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的深夜,随着屠格涅夫的故事,去往虚实之间;北上俄罗斯,进入“别任草地”(也被翻译为“白净草地”,或“百俊牧场”),呼吸那边的空气——旋风会拂去热力;如果待在篝火边上,温度会很适宜。 那儿的夏夜,会显得壮丽、宁静,且短暂…… 你会遇到五个男孩。他们聚在一起,讲起多种“人吓人”的故事。一位迷路的猎人靠近他们,假装睡觉,其实在侧耳静听。 我们这些“读故事”(或“听故事”)的后人,可以做出某种选择——是要当第六个孩子,还是进入猎人的心境?也许,选择权不在于你。因为“故事里的故事”是如此有声有色,又带着充分的童真,很容易把你抓过去——甚至,会让你怀念自己的童年。 草地上的孩子们各有特质,年龄从七八岁到十四五。他们会讲到“星星如同蜜蜂那样挤在一起”的时候,才在惊魂未定中试图睡去……猎人听完一切,在早晨再来时,告别了孩子们。后来,猎人听见了噩耗——一个帅气的孩子意外死掉了。 那夜,孩子们讲了家神、树上的人鱼、灵异的小绵羊、试图爬出棺材的老爷、日蚀那天的怪现象、林妖,水鬼,和不幸的人…… 《别任草地》出自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 本集的“与谈人”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曾当过酒保,也曾随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 本集的音乐来自Jóhann Jóhannsson。 节目里,我俩会详解故事。我将复述故事,试图带你去往那个虚实之间的气氛里——某些地方,很激动,导致小小的破音。 在节目后半段的讨论里,黄文杰也会讲几个很现实的“鬼故事”——涉及到他老家那边的死婴。 放心,本集节目总体上不会非常吓人。但故事里的小孩们,当然会因为听到异响,而颤抖起来。 夏夜,总体上是美好的!
这是一个病态犯罪故事,涉及多种变态的行为和想法,并且充满了污秽之物,导致了谋杀和自杀! 标题中的“水音”丝毫不空灵。它关联着毒素,会很大力地冲击下来,将在溽热的夏夜里,造成持续性的异响…… 所谓的“水音”,会将故事濡湿,将擦除“道德”与“不道德”的明晰分野,会抹掉“美”的一般标准…… 故事里,一家四口蜗居在一起。父亲(谦造)和女儿(喜久子)是病人,精神方面已经不对劲。哥哥(正一郎)是没有工作可做的裁缝,也是“易感”的文艺青年;弟弟(茂二郎)则是既来之则安之的“阳光男孩”…… 哥哥和妹妹心意相通,将一起杀死父亲——让他吃氰化钾。在完成杀戮后,妹妹(十九岁)会以有点另类的方式,达成另一种夙愿——让自己去死! 《水音》发表于1954年(当时,作者29岁)。在作者自杀后,《水音》被收入了一本名为《岬にての物語》的短篇小说集中(中文译本定名为《天涯故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集的“与谈人”是文仪。他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节目中,文仪会在两三分钟过后出场(回回开头,我总得唠叨几句)。他会讲出故事对其官能的冲击。随后,我们将一道听到“水音”。——谈话前,我模拟了小说里的状况,在自家之中录制了一段“水音”。在节目的前十分钟内,你也会听到“那种水音”! 我会述说情节梗概,随后开展讨论。情节部分会在前二十五分钟内说光。 在讨论阶段,我们首先将聚焦于情节。我俩很快达成共识:仅仅作为犯罪故事来看的话,《水音》很幼稚,也蛮没意思的……但,它何必仅仅是犯罪故事呢?如果以刑侦/推理的立场看这故事,就是委屈了它了!让我们逃出常态的思维模式! 《水音》是一个文学性的故事,我们必须以别种思维阅读它——探索其中的趣味。 我找到的视角是:从四个人物的面目、性情和行为动态中,发现三岛由纪夫的奇特的“美学观”! 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将会探讨这些内容: * 进入梅毒晚期,已经发疯的父亲,却表现出了对于“常态道德”的“另类偏好”——这样好吗?这样丑吗? * 哥哥是优柔的人吗?他的行动为何总被推延?他如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是什么东西,催使他下了决心——去做爆裂之事,去杀掉父亲? * 小说里有个插曲(听市民音乐会),很易于被误会,但又极其关键——那个部分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文仪会反诘和逼问我的想法,我们会在谈话中逐渐触及某种要害…… * 如此阳光的弟弟,是否美好? * 作者试图变成自己的欲望对象——一种同性恋的心理。 * 19岁的病态少女何其了不起!她是故事中最厉害的人物。虽然她策动了谋杀,也做了自杀,但我要敬她三分…… * 上回所说的《雨中的喷水》中的信息,会“回流”到这一次的讨论中。 本集节目有点复杂,也比较危险。归拢而言,本集的核心结论是:三岛由纪夫从美学出发,制造了谋杀和自杀。这种因为“美学”而生的行动,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困难和惊奇! 本集所用的音乐来自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 慕来的微信公号:慕来 慕来的twitter:@mulaiyan 慕来的个人网站:mulai.xyz
少年要和少女分手,此事他筹谋已久,终于就要把诀别的话语放出口。他很“中二”,以为一旦完成此举,便会体验荣光,成为成人了。 实况并不干脆利落,而是会变得黏糊糊,湿哒哒——少年既不能甩脱,又没法融入…… 少年会面临“三重水”:雨水,泪水,以及喷泉水……“易感”的他,会因为“水”的交织,而体验到“虚无”……身旁的少女被濡湿后 ,却变得坚忍和狡狯了…… 《雨中的喷水》(雨のなかの噴水)发表于昭和38年(1963年),那时的三岛由纪夫差不多有三十八岁了。到了1970年,此故事被收入了作者的自选短篇小说集《仲夏之死》(真夏の死),同年11月,三岛由纪夫剖腹自尽了。 本集的“与谈人”是文仪。他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我们会谈到: * 三重水:他(你)是否愿意被濡湿? * 掌上小说——显露“诗意”的短小文类 * 只有一个“单纯行动”而已,内中却牵扯着复杂的脉动 * 纤细、易感、痴缠的文本——按照刻板意见来看,这样的文章并不“男性化” * 试着用宏大视角观察微小的故事:当年的东京(乐观向上)VS. 三岛的执念(阴暗爆裂)…… * 喷泉装置的现实背景:纪念皇太子和太子妃的婚姻——三岛的笔下人物偏要在“爱”的“象征物”前分手! * 八卦,或史料:三岛由纪夫曾经和正田美智子(即当今的上皇后)相亲。 * “不道德”——文本的毒素 * “喷水”到底怎么了? * 年少时期的性别战争;不明朗的性别分野 本集中,慕来将读小说全文。 与文仪“预谈”之后,慕来会从8'45''时开始念原文,念到18'08''时中断,并加入一轮讨论;余下的原文在32'25''后接续念出,念至45'20'',此后开展新的讨论…… 本集所用音乐来自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 慕来的微信公号:慕来 慕来的twitter:@mulaiyan 慕来的个人网站:mulai.xyz
在意大利威尼斯,波兰来的吉他手遇到了美国来的歌手。入夜,他们在“贡多拉”上表演音乐。那次弹奏和演唱,究竟是浪漫的真情秀?还是某种虚张声势的告别式呢?波兰来的小子不会弄懂其中的“情味”。读者将会“听”到更多他没有“听”到的感觉…… 本集的“与谈人”是文仪。他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我们将会谈到: * 听上去很真实的感情,不见得是真切的 * 音乐也许会“欺骗”你 * cronner才是真正的标题:并不含有“伤心”的意思 * 危险话题: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音乐艺术(表演工业)”和“艺术家(艺人)” * 要不要完全相信小说里的人? * 有些人和有些景,乃至有些声音和有些感情,或许都是“道具” …… 《伤心情歌手》的英文原题是Cronner,作者是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裔英国人石黑一雄。这故事被收录于2008年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有:1)电影《教父》的配乐; 2)Francis Sinatra的歌曲
某年盛夏,有位总在发出笑声的胖女人来到乡下,入住大房子的顶层阁楼。楼下,已经住了好些“嬉皮士”。胖女人不被待见,很难与其他房客密切相处,却开始为大家料理生活……此间,她和一个12岁的男孩成了“忘年交”,并一度“扮演”了男孩的“妈妈”。那年夏天,胖女人常与男孩一起划船。夏日终止前,胖女人会溺死在河水里。 《夏日的最后一天》被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这故事气氛微妙,将亲密和疏离、宁静和不安、天真和残酷交织在一起;会触及许多”心理现实“。 本集节目的”与谈人“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做过酒保,也曾随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 我们会谈到: * 夏天的感觉; * 贯穿故事的“笑声”——自卫式的笑(如温顺的马发出嘶鸣那般)、会心一笑、不合时宜的笑、纯粹的笑、终止夏日的笑…… * 妈妈,和被代替的妈妈—遗留下碎布头的妈妈、照片中和意识里的妈妈、多次关灯的妈妈…… * 一种鸟叫; * 溺水事件的象征;翻船后,男孩的体验——不见得是哀恸,而是…… …… 我们将预聊12分钟,随后读小说第一段,此后以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沿着小说内容展开讲述,并伴有讨论。最后,我们还会明说很多内心中的隐秘运作。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Rachel Portman的专辑《Ask The River》。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the summer day; 2)leaves and trees 本集的后半部分中多次添加了实景录音:乌鸫的叫声(音频资源来自“维基百科”)。
1970年代,夏日的伦敦,一个欠缺社交、不受关照的男人突然心血来潮,对尾随他的9岁女孩扯了谎。男人说:在运河边,会有蝴蝶的,不如前去看看。于是他俩前往浊水旁边的铁锈区,情况变得不可收拾——涉足隧道时,男人忍无可忍——猥亵儿童的罪行爆发了……后来,他甚至杀害了不省人事的小姑娘——至少是:处理掉了她…… 本集录音,谈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早期的短篇小说《蝴蝶》。该故事被收录于故事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那本故事集绝不小清新,完全相反,内中含有邪乎的故事——涉及到了的不可收拾的性、懵懂中的乱伦、剧烈情爱中的妄想、存心或者不经心的杀戮……具体到《蝴蝶》,可以读到这些:犯罪后的恍惚、缺爱的男人、不善保护自己的女孩、性欲的运作模式极其辐射出去的浑浊波纹…… 本集的“与谈人”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曾当过酒保,也曾随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 我们将会谈到: * 它变成了热门故事集,这多少有点意外啊; * 那个犯罪者是男孩还是青年,或者人到中年了? * 小说技巧:悬疑和倒叙; * 性欲被解决后的那股“厌弃感”——故事里,它会爆掉,并在蔓延; * 案发后的淡漠感——恍惚和失重; * 用不唤起官能反应的方式,描述和复述猥亵孩童的行为; * 令人唏嘘的边缘感; * 女孩做了什么? * 讨论象征——“蝴蝶”、“冰激淋”、“隧道”、“火车”等等; * 你不可以驯化蝴蝶——要么让蝴蝶飞掉,要么夺走其生命…… * 关于“烤猫”,以及“烧耗子”;现实的“安全提醒” …… 在本集录音的前半小时,我们会做一些预备式的讨论。此后用二十多分钟复述故事内容,其间加入一点点个人化的理解。此后再用二十多分钟做延申性的、更自由的讨论……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Rachel Portman的专辑《Ask The River》。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ask the river;2)still here
《晚霞》是奇幻爱情故事。它改变了时空的接驳方式,让水陆颠倒,令生死混淆…… 故事的楔子里,交代了端午时节的、吴越之地的风俗。说是有位十六岁的少年名叫阿端,在“超龄服役”,做着水上面的悬空杂技。他颠倒身体时,不慎坠江溺毙……但阿端自己,却不晓得自己已经死掉了。 少年对生死的惘然,成为故事的某种基点。此后,《晚霞》的世界会变得别有洞天:阿端会被收编到水下的舞蹈队,会得到初恋(爱欲的对象,是叫“晚霞”的女孩),此后的各个日暮,都在荷花丛中做爱。 水下光怪陆离,无需思考伦理。可惜爱欲会被迫中辍。 少年会犯相思病,少女因为怀孕而决定再“死”一回。 少女晚霞,曾是姑苏城的妓女,早就坠江当了女鬼,竟以凝聚的阴魂的姿态,主动挣脱那重世界——又“死”了一遍……少年阿端很快步其后尘,想方设法,完成了“自杀”——寻死觅活的方式非常诡异。 他们会进入另一种世界。他们的确是鬼——这一点,他们会恍恍惚惚地加以确证…… 本集“与谈人”:文仪(苏州人,在北京工作,做网络视频,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会谈到:性启蒙——为什么互相爱上?很好的初恋环境;注重身体;幻想的可能性——诸多水中奇景;镜像——阴界的存在方式;更多生死观……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喜多郎的专辑《氣》。 选用的具体音轨是:1)オアシス;2)無限水;3)万華鏡;4)空の雲
夏天,海边的摄影节上,女摄影家维罗尼卡遭遇了散发着动物气质的裸体男模。此后的一年多,她一直在拍摄他。由于维罗尼卡的调教,男模的身材和神采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维罗尼卡颇为执着、很有定见,也有点邪乎。她试图完成何样的作品?出现在最终的“裹尸布”里的,到底是活人的印记,还是死物的阴影?维罗尼卡是变态狂魔,还是“伟大的”艺术家? 双集节目,谈法国小说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1924-2016)的短篇小说《维罗尼卡的裹尸布》(Les Suaires de Véronique),出自1978年时出版的法文故事集。它的中文译本被编入了《皮埃尔或夜的秘密》(一本短篇小说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双集节目的嘉宾:罗永进(摄影家,中国美院教师) 我们会谈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举办顶级摄影节的沿海城市;二战后涌现的,现实里的摄影家;落入网罗中的裸男——被众人拍摄;女摄影家的私人工作——一年多的调教;“物影”(“直接摄影”)和“布上的照片”;小说情节上的可能性——女人伪造了男人的信?文艺复兴时期的尸体;拍摄尸体的人——当代艺术家乔-彼得· 威金(Joel-Peter Witkin);天主教里的典故——农家女维罗尼卡和耶稣的脸型;要不要露脸?是艺术,还是犯罪?或者两者都是?罗永进的黑白照片…… 录音中用到了两段音乐:1)Michael Brook,Rachel Portman -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2)Michael Brook,Rachel Portman - Did I Keep a Journal
这一集,我和黄文杰一起,顺着沈从文的文字,去往湘西,靠近沅江和辰水。古旧的航船已经泊靠在那边,工作暂歇下来,水手们却仍有精神,要爬上桅杆,要唱歌,要笑骂。而不远处,妇人待在楼上,会听到他们的声响。 这是一种循环中的节点,水手在夜里,定然要去楼上…… 写下《柏子》时,沈从文26岁,已经甩开了戎装(少年时代,沈从文在当小兵),完成在北京的学业,来到上海编辑杂志,在文坛上建立起名声。到了1935年,33岁的沈从文修改了《柏子》,随后将之发表出来。而前一年,他刚刚完成了《边城》。 《柏子》是故事,也是某种速写——用有风味的文字,描绘出洒脱的柏子,和豪爽的妓女;抒情性的叙述中,夹杂着野味十足的浑话…… 讲述文章内容并读具体文字前,我和黄文杰会谈到:柏子找妓女,此事没啥不妙;很多地方都有“妓女”;水边人的歌声——多层次的情感;湘西号子 进入讨论阶段后,我们会聊到:文学与“精神原乡”——桃花源——《桃园与沅州》;情爱的运作方式——妓女和水手的爱;现实中的“性服务”;都市文人谈恋爱时,和水手有差别——《八骏图》;有人想要当柏子;大龄妓女送给水手一只鸡——《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柏子不会怜悯自己…… 在循环往复的向往中,我们且随他一起,摇摇荡荡;用一点点欢愉,除掉很多种辛苦吧…… 沈从文的生命经验令人感叹,我们不要用后见之明去评断,且慢慢欣赏他的作品——尤其是前半生中的…… 本集使用了两种音乐:1)湘西号子;2)唐唯-《沅江》
短篇小说《烟火》(日文原名:花火)被收录于三岛由纪夫的自选短篇小说集《仲夏之死》(日文原名:真夏の死)。故事发表于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当时作者三十未满。 《烟火》以第一人称叙述。它是一个不含议论的、不太追踪内心活动的故事。 故事里的“我”在念大学,是穷学生,好像不太注重仪容。某年仲夏迫近时,他遇到了一个打扮得很帅的男人——俩人似乎长得很像。后者临时起意,给了大学生一份“临工”——工作内容很是诡异。 于是,在七月中旬的夜里,大学生见识了“花柳界”里的烟花,也与一位大臣四目相对。 那高官和年轻人对望了三回,其中一位的脸色很不对头。 随后,大学生得到了一个红包,里面有许多钞票…… 本集嘉宾是文仪。他住在北京,做和视频有关的工作,也主持一档独立播客——名为“大人课”。 本集持续一小时。预热之后,会介绍故事梗概(7'10''—19'45''),随后聊到这些话题:有心机的“帅哥”和很质朴的大学生;对看——脸上的动静;男性对容貌的自我认识;权力和仪表;炸裂的气氛,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压制;黏糊糊的感觉——濡湿;某几类的男性魅力;私密情感……
智利人波拉尼奥的小说《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和同名的大陆电影没有关联性。 小说呈现了一段虚实之间的旅行:当过拳击手的父亲(B父),和相当文艺的儿子(B)一起驱车去海边。 他们是智利人,因为某些原因(很可能和政局有关),旅居在墨西哥。 故事本身是以西班牙文写出的,英文译名为Last Evenings On Earth。英文里,有一些中文没能传递出来的信息。在本次节目的开端,我会进行“破题”。 旅行期间发生了什么?过程是否有劲? 我要说,某种疏离感会贯穿其间,而爷俩的荷尔蒙也会蠢蠢欲动(父亲的性情很明晰,荷尔蒙外溢,儿子虽然一度如同局外人,却也终究难免涉身虚实交错之中的困境——被酒精、女人的口水,以及某个诗人的经历裹挟着)。 故事的终末时刻,父亲要挥出老拳。 在本集的前二十二分钟里,我会和黄文杰谈论小说中的几处场面,随后我会介绍父子的行程(小说的内容),并把最后的高潮留给黄文杰——请他讲述。他讲出了我没看见的东西…… 小说的终局令我意乱神迷,更加感受到热天里的冷;却令黄文杰血脉贲张,甚至收获了慰藉——我和他,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摊开来,讨论这些理解上的差异……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