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恐惧的,恰是我渴望的

ONE收音机

主播/赟赟 从小我就是一个害怕在人群中受到关注的小孩,害怕别人的注视和期待。 哪怕到现在,已经独立成长了很多年,在很多需要扮演“成熟大人”的时刻,我内心都充满惶恐。但很多次经验告诉我,只要硬着头皮挺过那一刻,就会发现,我其实并非从心底里抗拒那个把握主导性的自己,相反,我很向往,甚至上瘾。 今天我为什么会想要聊这个,就是因为我们乐队排练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旁边弹琴嘛,偶尔有人叫我唱歌,我会推脱,我说我很害怕站在舞台中心。也的确是这样,我一当主唱肢体就非常僵硬,眼睛也不知道看哪里,更别提跟其他队员互动了。每次录的现场视频,我都对自己的样子都不忍直视。 但是,我敢说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那种感觉吗?和队友们默契配合,唱了一首自己很爱的歌手的歌,那种感觉,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会上瘾。 我有一次问Deepseek,我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它说,你描述的这种“向往却又害怕”的状态,实际上揭示了几个深层次的心理真相: 第一,你的恐惧并非对主导性的排斥,而是对“被评判”的天然警惕——这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保护机制; 第二,你对掌控感的渴望是真实的,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才是你更深层的自我表达; 第三,这种矛盾恰恰证明了你对这件事的热爱——如果你真的不关心,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 “如果你畏惧一件事,那你就会渴望这件事,所以你最好去完成这件事。”

23分钟
99+
2周前

从此,再没喝过一杯酒

ONE收音机

主播/李荟莹 请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天气,走进路边的小酒馆,在吧台坐定,请你的暗恋对象喝一杯酒,你告诉调酒师:一杯甜味美思,加冰,加柠檬皮油。这是电影《土拨鼠之日》里的场景,大概也是酒吧的“经典场景”:和潜在恋爱对象聊天,加上对某种酒的偏好。 但这样的经典场景从没在我身上出现过,在频繁去酒吧的那两年,我都是和女性友人相约,看着酒单上的外文译名,让服务员随便推荐一款,我没有潜在恋爱对象,对酒也没有特别偏好。 那是2016年,《欢乐颂》热播,合租室友打开点评软件,告诉我这家就是《欢乐颂》她们去过的酒吧,独栋酒吧,夜晚的灯光打在地中海风格建筑上很美,她说:“哪天我们一起去吧。” 店里放的是充满节奏感的House音乐,我心里想的却是一首流行歌《失踪》。歌里的人从安静的小镇辗转到热闹的城市,“来去自由从来不等红绿灯”,酒吧里喧闹的音乐声,她凝视着每一个人的眼神,却发现自己在这份追寻中也不是全然诚恳,这大概是大城市里很多人的心理,既渴望真诚的爱,又在不经意间隐藏自己的真心。 那时,我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分享着如今看来略显幼稚的思虑,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又是我们最忧愁的日子,痛苦和快乐同时存在。 离开那座城市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鸡尾酒。

24分钟
99+
3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