“疗愈”? 25岁,那是需要恋爱的年纪。芭娜娜会如您一样,想要去开展“恋爱”。 她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但,其笔下之人,会进入不伦的爱恋。 那么,什么又是“不伦”呢?不是这,又不是那,就是“不伦”,仅仅如此而已哦。 在《白河夜船》里,“我”爱上有妇之夫,男人的太太已经是植物人。“我”如何享受这份恋爱?另外,“我”的闺蜜做过近似于“性服务”的工作,并死于工作。 “我”的闺蜜不可以睡觉,“我”却是嗜睡的人…… 在梦中,是否可以疗愈身心困厄,是否可以走出迷局? 本集录音会持续一小时又十九分钟。在后半程里,我会独自喝一点点酒。祝您愉快地享用本次的录音。并有好梦! 本集所用的音乐来自:神思者。 封面插图来自:《白河夜船》的电影截图——录音里不会说到电影,只说小说。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83分钟
99+
5年前

61-恋童,附魔,梦淫(关于纳博科夫的《魔法师》)

新来去

四十岁的男人,恋上了十二岁的女孩。 他既想当她的爸爸,更想做点别的——动用他的“魔杖”,触动她。 毫无疑问,他是恋童者。 为了接近女孩,他听凭本能,也采取策略。他居然先娶了女孩的妈妈(一位重病在身的寡妇)。 待那妇人死后,他就有了可以好好关照的、可以独占的“女儿”。 那一夜,在睡梦中,他触摸了她,也触碰着自己。 在狂喜的那一霎那,女孩瞪大了眼珠。 随后,场面极其狼狈,男人仓皇撤走,被疾驰而来的车子扯碎…… 以上的情况——既荒谬又淫邪又悲惨又纯真的种种,是小说《魔法师》的情节。 本集,我将具体介绍这本书。 该书作者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此人是小说家、玩味语言的人、蝴蝶专家、俄罗斯贵族的后代、流亡者、国际象棋爱好者。 他写了超级厉害的《洛丽塔》。 较之《洛丽塔》,《魔法师》是其更早先的创作。 《魔法师》(The Enchanter)写于1939年末(那年,纳博科夫四十岁)。 最初,《魔法师》以俄文写出,第一读者是作家的太太;多年以后,再由作家的儿子翻译成英文。 在本集中,我将介绍该书的情节,并述说一些修辞中的妙处。也会说到《洛丽塔》。 本集使用的音乐来自:电影《丑闻笔记》(Notes on a Scandal)的原声,作曲者是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 本次录音会持续一小时又十八分钟。请慢慢享用、注意安全。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78分钟
99+
5年前

60-可能是不伦之恋的古典爱情,或摩登爱情(关于《桂殿秋·思往事》)

新来去

二十岁的青年,爱上了他的老婆的妹妹——她只有十三岁…… 爱情是什么?什么是爱情? 爱情不可以被定义,它是各种各样的“实例”。如果硬要描述之,那么有人会说,爱情是以下三种身心能量的联袂运作:欲望、脆弱感、勇气。 在本集中,让我谈谈爱情。本集会很稠密,同时,又会具有一种涌流感。 我会谈到《纽约时报》上的专栏“Modern Love”——“摩登爱情”;那个栏目的编辑已经看过了十万个爱情故事了,但是,仍然说不出“什么才是爱”。 随后,我会说到一种有违伦常的、古代的爱。那种爱,在一首绝妙的“词”中显露出来,并永远难以被消灭…… 我会念那首词——《桂殿秋·思往事》,它出自于朱彝尊,那人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 抄下那首词,只有二十七个字: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在本集的尾声,我会唱一首歌。 本集的音乐来自:1)Philip Glass - China;2)电影《夜宴》的原声 我祝您拥有爱情,有欲望、有脆弱感,也有勇气!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41分钟
72
5年前

59-岛上的自己,看见自己落下来(科塔萨尔的《正午的海岛》)

新来去

岛上的自己,看到自己坠落到岛上! 在命悬一线的时候,那个岛上的“自己”要去救那坠落下来的“自己”。但是,来不及了…… 是不是有点“灵异”? 意识和身体分开(或者说,自我的身心分裂成为天上和岛上的两份),是很诡异的。 然而,类似的局面也许并非完全不可思议…… 在三维时空内,会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态呢? 至少,在纸上的时空中,可以发生那样的事态。尤其是在胡里奥·科萨塔尔的小说里。 虽然,《正午的海岛》的最后会出现尸体,但它不一定是恐怖的故事。 其实,在故事的大部分的段落中,情况会如梦似幻,显得相当安宁,甚至喜乐,会催人神魂出离——产生颠倒的梦…… 最终,岛上的人,来不及拯救那从天而落的自己…… 当我们脱离地面,开始流转、开始凝望、开始出神时,我们会进入一种维度:在冥冥之中,真实和虚幻的边界会被取消掉…… 希望本集节目的主体部分可以让你出神。或者,帮助你入眠。 本集所用音乐出自Max Richter的唱片Sleep…… 本集封面是由我设计和拼贴的。 你已经看见:飞机欲落下去,而水里面,浮现出无首无尾的回环……那是灵异的东西吗?它是一座岛,或者一个文本(纸面故事),或者一段播客节目(声音叙事)…… 在声音之中,你将安全地起飞……然后……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35分钟
99+
5年前

58-继续讨论《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Found Wanting

新来去

《纽约客》杂志是很“文艺的”。每一期里都有FICTION栏目,用以刊登短篇小说之类的、虚构的创作。 在2020年1月13日出版的《纽约客》上,登载了小说 Found Wanting 。标题里的两个单词相当日常,但“时态”很是异样!它很难被妥善地译成中文! 标题之中,藏有玄机!辨析它,会带来趣味和启发。 在两集节目(140分钟+的讨论里),主持人慕来和嘉宾文仪会反复谈及标题上的“问题”。那“问题”,既是小说的动力,也为“讨论”提供了方向…… 在小说里,一位17岁的男孩有足够多的理由感到孤单:他从未见过爸爸;他的妈妈因为酗酒,在不久前猝死了;他向哥哥“出柜”——表示自己是gay后,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兄弟间的联系也随之断裂了;他白天念高中、晚上去打工,住在“群租房”里;他一个朋友也没有…… 有一天,他感到了“头晕目眩式的希望”,因为他鼓起勇气,在面向青少年的出版物上刊登了一则相当简单的“个人广告”(征友信息)。 他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弄明白自己的欲求? 小说的主体部分,会记录一段相当糟糕的、不如不要发生的“约会”。 年轻的男孩根据一封来信上的指令,去见了一个38岁的律师。 律师带他吃高档的晚餐、让他喝酒;用豪车载着他,去往临近的城市(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开到爱丁堡);领着他,进入一间促狭的房间,使他见到许多挤在一起的年轻的身体——律师说,他们都是“鸡”;又领着他,进入空洞的豪宅,指导男孩开展“性行为”——未必是男孩想到的那种“性”…… 第二天早上,律师将男孩送回老家所在的城市。男孩回到学校,看到好些女同学正凑在一起——她们在大大咧咧地分享友谊、并大大方方地宣示她们的爱情…… 那时候的男孩,有没有Found Wanting ? (可以在这个网址中读到文章,并听到作者的声音: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1/13/found-wanting ) 在两集录音中,会详细地讨论这篇小说。 我们的部分讲述和讨论或许会让你感到错愕。又或许,会让迷惘中的你,感到一些安慰,得到一点共鸣…… 虚构的、真诚的小说,可能会触发奇妙的效应。 祝我们不会非常孤独。祝我们在许多时刻中,都找得到,那自己“正在想要的”人、事、情…… Found Wanting 的作者是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他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格拉斯哥出生并长大,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00年后,他移居纽约,从事时装设计工作。《舒吉·贝恩》(Shuggie Bain)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书中的两位主角是:苏格兰的小男孩,和他的沉湎于酒精的妈妈。《舒吉·贝恩》出版于2020年的春季。 在2020年秋冬,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值得被关注。那是因为:就在进行录音前的若干天里,“布克奖”(Booker Prize,知名的年度文学奖。每年,评审从该年度中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里,挑出唯一一本获奖的书)公布了2020年度的决选名单(short list),其中就有《舒吉·贝恩》。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87分钟
53
5年前

57-开始讨论《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Found Wanting

新来去

《纽约客》杂志是很“文艺的”。每一期里都有FICTION栏目,用以刊登短篇小说之类的、虚构的创作。 在2020年1月13日出版的《纽约客》上,登载了小说 Found Wanting 。标题里的两个单词相当日常,但“时态”很是异样!它很难被妥善地译成中文! 标题之中,藏有玄机!辨析它,会带来趣味和启发。 在两集节目(140分钟+的讨论里),主持人慕来和嘉宾文仪会反复谈及标题上的“问题”。那“问题”,既是小说的动力,也为“讨论”提供了方向…… 在小说里,一位17岁的男孩有足够多的理由感到孤单:他从未见过爸爸;他的妈妈因为酗酒,在不久前猝死了;他向哥哥“出柜”——表示自己是gay后,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兄弟间的联系也随之断裂了;他白天念高中、晚上去打工,住在“群租房”里;他一个朋友也没有…… 有一天,他感到了“头晕目眩式的希望”,因为他鼓起勇气,在面向青少年的出版物上刊登了一则相当简单的“个人广告”(征友信息)。 他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弄明白自己的欲求? 小说的主体部分,会记录一段相当糟糕的、不如不要发生的“约会”。 年轻的男孩根据一封来信上的指令,去见了一个38岁的律师。 律师带他吃高档的晚餐、让他喝酒;用豪车载着他,去往临近的城市(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开到爱丁堡);领着他,进入一间促狭的房间,使他见到许多挤在一起的年轻的身体——律师说,他们都是“鸡”;又领着他,进入空洞的豪宅,指导男孩开展“性行为”——未必是男孩想到的那种“性”…… 第二天早上,律师将男孩送回老家所在的城市。男孩回到学校,看到好些女同学正凑在一起——她们在大大咧咧地分享友谊、并大大方方地宣示她们的爱情…… 那时候的男孩,有没有Found Wanting ? (可以在这个网址中读到文章,并听到作者的声音: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1/13/found-wanting ) 在两集录音中,会详细地讨论这篇小说。 我们的部分讲述和讨论或许会让你感到错愕。又或许,会让迷惘中的你,感到一些安慰,得到一点共鸣…… 虚构的、真诚的小说,可能会触发奇妙的效应。 祝我们不会非常孤独。祝我们在许多时刻中,都找得到,那自己“正在想要的”人、事、情…… Found Wanting 的作者是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他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格拉斯哥出生并长大,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00年后,他移居纽约,从事时装设计工作。《舒吉·贝恩》(Shuggie Bain)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书中的两位主角是:苏格兰的小男孩,和他的沉湎于酒精的妈妈。《舒吉·贝恩》出版于2020年的春季。 在2020年秋冬,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值得被关注。那是因为:就在进行录音前的若干天里,“布克奖”(Booker Prize,知名的年度文学奖。每年,评审从该年度中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里,挑出唯一一本获奖的书)公布了2020年度的决选名单(short list),其中就有《舒吉·贝恩》。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56分钟
99+
5年前

56-总有一次“占卜”,会被好好地读一读(关于故事《易经与纸男人》)

新来去

本集录音有点复杂,包含许多信息。——会说到明确的东西:概率;也要谈谈暧昧不明的行为:占卜。 在录音的上半部分中,主持人慕来会介绍一篇名为《易经与纸男人》的短篇小说,随后略略评述该故事。 故事中,一个男人承受着个人危机——他的女儿病危了。那男人是大学里的数学教授,一度试图用“平庸的概率”来解释局面,以缓解内心的焦灼。但到了最后,他却仍然将心思意念汇集到了一个未完成的占卜行为中……他的老婆在病房里,用“六爻占卜法”开展占卜,身边摆着特别版本的《易经》…… 到了录音的下半程,慕来会谈到由小说所引发的多种联想,包括:1)脱口秀大咖路易·CK的一个梗——关于对于概率的错误应用;2)经济学家的奇怪见解——很多“有理有据”的预测,或许和占卜很相似;3)对待占卜的看法——在暧昧的时空里,探求一些叙述性的解释…… 在进行录音前的那个下午,慕来做了一次占卜,得到了如下的卦象:“离为火”,以及“雷火丰”。在本次录音的最后一节里,慕来讲到那对吉利的卦象。 《易经与纸男人》的作者是阿根廷人吉列尔莫·马丁内斯。此人生于1962年,有两重“职业身份”:既是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牛津谜案》),又是数学家——曾在牛津大学数学系做过两年博士后,此后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数学系的教授。 录音中使用了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音乐。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47分钟
99+
5年前

55-挖下去的话,会找到活水还是碰到骷髅(关于故事《大地狱》)

新来去

继续在岛上讲述和评说故事,聊聊虚实之间、纸页内外的状态——在此期间,即便遇到了骷髅,也是安全的。 你遇到过尸骨吗?挖掘和捡拾过它们吗?我好像捡到过。 在本段录音的引子部分里,我会聊现实的社会习俗和记忆深处的、恍惚的场景:在我家边上,人们可以轻易地碰到人的尸骨——过去的时候。 小时候,我也许碰过河边的骨头。 录音进行了7分半后,会播放菲利普·格拉斯的音乐,并转去另外一种时空——虚构的时空。 我会转述短篇小说《大地狱》——花19分钟的时间。此后,会说说关于《大地狱》的几种“私人念想”。 《大地狱》的作者是阿根廷人吉列尔莫·马丁内斯。此人生于1962年,有两重“职业身份”:既是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牛津谜案》),又是数学家——曾在牛津大学数学系做过两年博士后,此后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数学系的教授。 故事《大地狱》现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中——在27岁时出版的书,那本书就叫《大地狱》。 我是在“99读书人”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合出的小说集《令人反感的幸福》中读到《大地狱》的。 录音时有点感冒,声音可能会“降调”。 录音期间有只蚊子在话筒边飞舞,仔细听的话,你会听见它——一般情况下,你不会发觉它。 如果挖掘一下你自己,会遇到活水,还是碰到地狱? 上面的问题太沉重了唷。但无需马上忧烦起来——本次录音会比较“轻”。 希望能用“轻”的模式去驱动一些东西……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慕来 赞赏节目对节目和主持人都很有帮助。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赞赏,也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并给与慷慨的、任意数额的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PayPal: https://laishuo.typlog.io//become-a-supporter

39分钟
19
5年前

54-继续讨论《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英格兰人》(2020年秋季面世的故事)

新来去

《纽约客》杂志是很“文艺的”。每一期里都有FICTION栏目,用以刊登短篇小说之类的、虚构的创作。 在2020年9月第2期的《纽约客》上,登载了小说《英格兰人》,英文题目是:The Englishman。 你可以在《纽约客》杂志的网站上检索到The Englishman,并读到全文。你甚至可以听到作者的“亲自朗读”。作者读了45分钟。他的声音很好听。 (可以在这个网址中读到文章,并听到作者的声音: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9/14/the-englishman 在2020年9月下旬录制的《来说》节目里,主持人慕来和嘉宾文仪一起,讨论这篇新鲜的故事。文仪曾经在英格兰地区度过了五年的时间(读高中和大学)。 《英格兰人》是一个同志故事 ——老家在苏格兰海岛上的22岁的林业系大学生去伦敦打暑期工,做house boy,名义上是居家杂工,其实是为雇主提供“性&情”方面的陪伴。故事里的 “我”站在一些新世界的边上,承担风险,感受机会。最后匆匆撤离,不晓得是否真会走开…… 《英格兰人》的作者是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他在英国格拉斯哥出生并长大。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移居纽约,开始了时装设计事业。《舒吉·贝恩》(Shuggie Bain)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出版于2020年的春天。 在2020年秋冬,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值得被关注。那是因为:就在进行录音前的若干天里,“布克奖”(Booker Prize,知名的年度文学奖。每年,评审从该年度中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里,挑出唯一一本获奖的书)公布了2020年度的决选名单(short list),其中就有《舒吉·贝恩》。 独立节目,请多支持 任意数额的捐助帮助很大 请联系主持人慕来——联系方式:微信私号 mulai_y ;微信公号 慕来;twitter @mulaiyan

72分钟
32
5年前

53-开始讨论《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英格兰人》(2020年秋季面世的故事)

新来去

《纽约客》杂志是很“文艺的”。每一期里都有FICTION栏目,用以刊登短篇小说之类的、虚构的创作。 在2020年9月第2期的《纽约客》上,登载了小说《英格兰人》,英文题目是:The Englishman。 你可以在《纽约客》杂志的网站上检索到The Englishman,并读到全文。你甚至可以听到作者的“亲自朗读”。作者读了45分钟。他的声音很好听。 (可以在这个网址中读到文章,并听到作者的声音: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9/14/the-englishman 在2020年9月下旬录制的《来说》节目里,主持人慕来和嘉宾文仪一起,讨论这篇新鲜的故事。文仪曾经在英格兰地区度过了五年的时间(读高中和大学)。 《英格兰人》是一个同志故事 ——老家在苏格兰海岛上的22岁的林业系大学生去伦敦打暑期工,做house boy,名义上是居家杂工,其实是为雇主提供“性&情”方面的陪伴。故事里的 “我”站在一些新世界的边上,承担风险,感受机会。最后匆匆撤离,不晓得是否真会走开…… 《英格兰人》的作者是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他在英国格拉斯哥出生并长大。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移居纽约,开始了时装设计事业。《舒吉·贝恩》(Shuggie Bain)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出版于2020年的春天。 在2020年秋冬,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值得被关注。那是因为:就在进行录音前的若干天里,“布克奖”(Booker Prize,知名的年度文学奖。每年,评审从该年度中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里,挑出唯一一本获奖的书)公布了2020年度的决选名单(short list),其中就有《舒吉·贝恩》。 独立节目,请多支持 任意数额的捐助帮助很大 请联系主持人慕来——联系方式:微信私号 mulai_y ;微信公号 慕来;twitter @mulaiyan

58分钟
72
5年前

52-女女之情,姻缘已动,魔劫未消(说《聊斋·封三娘》)

新来去

一对妙龄少女,在水月寺的盂兰盆会上邂逅,多看了几眼,心生爱悦,很快挽起酥臂,也很快暂作分别。 这便启动了姻缘,也制造了魔劫。 少女之一,名为范十一娘,是名门闺秀,姿容俏丽,骚雅尤绝;求亲者众,却无心出嫁。另一位,也颇美艳,不是凡人,亦非神鬼,而是灵性已启,而未至仙阶的狐狸。这狐狸隐去真身,称自己为封三娘。 范十一娘不曾发现过情爱,很是寂寞,基本上是“直女”。而封三娘,却是同性恋者——她会因为女子的姿色,而意乱神迷,并一往情深,难于自拔,直至因为承受了“污秽”之事,而败坏了情爱,也废止了修行。 本集的“与谈人”是林小熏。在很多时候,她是“直女”。 林小熏是游学组织“早春游学”的创办人和经营者,长期在天南地北跑来跑去。录音时,她在上海的家里。 林小熏会在引子部分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在自由讨论部分详说她的意思——甚至说说她的少女时代。 我们会谈到:少年少女时代的友谊——具体而关乎着身体;大人的情感困局;对自己的某些发现;封三娘的灵性和痴狂——再三求取平衡,又难免引动魔劫;被规范的情感,以及某种超越和逃匿;同性恋者的苦楚——如何摆放友谊和爱情? 本次使用的音乐来自喜多郎。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众号:慕来 独立节目,请多关照!赞赏和捐助对节目很有帮助!欢迎联络!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私人号:mulai_y 个人blog:mulai.xyz

103分钟
99+
5年前

51-政治上的执迷,金融里的游戏(说金英夏的《珍宝船》)

新来去

本集所谈,是韩国作家金英夏(김영하)的《珍宝船》。此故事被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哥哥回来了》(韩文版2010年面世,2014年出了中文版)。 金英夏,1968年出生,延世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大学期间投身学生运动,加入后备军官训练队,但因为不参加训练而被除名;对马克思主义情有独钟;现居纽约曼哈顿……(本段资料引自中文版的“维基百科”。) 金英夏也做过podcast,内容是:介绍别的作家的小说。在其播客的第一集里,他介绍了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 《珍宝船》是很现实的故事,建立在一些虚实之间的基础上——故事里,位于韩国首都的民族英雄塑像(矗立在青瓦台和旧王宫之前的十字路口)会被炸毁。而在现实里,那尊雕像一直安然地镇守在一国的心脏。 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现实中,该塑像都会遭受某些质疑。有人觉得,塑像的原型不是击溃了日本海军的李舜臣,而是进犯朝鲜的丰臣秀吉! 在虚构的故事里,有人初心不改,一直执迷于孤独的、和政治有关的行动;有人会参与金融游戏,参与诈欺。 本次的故事在情节上较有趣味。许多复杂的、灰色的东西,会被作者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本集使用的音乐全部来自韩国作曲家曹英沃(조영욱),是其为电影《群盗: 民乱的时代 》所作的配乐。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众号与主持人同名,就叫:慕来 请多支持独立节目!欢迎联络主持人!

64分钟
38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