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罗素智慧×120分钟实战,《语言重塑力》课程让你夺回语言权杖!

关语

你每天说的话,正在悄悄定义你的人生​​。解读语言密码,洞察语言的力量,让你的人生尽在掌握!经过100天的精心打磨,关语播客首次推出系统课程——《语言重塑力》! 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揭示:​​“我们被自己创造的语言符号所统治”​​。 * 当你脱口而出“我不擅长”​ * 当父母说“你不如别人”,​​ * 当伴侣抱怨“你总是这样”,都是在植入​​精神枷锁​​ ​​本课程将罗素的“语言权力论”转化为可实操的变革工具,助你夺回人生话语权!​ 120分钟干货内容,3大核心模块,带你用语言重塑思维、关系和人生。 【课程架构|120分钟改变你的语言基因】 第一课:破解内心独白——重塑自我认知的起点(40分钟) · 解构"我不行"等9种常见负面自我对话 · 掌握语言转换公式,重塑思维模式 第二课:原生家庭的语言,是否还在你心里说话?(40分钟) · 绘制你的家庭语言地图 · 教你摆脱代际传递的语言枷锁 第三课:从“对话”中长出一个完整的你(40分钟) · 高能量对话技巧 · 避开消耗型关系的语言陷阱 ✨【课程超值亮点】 ✅ ​​120分钟沉浸式学习:每节课都像一场声音疗愈 ✅ ​​购课即赠《语言重塑力课程练习手册》(电子版)联系主播绿泡泡:zhengjianweiyang 转发课程海报,和好友、家人一起成长!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12分钟
99+
2个月前

075 路易·艾黎(Rewi Alley):这位新西兰人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职业教育,还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

关语

这位新西兰人不仅是中西文化的传播者、翻译者,还是中国工合运动的领导者。 因为厌倦了西方世界的殖民与商业体系,出生在新西兰的路易·艾黎(Rewi Alley)于1927年来到中国——一个他当时并不熟悉但极其向往的国家。最初他在上海担任消防官员和工厂检查员,见识到当时城市底层工人艰苦的生活,开始深刻关注中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 🟢 Part 1 工业西迁与战时经济:国家命运的非常时刻 00:01:25 千万产业工人转移,这场「大迁徙」改写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00:02:37 1937年工业西迁启动——「国运的专场」在战火中拉开帷幕 00:04:45 宝鸡成「战时景气的宠儿」,地理优势吸引企业扎堆落户 00:05:18 24孔窑洞纵横如迷宫,最长110米的地下奇观! 00:06:29 窑洞工厂年产6.2万吨棉纱,撑起西北战区军需民用生命线 00:08:08 七年3000+合作社崛起,就业教育双管齐下孵化工人运动 00:10:31 1927年路易艾黎的东方选择:离开殖民体系,奔赴战火中国 🟢 Part 2 从工合运动到文化桥梁:一位国际主义者的中国足迹 00:11:18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工合运动点燃战时工业重建火种 00:12:53 1940年甘肃培犁学校诞生,名字暗藏国际友谊密码 00:13:29 机械修理+木工+国学,这所学校的职业教育超前几十年! 00:16:30 诗词翻译打破认知壁垒:让西方看见真正的中国 00:17:58 「语言是行动的桥梁」——艾黎用翻译连接文明断层 00:18:57 从毛主席到邓小平:一位国际主义者的中国勋章 参考文章:《艾黎研究中心》 公众号 欢迎收听《在路上》专题,咱们边走边聊~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20分钟
94
3个月前

074 统万城:毛乌素沙漠上的匈奴都城

关语

「一座城市能承载多少野心?」 「文明是否终将被沙漠掩埋?」 「我们在废墟中能寻找什么?」 当赫连勃勃站在无定河畔宣称要建造「统万城」时,他看见的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1600年后的今天,这里只剩下被毛乌素沙漠吞噬的白色废墟。 从“蒸土筑城”的血腥工艺到26米高的马面防御工事,这座用白骨浇筑的王城曾同时展现着人类智慧的巅峰与野心的疯狂。 最坚固的城墙最终不敌200公里南侵的沙丘,当「蒸土筑城」的工艺奇迹遭遇气候变迁,我们该如何重新理解文明与自然的关系? 本期我们一起触摸统万城的白色城墙,聆听这部写在毛乌素沙漠里的故事。 00:00:43 千年沧桑巨变:从水草丰美的绿洲到沙漠吞噬的白色废墟 00:02:24 赫连勃勃的建都智慧:历史与地理的完美交响 00:03:46 城门命名玄机:昭魏、朝宋彰显四方臣服野心! 00:04:51 匈奴鲜卑大融合:古代「混血儿」铁弗匈奴诞生记 00:07:45 叛秦自立: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的崛起时刻 00:08:37 蒸土铸城传奇:铁锥验收不合格立斩的恐怖标准! 00:11:36 统万城防御奇观:26米马面如九层楼高的巨人 00:13:30 自然的力量:毛乌素沙漠风沙改写统万城命运 00:15:17 城墙的讽刺:宋朝拆城遇坚不可摧的匈奴杰作 00:18:35 匈奴西迁之谜:DNA揭穿欧洲人祖先的传说 00:20:28 现代探访指南:沙漠风光与自驾挑战 欢迎收听《在路上》专题,咱们边走边聊~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22分钟
99+
3个月前

073 在路上:走近石峁遗址,在4000年前的城墙上感受一下

关语

「中国最早的巨石之城在哪里?」 「四千年前的先民如何完成百万立方石料的搬运?」 在陕北神木的苍茫黄土间,石峁遗址正颠覆着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这座占地400万平方米的史前巨城(相当于六个故宫),拥有10公里长的石砌城墙,每块巨石严丝合缝,甚至嵌入了象征信仰的玉器。 考古学家发现,建造如此规模的城池需要13万立方石料,其工程难度连现代人都为之震撼。更神秘的是,城墙中埋藏着上百颗女性头骨 而高达70米的皇城台出土了2.5吨重神面纹石雕——这些发现暗示着怎样残酷的祭祀传统? 石峁的未解之谜远不止于此。它是否真是黄帝的都城?是否与山西陶寺遗址存在文化关联? 2011年的系统发掘证实,这座城曾被突然废弃,却没有战争痕迹,气候变迁可能是主因。 参与发掘的邵晶老师指出,石峁人可能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建筑技术:他们在城墙中用木材与石块交错垒砌,类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什么石峁遗址的发现如此震撼?这座史前巨城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收听指南】 00:52 四千年前的城池:穿越时空的考古发现 01:53 世贸遗址石块:严丝合缝的未解工艺 04:12 邵晶老师揭秘遗址发掘背后的故事 05:24 陕北遗址首曝光:1927年大公报的珍贵记录 07:50 玉器流失危机:民间收藏引发国家干预 08:40 遗址规模确认:六个故宫的震撼面积 09:52 意外发现:羊圈下的精美玉片 14:13 高规格墓葬:陪葬狗与墓主人的VIP身份 16:54 人头殉葬之谜:上百头颅的神秘习俗 19:13 古代超级工程:13万立方石料的城墙 20:33 超前城市规划:四千年前的时髦广场 21:18 气候变迁:古城消亡的自然之谜 22:32 终极谜题:黄帝都城还是失落文明? 欢迎收听《在路上》专题,咱们边走边聊~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24分钟
90
3个月前

072 聊聊语言学

关语

「我们是用语言思考,还是为思考创造语言?」 「当孩子创造新词汇时,他们遵循什么规则?」 从梵语语法到神经网络,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追问持续了二十五个世纪。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提出,我们大脑可能自带语言操作系统,这种先天机制解释了为何儿童能快速掌握复杂语法。但在AI创作小说、网络用语暴增的今天,语言学家们仍在激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强调社会交往,莱考夫的认知语言学探索隐喻思维,与生成语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场辩论关乎更深的谜题——语言究竟是沟通工具,还是塑造思维的隐形框架? 本期节目将追溯这场千年探索:古印度学者波你尼(Pāṇini)如何系统化语法规则?索绪尔为何说「语言是形式而非实质」?当代三大流派怎样预测语言在元宇宙时代的演变?当我们试图破解大脑的语言密码时,是否也在重新定义人类的独特性? 【本期主讲】未央 【收听指南】 00:35 语言学学者的视角:脑洞大开的语言理解 00:57 语义学的奥秘:语言学中的意义研究 02:42 语言学的起源:古印度学者布尼尼与梵语语法 03:21 亚里士多德的思考:语言与现实关系的千年争论 04:09 格林定律:童话背后的语言学大神 05:35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影响哲学与文学的语言学革命 06:27 乔姆斯基的革命: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07:49 乔姆斯基的蝴蝶比喻:语言的内在机制研究 09:59 人类语言的无限性:有限句子生成无限表达 11:08 生成语言学的争议:功能语言学的兴起 13:04 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时间就是金钱」的经典案例 15:22 现代语言学三大巨头:乔姆斯基、韩立德、莱考夫 16:09 机器语言的影响:日常交流方式的变革 17:14 多模态语言学:语言、图像与手势的融合 17:57 语言的探索: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关于我们】 感谢收听,欢迎留言、转发、收藏点赞!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18分钟
99+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