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马晓橙 等车,带我回家。等人,陪我一起。等位,让我吃饭。 我发现一天之中,我们最多的时间就是在“等待”,一切你想要得到的东西都没有办法马上得到,我们从小也被教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时间,在这些老话里实实在在的被描写成了达到最终目标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投入产出比,付出3个小时,写成一篇节目稿子,值得。但排队3个小时只为玩一个游乐设备,我就觉得不值。 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每个人生阶段的时间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但“等待”是贯穿一生的。我是怎么想的?等会告诉你。
主播/李荟莹 录这期节目的时间是2025年10月30日,两年前的10月30日,我和另一半领取了结婚证,那天我穿着夏天的连衣裙,披了一件很薄的小针织,而今天起床时,我已经穿上了秋衣秋裤,披的是去年打折的摇粒绒外套,完全两个季节。 我的记忆像一个相册,对于重要的日子,能轻松创建“那年今日”的功能,天气、着装、路上的对话等等都清晰留存,感觉才刚刚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 即将过去的十月有什么值得记住的事情吗?我们十一月再见。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等你来信~
主播/李荟莹,马晓橙 我可以一周不洗澡,但是必须每天换衣服。 每个人对于干净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觉得吃的掉在地上五秒钟之内拿起来都可以吃,有些人觉得牛仔裤可以永远不洗,有些人天天洗澡却从不用沐浴露。你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吗?你长这么大,对于干净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主播/李荟莹 你是热爱一个阅读的人,现在已经30岁了,假设每个星期阅读一本书,一年是52本书,如果幸运能读到80岁,那么还有50年,一共还能读2600本书。可世间的书有那么多,世界还有那么大,满打满算、无比乐观加起来也还只能读2600本,实际上根本读不了那么多,能活到80岁都算幸运,何况读到80岁。 贪心的阅读者得精挑细选所读之物,想想居然会生出一种阅读焦虑。 博尔赫斯笔下的“沙之书”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解读,比如,将“沙之书”比喻为欲望,欲望无穷尽,而我在读完后,觉得沙之书就像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困惑,无论什么时候都翻不完,面对不可知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期待,不停思考,不停质问,可越思考越迷茫,就像那本沙之书,最后自己深陷其中,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归途是来路,来路也是归途。 都说“四十不惑”,绘本画家佐野洋子曾经以为到了40岁就成熟了,而在她63岁的时候坦言:“不论40还是50,人绝不可能“不惑”,最后发现“长大后的混乱迷惑比九岁的时候更复杂,更深不见底。” 每个阶段都有困惑。
主播/马晓橙 小时候觉得周星驰是喜剧之王,喜欢的都是《整蛊专家》《逃学威龙》《审死官》这种无厘头搞笑片。后来长大之后,开始经历爱情之后,越来越觉得星爷其实是“爱情之王”或者更具体点说,是男人的爱情指导大师,《喜剧之王》给男孩爱情的希望,你只要敢大声的对女孩说“我养你呀”,你们就可以在一起。 可是真的进入到亲密关系,男生又需要赚钱,需要养家,需要给对方安全感,如果你做不到,可能你就只能分手,这个时候去看《大话西游》,你可以安慰自己无法既是至尊宝又是齐天大圣。等到真的有了点钱,终于进入到婚姻生活,但是又因为各种鸡毛蒜皮总是吵架的时候,《大内密探零零发》会给你解决方案,不管打成什么样,都请冷静下来之后,说一句“要不我煮碗面给你吃”,然而再之后呢? 当男孩彻底成为了老登,我们真的熬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所以我才会和无数男人,男孩,少年因为这一句看似无厘头的话差点泪崩。 “你有没有可乐喝?”
主播/李荟莹 基隆港的夏夜,空气闷热。 12岁的女孩蜷缩在衣柜里,外面传来醉酒父亲的咒骂,她把自己藏进黑暗的角落,以为只要不被看见,伤害就不会找上门。 这是近期上映的电影《女孩》里的一幕,女孩躲在衣柜的场景出现过好几次,舒淇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改编成了电影里的故事,躲在衣柜里的女孩也是小时候的她自己。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躲进衣柜”的动作都会觉得很熟悉,很多次,想躲进狭小的空间,不用面对现实,也不用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们想要躲进一个什么地方,可现实是,不得不出来,或者不得不被揪出来。 基隆港夏夜的雨总会停,当时那些没说出口的委屈,现在可以慢慢说了,那些躲进衣柜不敢面对现实的日子,终究会过去的。
主播/马晓橙 上周去医院体检,抽血完毕刚想走,被身后的吵闹声吸引,原来是排在我后面的一个看上去十多岁的男孩因为害怕,不断地发出各种抗拒的叫喊。身边的父亲一边死命地按住孩子的胳膊,母亲和抽血的护士一边在不停用语言安抚他的情绪。所有人都在重复着一句类似的话——“别怕别怕,忍忍就过去了哈。”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挨过无数针,有的是疫苗,有的是点滴,有的是抽血,有的是屁股针。 大人们不哭不闹,是因为我们知道撒泼打滚无济于事,而且那些扎进我们身体里的针头是为了我们好。 不是因为痛觉神经更迟钝,也不是因为忍耐力更强,只是懂得了“忍一忍就过去了”这句话在多数情况下的有效性。 然而当有些痛并不能带来帮助的时候,我真的一秒钟都忍不住。 那种痛通常不来自针头,而来自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场误会。 它不会流血,却能让人整晚睡不着。
主播/李荟莹 冬天可能会发生的十件好事。 第一件,钻进烤脚炉,那是我能想到的最温暖的事,就是字面意思的温暖,体感温暖。生活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孩子,靠烤炉和烤炉上的被子过冬。 感觉温暖的还有栗子,小摊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划着,刚出锅的糖炒栗子香味就这样飘来,冬天有超级爱吃的食物,这是第二件好事。 今日,立冬。 又一个冬天到来。问我多少遍,我都会说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冬天是我走运的季节,它给我太多惊喜,失踪大半年的墨镜可能会在某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口袋里或许还会莫名出现几百块钱,这是冬天的第三件好事。 冬天还可能发生很多很多好事,比如,到公园赏银杏,吃火锅,种草一双防水棉靴,项目有所进展,年终多发了一些钱…… 而冬天最好的事情是,哪怕什么也没做成,也不会有那么深的负罪感。 今天,期待冬天会发生的好事。
主播/赟赟 一座城市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被写进一首流行歌里呢? 首先,名字是至关重要的,看看那些在歌词里广受传唱的城市名,比如陈绮贞的“你品尝了夜的巴黎,你踏过下雪的北京”,还有戴佩妮的“我要一个人去东京铁塔看夜景,一个人去威尼斯看电影,去巴黎喝咖啡写信”等等。 巴黎、北京、东京、威尼斯,这些名字自带光环,它们在流行文化中被反复提及,已经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情感符号,承载着浪漫、梦想、历史,甚至是某种逃离现实的想象。 很难想象如果有人把“长沙”塞进这样一首歌里,会是什么感觉。长沙可能只适合存在于本地rapper的歌词里,唱两句再高喊两句“CSC”。 其实成都也是一个盛产rapper的城市,但成都还有赵雷——“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听起来很浪漫。换成“和我在长沙的街头走一走”,让本地人去形容那个画面,就是两个小青年在“打流”。 其次,名字如果不属于富有美感或小资情调的种类,那就要带有一丝复古或破旧的故事感,比如郑州、兰州,像这一句“关于郑州我知道的不多,为了爱情曾经去过那里”,还有低苦艾乐队的“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 不是所有城市都能成为流行音乐的“缪斯”。有些城市天生就带着一种“国际范儿”或者“文艺腔”,而有些城市则更接地气,它们的魅力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甚至需要用一种更粗粝、更直接的方式去表达。
主播/大卫 一直有一个困惑,是不是人到中年,日子仿佛就变成了一台沉闷的旧钟摆。左一下,是起床、上班,右一下,是晚餐、睡觉。今天是昨天的一比一复刻,明天又是今天的投影。 窗外梧桐的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落,周而复始,像极了波澜不惊的生活。其实我并非不幸福,也无甚悲苦,只是觉得,自己现在的状况,就像一艘漂浮在没有一丝风的洋面上的船,四周是望不到头的、平静的蔚蓝,动力在悄无声息地流失,最终陷入一种温吞的、粘稠的停滞里。这种停滞感,它不嘶吼,不挣扎,只是静默地渗透。它让感受的触角渐渐变得迟钝。难道往后的日子,就是要将这有限的一天,重复成千上万次,直至终点?
主播/李荟莹 电影《原谅他77次》里有个设定,女主在记录本上写下交往的心碎时刻,心碎一次,就原谅一次,原谅他77次后,第78次心碎就分手。 这些时刻有:约会迟到、醉酒不省人事、忘记恋爱纪念日、买沙发忘量尺寸……小事积累,感情走向分裂。 我在手机备忘录里也创建了一个类似的记录贴,随手取名:“不要忘记的好”。 自我提醒:不快乐常常因为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 记录“对方好的时刻”大概是我操作下来比较受用的方法,说这个不是要传授所谓的经验,因为这个方式对别人不一定有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爱情指南、恋爱攻略或婚姻秘籍,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性格如此不同,现实条件也不一样,怎么会有一套相处模版供以每一对恋人模仿呢? 作家渡边淳一在70多岁的时候,在复旦大学进行过一次演讲,演讲内容是聊爱情文学,他开头就提到:爱情不能累积,无法继承,完全是从零开始要自己体验。 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别人“完美”的恋爱。他们教科书式的恋爱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甜蜜的同时,好像也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多的标准,但那些创造模板的人私下可能也并不幸福。 幸福的关系没有模版可套,我不接受任何关于幸福的指导,也不指导任何人幸福。
主播/马晓橙 最近几天刷到了一个新闻,传说有一颗疑似外星飞船的不明飞行物正在快速向地球靠近,学界给他起了个名字叫- 3iatlas,之所以没有认定为是普通的彗星,是因为拍摄到的照片显示此物体形状不是一般彗星陨石的圆形,而是长方形,不少“营销号”甚至还贴出了所谓的高清复原图,妥妥的就是一艘外星飞船。根据预测它将会在10月29日到达近日点,网上真的已经开始有人相信,我们要正式与外星人见面了。 我知道这个新闻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去搜了科普博主,“严伯钧”的账号,他的分析很专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不过我可以把他的结论先告诉你们——那压根就不是什么外星飞行器。 虽然我打心眼里肯定是相信严伯钧的,但即便最终证明网友是对的,就算真的外星人造访地球,那么人家是不是真的要毁灭我们是存疑的,就算要消灭我们是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也是不知道的,就算百分百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安乐也是未知的。如果人家够强,我们怎么准备也是无谓的抵抗,如果大家有一战之力,我相信到时候居委会肯定会给我们发激光枪,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都不应该现在就开始为没有到来的事儿焦虑,真遇到了天大的事儿,也别慌,干就完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