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大丽花,它不是一朵盛开在花园里的奇葩,而是一桩凝固在时间中的血色悬案。 1947年的洛杉矶,“天使之城”的浮华之下,一位追逐星梦的年轻女子,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残忍方式,被撕裂、清空,并被赋予了一个诡异的“小丑笑容”。她被弃于荒野,身体却被摆出了充满仪式感的姿态。 凶手是谁?他为何在犯下滔天罪行后,还敢寄信戏弄警方与媒体?是怎样的完美犯罪,能让数百名警探、历经数十年,都无法触及真相的核心?那位退休警探的惊人指控——凶手就是他的外科医生父亲——又是否能为这朵凋零的“大丽花”带来迟到的正义? 00:55 消夏特辑第二期:举世闻名的世界悬案——黑色大丽花 02:30 案发:1947年,洛杉矶街头惊现一具被肢解的赤裸女尸 03:34 恐怖现场:尸体被拦腰截断、器官掏空、面容被刻成小丑笑容 06:52 身份确认:受害者为22岁的好莱坞追梦人伊丽莎白·肖特 08:41 往事追溯:伊丽莎白·肖特的两个人生理想与残酷现实 11:26 凶手挑衅:媒体与警方陆续收到来自“复仇者”的信件与包裹 14:27 调查困境:线索中断,警方历时三年排查数百人仍一无所获 16:21 惊人指控:数十年后,退休警探称其外科医生父亲或为真凶 18:30 案件反思:为何一桩细节满满的案件会成为世纪悬案? 21:13 结语:正义虽迟,但对真相的追寻永不停止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个纠缠了二十年的噩梦:母亲在血泊中倒下,自己带着弟弟拼命奔逃。然而在现实中,他没有弟弟,“父亲”也只说这是电视看多了的幻觉。 这究竟是创伤后被模糊的真实记忆,还是纯粹的梦魇?当记忆的碎片凭借一幅画、一道菜的味道被意外唤醒,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将如何踏上漫漫寻亲路,并最终为母报仇?深埋了19年的罪恶,又是如何在一个儿子的执着下重见天日? 欢迎收听本期消夏特辑,见证一段由童年梦境牵出的寻亲复仇传奇。 01:41 开篇:一个被噩梦缠绕20年的被拐男孩 05:32 导火索:养父的荒唐提议,让他决心寻找身世真相 06:56 寻亲线索:凭一幅画与一道菜的味道,锁定家乡在四川 12:56 重大突破:找到亲生父亲,噩梦被证实是真实发生的血案 17:42 追凶之路:警方从买家入手,一步步锁定人贩子与杀人真凶 20:50 凶手招供:19年前为拐卖孩子,当着兄弟俩的面杀害其母亲 21:55 兄弟重逢:辗转找到被四次转卖的弟弟,揭开其复杂的内心 27:54 罪证出土:警方根据供述挖出深埋19年的被害人骸骨 30:49 案件结局:正义终得伸张,但破碎的家庭难以回到从前 31:28 结语反思:血缘与养育的撕扯,被拐家庭团圆背后的现实难题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他,是邻居眼中老实巴交的顾家男人;他,也是建国以来北京最大凶杀案的制造者。 20分钟,110余刀,8名青春靓丽的女孩在集体宿舍内惨遭屠戮。当现场没有指纹,凶手身份成谜,一枚特殊的带血袜印,如何成为刺破黑暗的唯一利刃?看似木讷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怎样扭曲的嫉妒与恶念?一墙之隔的邻居,为何会化身午夜屠夫,犯下这桩震惊京城的滔天血案? 欢迎收听本期消夏特辑,我们将一同复盘这起由嫉妒催生的极端暴力犯罪,见证警方如何通过一枚足迹,锁定“老实人”面具下的真凶。 01:38 案发:1999年,北京石景山一通撕心裂肺的报警电话 02:50 恐怖现场:警方在公寓内发现8名女青年被残忍杀害 06:08 初步调查:死者为福建来京务工人员,仇杀情杀被排除 08:35 关键线索:现场发现属于凶手的第9种血迹与一枚血袜印 09:58 锁定嫌疑:隔壁邻居赵连荣行为反常,且离奇“失踪” 11:31 妻子证言:丈夫深夜未睡,反常举动暴露其在说谎 14:44 足迹之谜:嫌疑人左脚印吻合,右脚印却出现差异 16:18 破解谜题:专家发现动静态足印差异,成功锁定真凶 18:22 铁证如山:嫌疑人身上发现新伤,DNA比对完全一致 19:46 犯罪动机:因嫉妒邻居女孩生活光鲜,遂起歹心谋财害命 23:00 案件还原:一场失控的入室抢劫如何演变为惊天屠杀 29:20 揭开假面:所谓“老实人”毒杀犬鸟的阴暗过往 34:13 终局:罪犯赵连荣被判处死刑,并于案发两月后执行 34:52 结语反思:从案件看“蔫儿坏”型人格的巨大社会危害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当“诗和远方”的滤镜被现实打碎,剩下的,可能只有一地鸡毛的“人在囧途”。 当精心策划的行程,从签证第一步就遭遇“地域歧视”;当求雨的愿望被超额满足,直接升级为台风预警;当入住的海景房,却散发着化粪池的“独特芬芳”;当攻略做到极致的完美一天,却在家门口就因忘带护照而宣告终结…… 一次本该惬意的济州岛亲子游,究竟还能有多少意想不到的“坑”?欢迎收听本期旅行分享,让我们跟随主播,一起体验这场笑中带泪的济州岛囧途(上集)。 01:21 旅行分享前菜:江苏连云港的“苏超”联赛与奇特美食 09:17 济州岛囧途一:因“地域歧视”,首尔之行被迫取消 14:50 济州岛囧途二:落地即遭遇暴雨,手机收满台风预警 17:20 济州岛囧途三:入住“化粪池”海景房,在恶臭中彻夜难眠 38:39 济州岛囧途四:完美攻略的牛岛之行,因忘带护照在家门口终结 44:56 未完待续:更多囧事与旅行见闻,请听下回分解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书接上回,当牛岛之行因忘带护照而戏剧性地画上句号,你以为囧途就此终结了吗?不,好戏才刚刚上演。 当睡梦中的“童子尿”突袭出租车后座,浇灭了最后一丝浪漫晚餐的希望;当一次精心准备的大阪购物之旅惨遭“冷遇”,另一次蓬头垢面的路过却被奉为上宾…… 旅行的魔力,是否就在于这些计划之外的哭笑不得?一个情绪稳定的旅伴有多重要?网红餐厅和本地老店,又该如何精准避雷?欢迎收听《济州岛囧途》下集,以及大阪购物的奇妙见闻,让我们在欢笑与吐槽中,找到旅行的真正意义。 00:22 书接上回:盘点济州岛囧途(上)与实用避坑指南 03:32 牛岛计划泡汤,被迫开启“森林小火车”亲子一日游 09:46 新的囧况:“童子尿”突袭出租车,心心念念的日落晚餐再次错过 15:08 友情提示:在韩国购买小商品,记得先“以图搜图” 17:17 另一位主播的囧途:精心策划的大阪购物之旅,为何惨遭“冷遇”? 26:07 奇妙反转:当“蓬头垢面”路过时,却意外体验了跪式服务 31:29 旅途感悟: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是治愈一切“囧”的良药 35:36 现实探讨:旅行中的小状况不断,但为何依然美好? 39:23 独家秘笈:如何在日韩精准识别本地人爱吃的美食店 40:40 最终总结:旅行的意义,在于亲身体验而非完美攻略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从巴菲特的投资圣经,到生活博主的购物清单,“长期主义”这个词,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它究竟是教我们“花聪明钱”、投资于更长久幸福的消费哲学,还是商家诱导我们购买昂贵商品、包装精美的“消费陷阱”?一件用了十年的家电,与一张尘封的健身房年卡,哪一个才是长期主义的真正体现?我们为“长期主义”付出的高昂溢价,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仅仅缴纳了一笔“智商税”? 当坚持变成一种态度,我们又该如何分辨哪些是“难而正确”的事,哪些只是无意义的消耗? 01:29 本期话题:聊聊生活中的“长期主义”,是智慧还是陷阱? 05:09 理念探讨:“慢就是快”,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1:05 踩雷分享一:闲置的洗烘一体机与初代扫地机器人 16:31 踩雷分享二:斥巨资购买的电动床,如何沦为“智商税”产品 20:01 好物分享一:一张用了11年依然舒适的双面床垫 23:28 消费反思:昂贵的奢侈品,就一定等于“长期主义”吗? 27:55 办卡之痛:那些我们冲动消费的健身卡、洗头卡与口红 35:21 好物分享二:解放双手的全自动豆浆机,如何促成健康习惯 38:54 观念转变:从追求品牌到追求实用,当妈后的消费观变化 41:10 核心总结:真正的长期主义是一种自我认知,而非盲目跟风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当“父爱如山”从一个沉稳的形容词,变为一个亲力亲为的动词,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从儿子两岁起便独立带娃的超级奶爸。 从最初手忙脚乱、崩溃到对着抱枕嘶吼,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爸爸带娃,究竟是传说中的“活着就行”,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与章法? 在那些数不清的崩溃瞬间与暖心时刻背后,育儿又如何重塑了一个男人?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听一位奶爸讲述他与儿子的共同成长故事。 00:33 本期嘉宾:一位独立带娃三年的“超级奶爸” 03:58 初为“主父”:回忆独自带娃初期,那个月瘦十斤的“噩梦” 09:03 崩溃瞬间:深夜被不睡的儿子逼到去隔壁房对抱枕嘶吼 10:21 育儿最大挑战:孩子反复发烧时的无助与焦虑 12:53 爸爸的“粗放式”育儿法:摔倒了,自己站起来 17:19 奇葩经历:在公共场合,如何应对其他家长毫无理由的“发难” 25:32 育儿心法:拒绝“多巴胺育儿”,从小建立规则意识 29:43 暖心时刻:儿子在快艇上说“爸爸我来保护你” 31:51 奶爸的成长:从追求刺激的少年,到眼神“慈祥”的父亲 33:24 社会进步:从“母婴室”到“育婴室”,男性育儿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当十年寒窗的终点线,化作大学校门的起跑线,你是否正沉浸在“终于解放了”的自由与迷茫之中? 别急,两位“过来人”主播这就为你送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新生避坑指南。 挂科、逃课、水学分真的是“圆满”的大学体验吗?面对形形色色的社团与学生会,该如何选择才能不浪费时间,避开人际关系的“坑”? 当生活费第一次由自己全权支配,如何才能不做“月末乞丐”? 当第一次踏入职场实习,得体的外表又有多重要? 本期节目,我们不讲大道理,只聊踩过的坑。 愿你的大学四年,少一些迷茫,多一些精彩。 01:46 本期话题:致大学新生的一份全方位“避坑指南” 04:46 学习篇:大学不是终点,警惕“一进大学就轻松了”的最大谎言 11:46 避坑一:千万别挂科,别让“60分万岁”耽误你的保研与奖学金 17:56 避坑二:考证要精准,别在“无用证书”上浪费时间 22:50 生活篇:如何处理与室友、社团及学生会的关系 27:02 高能预警:主播亲授如何硬气回怼学生会查寝 34:55 核心建议:以终为始,用结果导向规划你的大学四年 39:48 财务篇:拒绝做“月末乞丐”,从学会记账与预算开始 47:22 兼职陷阱:别让廉价的体力劳动,挤占你宝贵的学习时间 49:54 个人形象:为何“学会打扮自己”是大学必修课之一 52:41 惨痛经历:主播分享因不会化妆而在实习中遭遇的“公开处刑” 58:27 最终总结:“主动”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关键词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越长大,交朋友就越难?当朋友圈仅剩“点赞之交”,当“耍朋友”变成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我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合伙人? 面对人际关系,我们是该勇敢“主动出击”,还是应该“顺其自然”、随缘就好? 如何精准识别那些只在“需要你时才出现”的功利者、消耗你能量的“抱怨王”,以及毫无边界感的“控制狂”? 而那些值得我们靠近的“宝藏”朋友与人生合伙人,又藏着哪些共同的特质? 本期节目,我们不谈高深的技巧,只聊实在的“识人”心得。愿你既能勇敢去爱,也能潇洒放手。 01:27 本期话题:如何找到我们人生的“合伙人”? 02:46 核心探讨:交朋友,应该“主动出击”还是“顺其自然”? 08:13 避雷指南一:远离那些“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功利者 12:06 避雷指南二:别让“抱怨王”的负能量,消耗你的人生 16:56 避雷指南三:警惕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阳人 22:53 核心法则:建立健康关系的第一步,是先认清自己 25:03 避雷指南四:守住个人边界,对毫无分寸感的人说“不” 26:45 终极测试:想看清一个人?和他/她去旅行一次 33:08 寻宝指南一:善良,是识人时最可贵的品质 36:28 寻宝指南二:寻找能让你共同成长,而非一同堕落的伙伴 44:25 寻宝指南三:什么是真正的“三观不合”? 48:48 最终心法:真诚,才是人际交往中唯一的“必杀技”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的通讯录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名字:曾经无话不谈,如今的对话框却永远停在了某个客气的表情包,或是尴尬的“哈哈哈”。 没有争吵,没有决裂,甚至没有一句正式的告别,为什么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 那场未曾解开的“误会”,究竟是关系破裂的原因,还是早已貌合神离的结果?一次推心置腹的和解之后,为何我们依然“回不去”了? 成年人的友谊,真的是阶段性的吗?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那些生命中渐行渐远的“过客”? 本期节目,我们聊聊那些走散的朋友,以及他们教会我们的事。 00:59 本期话题:聊聊那些在我们生命中走散了的朋友 02:02 观点碰撞:成年人之间,真的存在“无话不谈”的朋友吗? 04:35 社交变迁:朋友圈分组与私密账号,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友谊生态 09:45 核心探讨:朋友间的“误会”,是关系破裂的原因还是结果? 14:48 惨痛经历(上):主播分享从亲密好友到合伙人,最终分道扬镳的故事 21:58 惨痛经历(下):时隔两年的和解,为何依然“回不去”了? 26:28 人生感悟:走散是常态,或许不必过于执着 28:20 友情法则:给自己和朋友画好“红线”,关系才能更自由 31:55 深度思考:学会与自己独处,是高质量友谊的开始 41:23 一个小插曲:从合伙人到“消耗品”,那些不再重要的“朋友” 45:51 结语:那些走散的人,都曾是我们人生拼图的一部分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期,我们聊了那些悄然走散的朋友;这一期,我们想聊聊那些“断崖式绝交”的遗憾。 当一段十年挚友谊,因为一次创业邀约的婉拒而瞬间崩塌; 当曾经的亲密无间,最终只剩下“不看对方朋友圈”的默契……我们该如何处理友情与利益的边界? 面对渐行渐远的关系,是该努力挽回,还是学会“断舍离”? 当内心有了更严格的“交友打分制”,这究竟是成熟的自我保护,还是封闭内心的开始? 欢迎收听下集,让我们继续探讨,那些走散的朋友,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01:08 书接上回:为何不要轻易与好友合伙做生意? 03:41 反例分享:从校友到生意伙伴,为何她们的关系愈发紧密? 07:45 核心故事:一段十年友谊,如何因一次创业邀约走向终结 12:07 意外插曲:主播们发现彼此竟与故事主人公都有交集 15:00 走向冰点:“改天再约”成了我们最后的对话 19:12 深度复盘:为何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断崖式绝交”? 28:31 处事哲学:一个被友情“伤害”后,建立内心“打分制”的女孩 33:41 核心感悟:“散是常态,聚才是逆流而上”,学会接受人生的遗憾 37:34 现代社交:“搭子”文化,是解决孤独还是加剧了孤独? 43:04 最终总结:珍视当下,学会带着遗憾前行,并有尊严地告别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国庆假期,本是与亲友欢聚的时刻,但一次招待远道而来的大学同学的经历,却让主播们陷入了沉思。 从一场略显尴尬的火锅局开始,我们聊到了一个当代社交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为什么不要和很久不联系的朋友见面?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探讨了同学聚会从父辈们真挚的情感纽带,演变为如今充满攀比与炫耀的“名利场”; 也分享了一段因一句无心的玩笑而导致昔日闺蜜关系产生裂痕的真实故事。 我们发现,许多友谊的疏远,并非源于争吵,而是因为彼此的生活轨迹早已不再同频。 当时间和距离改变了我们,曾经的亲密无间或许只剩下了点赞之交。与其在尴尬的重逢中消耗彼此,不如坦然接受关系的生命周期。 不强求,不执着,珍惜身边的三两知己,或许才是成年人友谊中最舒适的状态。 * 00:22 - 国庆假期吐槽:开启本期话题的引子。 * 02:35 - 导火索:一次招待大学同学的“踩雷”经历,引发对社交的反思。 * 05:22 - 主题提出:为什么不要和很久不联系的朋友见面? * 06:23 - 讨论一:同学聚会的变迁,从父辈的真挚到现在的“攀比大会”。 * 12:18 - 讨论二:现代友谊的维系之道,距离与亲密度的微妙平衡。 * 21:41 - 核心故事:一个从贫穷到成功的昔日好友,如何因一句玩笑而关系破裂。 * 22:59 - 故事背景:好友Z的奋斗史与三人曾经纯粹的友谊。 * 27:12 - 故事转折:重聚第二天,气氛开始变得微妙,抱怨声不断。 * 30:28 - 矛盾爆发:一句“Z总”的玩笑,意外点燃了好友的“应激反应”,导致激烈争吵。 * 34:00 - 故事后续:争吵后的解释与和解,但友谊已然产生无法弥合的裂痕。 * 39:15 - 深度剖析:为什么曾经的好友会渐行渐远?因为人生轨迹已不再“同频”。 * 42:30 - 社交建议:对友谊要“多经营,少期待”,珍惜当下拥有的知心朋友。 * 44:00 - 最终结论:旅行时不必强求联系当地的老同学,不打扰也是一种温柔。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