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咸聊 | 《EVA:终》:来吧,残酷的成长

整点发盐

所谓成长,就是经过不断的聚散离合,找到不太会伤害到彼此的距离。 ——《新世纪福音战士(TV版)》 十几岁时,当成长的残酷性开始在我们的身体里筑起心灵之壁, 因为那个怯懦、乏爱、不得不驾驶EVA的14岁少年, 我们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尚且不那么孤单。 二十几岁,当我们执着于爱又被爱所伤, 因为那个无法正面表达自己情感总是以赴死的心情去活着的少女, 我们相信即使童年的黑暗如影随行也并不能夺走一个人的美好。 三十多岁,当踉跄走过的人生仿佛再看不到新的风景, 因为那个痛苦和心碎都被好好收留过的EVA世界, 我们又想重新做那些被丢下的梦了。 所以我想,或许每一个喜欢EVA的人,心里都会流淌着相似的生命之水,永不停歇地从中汲取能量或智慧。 告别是为了再见, 告别是为了不去逃避, 告别是主动跨出一步, 告别之后,还没完呢, 成长还没完呢,羁绊还没完呢, 不管每个选择之后是残酷还是奇迹, 都要凭靠自己的生存意志活下去。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4:04 绫波:退休EVA驾驶员再就业 ▷12:11 学会告别是成长的必修课 ▷15:50我可以承受痛苦和心碎……了吗? ▷27:55 绫波、真嗣、明日香,当下、过去与未来 ▷36:10 不要放弃做梦 ▷38:51 《EVA:终》在动画中讲述动画 ▷43:03 每一种存在都值得被肯定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52分钟
99+
4年前

65.咸聊|《花束般的恋爱》:成为普通人可没那么难

整点发盐

并没有很喜欢《花束般的恋爱》,甚至觉得“这很不坂元裕二”。聊起来不喜欢之处滔滔不绝把自己都震惊了,联想到之前聊《以你》的两期节目,我简直觉得以后我们再讨论什么热门影视剧可以直接借用洛夫古德的报纸《唱唱反调》来做标签。 《花束般的恋爱》在豆瓣有8.6的高分,而我们去年最喜欢的电影《剧场》不过7.9。 这期节目录到最后,我们各自回忆着自己最喜欢的爱情电影,阿柴认真地说,近年来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卡罗尔》。顺势拿出手机翻了翻豆瓣,然后发出愤怒地惊呼:“《卡罗尔》竟然还没有它评分高?!” 《卡罗尔》只有8.4分。 “如果你在大学时遇到电影中那样一个同好,你会不会喜欢上对方?”阿柴问。 “会吧。”我答。 人生好像确实有那么一个阶段,迫切地渴望一个像是自己翻版的人,穿同样的球鞋、喜欢同样的书、看同样的电影、有相似的癖好……这些“翻版”之处,令你怦然心动,让你想要躲开其他人的视线悄悄然地把目光投射到对方身上。 但两个人会因此成为灵魂伴侣吗? 我不确定,但这肯定能让两人成为豆瓣好友。 电影里呈现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同好相吸的吸引力有多强,支撑起来的恋爱就有多脆弱。当同好消失,爱也消失了。 他们并非爱着对方,而是爱着自己在对方身上的闪光。 所以这么看,绢和麦的这段爱情故事有点像个悖论,以致于我大胆猜想坂元裕二创作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在腹黑地讽刺。 如果这样的爱情得以成立,那夸张点说,上婚恋综艺或者用交友软件写个一清二楚不就好了?系统一定会为你筛选出最合适的“翻版”。 可爱情不是这么来的,它偏偏不这么来。 能解释清楚的爱情,没“内味儿”。 我想,《花束般的恋爱》里缺少一种“moment”味道的东西。即便邂逅之夜过去后的那个清晨,绢仍想沉醉在余韵之中。但电影就是没内味儿。 电影的确巧妙地设计了几个moment,基本上是以“给动作或说明”马上接“反应”的结构,过于工整,缺少了爱情自然而然的流动感。当麦在酒吧认出押井守时,绢偷瞄了他。我想,那眼神里惊喜应该多过恋慕,可电影恰恰相反。也不能说不行,反正看对了眼,说喜欢就喜欢上了。 哎,这么评价或许太不地道。 但从评分上看,的确是许许多多人向往中的爱情呢。 少数人遇上了,多数人没有。 但不管怎么说,“让负五的人变成负三”的那个坂元裕二在这部电影里压根没有。 哭着吃下饭时没有人鼓励你,不问同桌的朋友就给炸鸡挤满柠檬汁也没关系,地震后害怕的话也没人陪着你一路走回家…… 多少还是有点失望吧。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36分钟
99+
4年前

64.咸聊 | 看EVA,像过暑假一样过夏天

整点发盐

序、破、Q、终,福音战士剧场版在今年夏天将迎来真正的完结。能在有生之年看完这部神作,也算得上是一种“补完计划”了吧。 我爸不爱我,却和我喜欢着同一个女孩; 不想做英雄,但想听到别人的认可; 使徒是敌人,父亲也不是好人; 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错吗? 为了迎接《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的上映,我们在成年后再次重温了EVA系列,不由得感叹:妈耶,在10岁的时候看到这种动画片,未免太残忍了吧! TV版中的诸多细节现在才看明白,亲情、性爱、宿命、宗教、伦理、自我。凡是深刻的,就是它要讲述的;凡是没有答案的,反正它也回答不了你……每个角色都有性格缺陷,让人喜欢不来,非要说最喜欢哪个人物的话,大概就是PENPEN了吧。 贞本义行曾在角色设计方面表示,不希望将碇真嗣塑造成一个热血汉子,而是想要增加他纤细清冷的感觉。当一群大人脸不红心还正常跳地对一个14岁的少年说出:“拯救世界就靠你了哦” 的时候,言外之意不过是:“不驾驶机器人也可以,只是你会无处可去,并非你没得选哦。”少年本能地抗拒也很合理吧,拜托大人们当回人吧,行不行! 说起来,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去接受自己与众不同的压力,与承认自己注定普通的认命,恐怕是一种分量相同的残忍。 本期节目我们从近期生活的大小事件,到EVA的TV版、剧场版,胡乱一气地聊了聊,让我们一起热切期待着第四次、第五次冲击的到来,和动不动就没电的EVA。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58分钟
99+
4年前

62.咸聊 | 调饮师与咖啡师的日常

整点发盐

上一次聊起眼下的工作,我说:“体力劳动是对大脑的按摩”,对不起,我错了,我现在只想按摩大腿。 在我入职咖啡店后没多久,苗苗也从事了奶茶店的工作,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将其命名为:调饮师。 从疲惫到适应(说麻木也行),无论咖啡师还是调饮师,“两师”似乎都已选择安于现状。 这不代表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都不能算是可以长期规划的工作。 “打工”,我们习惯这样称呼这件每天要消耗自己至少8小时体能的事情,而苗苗更是经常一天持续工作10小时以上。 我以为体力劳动下班后不耽误自己的事情,结果除了睡觉,没有体力做其他事情。“我以为”和“原来如此”之间大概是一杯美式和一杯珍珠奶茶的差别。 3个月里,我在地铁上睡着过、在理发店睡着过、在露天的饮品店睡着过,闭眼超过5秒就能入睡。面对夺命闹铃、难缠顾客、奇葩上级,这工打起来也不简单,恍惚又陷入曾经做广告时的心境,难道世间所有的“工”,无一例外都要让人厌倦不成。 不过,肌肉记忆的成就感、收获每句“谢谢”的补血快感、结识新朋友的愉悦,甚至是下晚班后的街边夜宵,多少还是能弥补些豆瓣月度书影音总结的失落。而且,显而易见,眼下的工作生活和以往明明大不相同嘛! 本期节目调饮师与咖啡师一起聊了聊店里的奇闻轶事,话题稀碎,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小盐粒也只有发问和倾听的份儿,果然,三人行,必有盐粒之“师”啊。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嘉宾 苗苗

75分钟
99+
4年前

60.咸聊 | T恤,穿得就是一种态度

整点发盐

阿柴最近在网上看了个妙句:“再贵的T恤最后也会变成睡衣。” 深以为然。 只可惜没什么贵T恤。 问她最喜欢的T恤是哪件, 答曰:“优衣库打折卖39那件。” 无论如何,商店里挂着崭新平整、色彩鲜亮的T恤的区域,总是让人停留得最久。 T恤是一个人穿衣的舒适区,不论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T恤有点像衣服中的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说到颜色、材质、尺码、款型……总是大有学问,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或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也得花些心思。 但是,再好看的T恤,总穿也会腻,倒换着穿也还是会腻。 让人不腻的,是T恤的精神指向,是上面的Hello Kitty或是咪咪和嘎嘎,是各种各样的白或是逐年变换的流行色。 我们的衣柜里不只是永远少件衣服,还永远缺件T恤。 朋友们,夏天到了,该是对T恤下手的时候了!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4:47 最难穿的T恤:夏季校服T恤 10:37 Fan:zoom in、Stay Real……最喜欢的T恤,都是因为追星买的T恤 26:12 阿柴:最爱的T恤,就是39块钱的T恤 35:56 盐粒:T恤是旅行时的重要纪念品 40:43 村上春树X优衣库的T恤,你买了吗? 47:14 T恤是衣服中的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50:06 Fan:文化衫就是我的态度和堡垒 01:05:20 火影、银魂、任天堂、哈利·波特……喜欢的联名都得买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嘉宾 Fan

77分钟
99+
4年前

58.咸聊 | 请以我的网名呼唤我

整点发盐

如果不是读了村上春树的《品川猴》,恐怕早已忘了我从来不大喜欢自己名字这回事。 即便在使用了它三十多年之后,仍然无法将自我与这三个字紧密地联结起来。如果你在人群中呼喊这三个声调,兴许我还会觉得是在叫同名同姓的谁呢。 幸好互联网时代,给予每个人“重塑自我”的机会。当你为自己取下一个出离家族、性别、语法、格式种种规定的名字之时,或许也是认知自我、定义自我的发端。 现实生活里,对亲近的人都会称其昵称。名字一说出口,似乎就蕴含着一种关系、感情甚或憧憬。 剪辑本期节目时,我们又想起许多关于名字的故事。 听完这期,期待下期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0:51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上周没更新 02:10《品川猴》:丢下名字其实是一种放弃自我 11:56 为什么咖啡师的名牌都是英文? 14:11 名字和人,哪一个主导了你对他人的认知 18:40 从“二狗”到“偷狗”,充微博会员的路有多远 23:14 自己的名字是学中文最早认识的字 41:27 名字最终沦为一种被社会管理的代码 节目中提及书目: 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张悦然《顿悟的时刻》 玛格丽特·爱特伍《使女的故事》 坂元裕二《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59分钟
99+
4年前

56.咸聊 | 餐饮行业初体验:原来体力劳动是一种心灵按摩

整点发盐

两周前,我又开始上班了。这一次的身份是咖啡师,其实就是咖啡店服务员。 作为一个30+的人,从广告转行到餐饮,身边不止一次有人问:“为什么来干这行?” 因为之前的工作太累了; 因为希望生活和工作分开; 因为不想在洗澡时还在回复消息; 因为想对他人和自己重拾信心; 因为想学个手艺; …… 因为有很多“因为”,所以我只能简单回答:“喜欢咖啡。”不是敷衍,也不算谎话。 在触摸咖啡机之前,先要经历两周的后厨试炼。百分百的真人版“分手厨房”,烘焙、卷饼、包装……把大脑里背下的配方,输出为一套连贯的身体动作,再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中,被翻译成肌肉记忆。 下班时只有一个念头:“真舒服啊。”汗水带走了积压的负能量,劳作使人放松。 原来体力劳动有按摩大脑和心灵的作用,就像《刀锋》中拉里说的:“我喜欢体力劳动。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书看不下去了,我就从事一个时候体力劳动。我觉得这样能使人精神振作起来。” 身边同样从事过餐饮行业的,还有18岁成年就去烤肉店打工的苗苗。对于服务行业,我们有一些初体验,也达成了很多共识。 “你去上班,就是你上班的这一天,没有前一天,也没有后一天。”这就是做餐饮打工人的感觉。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1:39 苗苗的“打工人”初体验 ▷03:00 从顾客心态到服务员意识的转换 ▷06:15 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居酒屋选酒 ▷13:44 阿柴的某家居品牌面试奇遇 ▷29:50 体力劳动消解了心理负能量 ▷35:35 咖啡屋里的人间百态 ▷51:34 30+的人转行再就业困难重重 ▷54:48 我们的餐饮工作后遗症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嘉宾 苗苗

64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