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里的老师:当伯乐,还是做园丁?

北西南东

在高度竞争的教育体系之下,你是否也感到被工具化?为什么自我比成功更重要? 本期推荐电影 《心灵捕手》(1997) 一个关于天才的救赎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创伤、阶级与选择的故事。影片以Will近乎暴戾的防御机制,展现了天才标签背后的虚无与痛苦。而导师Sean则是实现了对Will的双向救赎。他的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瓦解了所有用智力构筑的防御,揭示了,真正的强大源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最终,Will驶向加州的选择,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心灵捕手》解读。你将会听到: 03:24 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作为编剧的处女作,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 05:12 Will的孤独和身份的撕裂性如何体现?工人阶级底层生活与大学走廊数学公式的并置。 07:29 天赋是恩赐也是诅咒:天才Will性格中的攻击性。 10:34 Sean在社区大学的出场:与MIT教授Lambeau的对立结构。 12:17 知识vs智慧:Will麻木的情感开始苏醒。 14:32 两种形式的爱:恋人Skylar与导师Sean的双线故事平行叙事。 16:24 教育功利主义:Lambeau鸡娃起到了反效果。 17:44 Skylar对Will来说是精英阶级的符号,也是一个他陌生的世界。 19:10 恨铁不成钢:Will是Lambeau未竟的梦想。 21:32 一个简单到近乎愚蠢的问题,但Will恐惧回答。 22:59 真正的友谊:Chuck可不是狐朋狗友。 24:38 Sean和Will的双向救赎。 配乐 Miss Misery - Elliott Smith

27分钟
36
2个月前

《喜宴》:三角关系中的第四者是传统

北西南东

作为移民,在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后,是否会产生一种孤独感?电影里东方家庭的那套相互捆绑的责任,在个人主义愈发盛行的今天,是正在瓦解,还是在以新的形式延续? 本期推荐电影 《喜宴》(1993) 用一出看似闹剧的“假结婚”剧情,轻盈地挑起了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同性恋伦理与传宗接代责任之间沉重无比的矛盾。电影表面是皆大欢喜的喜剧,是父母的笑容和满堂宾客的喧闹,内里却是每个人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精密表演与自我牺牲。李安没有进行粗暴的审判,而是让父亲的沉默、母亲的泪水、儿子的挣扎、伴侣的委屈,都得到同等的理解和呈现,最终将解决方案落于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基于妥协与包容的善意的谎言上……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喜宴》解读。你将会听到: 01:05 “家庭煮夫”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二的创作背景。 04:12 电影如何体现了李安的作者特质。 06:27 妈妈越洋录音带里的声音:用画外音的手法体现了母子二人心理上的距离。 09:02 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普遍态度,以及李安为这个主题做了哪些去特殊化的努力。 11:59 女主角威威的困境。 14:35 把性取向的伦理议题,降维处理成一个家庭的生活闹剧。 17:28 语言的屏障也是文化的屏障。 19:09 如何理解李安镜头中,爸爸的沉睡? 20:27 电影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冲突:个人主义vs家庭集体主义。 22:18 伟同和威威在婚礼一早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24:05 “五千年性压抑后的结果”?喜宴的集体性表演本质,与其带有的暴力色彩。 26:57 绝非简单的第三者:威威的情感世界。 30:06 爸爸的沟通是东方式的含蓄,看破不说破。 32:12 结局是理解而非评判:所有人都是不是反派。 配乐 The Banquet - Mader

34分钟
56
2个月前

《末路狂花》:一场与全世界为敌的远征

北西南东

塞尔玛和路易丝的英雄主义实为别无选择的困境?什么是真正的女性解放? 本期推荐电影 《末路狂花》(1991)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将两位普通女性的假日之旅,一步步推向一场针对整个父权社会的、决绝的自杀式控诉。电影揭示了,当制度、法律与文化习惯性地将女性置于被凝视、被侵犯、被质疑的客体位置时,她们看似极端的反抗,实则是一种被逼入绝境的、别无选择的防卫。塞尔玛与路易丝的公路冒险,是一次彻底的去客体化过程,她们从丈夫和社会的附属品,夺回对自己身体和命运的主导权,哪怕最终的代价是飞跃文明世界的边缘,以死亡来换取绝对的自由……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末路狂花》解读。你将会听到: 02:37 “末路狂花”的译名如何捕捉了电影的核心精神? 04:46 片头汉斯·季默的配乐奠定了故事的基调。 05:39 公路片类型的颠覆。 07:29 开头Thelma和Louise看似平淡的日常,铺垫了两人同样压抑的生存状态。 11:31 Louise为何选择逃亡?那个时代的女性对法律和社会的失望。 15:07 一通电话让Thelma觉醒,和过去决裂。 18:42 镜头语言中反转的“女性凝视”。 20:58 音画对立:欢快的音乐,暴力的场面,荒诞的自由。 22:33 服装的去女性化过程。 23:30 电影中陈列的全景式父权压迫。 25:56 角色主导权的对调:Thelma的人物弧光。 28:57 开放式结局的假象:一则女性解放的终极寓言。 配乐 The Ballad Of Lucy Jordan - Marianne Faithfull Main Title - Hans Zimmer Part Of Me, Part Of You - Glenn Frey

31分钟
60
2个月前

《社交网络》:所有连接都通向巴别塔

北西南东

Facebook是千禧年经济上行期的造神叙事?它的创业史也是这个时代新旧权力的颠覆之战? 本期推荐电影 《社交网络》(2010) 剖析Facebook诞生背后的真相。影片聚焦天才程序员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却无意颂扬成功的神话,而是精准地呈现了野心、背叛与时代机遇的交织。通过快速犀利的台词和冷峻的影像风格,它生动刻画了马克超凡的才智与显著的人格缺陷——他的冷漠、算计以及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对友谊的背弃。在展现技术革新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的同时,电影更刻画了在追求权力、名声和所谓“连接世界”的狂热中,个体情感的失落、人际纽带的脆弱以及成功背后难以回避的人性代价……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社交网络》解读。你将会听到: 00:28 电影如何折射经济上行期的核心特质? 02:21 技术异化人际关系:硅谷的野心。 03:55 马克的矛盾心理:矮化前女友艾瑞卡的同时又迷恋。 08:13 用看似理性的方式物化女性:技术男的厌女心态。 09:17 永不认错的偏执:天才自我的永远正当化。 10:11 电影的交叉剪辑和“罗生门”式的叙事:真相的复杂性和马克对手立场的偏见。 13:11 技术打败了血统和资本:时代的赢家。 14:47 马克的孤独是数字时代的悲剧。 配乐 People - liBianca

16分钟
66
3个月前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夏天的蝉鸣,是初恋时心跳的声音

北西南东

模仿仰慕的人是每个少年成长中寻找自我的必经之路?导演刻意创造出的是一个乌托邦的平行时空? 本期推荐电影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2017) 以极致细腻的视听语言与情感密度,重构初恋本质的一部作品。导演卢卡·瓜达尼诺通过1983年意大利北部乡村的夏日画卷,描绘了少年Elio与学者Oliver六周的情欲觉醒与心碎成长,跨越了性别与年龄。其价值不仅在于题材的突破性,更在于对“感受”本身的哲学叩问……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解读。你将会听到: 00:56 甜茶表演的酷儿Elio:他的少年气,就像每一个初恋中的人。 02:30 Call Me By Your Name:他者镜像中的理想自我。 03:59 历史伤痛的温柔回避:80年代恐同暴力的淡化。 05:27 片头的古希腊雕塑,象征故事发生在一个无污名的平行时空。 07:44 “篡位者”Oliver的到来:全片以Elio的视角展开叙事。 10:32 犹太族裔身份对结尾的预示,也是电影的一条暗线。 12:51 青春期欲望的觉醒:Elio的口是心非,以及各种敏感与不成熟。 19:47 断臂雕塑与哲理名言的暗示:这会是一段短暂却永恒的热恋。 22:22 Elio的告白:向传统、道德和宗教的一种挑衅。 23:58 初夜的探索,当异性成为情感的代餐。 26:08 导演如何用自然的符号展示情欲的流动? 28:52 父亲的箴言:“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去感受”。 配乐 Mystery of Love - Sufjan Stevens

32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