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新闻的视频账号发布了一个经历网暴的高中女生的故事,让大家对网络暴力有了新的思考。 那么—— 网暴者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驱动的? 网暴者又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倾向? 网暴背后的群体性因素是什么? 校园谣言其实也是一种形式的“网暴”,这种“我听说”是怎么形成的? 被网暴者如何加强自己的心理防御能力? 被网暴者如何从创伤中走出来?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一起来聊聊,这些网暴者背后的心理因素,以及如果应对。 以下是基于您提供的对话内容的时间标记列表,整理了每个关键内容的时间点: 时间 事件内容 00:00:32 提到视频中的女学生在高三时参加誓师大会,发表激动人心的誓言,结果视频被上传到网上引发了恶评。 00:03:48 对恶评感到诧异,开始思考网暴的机制。 00:04:40 讨论网暴背后的机制,难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积极的言论进行恶评。 00:05:33 提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批评者可能没有勇气做出同样的攻击。 00:07:20 提到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匿名性是导致网暴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促使了实名制和网络保护机制的强化。 00:41:37 通过认知调整,学会不将负面评论与自身认知融合。 00:44:35 提到一个图片例子,展示压力和甜点的关系,强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可以带来动力。 00:46:44 提到舆论风暴对个人的伤害,建议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负面评论,并注意情绪调节技能的应用。 00:50:07 提到创伤事件的覆盖效应,并讨论如何通过方法走出创伤。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袁媛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我们总是受到他人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我们总希望他人改变?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独立?是否可以做到完全不受他人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如何应对来自周围人(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期望与评价?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一起来聊聊,这些那些被他人影响的背后心理,以及如果应对。 以下是基于您提供的对话内容的时间标记列表,整理了每个关键内容的时间点: 00:25:40 - 讨论了人们过分在乎他人看法所导致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00:31:01 - 介绍了一个案例,描述了某人童年经历对成年后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工作中过分关注领导评价 00:31:17 - 提到了案例中的人会特别关注领导的情绪 00:38:47 - 讨论了外归因的现象 00:44:25 - 提到了某种"必须"的心理,如必须买房等 00:56:58 - 总结讨论,表示希望本期节目能在某些方面对听众有所帮助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梁丽华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这期播客主题聚焦于现代社会中成年人的压力问题。近期一档热门综艺《再见爱人》中的一幕,男嘉宾突然放声大哭的画面让他深刻感受到“成年人的崩溃总在一瞬间”的情感冲击。节目系统讨论了成年人的压力来源,指出在当前社会中,压力无处不在,且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心理咨询师,总结出成人的压力可大致归类为十个方面,涵盖了情绪问题、关系问题、职场压力等。节目中,我们还分享了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时间管理、正念练习等,强调接纳负面情绪并与之和谐共处。最后,希望本期节目能够帮助那些在压力中挣扎的听众,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建议。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节目中的重点时间标记列表: 时间标记 重点内容 00:02:32 主持人谈到现代社会中成年人面临的压力问题。 00:03:26 介绍成年人压力的来源,提到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 00:08:51 讨论工作上的压力,包括任务、责任和职场中的压力。 00:10:40 强调销售职位的业绩压力是持续存在的,无法放松。 00:11:16 提到经济压力和职场压力相互联动,影响成年人的压力感受。 00:45:35 提出应对压力的方法,首先是学习时间管理技巧。 00:46:21 讨论如何通过时间管理技巧应对多任务压力。 00:49:18 提到情绪管理,强调面对压力情绪而非回避。 00:50:12 强调接纳情绪和通过正念练习来调节情绪和减轻压力。 00:52:50 节目结束,主持人希望听众能从中获得帮助。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成年人为什么如此喜欢回忆过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些触动内心的事件后,往往容易引发对过去的怀念和思索。本期节目通过探讨琼瑶的离世,回顾她对我们青春时代的深远影响,带出了人们对于“过去”这一概念的独特情感。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回忆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探讨过度回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为那些可能因回忆而感到困扰的听众提供实用的心理建议。 如果你曾经在自己的回忆中迷失,或者对自己的过去充满复杂的情感,那么这期节目一定会为你带来启发与帮助。让我们一起在回忆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走向更好的现在和未来。。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节目中的重点时间标记列表: 时间 内容概述 00:00 主持人介绍节目内容,谈及琼瑶阿姨的离世以及其带来的感慨。 00:19 提到琼瑶和金庸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回忆这些作家带来的青春期的记忆。 00:22 谈论青春期看琼瑶小说的情感,回忆起爱情的憧憬及其对个人关系的影响。 00:56 对琼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还珠格格》,并回忆起过去的观看经历。 01:00 谈到死亡焦虑,并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行动让生命更有意义,连接到回忆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01:08 提到几位老师的心理学方法,建议听众通过回忆的反思找到生活中的新启发。 01:15 提出回忆与情感密不可分,恐惧的回忆最牢固,关怀和爱的回忆最有力量,强调回忆的情感力量。 01:25 总结今天讨论的话题,回顾如何通过回忆理解和帮助当下的生活,指出回忆有时会影响当前的生活质量。 01:30 结束语:感谢听众收听,鼓励大家在回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方向,并结束节目。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李臣、曾燕飞、袁媛、李玲丽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这期节目围绕“如何更准确、客观地认知自己”展开,讨论了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关系。嘉宾们分享了他们的专业观点与个人经验,探讨了人们常常在自我评价中产生的“冒充者效应”,即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仍感到自己不配得到这些成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节目指出,这种心态与自卑情绪密切相关,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听众逐步跨越内心的心理障碍。通过深入的讨论,嘉宾们希望帮助有类似困扰的朋友们,找到更加积极的自我认知方式。找到自己真实的价值并接受它,能够有效改善这种不自信的心态,从而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出的时间标记列表,重点内容如下: 时间 内容概述 00:01:04 主持人分享自己在接触线下项目时的感受,提到朋友对自己的反馈让自己意外 00:03:04 分享东北人的语言背景与“装”的词语含义,提出“冒充者效应”的话题 00:04:33 解释“冒充者效应”本质上是“装”,并讨论自我认识的差距 00:12:26 谈到自我认识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可能存在阶段性发展 000:45:32 讲述CBT的角度,谈论如何修正过去的认知方式,看到更加接近现实的自我 00:48:40 提到亲密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建立个人形象,信任朋友的反馈帮助自我认知 00:49:12 强调从他人视角接纳自己评价的重要性,谈论心理转换和突破自我限制 00:51:06 提到跨过心理门槛后,自我认知转变,可能通过朋友的评价重新审视自己 00:52:06 总结讨论,提出通过阅读、反思和成长来改善自我认知,帮助有冒充者心态的人改善自卑感 此列表涵盖了主要的讨论点和关键时刻,帮助您回顾和整理节目内容。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李臣、曾燕飞、陈老师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手机对现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无法摆脱手机? 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手机对我们的影响减弱? 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探讨“手机成瘾”这一现代社会普遍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还会分析了手机对亲子关系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家长如何将手机作为教育与行为控制的工具,以及这种做法背后的心理机制。 节目中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改变手机使用习惯,分享了将手机放到隔壁房间、使用番茄时钟等策略,帮助避免手机的干扰,提升生活质量。也提到,通过设定新习惯、替代性活动来减少手机使用,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手机虽为便利工具,但过度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和心理困扰。下一期节目将继续讨论如何建立健康的新习惯,敬请期待。 以下是根据文档内容的重点时间标记列表: 时间 重点内容 00:01:01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家长关注手机使用问题。 00:05:46 自己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大约在5到6小时,家长常对孩子使用手机提出抱怨。 00:07:11 家长对手机的抱怨反映了亲子关系中的矛盾,手机成为指责的对象。 00:10:00 有时孩子在家长回家后仍然会因玩手机而遭到批评,尽管他们之前已经完成了作业。 01:02:23 讨论改变新习惯的方式,建议通过放置手机来避免其干扰,帮助专注。 01:03:09 建议将手机放在隔壁房间,以避免手机成为拖延任务的诱因。 01:04:06 提到使用番茄时钟来管理手机时间,设定45分钟专注时间,避免手机干扰。 01:04:42 进一步强调使用番茄时钟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手机使用。 01:04:44 讨论了手机对我们的影响,并提到下次将讨论如何建立新习惯。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袁媛、曾燕飞、梁丽华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你有过减肥的经历吗?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为什么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么难?而坏习惯却常常不请自来? 有没有简单轻松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如果让我们能坚持完成一件事? 在这一期播客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从减肥的角度入手,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人在减肥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和反复,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避免短期冲动、并持之以恒地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是许多人面临的挑战。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将分享一些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帮助听众在减肥之路上不仅关注外在的变化,更注重内在的心理调适。节目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设定可行的目标、应对情绪波动、利用社交支持、正念饮食等技巧,让减肥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健康习惯。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大家从心理上做好准备,打造持久、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欢迎收听,跟随我们一起开启养成好习惯的旅程! 以下是根据文档内容的重点时间标记列表: 时间标记 内容摘要 00:09:07 讨论减肥是否能够坚持的三个关键因素:奖励、难度、重要性 00:09:34 强调动机和价值观对减肥坚持的重要性 00:11:08 讨论不同人群对减肥的需求差异 00:16:03 李臣老师分享减肥对事业和生活的影响 00:56:26 王健心理咨询师提到使用皮尺和体重监控来辅助减肥 00:57:02 讨论反馈机制对减肥过程的积极影响,特别是他人反馈 00:57:37 分享通过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来保持动机的稳定性 00:59:08 李臣老师总结减肥的一些策略:大盘小食、荤素分食、细嚼慢咽 00:59:56 总结减肥与习惯养成的关系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袁媛、曾燕飞、李臣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2025新年伊始,我们邀请了几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共同讨论他们对2025年的期待和愿景。大家将听到各位嘉宾分享自己在专业成长、个人发展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在节目中我们一起看看心理咨询师在职业道路上的思考、挑战和成长,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规划来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总结中,嘉宾们强调了总结不仅仅是列出成绩,更是对自我反思和未来计划的一种方式。他们鼓励听众通过总结来挖掘自己的成就,增强自信,并为未来设定清晰的愿景。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为来年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动力。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袁媛、曾燕飞、李慧兰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你曾经被《别和陌生人说话》吓到过吗? 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受家庭暴力吗? 你知道如何正确帮助她们吗?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将一同深入探讨家庭暴力问题。围绕家庭暴力中的不同角色展开,分析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心理特征,特别关注了情感剥夺、精神控制与语言暴力等暴力形式。还会讨论为什么受害者难以摆脱暴力关系,并强调了施暴者对受害者底线的不断试探和暴力行为的升级。 在节目中,嘉宾们分享了家庭暴力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为受害者提供了设定边界与寻求帮助的实用建议,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帮助受害者重建自我保护意识与疗愈至关重要。 这期节目为广大听众提供了深刻的心理学视角和实用的应对策略,帮助受害者理解并走出家庭暴力困境,也为公众树立了家庭暴力防范意识。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身边有类似困境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期内容丰富、引人深思的播客节目。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的时间标记列表,涵盖了主要的讨论点: 时间标记 内容描述 00:01:28 讨论家庭暴力中的不同角色及心理特征。 00:02:01 提到电视剧中的男主角形象,讨论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角色。 00:02:50 进一步阐述家暴男角色对演员形象的影响。 00:03:40 提到在成都发生的家暴案件,通过新闻媒体获取案件信息。 00:06:42 表达对家暴受害者的同情,探讨社会对家暴案件的反应。 01:00:05 讨论家庭暴力受害者求助的困难,并强调自我保护意识。 01:00:43 讨论防范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强调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01:02:58 强调外力干预后的挑战,家庭暴力的创伤可能会对受害者造成长期影响。 01:04:45 强调后期治疗的重要性,提到心理支持和专业诊断。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曾燕飞、李慧兰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要过年了,你有压力吗? 《简轻心理话》春节前特别节目聚焦过年压力话题。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过年困扰。从 20 多岁年轻人面临亲戚询问的社交压力,如被问工作收入、情感问题等;到 30 - 40 岁人群的经济压力,像房贷、车贷、礼金等,以及家庭关系矛盾,如夫妻过年去谁家的问题等。节目不仅剖析了压力根源,还分别为各年龄段给出应对建议,为有困惑者提供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助力听众减轻过年压力,迎接春节。 重点内容时间标记 20 多岁年轻人压力:00:11:37 - 00:18:09 30 - 40 岁人群经济压力:00:29:06 - 00:30:18 家庭关系矛盾:00:30:18 - 00:38:45 应对建议:00:46:37 - 00:58:03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曾燕飞、李慧兰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过年了,但我还不想断更,咋办呢? 发一个读书会的音频吧,看看有没有人听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再放一期读书系列,如果你喜欢,可以留言 本期嘉宾: 主持人:老王 讨论嘉宾: Tips: 想预约参与节目的老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私信或评论留下电话,我们会联系您。 2.致电或微信:15830958585 3.邮件:[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