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主党总统,在位期间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经济改革。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很动荡,种族冲突激烈,还有很多年轻大学生在街上游行,呼吁这位总统在支持海外战争就等于谋杀手无缚鸡之力的被压迫人民。在第二次大大选即将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他的身体健康是否能让他再统治美国四年,但是共和党的候选人又让很多人感到厌恶至极。面对一片质疑,这位总统应该硬着头皮参选吗?本期播客描绘的不是2024年拜登总统面临的处境,而是1968年约翰逊总统面临的局面。本期播客以史为镜,我们看一下约翰逊总统在68年大选面临的处境,他是应该梗着头皮继续竞选,还是把自己的候选人名额拱手让人?本期播客还介绍了68年大选后民主化了美国总统竞选,民主化的选举流程也开启了美国总统竞选的烧钱时代。 本期播客提到的大家可能不知道是谁的人名:约翰逊总统(Lyndon B Johnson) ; David Axelrod;Tom Friedman;Jerry Rubin; Eugene McCarthy;Walter Kronkite;Bobby Kennedy;Stokely Carmichael; Hubert Humphrey;George McGovern;Lee Weiner;McGovern-FraserCommittee 片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Op. 67 No. 2 演奏人:日安
我发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认为,左右这个标签没有意义,或者说左右是相对的,或者说左右之分是要一事一议的。我认为这不是左右标签的问题,这是中文语境独有的混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是因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在过去100年,只有过不断左倾的势力,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右派势力参与现代化进程的辩论。三股左派思潮,不断地摧毁传统,旨在成为新的传统,但是实际上这种传统不是真正的传统,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本期播客首先讨论了法国大革命这个跨时代事件如何开启了政治光谱上的左右之分,欧陆的左右之分和英美的左右之分有什么微妙的差别。播客最后讨论了为什么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当代中文语境中左右之分的乱七八糟。 片头曲:门德尔松回旋随想曲 弹奏人:日安
本期读书会介绍康德的政治哲学,我试图阐述为什么康德不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想的道德家。但是他在战乱不断的18世纪普鲁士帝国还认为永久和平是人类可以希冀的政治目标,真的不是过于天真吗?我选择的切入点是两篇小论文:1784年写的《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通史观念Idee zu einerallgemeinen Geschichte in weltbürgerlicher Absicht》和1795年写的《通往永久和平Zum ewigen Frieden》。本期播客讨论的内容包括:康德政治哲学在他一整个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康德政治观里的两大主题为什么是法治国(Rechtstaat)和历史(Gechichte);对这两篇小论文的介绍;康德为什么说人性是扭曲的朽木;我认为康德是一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住在象牙塔里的天真空想家。我们可以不同意这种乐观,但是在了解了他的出发点后,我们一定尊重他的这种乐观。哪怕没有读过这俩篇小论文,这集播客也会对你理解康德拥有怎样的政治观有所帮助。
1776年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里给美国人保障的权利为什么这么少?2024年美国政府给美国人保障的权利为什么这么多?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美国政府给美国人保障的权利越来越多,美国政府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慷慨、越来越忙碌,却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和不负责任?本期播客讨论1930年代的罗斯福的新政改革(the new deal) 和1960年代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改革(great society) 是如何开启了美国的大政府时代,给美国带来了农村基建、社会保障养老金(social security),农业上的计划经济;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反贫困大战(war on poverty) 、医疗保障(medicaid)。在这个过程中,这两位总统重新定义了美国人对“权利”(rights)的理解,这种重新定义,完全改变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关系。我认为,把福利包装成权利,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政府逐渐在财政上变得如此不负责任,而且政府的职责从政治上的统治变成了行政上的管理。 前奏:门德尔松回旋随想曲 弹奏者:日安
本期播客谈论我对如何哗众取宠的认知和思考,以及我自己的身体力行地在小红书、知乎、播客上哗众取宠的经验分享。播客后半段讨论知识分子能否哗众取宠。 相关播客: 59-社交平台风气因何变差?审核、盈利还是用户下沉 78-如何哗众取宠? 85-男知识分子容易出现什么贻笑大方的态度? 91-知识分子吵架喜欢使用什么下三滥的套路? 94-如何在这个泥沼一样的公共环境里进行文明对话? 98-如何抵抗互联网上越来越重的戾气和恶意? 片头曲:巴赫半音阶幻想曲 弹奏者:日安
本期播客讨论科学和玄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作为现代人,我们一方面理所应当地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意味着接受科学方法论规范过的学科真理,学习现代科学,学习客观的普适的有明确界定标准的能够被论证的科学规范,在智识上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意味着我们要发掘更多的“科学”真理,只有科学方法论才可以规范我们对真理的严肃探索。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接受过科学教育甚至从事科学工作的年轻人怎么开始信奉玄学,面向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分子的玄学播客怎么越来越多,人们怎么开始普遍地想要从科学之外的领域来获得生活上的指点和方向。为什么科学真理无法满足人类对于人生真理的渴望?本期播客还讨论了中国人对现代科学的信仰背后的历史原因,我认为这可以追溯到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现代科学的道德观为什么一种抹平人性高低的平等主义,这种平等主义有时候会让我们得出一些反常识的结论。播客最后还分享了腰果老师和我昨晚讨论的1920年代学术界的科学大战玄学,胡适带领的科学派大战张君劢的玄学派,张君劢的玄学派为什么会失败。我认为人性渴望伟大,渴望璀璨,渴望永恒,而现代科学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璀璨、什么是永恒,现代科学只能进行事 实判断,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所以它企图把不同的渴望解释成是主观的平等的选择。拒绝承认人生选择的好坏高低,也是为什么现代人的世界如此混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越来越看不见选择的意义,逐渐走向虚无和绝望。 片头曲: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演奏者:日安
七八十年代美国硅谷逐渐成型时,有三本书深深地影响了硅谷科技创始人世界观: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诺奇可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和波西格《禅与摩托车修车艺术》。我们认识的乔布斯、马斯克、扎克伯格、贝佐斯在青少年时期,都读过这些书。我们去看今天这些硅谷精英试图传播的几乎所有哲学理念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追溯到这三本书里。这三本书为什么会风靡硅谷?可以说我们把这三本书背后信奉的理论加起来,就差不多可以得出一个硅谷科技佬的价值观、善恶观、信仰、以及对政府正当性的理解。我认为安兰德给科技精英提供了一种道德观,诺奇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正当政府的框架,而《禅与摩托车修车艺术》则是一种心灵慰藉。 片首曲:Solfeggio in C Minor by C.P.E.Bach 弹奏者:日安
小红书心理联合小宇宙在清明共同发起「关于我的墓志铭」特别企划,通过生死议题的讨论在这个特别的季节提供一个契机,让大家停下来认真思考「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这一生」。欢迎你,在小红书和小宇宙搜索「关于我的墓志铭」进入活动页了解更多。写完这一句,人生还有下半场。 ------ 为什么这么多严肃的年轻人会在思考人生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幻想死亡?为什么对生命最严肃的探索经常会变成对计划自己的死亡?本期播客讨论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什么在18世纪的德国引发了模仿性自杀热潮,少年维特的烦恼和痛苦究竟是什么?少年维特和歌德的区别又在哪里?海德格尔为什么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死亡?向死而生的意思是什么?人经历死亡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思考死亡是人能够做的最严肃的事情,但是选择死亡是人能做的最不严肃的事情。 片头曲:巴赫,马太受难曲 弹奏者:日安
本期播客回归「诊断年轻人脉搏」专题。我发现现代年轻人最常见的两种态度是自发的崇拜和被迫的服从,我们崇拜痴迷于各种各样的偶像,服从听命于各种各样的权威,但是社会中值得我们尊重的对象却越来越缺失。尊重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尊重?尊重相比于崇拜和服从,为什么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理性?为什么康德认为尊重是人人平等现代社会一切道德准则的基础?尊重的缺失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自恋得无边无际的自我崇拜者,和厌恶自己到深不可测的自我憎恨者? 片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Op. 67 弹奏者:日安
5 月 30 日,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被判犯有 34 项重罪,他的宣判将在7月11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四天进行。这是正义的伸张,还是民主的终结?本期播客从法律流程层面(is it a fair trial?)、法律基础层面(does it have a strong legal foundation?)和司法审慎(is it a prudent case?) 分析这个定罪事件。播客最后还讨论了特朗普定罪会如何影响美国大选。 片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Op. 67 弹奏者:日安
我们从儿童教育这个方向来谈论遵守规则和服从强权的区别。本期播客含有大量主观个人案例,借用一位儿科医生的观察,讨论为什么卢梭认为想要培养好的公民,必须要从儿童教育抓起?有很多家长选择用哄骗和引诱的方式来使儿童服从,为什么卢梭认为这是失败的教育?儿童时期的不设规则的溺爱式教育,为什么会很容易在青少年期转变成强权式教育?这种强权式教育会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对权力的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很多年轻人认为一切的权威都是值得摆脱的压迫,自由就等于逃离一切规则?我认为,没有办法区分规矩和强权的人,无法成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一个社会必须以儿童教育为起点,开始思考公民教育的问题。 片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Op. 67 弹奏者:日安
当今美国左派右派都把手指向对方,说另一方是厌女者。究竟是哪一派更厌女?本期播客我们来罗列一下双方最有道理、最逻辑自洽、最能说服我的论点。播客一开始我讨论了我在中文语境中观察到的教条主义(doctrinarism),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的持有者,都不应该把自己的立场视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教条主义者是一种智识上的闭塞,这种闭塞会带来过度的自信,智识上过度自信不但反智,而且还很危险,因为过度自信会让人轻易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自己假象的敌人进行嘲讽或者是道德谴责。播客介绍了美国左派认为右派对传统女性角色(妻子、母亲和性感女郎)的推崇是在打压独立女性,右派还在剥夺女性的生育自由。播客还介绍了美国右派认为左派拒绝定义女性,女性这个群体已经在左派进步议程中被抹杀、用器官来指代,女性空间和女性议题正在被其他进步群体代替。 片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Op. 67 弹奏者:日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