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生活”由谁来定义?

北西南东

普通人每一天的平凡日常,就是伟大本身?是一场场真实的行动和体验,让原本习惯幻想的沃尔特学会了在场? 本期推荐电影 《白日梦想家》(2013) 一个每天处理他人精彩照片的杂志社雇员,如何找回自己生活的“在场感”?电影以纸媒杂志“生活”的停刊为隐喻,却用那张定格于平凡工作者身影的杂志封面,完成了对何为真正生活的重新定义:它不是社交网站上精心策划的表演,也不是脑海中的英雄幻想,而是踏上未知旅程的勇气,是专注于当下工作的尊严,是与所爱之人真实触碰的温度……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白日梦想家》解读。你将会听到: 00:32 影片实际都在冰岛拍摄完成:斯奈山半岛、瓦特纳冰川、冰河湖。 02:05 缺乏勇气的沃尔特:在约会网站上搭讪女同事。 05:26 沃尔特的白日梦:起初是用来逃避现实的盔甲。 08:29 母亲保存完好的儿时冒险物品,象征了沃尔特从未失去的、过去的自己。 13:50 走向未知:从格子间到格陵兰岛。 15:52 白日梦的转折:登上直升机是幻想内容与现实行动的并轨。 19:03 冰岛公路的滑板名场面,超越了单纯的酷。 21:23 在场,就是生活的意义。 23:47 资本的无感vs匠人精神:沃尔特和新老板之间的矛盾本质。 24:52 底片的谜底揭晓:生活不在远方,而在我们专注、热爱并投入的每一个平凡日常。 配乐 Stay Alive - José González Space Oddity - David Bowie

27分钟
7
2天前

《山河故人》10周年:飞奔的时代与被遗落的人

北西南东

西方文化在过去几十年如何影响着中国社会?在通讯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我们是否也手握着一把“钥匙”,却无法打开彼此的心门? 本期推荐电影 《山河故人》(2015) 这是一个关于在历史洪流中,我们每个人如何与记忆、故土和那个曾经的自己,无奈且必然地走散的故事。影片以三段式的结构,横跨近三十年的时间,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急速变迁之下,个体的情感与集体的记忆如何被无情地埋葬。贾樟柯的镜头冷静地凝视着他的“故人”,沈涛从明媚的青春步入迟暮的孤独,张晋生从激进的弄潮儿到晚年被困异国,梁子则被生活重压得只剩下病躯,他们共同演绎了“山河”巨变后,“故人”无处安放的情感创伤……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山河故人》解读。你将会听到: 03:16 对2025年世界的精准预言:通讯科技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日渐疏远。 04:48 时代轰轰烈烈地Go West,留下的是无数用一生去消化这份变迁的个体生命。 10:25 三角恋情:沈涛选择张晋生而非梁子,仅仅是出于经济考量吗? 16:16 资本的两种命运:张晋生的全球流动和梁子的原地埋葬。 18:36 无根的到乐是文化夹缝中的孤儿。 19:37 那些串联了三个时空的意象分别有哪些隐喻? 21:42 电影的怀旧感与失落感:从沈涛的“在场”到她的“缺席的在场”。 22:35 人与土地、人与人的分离:所有人都是孤独的,无论贫富,无论身处何地。 配乐 Go West - Pet Shop Boys 珍重 - 叶蒨文

23分钟
67
2周前

黛安·基顿:当《安妮·霍尔》的爱情输给段子

北西南东

黛安·基顿的这部小金人之作是本色出演?电影如何体现了爱情和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无能? 本期推荐电影 《安妮·霍尔》(1977) 一部看着有点神经兮兮的爱情喜剧,却通过打破第四面墙、超现实幻想、暴露角色内心独白等手法彻底解构了恋爱关系,精准地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爱情与生活面前的焦虑。很多时候我们试图用理性、文艺和幽默来包装自己,但这些内容最终阻隔了真实的情感。电影用令人捧腹的妙语连珠,展示了沟通之不可能、爱情之必要性与必然失败性。而生活,尽管充满痛苦与无意义,却依然需要为之奔赴……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安妮·霍尔》解读。你将会听到: 01:22 对传统爱情喜剧Boy Meets Girl的颠覆。 02:42 疯子思维:电影的碎片化叙事。 04:28 频繁使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05:44 镜头的切换是侵略式的闪回。 06:43 超现实主义桥段一:成年后的情感问题源自于童年。 07:51 因为悲观,所以艾维成为了喜剧演员。 09:34 超现实主义桥段二:人际交往中的卖弄与虚荣是一种普遍的困境。 11:18 离开前妻也是艾维否定了自我。 12:34 龙虾戏:真正的爱是找到一个人,一起笑着面对生活的混乱。 14:05 La-dee-da!与安妮的相遇:阳台上字幕里的内心独白是神来之笔。 15:53 安妮最初的设定是养成系女友。 17:47 伪纪录片形式的街头采访:没有千篇一律的爱情模板。 19:06 艾维的占有欲与安妮的成长。 21:22 感情关系中发展的不对等:艾维是停滞不前的。 配乐 Seems Like Old Times - Laufey

23分钟
40
4周前

《廊桥遗梦》:她是母亲是妻子,更是弗朗西斯卡

北西南东

中年女性的情感困境是否普遍存在?弗朗西斯卡的主体性体现在哪里? 本期推荐电影 《廊桥遗梦》(1995) 不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情或中年危机的故事。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克制与细腻的笔法,把一段四天的浪漫放在一生的责任面前对比审视。当看到弗朗西斯卡的压抑、苏醒与抉择,她让一段无法见光的私情最终成为了美丽的遗憾,也因为遗憾,引发了观者关于责任与代价的思考,以及不禁追问,到底何为真正的爱情?……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廊桥遗梦》解读。你将会听到: 00:31 不能通过“家庭主妇”、“婚外情”这些词汇刻板地联想这部作品。 02:14 开篇信箱的特写预埋了核心冲突。 03:50 死后才公开真相,原因是家庭成员间的隔阂和陌生。 06:11 弗朗西斯卡的出场:家庭主妇的付出被习惯性的忽视。 07:52 丈夫很好不是反派,却让弗朗西斯卡的困境更加窒息? 09:35 泥土的气味:生机勃勃的是弗朗西斯卡。 11:36 廊桥上的凝视是观看者的主动权,野花有毒则是理性的边界。 13:21 Clean的丈夫,却不是少女时的梦。 14:40 再一次凝视与准备登场:女性的欲望。 15:49 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的“看见”。 18:01 空间的反转:禁锢的厨房成为了魅力的主场。 20:51 罗伯特视角:成熟的人会尊重爱人做出的选择。 24:04 弗朗西斯卡是自己欲望和命运的主体。 26:06 对丈夫的爱: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配乐 Doe Eyes - Lennie Niehaus/Clint Eastwood

27分钟
67
1个月前

《怦然心动》:爱是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北西南东

这段发生在1960年代的青梅竹马,是否代表了一种逝去的纯真?内心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富足,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本期推荐电影 《怦然心动》(2010) 是一个两小无猜的初恋故事,更是一场认知的“罗生门”。导演通过交替切换的双视角告诉我们,同一个世界,在勇敢的朱莉眼中,是梧桐树上的风景,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在怯懦且受困于他人眼光的布莱斯那里,却一度只是零散、尴尬甚至令人羞愧的“部分”。这部电影最动人的不是青春的悸动,而是布莱斯如何摆脱对朱莉的误解与偏见,最终学会了理解与尊重他喜欢的女孩…… 本期北西南东为你带来《怦然心动》解读。你将会听到: 00:42 变革前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1960年代初是什么隐喻? 02:26 交替呈现的双视角独白,让人物形象更真实,也把我们拉入了Bryce的成长轨道。 07:54 Juli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是主动者与选择者。 12:09 什么是成熟的爱?“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3:39 扔掉Juli的鸡蛋是否定,也是歧视。 15:47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Bryce的精神导师是他的外公。 18:33 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20:57 Juli的转变:她学会了建立爱的原则和底线。 23:43 Bryce爸爸的刻薄与失落: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25:58 Flipped一词的双重内涵:情感的反转与认知的颠覆。 配乐 Pretty Little Angel Eyes - Curtis Lee

30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